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80的情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最放纵也最纯洁,最先锋也最怀旧,最年轻也最沧桑。回首八十年代,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面对大河无语流泪?看当年的文化精英,追忆一段似水华年。”——这是2009年2月版的《当代》给于晓丹编写的长篇小说《1980的情人》的推荐词。

翻开此书,看北岳爱情小说,来一场风花雪月。

内容推荐

于晓丹编写的长篇小说《1980的情人》的故事从梁正文与毛榛的认识开始,以他们的相遇结束。二十年的光阴,洗尽了多少故事,光芒无限的正武,风流多才的老柴,拥抱生活的力力,真诚追求的扁豆,就在两人的你追我躲中成为主角,成为过客,直至,与主人公一起,化入历史,尘封消逝。

小说留给读者的是关于生存、理想、情爱的追问,展开的是已经折叠好了的80年代上半段的青春年华。无论多么矫情,毕竟是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真实经历,那些刚刚走出灰蓝影像的小资情调,那些物质尚且贫乏岁月的奢华和放纵,都像一场让人产生幻觉的梦境。

目录

正文

创作及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她叫毛榛。

至少十六年前,梁正文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叫的是这个名字。

那是五月,那天雨落得突然,一股热腻的土腥味从楼下涌到楼上;她略略有些圆肿的眼睛,睫毛上挂着一颗雨珠,在眨眼的一瞬裂成两瓣;她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下嘴唇上不停地摩挲,一片一片地撕着干裂的暴皮……

那天她一直靠在床头看书,他还记得那本书的封面是米兰·昆德拉,坐着,一只手里夹着烟,灰白凌乱的头发,纹路清晰的毛衣,整个画面都是灰的,只有他的两只眼白格外白。还不到晚上五点,她就说饿了。他们下了楼,到那条街上最像样的一家餐馆吃了晚饭。

吃完饭,正文看着她返回楼上,自己到后面派出所的院子里取出自行车,然后回了报社。

他当然没有想到,那会是他最后一次见她。

那天出租车到楼下的时候,他还在公司里收拾行李。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他心里说着不接、不接了,却还是又接了两个。最后一个,是租车公司打来的,告诉他要开始收等车费了,他这才匆匆忙忙拎着行李走出去。进电梯间前,他的助理安还在往他的手提箱里塞着东西。

到肯尼迪机场候机大厅时,指示牌显示离登机时间还差一小时三十五分钟。这次他的目的地是伊斯坦布尔,直飞,飞行时间十小时二十分。"9·11"以后,办理登机手续的时间提前了很多,他需要在候机大厅消磨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他迤迤地拖着手提行李,在离登机口远远的地方坐下。头天睡得不好,眼皮很沉。他习惯性地从行李侧袋里摸出一本杂志,看了两眼,又放下,把腿翘到行李上,侧歪着头,眯起眼,准备小憩片刻。

然后他瞥见身边的手提行李鼓出了一块,想着里面一定又是一团糟乱。他从欧洲带回来的那卷蕾丝,安是否记得放进去了?他放下脚,拉开行李拉锁。花花绿绿的一堆从行李里滚落出来,他忙着去捡,一件一件地捡回包里,叠好,分袋放妥。在行李最下面发现他要找的那卷蕾丝,便用手使劲摸摸。凉、绵、润--绝对的高档蕾丝的手感,他只要轻轻攥一把就能估摸出它的单价是多少。他舒口气,拉上拉锁--这才意识到周围一束束异样的目光。他愣了一下,随即哑然笑笑。是的,抱歉得很,他都忘记了,刚才他一个成年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摸来摸去的尽是些女人贴身的衣服:内裤,乳罩,背心,睡衣,粉色的,肉色的……他自从在纽约这家高级内衣公司做上生产主管以后,对这些东西最基本的意义,就好像越来越不敏感了--只是一堆材料和样品而已。

他抱歉地笑过以后,又拿起那本杂志,随意地翻看着。就在他将要翻过那一页的时候,突然注意到左栏最下面的那张照片,心跳了一下。那一整页都是新婚启事,那张照片在左栏第五或第六的位置。照片很小,有些模糊,但正文看得出来,里面的两个人都笑着。他的肤色不能确定,微卷的短发,高鼻梁上架着眼镜,一张圆长脸贴在她的面颊旁。她的笑容比他更模糊些,可他还是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她浓郁的眼神,看出她长而密的睫毛下扑闪着那对依然细圆黝黑的眼睛。照片旁边有简单的说明,他们的姓名,婚礼的时间和地点。他一遍又一遍看那几行小得不能再小的文字,心跳从剧烈一点点慢下来。然后他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应该是她,虽然她不再叫那个名字了。

P1-3

后记

可能很多读者认识我是通过《洛丽塔》中译本。其实,在开始翻译《洛丽塔》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写作者而非译作者,而且已经发表过几篇小说。山西大学的王春林老师还能准确地记得我的小说当年是在《中外文学》上发表的,让我很感动。那个时候父亲还健在,有一次他很心疼又有点责怪地问我,你都写了些什么惹你妈哭了。我想跟他解释,可怎么都说不出口。这部分文字的东西总让我感觉站在对面看着的是我有情的人,怎么样都是紧张。现在就更是如此了。

转而翻译有偶然因素,当然偶然中总有其必然。我是学外语出身,毕业后进入社科院外文所。80年代的大环境是人人求知欲旺盛,想读书,尤其想读外面的书,急于填补那么多年的空白;于是几乎每天都有出版社的人在所里出出进进,自然产生了很多翻译机会。不过,从内心讲,翻译不是我最想做的。虽然后来翻译了《洛丽塔》和卡佛的小说集等,它们也的确帮我渡过了不少生活和精神的难关,但实在说,翻译带给我的艰辛远多于享受。译完《洛丽塔》我的体重掉了近十斤;要是搁现在,不一定还有这个勇气了。

