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学艺术之梦(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冼星海:一个炎黄赤子的“黄河”梦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据说他出生的时候,母亲看到了大海,以及海面上的朗朗星空,所以就给他取名“星海”。父亲冼喜泰曾做过水手,后以捕鱼为生。但不幸的是冼星海出生前,父亲就已经过世,母亲黄苏英带着他寄居在外祖父家。一直到六岁,冼星海基本上都是在澳门度过的。幼年的冼星海常年随母亲在海上漂荡,他常常迷醉在外祖父忧伤绵长的箫声和渔民如歌如泣的民谣曲中。因此,很早冼星海幼小的心中就播下了音乐梦想的种子。他渴望有一天也能谱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曲子。

1911年,外祖父逝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靠做佣工谋生。在新加坡,母子二人又漂泊了整整七年。1918年,为了让冼星海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来到广州,把十三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读书。冼星海在学校学习努力刻苦,各门功课都很好,而最让他着迷的则是音乐课。由于对音乐的爱好,他参加了义学的唱诗班和管弦乐队,并表现出音乐方面特有的天赋。后来还因他吹箫别有一番韵味,人们赞誉其为“南国箫手”。

1926年春,冼星海为了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只身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并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馆员维持生活。

1928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在上海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境况,极其渴望以音乐激起人们的斗志,挽救国家于倾颓,拯救人民于水火。1929年7月,冼星海发表了《普遍的音乐》一文,提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他说“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学习音乐的人要“好好地用功”,要“做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而且要吃普通人所不能吃的苦”,“做一个真伟大的人,不是做一个像伟大的人”。

正是为了实现自己“音乐救国”的远大梦想,1929年,冼星海决定出国深造,到异邦去寻求能够振奋人心的音乐元素。当年冬天,胸怀大志的冼星海告别故乡和亲人,毅然踏上去巴黎的求学之旅。

初到巴黎,冼星海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做杂役等维持生活。就是这样,冼星海也很难维持自己的温饱,几次晕倒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来,他结识了中国留学生马思聪。经马思聪的介绍,冼星海顺利进入了法国巴黎歌剧院,并师从首席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学习期间,大师们欣赏冼星海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二百法郎的学费。冼星海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学习异常刻苦。后来,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被排上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冼星海开始小有名气。

P46-48

后记

这套“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丛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和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谢安徽大学出版社康建中社长不辞辛苦地从安徽赶来北师大参加我们的审稿研讨会,并提出了重要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感谢安徽大学出版社赵月华常务副总编辑,这套丛书从最初构思、策划,到最终的出版、发行,都凝聚着她的智慧和心血。社长和总编把这套丛书的读者定位在青少年身上,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深刻理解,凸显了他们为实现“中国梦”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感谢安徽大学出版社王先斌等各位编辑,以及他们在每一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所提出的宝贵而中肯的意见。

当然,本丛书各卷撰写者,都是在繁忙之中,集中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完成书稿的,付出了许多的辛劳和汗水。另外,还要感谢丁子涵、郝思聪、任敏、张悦等几位研究生同学,他们在查找资料、校对书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从开始策划到完稿,时间太仓促了,因此难免会有一些纰漏和不足,还请各位读者给予指正!

刘勇 李春雨

2014年2月

目录

欧阳修:好学自强,名扬天下

范仲淹:划粥断齑

颜真聊:辞官学书法

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

梅兰芳:德艺双馨

鲁迅:死于20世纪活于21世纪

冼星海:一个炎黄赤子的“黄河”梦

沈从文:一个文学青年的辛酸寻梦之旅

钱钟书:姓“钱”但不爱钱

路遥:平凡人生不平凡

贾平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莫言:苦难铸就梦想

李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导演

甘相伟:从保安到北大学子的草根传奇

任月丽:地下通道中的音乐梦

刘伟:断臂钢琴王子

廖智:假肢舞出人生梦

栾淑荣:用“神剪”谱写生命的赞歌

胡启志:杂技舞出人生梦

邰丽华:无声的世界中绽放生命的美丽

刘赛:“失明百灵”的动人歌声

赵丽:“折翼蝴蝶”的完美蜕变

后记

序言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灿烂历史文明的泱泱古国。周秦伟业、两汉文明、大唐盛世、宋季富士、元朝拓疆、明代兴旺、康乾胜景,历史上伟大的时代与悠久的历史文明,不仅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倍感骄傲,而且令世界人民叹为观止。而时至清朝,当欧洲已经走出长达八百多年中世纪的黑暗,在文艺复兴运动,接受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的时候;当18世纪初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莱布尼茨建立了微积分体系、培根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当英国正在大张旗鼓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却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和农业经济繁荣的落日余晖之中,根本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结果是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而惨痛的代价,鸦片战争失败后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华民族承受了巨大而空前的屈辱,于是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为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为了寻求挽救国家于倾颓的伟大梦想,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

