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蒙古族卷上中下)
内容
试读章节

在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的戈壁上,风暴起后乌云翻滚,天浑然一体,太阳一下子就变得暗淡无光。一个人骑着骆驼在这漫天黄沙中逆风艰难行进。骆驼颠着驼峰,甩着白沫子,使出浑身解数往前赶。后边拉货的两峰骆驼也急匆匆地赶着前边的同伴,这让人联想到驼背上的东西可能过于沉重。骑在高个子“呼仁”呼仁:蒙古语,意为“褐色的”。背上的主人,脸被长头巾层层包围着,只露出了眼睛,那条毛巾陈旧不堪,已经分辨不清原本的颜色。从毛巾的缝隙看到的是一双已暗淡无光的眼睛,眼屎沾着沙土,能够看得出来她已年迈,穿着有些年头的衣服,用底子崭新的蒙古靴蹬着硕大的铜镫。靴面已是旧得破烂不堪,看来是这双靴子已经磨烂了好几个底子。

这个人叫尼玛达丽,已经七十九岁,这次是去苏木买回来一年所需的米、面、茶、盐等生活用品。

“这么大的风暴,把大石头都刮动窝了,不会把我的骆驼的眼睛给刮瞎了吧?得找个背地歇一歇……骆驼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都不知道是第几次这样走过了。正有了你,我才能在这个荒无人烟的戈壁上来去自如,从来没有怕过。眼看咱俩都老了,唉……”思绪飘飘的尼玛达丽老人亲了一下自己的坐骑,回头喊了声:“呼!”

驮东西的两峰骆驼却似乎不领情,翻着满是沙土的白眼,吐着白沫子,似乎在说:“又不是就它一个对你有功劳,我们也是每年都在帮你驮一年的食粮呢!”主人似乎听见了,轻声说:“是啊,你们也是我的大功臣,我每年都在麻烦你们,用你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食粮来喂饱自己,也请求你们原谅我。回到家就把你们放回你们的天堂,你们也能在那里待上一年,明年这会儿还得麻烦你们三个呀……”三峰骆驼不知是听懂了主人的轻语还是急于卸下包袱,走得越来越快。

风暴还在继续,都看不见前面坐骑的头了。高个子“呼仁”识途,也用不着主人的驾驭。尼玛达丽缰绳都不拿,贴着驼峰任骆驼自己走。高个子“呼仁”径直走着,过了中午时,它们到了盐碱盆地。

高个子“呼仁”停在沙丘背面,大口大口吃着刚刚长出来的新芽。尼玛达丽让骆驼跪下,自己下来,让跑了半天的三峰骆驼活动片刻,吃些新冒的绿芽儿。她自己也休息一下、整理了随身的行囊。她对高个子“呼仁”说道:“唉,赶紧动身吧,离到家还早着呢。太阳落山之前怎么也得赶到家吧?”骆驼也懂了主人的意思似的,默默地继续赶路。

风暴依旧肆虐,驼队艰难前行。天色灰暗一片,春天的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倒也能看出太阳还没落山。尼玛达丽走过那块盐碱地之后,走进了沙丘连绵的沙地。走进沙地的骆驼,走起路来小心翼翼,好像怕陷进了沙地里。高个子“呼仁”突然惊了一下,尼玛达丽老人差点摔下驼背。  她的坐骑露出惊恐的眼神。尼玛达丽也看到沙丘下面有一个人,差不多全部被埋在沙下,露出了蓝色的上衣、后背和后脑勺。三峰骆驼依然惊恐着,这种情绪也传染了她,她在惊恐之余怕那人会突然站起来。她不由自主地把缰绳拉近自己。片刻之后,那个人依然纹丝不动,老人才慢慢地接近了他。

尼玛达丽老人叫了几声,根本没人应答。她突然很害怕,出了一身冷汗。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怎么办?什么人能来这个荒漠戈壁寻死呢?扔下也不是个事啊,是个活生生的生命啊,还是下去看一下死活吧,但愿他还活着……”她从驼背上连滚带爬地下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人,三峰骆驼也感染了老人的情绪,靠后站着活动。尼玛达丽慢慢靠近那个人,还在想不会是什么强盗吧?……已经被埋了这么严实了,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坏人,一定是个饥寒交迫的人困在沙漠里了。这样一来,老人的善意战胜了惧怕。她鼓起勇气,靠近了他仅露出的头部,用拐杖碰了一下,没动,冥冥之中感觉那个人还活着,她忘却了自己的胆怯。

