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轻松读国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刘琦编译的这本论语(轻松读国学)是《论语》一书的评译本,每篇由评点、原文、注释和翻译几部分构成,方便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

内容推荐

《论语》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又极灵活的书,除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所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孔子及其学说的魅力会越加真实地展示出来。刘琦编译的这本书是《论语》的评译本,由评点、原文、注释和翻译几部分构成。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

八佾篇

里仁篇

公冶长篇

雍也篇

述而篇

泰伯篇

子罕篇

乡党篇

先进篇

颜渊篇

子路篇

宪问篇

卫灵公篇

季氏篇

阳货篇

微子篇

子张篇

尧曰篇

试读章节

评点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比如“学而时习之”,就讲了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巩固的重要性,也体现出孔子强调学用结合,才能真正学会知识的基本方法,、又比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倡在实践中,去加以学习,而不是把学习架空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乃至为人处世之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讲的学习,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识,更不仅仅是坐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背景,尤其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学习。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乃至日常的行为规范,也是学习。这样孔子就把学习与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学习作为人生的有机部分。

关于做人,本章中孔子主要谈及了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悌)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就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可见孝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又比如“主忠信”,强调君子要以忠和信这种道德为主。何为忠?就是对君王的正确态度;信就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孔子认为有了这种种正确态度,才可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

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范畴的基本内核仍是合理的。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当代人有了自己的规范,比如在忠、孝等问题上,我们就反对“愚忠”和“愚孝”,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在学习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上,孔子是强调做人是第一性的,首先要做好人,这在今天依然是可取的态度。

P10-11

评点

在孔子看来,靠法度酷刑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过于表面化,人们只是畏于此而暂时服从,而并未从心底里顺服。而只有从德行上教育人,从礼义上来规范人,才能使民众从心底归顺,从根本上安邦治国。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都是这个意思。

那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要有哪些内容呢?孔子在该篇中讲到了一些。比如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等。孔子把这些问题都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孔子把做人的这些关键看成国家或治或乱的内在基因,决不可小看。

除了上面提出的这些做人的重要道德规范外,孔子还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表明了孔子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又比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现出孔子重视实际的务实精神。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则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这些都展示了孔子在一般道德伦理问题上的人生价值取向。

P21

序言

论语

大约从宋朝以来,中国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是对孔子和儒学无以复加的称赞。

孔子是个自强不息的强人,他生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来殉人生的理想。孔子又是个品德高尚的贤人,他不因为自己地位的卑微而随波逐流,不停地反省自己去伪存真,终生提醒自己除恶向善。孔子还是个充满睿智的圣人,这绝不是个人的小聪明,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又立足于个人创造的大智慧,无论是历代权贵、士子文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中汲取精神的乳汁,培育心灵的花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与人类文化长河中的其他(如三大宗教文化)现象一样,虽历经沧桑,却总是生命之树常青,以其强大的活力,不断创造着人类文化的奇迹。其永久的魅力不是以某个人、乃至某一时代的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为,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之花不枯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就会不断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尽善尽美,包治百病,古往今来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各种学说、思想和体系,都如一把双刃剑,其优长的本身就隐含着另一种缺欠。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的是:一切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永远也逃不出悖论的阴影,这是所有文化的本质。当然,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亦不例外,这与我们称赞它并不抵触,就像近、现代诸多文化大师(包括鲁迅先生等在内)曾激烈抨击孔学一样,其一切抨击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换句话说从人类发展的巨大时空中抹去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存在的痕迹及其久远的价值。  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如生命之树常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无形之魂,主要在于有一部经典性的传家之宝——也是一部镇世镇心之宝——《论语》,它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主流文化的木之本、水之源、心之魂。这部华夏“圣经”看上去虽只是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两千多年来被多少掌握历史命运的统治者、多少梦想改变历史命运的仁人志士反复品味而未能尽之。今天,当我们面对金钱社会的冲击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体悟一下先智的喃喃细语、温习一下圣者的谆谆教诲,不仅是明智的举动,也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论语》其实是一部内容很丰富,形式又极灵活的书,除了文、史、哲、人生、教育这些大的方面外,还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为它是语录体,所以随时阅读都很方便,而且洗练并富于启迪。因为它内容丰富,读它就像采掘复合性富矿,不仅收获颇丰而且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因为它形式灵活,读者可以不必始终劳神,时而细细品味,时而浏览而过,更不须受那些“体系”、“层次”之累。这也是这部书历来读者面极广的原因。

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所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孔子及其学说的魅力会越真实地展示出来。人类越发展,作为文化符号的人的本质特征就越突现,先智的文化遗传就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论语》这部书,我们只能说:它是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轻松读国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孔子
译者 刘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20535
开本 16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2014076226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5
16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