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索莱尔斯著的《极限体验与书写》论及欧洲及法国文学史上六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丁、萨德、马拉美、阿尔托、巴塔耶和洛特雷阿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至二十世纪的法国,作者笔锋所向只为论述一个问题:写作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字工作,而是会吞噬作者的生活并重新从其生活中降生的极限体验。本书由姜丹丹、何乏笔主编。
| 图书 | 极限体验与书写(精)/轻与重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菲利浦·索莱尔斯著的《极限体验与书写》论及欧洲及法国文学史上六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丁、萨德、马拉美、阿尔托、巴塔耶和洛特雷阿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至二十世纪的法国,作者笔锋所向只为论述一个问题:写作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字工作,而是会吞噬作者的生活并重新从其生活中降生的极限体验。本书由姜丹丹、何乏笔主编。 内容推荐 《极限体验与书写》汇集了菲利浦·索莱尔斯1964年到1967年间发表的六篇文章,论及欧洲及法国文学史上六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丁、萨德、马拉美、阿尔托、巴塔耶和洛特雷阿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直至20世纪的法国,作者笔锋所向只为论述一个问题:写作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文字工作,而是会吞噬作者的生活并重新从其生活中降生的极限体验。否则,但丁不会将炼狱描绘得如此精彩,萨德不可能以时人所不容的笔触震颤后人的心灵。还有马拉美晦涩古奥的诗句、阿尔托的“残酷戏剧”、巴塔耶的后现代文学思想以及洛特雷阿蒙如先知般吟唱的《马尔多罗之歌》,这些不是埋首书斋的文人们所能完成的,更需要作家邀游至人性边缘才有可能获得。 在索莱尔斯看来,这几位作家跨越的是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障碍,进入的是灵魂和肉体的极限体验,要想获得的却是无限的、超越书写文本的快感和书写行为。这是一场有待时间证实和众人认可的文学革命。 本书由姜丹丹、何乏笔主编。 目录 译序 导言 概论 1 但丁和穿越书写 2 文本中的萨德 3 文学与整体性 4 思想散播符号 5 屋顶:论系统阅读 6 洛特雷阿蒙的科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极限体验与书写(精)/轻与重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菲利浦·索莱尔斯 |
| 译者 | 唐珍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2918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3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30 |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4 |
| CIP核字 | 2015008310 |
| 中图分类号 | K835.05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191 |
| 宽 | 135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1-240号 |
| 版权提供者 | LES EDITIONS DU SEUIL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