之后去了美国。去之前做的还都是文学梦,可在东部转了一小圈再回到曼哈顿岛,杂念就多了。90年代的纽约的确是个容易让人有梦的地方,我几乎没怎么挣扎,就觉得换一种生活亦无不可。生存问题很现实,对于我,没有生活其他二切都谈不上。因为种种机缘,最后进了纽约一所时装学院学习设计,并且迷上了内衣,毕业当天便到一家内衣公司报到,从助理设计师做起。没想到这一做,竟十年有余。

到2006年,我差不多已经忘了自己曾是一名中文文字工作者,电脑里甚至连输入中文的软件都没有了。原先十分内向的性情也因为工作的缘故变了不少。不过我认同这种变化,也兴致勃勃准备为内衣在纽约奋斗一辈子呢。突然,也就是一夜之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二十年前的一些人通过网络“呼”地一下涌到了眼前,一把将我拽回到过去。那个过去跟我当时忙碌却优渥、辛苦却不痛苦的内衣设计师的生活,跟纽约不细腻却活色生香的生活大相径庭。它像一团荆棘,让我感到了久违的心疼。二十年前的人,80年代的北京——回忆太迷人了,我很快辞去公司全职的差事,重新趴到了桌子上,开始写《1980的情人》。

书初版于200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小说原名《棣棠》。“棣棠”两个字来自《诗经》,“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鞯鞲”。郭老的《棠棣之花》用的应该是这个意思。不过,关于棣棠还有另外一些传说,比如,说它是由落入山谷中的黄金变成的,所以花黄。最美好又哀伤的是日本幕府时代的“山吹之花”传说,山吹即为棣棠,讲的是大将军太田道灌发奋学习和歌的轶事。故事中的女人做事很含蓄,跟我小说的情绪很像。

出版社决定改书名,我有个接受的过程,不过现在看,叫《1980的情人》也还好。

小说出版后,一些网友和批评家提及我的外文背景给了我很多养分,这是一定的吧。可我也一直觉得我是个旧且中式的人。喜欢戏曲,也喜欢各处的旧货市场。这么多年下来,最爱读的文学作品,读的遍数最多的,是《红楼梦》。

京剧、旧货和古典读物里程式化的东西一直很让我着迷。程式看似简单,简单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丰富性。我喜欢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大约也是这个缘故。这部小说里程式化元素比比皆是,有些甚至近于“俗套”,比如情节的推动、人物关系的设置、悲喜剧的交织、插科打诨的调剂,这些都可以在传统小说和戏剧里找到充分根据。它“突破”程式的,是新鲜的节奏,快、流畅、不拖泥带水、不大喜大悲;是抑扬顿挫、舒缓相济的腔调;是作者对读者的同情的理解。因为这些突破,这部小说读起来新鲜、现代、不陈旧。这种“突破”我觉得正可以跟京剧传统意义上的流派创新相比——调儿是新调儿,可腔还是旧腔。我自己在写作《1980的情人》的最后也意识到,我现在刻意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正是二十多年前的我故意回避和弃掷的,现在它们却成了最值得珍惜的“箱底”。

小说里的几个人,“毛榛”是我在1990年写的一篇小说“套色”里使用过的名字。她在那个故事里是一个做了数次人工流产的已婚少妇。在动笔《1980的情人》时,这个名字很自然地冒了出来,让我觉得跟她的缘分未了。

“谭力力”当然是我的一个愿望,她几乎是我的青春期的所有对面。我有点惊讶,不少男性读者对我最后毁灭了她反应强烈,有朋友甚至写信说我有一副“硬心肠”。可是,谭力力怎么能美好地生活下去呢?

“老柴”是我远远望过的人。有人觉得他是正武的替代,我想他不太可能。

有不少读者纠结于“正武”的死因,我写作的时候倒觉得他怎么死的不重要,在我们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他没能跟我们在一起才最让人伤感。每一个成长的女性心里,都或长或短地存在过一个“正武”,他总在加大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也因此让很多女性比男性活得更坚强。

“梁正文”这个人,其实我并不完全理解,也常对他感到力不从心。有时我甚至怀疑,让他做我故事的“视角”是不是个错误?不过,纯就经验层面而言,他是我错过的无数同龄人,也是错过我的一个幼稚和温情的旁观者。因此,我固执地觉得他看到的应该更接近真实。  《1980的情人》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五年后现在能再版,我要特别感谢北岳出版社的续小强。让我再一次面对读者,对于又年长了五岁的我,真是心情复杂。这样的故事还能不能再拿出来与人分享?小强是知心人,给了我很多鼓励。

这几年仍然在写,可要让作品面世却觉得越来越难。好多次拿给杂志编辑看了,又撤了回来;甚至杂志已经决定发表了,我还在为“真的要发吗”而犹豫不决。

这大概就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不安吧。小说对于我,实在是太特殊了。

我也要特别感谢午夜阳光设计室的程潇和王焱老师。我们因为《1980的情人》而结识于五年前,当时他们对于初版书的模样跟我一样感觉到种种遗憾,因此我们约定,如果再版,他们来做。这五年来我们的关系早就不再是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了,他们已是书的一部分。王焱老师发给我设计草图时,还发了两页他的创作构思,纸上写满了知心的情话,对人的情,对文字的情,让我感动莫名。

亲爱的你们,都给了我更多的勇气,那我就这样继续下去吧。

2014年10月10日

于纽约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80的情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晓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2709
开本 32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2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4262862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