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书业历史悠久,但在“杂工使役”不入史的封建时代,“二十四史”等正史中很少提及它,在各种古籍、野史中涉及书业的史实也寥若晨星。隔行如隔山,局外人只乐道于读书者的故事,而对于书业史料的细节,往往容易忽略。孙文杰所著的《中国图书发行史》按朝代分章,从先秦至晚清,主要内容包括历代图书发行国家政策、图书发行渠道、畅销书品种、图书价格、营销策略、书业中心、政府对图书发行管理等,力图勾勒我国古代图书市场发展的历史概貌。
图书 | 中国图书发行史/中国图书文化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国的书业历史悠久,但在“杂工使役”不入史的封建时代,“二十四史”等正史中很少提及它,在各种古籍、野史中涉及书业的史实也寥若晨星。隔行如隔山,局外人只乐道于读书者的故事,而对于书业史料的细节,往往容易忽略。孙文杰所著的《中国图书发行史》按朝代分章,从先秦至晚清,主要内容包括历代图书发行国家政策、图书发行渠道、畅销书品种、图书价格、营销策略、书业中心、政府对图书发行管理等,力图勾勒我国古代图书市场发展的历史概貌。 内容推荐 孙文杰所著的《中国图书发行史》按朝代分章,从先秦至晚清,主要内容包括历代图书发行国家政策、图书发行渠道、畅销书品种、图书价格、营销策略、书业中心、政府对图书发行管理等,力图勾勒我国古代图书市场发展的历史概貌。以详今略古为原则,本书对清代畅销书、图书价格、书业中心等原始文献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归纳。 目录 第一章 图书的起源 一、汉字的产生、发展及规范 语言和文字 汉字的起源 二、图书的起源 “河图洛书”的传说 图书产生的时代 构成图书的要素 三、早期的文字记载 甲骨文的记载 青铜器铭文的记载 刻石文字 四、我国早期的图书 简策 帛书 第二章 先秦及秦代图书的流传 一、周代图书的典藏与传播 周朝的图书典藏情况 史官与典藏图书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图书流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府藏书 百家争鸣与著书立说 士阶层扩大与私学勃兴 图书商业流通环境 三、秦代的图书流传 秦代的书同文 秦代首创童蒙教材 颁布挟书律和焚书坑儒 第三章 两汉书业 一、西汉图书发行 政府对图书的征集与整理 西汉社会对图书需求增大 西汉书肆的产生 我国最早的图书交易集市——槐市 西汉简牍和缣帛图书 二、东汉图书发行 东汉政府的图书事业政策 东汉的书业中心——洛阳 私人藏书及佣书活动 汉代畅销书 东汉造纸术的发明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图书发行 一、历代政府的图书政策 三国时期的图书政策 …… 第五章 隋唐五代图书发行 第六章 宋代书业 第七章 辽、西夏、金、元书业 第八章 明代图书发行 第九章 清代图书发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图书发行史/中国图书文化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文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1235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2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4 |
CIP核字 | 2013312929 |
中图分类号 | G23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7 |
宽 | 16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