持续了一天的风暴终于安静了片刻。尼玛达丽老人抬起那个人的头部,看见他紧闭的眼睛和沾满了沙血的苍白嘴唇。她试着用手翻开了他的眼睑,发现双眼已变得无神。尼玛达丽老人的潜意识里还是觉得那个人还活着,于是拔了一根头发放在鼻子上,头发隐约动弹了一下。

“哎呀,还活着,真是太好了……”尼玛达丽老人又自言自语道。她赶紧把那人从沙丘里挖了出来,把他翻过来让他平躺,从行囊里取出水壶,试着用壶盖喂水。那人紧紧闭着嘴,老人想办法撬开紧紧咬着的牙齿,滴了几滴茶水,他慢慢下咽,一壶盖水喝了有一半。她又倒了一壶盖,那人进步很大,没怎么洒就全都喝下去了。有了成就感的老人接着来了第三壶盖,那人一口气喝净了。

老人突然想起渴了很长时间的人不能喝太多的水,就让那人枕着她的腿躺了一会儿。那个人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很年轻,穿着带帽子的外套和褪色的牛仔裤,脚穿着白球鞋,除此之外身边什么也没有。头发都是沙土,看样子在这里躺了很久。老人端详着年轻人,想年轻人肯定不是周围的牧民,看穿着像是城里的孩子,他怎么一个人跑到戈壁来了呢?不知能不能醒过来,太阳快落山了,怎么带他回家呢?骆驼们倒有些烦,像是催促主人似的,时不时地拽一下缰绳。心疼骆驼的尼玛达丽老人说:“是时候回家了,你们也累了,可怎么能撇下他走呢,稍等一下啊……”她注意着年轻人脸上的变化,等她喝完一碗茶时,年轻人的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像是要喝水。喝了几大口端过去的茶水之后,年轻人睁开眼看了一下她,再次昏迷。看来他一时半会儿是醒不来了,老人决定把年轻人带回家,让自己的坐骑跪在年轻人身边,好不容易让年轻人骑在驼背上,可年轻人根本就无法坐直,必须从后边扶住才能继续前行。往鬼门关走了一遭的年轻人,在驼背上晃来晃去的。

老人就这样把年轻人带回了家,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到了蒙古包门前,她从驼背上推下了年轻人。年轻人还是不省人事,老人无暇顾及他,先卸下驼背上的东西,进了包门,摸索着点了灯,才把那年轻人挪了进来。

老人整理了一下小蒙古包,挨着火撑子西侧腾出一块地,让年轻人躺下来。她从碗橱下边拿出了破旧的盆,盛了一碗羊奶给年轻人灌了下去。想着得赶紧给他喝点热乎东西,老人赶紧生起火,烧了一锅水,然后从袋子里盛出点糌粑倒在了锅里。过了一会儿,热乎乎的糊糊就煮好了。她把糊糊吹凉了,一点一点喂年轻人。她摸了一下年轻人的手,冰凉冰凉的,给盖了皮被之后,尼玛达丽老人站着仔细端详年轻人:“可怜的孩子,在鬼门关走一遭呢,喝了一碗糊糊了,应该是没事了……”她又自言自语道。

尼玛达丽老人的心中渐渐滋生自豪感,变得无比惬意,就忘掉了一天的疲劳。想一想这事老人就高兴,毕竟救人一命是积德的善事。“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在这个荒漠戈壁遭遇不测,幸亏遇见我了,不然就融在沙子里了呀,长生天保佑……”老人暗暗祈祷着。