五四运动是这一历程中重要的一步,成为近现代国人真正觉醒的辉煌的起点。五四运动的先驱在高扬“民主”“科学”伟大旗帜的同时,将目光聚焦于文学。我们还清楚地记得,无数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集中投向了青年!五四新文学与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最让人瞩目的刊物就叫《新青年》,陈独秀所写的《敬告青年》满含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至今令人难忘。回想当年,陈独秀为什么要创办《新青年》?为什么要写《敬告青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那代人为什么那样关注青年?难道是因为他们心血来潮吗?难道是因为他们认为青年必然胜过老年吗?不是的!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甚至也不是两三代人就能实现的。这个伟大的使命势必要由数代青年前赴后继,不断努力地去承担、去完成、去实现!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的慷慨陈词:“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亦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这样的言辞虽然绝对,但却道出了青少年乃国家与民族未来希望之实质。

从晚清起到今天,心怀强国梦想的中国人奋斗了一百多年。虽然在这一百多年中,几代人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通往伟大复兴之路,但在这条复兴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实际上,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的“中国梦”正像五四新文学先驱者们所预测的那样:还需要几代人去实现。也就是说,还需要几代青少年去不断地努力与拼搏。所以,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中国梦”,让青少年了解“中国梦”的实现对于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根本意义,是多么急切,多么重要!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丛书的初衷。

这套丛书,紧紧围绕着“理想信念”“少年成长”“教育强国”“科技腾飞”“文学艺术”“悠悠历史”“求真探奇”“城乡和谐”“平凡人生”“走向世界”等十个与“中国梦”密切相关的主题,用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向怀揣梦想的青少年说明:“中国梦”这三个字绝对不是口号、不是空想。相反,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它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彰显在历史、科技、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它既可以体现为伟人在其人生历程中所追求的理想信念,也可以体现为普通人在平凡的人生中所坚守的一个个小小梦想;它既可以体现为老一辈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守望,也可以体现为年轻一代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们之所以把这些故事讲给青少年听,是想让青少年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感人故事,让他们真正体悟梦想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让青少年在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熏陶下培养自身坚强、勇敢、勤劳的优秀品质;让青少年通过这些故事反观自身,从而激发他们面对挫折时的斗志和勇气;让青少年了解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让青少年明白自己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梦想的力量”在根本上来自青少年!

“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在于青少年!

刘勇 李春雨

2014年1月

内容推荐

侯敏编著的《文学艺术之梦(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中的每一个故事的选择,都是用“中国梦”去阐释内涵,每个故事都能代表一个寻梦、圆梦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充满真实感、将传记色彩和趣味性结合的方式,让更多青少年读者去了解溶于每一个人骨血里的“中国梦”,对“中国梦”的内涵有全新的认识。

编辑推荐

何谓“中国梦”,大而言之,国家复兴、民族解放、求真求实是中国梦;小而言之,每个人对于梦想的追求、对于幸福的向往、思想的独立和觉醒也是中国梦。丛书《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涵盖理想信念、少年成长、教育强国、科技腾飞、文学艺术、悠悠历史、求真探奇、城乡和谐、平凡人生、走向世界10个主题,全方位展现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伟大历程。

在这些主题的引领下,丛书中对每一段故事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深层的解读,重新从“中国梦”的角度发现其中的深意,让更多青少年读者去了解溶于每一个人骨血里的“中国梦”,对“中国梦”的内涵有全新的认识。

侯敏编著的《文学艺术之梦(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是此丛书之一,讲述了文学艺术领域所取得的灿烂成果;自古至今文学艺术对人类梦想的描摹、表现;作家、艺术家、文学艺术爱好者对文学艺术的梦想与追求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学艺术之梦(梦想的力量中国梦青少年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6407078
开本 32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2014028886
中图分类号 D647-4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1
14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