在油灯暗黄的光亮下,小包变得亮堂堂。尼玛达丽老人脱下袍子,坐在火撑子边,喝了一碗凉了的糊糊,肚子就饱了。糊糊对于上了年纪没牙齿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七十多岁的老人骑在驼背上,能走一天的路已经是个奇迹了,老人已不止一次做出过这样的壮举,这样过了一辈子。她一辈子都生活在戈壁深处,与其说是在跟大自然奋斗,还不如说在跟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说今天不过是她生命中的极其平常的一天而已。

尼玛达丽老人已经离家三天了,所以家里到处都是沙土,不过这一切她已经习惯了,若无其事地打扫着沙土。老人煮好热茶,慢慢喝着,放了点黄油和糌粑的茶很香,连日来的疲劳已被一扫而光。

见炉子里的火快灭了,尼玛达丽老人醒火之余观察着年轻人,他好像动了一下嘴唇,可她什么也没有听见,估计年轻人是想喝水。老人盛了一碗茶,放了点黄油让年轻人喝。年轻人喝了几口,睁了一下眼睛又昏过去了。老人见年轻人还是不醒,怕有什么别的毛病,摸了摸他的脑门儿,发现也不怎么热,便安慰自己,年轻人估计一会儿就该醒了。

老人在昏黄的灯光下弄着火撑子,观察着年轻人的动静,到了子夜时分风暴停了,天空格外的明亮,夜晚如美丽的妇人般温柔。她出去看了看三峰骆驼,转了一圈,心想着“天啊,终于安静下来了,看来明天是个好日子,不知道我的几只羊怎么样了?我的‘呼和娜’呼和娜:蒙古语,意为“姑娘”。文中是老人对黄羊羔的爱称。跟着羊群没被落在野外了吧?还有那匹瘸腿的野马、没主人的骆驼……绵羊群估计是随水草走了……”随后进了家门。

尼玛达丽老人看了一眼年轻人,年轻人的嘴唇都裂了,老人怕他过于缺水,拿起勺子喂了点茶水。勺子碰到嘴唇,年轻人无力地张开嘴唇,缓缓咽了下去。就这样,老人喂了一碗茶水。老人整理了一下,和衣躺在火撑子的左侧,盖了一件旧棉衣。

此时,天快亮了。

P3-7

后记

《内蒙古翻译作品选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短篇小说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诗歌散文卷》即将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关心支持下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民族文学发展繁荣的又一重要的举措。这一重要举措必将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学创作特别是用蒙古语创作的作家们给予极大的鼓励和鞭策。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对多民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交流与发展起到架设心灵桥梁的作用。

这套丛书选编的29篇短篇小说、123首诗歌、21篇散文、8篇中篇小说及3篇报告文学,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全国报纸期刊、出版社发表的蒙译汉文学作品中选编的,也是在第一批推荐的150多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散文、诗歌、中短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又向各盟市文联、作协以及部分较活跃的作家、翻译家发出通知,充实和调整了部分门类的作品。接着,我们相继组织了由自治区作协领导和评论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每篇作品的作品质量、发表时间、作者及翻译家的籍属,一一进行讨论研究,将有疑问的作品进行甄别认定。对有些作品,我们当即予以纠正,并对作品的分类编排、篇幅较长的中篇小说、报告文学摘编字数做了统一规定。这样,使这套丛书具备了能基本反映2011年至2012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作家的母语创作及蒙译汉文学翻译水平、进而达到付梓出版的质量要求。

在此,我们要向用母语辛勤创作的作家和翻译家以及发表出版这些作品的报纸、期刊和出版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敬意。

由于编者阅历和鉴赏水平的局限,很难对应选年限内发表作品的报纸、期刊逐一拜读,更未能浏览各类网络文学所关注和评介的诸多作品,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各位作家和翻译家以及读者见谅。

2013年12月

目录

前言 特·官布扎布

小说

 一个人的戈壁阿尤尔扎纳 著照日格图山花 译

 最遥远的是心灵之间的距离白芙蓉 著海泉 译

 山间草地朝克毕力格 著海泉 译

 情缘陈萨日娜 著译

 天骄在人间白金声 著伍·甘珠尔扎布 译

 迁坟乌顺包都嘎 著照日格图 译

 遥远的香泊洼吉·青河乐 著王玉丽吉·青河乐 译

 有狼有歌的故乡莫·哈斯巴根 著哈森 译

 赫穆楚克的破烂儿阿云嘎 著哈森 译

 天上有没有铁丝网阿云嘎 著哈森 译

 骏马·苍狼·故乡……满都麦 著钢土牧尔 译

 不死的铁木尔布林 著乌力吉 译

 巴拉嘎日河边的故事查黑尔·特木日 著哈森 译

 草原蒙古人家瓦·沙仁高娃 著朵日娜 译

 雨靴哲·仁勤 著朵日娜 译

 嘎查达古儒戈沁·哈斯 著朵日娜 译

 癫狂的人布林 著乌力吉 译

 沙鸡的眼泪杭图德·乌顺包都嘎 著照日格图 译

 天洞斯·巴特尔 著澈力木格 译

 选班长帕·乌云毕力格 著哈森 译

 银斑狗唐·阿拉腾乌拉 著布林 译

 班丁和他的二十皮筒水苏·特木尔巴特尔 著乌雅泰 译

 草原蒙古女人瓦·沙仁高娃 著朵日娜 译

 孤独的盘羊阿日滨贺希格 著阿日滨贺希格 译

 陨落的原始森林瓦·赛音朝格图 著席·照日格图 译

 空心人扎· 哈达 著哈森 译

 心灵的须弥山额尔敦桑布 著张宝锁 译

 单筒望远镜孟争 著赵文工 译

 红丝巾格日乐图 著陈萨日娜 译

 脱落了缨穗的江嘎潮洛蒙 著赵文工 译

 圣明的喇嘛爷额鲁特·察哈尔·力格登 著赵文工 译

 镶银的马鞍嘎·瓦其尔 著赵文工 译

 狼精河希儒嘉措 著赵文工 译

 荞麦花节布和德力格尔 著策·布仁巴雅尔 译

散文

 蒙古密码(节选)特·官布扎布 著扎布 译

 元上都探古嘎·希儒嘉措 著鲍银虎 译

 草原啊草原肖勇 著博·阿勇嘎 译

 沉浸在爱情海里的姑娘孛尔只斤·乌兰 著黄大英 译

 村口那棵老榆树韶宝丹琪琪格 著杜振贵 译

 可歌可泣的美丽青春额尔敦巴雅尔 著海风 译

 话雨韩长寿 著海风 译

 奶之佳话赞达来 著海风 译

 溺爱之中敖·斯琴巴雅尔 著杜振贵 译

 山城重庆纳·乌力吉巴图 著海风 译

 燕子扎·巴图苏和 著杜振贵 译

 燕子未归纳·青巴图 著海风 译

 祖父新醍博 著海风 译

 我认识的星星斯琴毕力格 著额尔敦哈达 译

 我们班斯琴毕力格 著额尔敦哈达 译

 春意三题乌云 著额尔敦哈达 译

 永恒的呼和淖尔湖纳·苏古尔 著纳·青巴图 译

 策格飘香的骏马之乡道·斯琴巴雅尔 著额福·舒叶 译

 绿色的回忆孟根其其格 著道·斯琴巴雅尔额福·舒叶 译

 大地的烙印宝音巴图 著宝音巴图 译

 来自月球的马丁叔叔道·斯琴巴雅尔 著青格里 译

 乌拉特草原三章额尔敦巴雅尔 著译

 科尔沁,我遥远的家园巴·那顺乌日图 著译

 给予那·彩丽格尔 著译

诗歌

 阿尔泰诗五首阿尔泰 著查刻奇 译

 勒·敖斯尔诗五首勒·敖斯尔 著海日寒 译

 特·官布扎布诗五首特·官布扎布 著哈达奇·刚 译

 特·思沁诗五首特·思钦 著哈达奇·刚 译

 恩克哈达诗五首恩和哈达 著马英 译

 注定要误会的世界(外三首)色·乌力吉巴雅尔 著查刻奇 译

 消失的天空(外二首)哈·巴图吉日嘎拉 著查刻奇 译

 呼吸的距离(外一首)巴·瓦其尔巴尼 著查刻奇 译

 爱心宣言斯琴毕力格 著照日格图 译

 替雪融化(五首)昂格图 著哈森 译

 查干诺日(外一首)叶·巴拉吉尼玛 著白·呼和牧奇 译

 我会唱着歌儿飞翔(外二首)宝·青克勒图 著查刻奇 译

 大海腾吉斯 著海风 译

 父亲家留不住的女儿心(外一首)

 那·斯木吉德 著

 白·呼和牧奇 译

 孩子的话孟和巴雅尔 著杜振贵 译

 农民父亲(五首)海日寒 著王石庄 译

 现在的我(四首)扎·贺西格图 著白·呼和牧奇 译

 红狐狸瓦哈斯 著疾风中的狼 译

 村落(五首)呼努苏图 著瓦·哈斯 译

 忽必烈狩猎(外四首)呼·布和满都拉 著海风 译

 回家的傍晚(外四首)宝·青克勒图 著朵日娜 译

 三代人的风景(外一首)道·德力格尔仓 著朵日娜 译

 把地球留给孩子们仁·斯琴朝克图 著朵日娜 译

 思绪紊乱的季节(外五首)瓦·赛音朝克图 著朵日娜 译

 酒杯周围(外一首)白·呼和牧奇 著白·多妮雅荣 译

 世界,被雪埋掉了(四首)齐·莫日根 著海日寒 译

 蓝色花敖·朝洛蒙 著海日寒 译

 黄昏中的微笑鲍旗李他 著海日寒 译

 农民阿妈海日寒 著丁玉龙 译

 农民(外三首)包龙 著海日寒 译

 蒙古马策·孟根额尔顿 著澈力木格 译

 母亲!请谅解我在子夜开灯写诗腾吉斯 著海风 译

 山泉(七首)赞德来 著哈达奇·刚 译

 男子汉的季节(外一首)巴雅斯古楞 著白·呼和牧奇 译

 内蒙古苏·额尔登 著白·呼和牧奇 译

 你的梦瓦·赛音朝克图 著朵日娜 译

 秋·北方村落的故事海日寒 著瓦·哈斯译

 雁群飞去(外一首)达·额尔敦毕力格 著白·呼和牧奇 译

 诗人莫·呼和胡 著海风 译

 抒发诗情的秋日嘎·额日敦毕力格 著照日格图 译

 我想凝望你的脸(外三首)杭福柱 著海风 译

 我在秋天洗涤着思绪(外一首)桑杰 著海风 译

 阴影(外二首)策·朝鲁门 著海日翰 译

 祖国啊,你是我诗歌奔腾的灵感(外二首)都仁吉日嘎拉 著 海风 译

 祖国颂高·拉木扎布 著杜振贵 译

 诗歌之殇(组诗)那·呼和诗贵 著海日寒 译

 多兰诗六首多兰 著哈森 译

 德令哈一本厚重的生态全书(组诗)斯琴夫 著译

 那仁居格诗选译那仁居格 著道·斯琴巴雅尔 译

 游牧的骆驼(外一首)那仁居格 著译

 蒙古人曾让自然母亲露出笑容那仁居格 著郭玉桥 译

 柴达木的清晨可可西里 著海风 译

 请不要惊动那最后的几只藏羚(外一首)可可西里 著 张宝锁 译

 我心爱的女儿身可可西里 著张宝锁 译

 游动的苍茫大地可可西里 著译

 请让我在草原的尽头再次绽放德都蒙古乔纳 著译

 我们是山里人巴音 著译

报告文学

 巴尔虎草原上的合作社(节选)布仁巴雅尔 著布和敖斯尔 译

 本色乌·斯日古楞 著道·斯琴巴雅尔 译

 阳光下的“阿尔山”乌·斯日古楞 著青格里 译

 铸就文化魂宝罗尔 著布和敖斯尔 译

后记

序言

特·官布扎布

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母语创作是我国文学创作领域不可忽视的文学成就。少数民族作家是我国多元文化阵容极具特色的生力军。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作家较多的集聚区,以蒙古族为多数的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在一直坚持用母语创作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推进,已有部分作家可以同时用母语、汉语文学创作。但就创作的数量和作家人数而言,用母语创作的蒙古族作家仍是多数。由于母语创作的文化特质所决定,有诸多文学精品在蒙古族读者包括境外的读者中产生极大的影响。鉴于我国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实际,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作品翻译成汉文和其他文字,是当今世界文化特别是文学交流的重要任务。

我们完全同意本丛书总主编丹增、白庚胜之所言:“因为文学翻译具有审美的层次、文化的视域、精神的高度,促成族际了解、推进文化对话、驱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它可以搭建心灵沟通的彩虹。”

内蒙古自治区从建区前后开始到今天,便有甲乙木、霍尔查,哈达奇·刚、呼和牧奇,海日寒、查刻奇等老中青几代翻译家热心、积极地从事蒙译汉的文学翻译工作,使众多用母语创作的优秀作品得以和汉语文读者见面,成为蒙汉文学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在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政策制定,中国作协在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上精心具体的有力实施,编辑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实施了诸多少数民族文学工程等,使少数民族文学母语翻译和推介工作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大好局面。

1970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家协会会同内蒙古作家协会,仅在2006—2011年的五年间,就将我区蒙古文文学优秀作品先后在《译林》、《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文苑》等期刊上刊出。不少作品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翻译作品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其入选数量名列各少数民族入选之首。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精品翻译工程,并使其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出版市场,促成将《中国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译丛》在蒙古国的发行。近几年,有10位老中青翻译工作者获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和翻译奖,2位获“朵日纳”文学翻译奖,1位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奖。

近年,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支持和鼓励母语创作,提高蒙古文文学创作影响力,内蒙古自治区决定组织实施内蒙古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每年翻译(汉译)出版8至10部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2013年10月,作为内蒙古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初始成果,《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一辑》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次出版的《内蒙古翻译作品选——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短篇小说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诗歌散文卷》就是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作家用母语创作并在全国期刊上发表的作品的选集。

编选这些作品,其目的是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学成果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作家的审美水平与创作能力,实现各种经验的借鉴与转换,在交流中吸取营养,引领各民族人民不断向上、向善、向美,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内核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们在编选这些作品时,遵循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一样,必须谨守“信”“达”“雅”的原则,即内容真实精准、表述流畅明快、辞藻优雅美丽,从思想内涵、象征意义、感情表达、艺术形式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做到传神传韵、出神入化,使译文充满美感及魅力。

但是,鉴于自然地理、社会时空、文化传统,尤其是语言文字障碍,蒙古族文学翻译交流还十分有限,这些资源的利用还非常欠缺,这些价值的活化还有待加强。直到目前,不仅大量的蒙古语文文学遗产依然沉睡如故,许多汉族文学经典也不为广大蒙古族读者所知,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大之中。这要求社会各方面作积极的努力,把这一艰巨的任务完成得日臻完美,让我国的文学百花园伴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民族振兴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持。

当《内蒙古翻译作品选——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短篇小说卷》、《内蒙古翻译作品选——诗歌散文卷》付诸出版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参与丛书作品翻译工作的文学翻译家以及被翻译之作家作品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及关心支持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2013年12月

内容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编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蒙古族卷上中下)》收录了蒙古族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全书整体上翻译质量相当高,译文忠实于原文,比较好地展示了蒙古族母语文学的成就。将对推介蒙古族母语创作作品,促进各民族文学交流,增进文化交融,起到积极作用。也是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服务。

编辑推荐

中国作家协会编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蒙古族卷上中下)》选编了29篇短篇小说、123首诗歌、21篇散文、8篇中篇小说及3篇报告文学,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从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全国报纸期刊、出版社发表的蒙译汉文学作品中选编的,也是在第一批推荐的150多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散文、诗歌、中短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

在编选这些作品时,谨守“信”“达”“雅”的原则,即内容真实精准、表述流畅明快、辞藻优雅美丽,从思想内涵、象征意义、感情表达、艺术形式等方面精益求精,力求做到传神传韵、出神入化,使译文充满美感及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粹(蒙古族卷上中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作家协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2954
开本 16开
页数 11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778
CIP核字 2014017391
中图分类号 I29
丛书名
印张 7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5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