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诸葛亮用兵
内容
编辑推荐

诸葛亮这个人,智慧大多表现在用兵上。部分成语可见一斑: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锦囊妙计、空城计、七擒七纵,等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了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的楷模。黄团元的 《诸葛亮用兵》这本书,就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二次创作,旨在回应时下对原著的误解、对人物谋略的曲解,旨在换种方式表达和欣赏文学名著——尊敬的读者,请您品味。

内容推荐

黄团元的 《诸葛亮用兵》用50个左右生动故事,一线串珠似地展现了诸葛亮是如何用兵的。将一位睿智、忠诚、敬业、爱国的诸葛亮奉献给读者。本书据典创作,其间点缀以影响后世的类似故事,古今辉映,寓指“诸葛亮用兵”对后世的影响。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察古鉴今,有所启迪。

目录

前言

一 卧龙出山:众星捧月月钓日

二 救援世子:一个典故囤奇货

三 初出茅庐:火攻扬威博望坡

四 战略转移:新野火水毙强敌

五 联吴抗曹:辩功也是战斗力

六 施激将法:数中有术联东吴

七 无本造箭:敢遣浓雾作军匠

八 筑坛祭风:洞悉气象装神圣

九 伏兵华容:深谋远虑促放曹

十 以逸待劳:后发先至夺三郡

十一 以敌攻敌:利用诈降再取城

十二 拒还荆州:忽悠债主作保人

十三 招亲东吴:三路奇兵成美事

十四 假途灭虢:明知故昧丧周瑜

十五 假人之手:不动兵刃败曹军

十六 以礼代兵:斩获西蜀图与人

十七 自探地形:诛杀敌将祭凤雏

十八 各个击破:计收大将占益州

十九 各为其主:讨还荆州有真假

二十 因事因人:战场赏酒胜曹军

二十一 适才适所:力排众议用老将

二十二 疑高一着:对疑施疑胜疑兵

二十三 借刀杀人:讨伐叛将派逆子

二十四 遥控救主:八阵图胜十万兵

二十五 受托辅政:观鱼拒敌平五路

二十六 导演舌战:油锅脑筋急转弯

二十七 离间讹诈:区别对待平叛军

二十八 激遣并举:四重进攻破三寨

二十九 屡放屡捉:运筹帷幄惜民生

三十七 擒七纵:攻心为上定社稷

三十一 馒头代蛮:祭奠英灵恤将士

三十二 出师北伐:诸葛用兵求谨慎

三十三 调虎离山:假信连环夺两郡

三十四 慧眼识珠:智服敌将认高徒

三十五 舌刀笔枪:语言书信诛劲敌

三十六 相互劫寨:获胜功夫在劫外

三十七 瑶琴沐雪:以身诱敌坑铁车

三十八 空城抚琴:智退敌军挽危局

三十九 扮猪吃虎:无独有偶双折将

四十 乘胜退兵:火攻不用耗燃料,

四十一 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夺险关

四十二 诱敌出击:多处窝弓射猛虎

四十三 用兵在精:四十万敌千兵挡

四十四 减灶增灶:反向借鉴古兵法

四十五 以信为本:践行换防激斗志

四十六 关门捉贼:借鬼打鬼败强敌

四十七 木牛流马:战争始用机器人

四十八 谷中烧鳖:司马父子险丧命

四十九 孝服激敌:司马暗战败诸葛

五十 雕像参战:虽死犹生败宿敌

后记

试读章节

一 卧龙出山:众星捧月月钓日

诸葛亮:“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

意译:将领在带兵作战中,必须要有门客幕僚,大家共同议论经验教训,为将领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诸葛亮出山,一直被后世求职者所钦羡:并非官二代,却被“潜力股”刘备多次上门聘请,何况他家在隆中又不是土豪!

诸葛亮不仅不是土豪,连土著也不是,只是在和土地打交道。他本是琅琊阳都(山东临沂)人,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由于父母双亡,十七岁时和姐姐、弟弟跟着叔叔到湖北荆州,后来辗转迁到襄阳隆中,一边学习一边劳动生活了十年。所以他在《出师表》中,叙述自己“躬耕于南阳”。

后来诸葛亮出了名,从东晋起,“隆中”就被湖北襄阳、河南南阳两地争来争去。清道光年间,湖北人顾嘉蘅担任南阳知府。南阳人让他在南阳武侯祠题词表态,他便写下一副著名的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20世纪50年代,胡耀邦到南阳时,又用自己的立场观念改道:“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话说回来。诸葛亮被刘备看中,他是主动的争取,还是被动地享受呢?

“诸葛亮”、“隆中”等词的出现,是在《三国演义》第九回:恶贯满盈的董卓被杀并暴尸,在朝担任侍中的蔡邕哭了。殊不知蔡邕人性的流泪,却被当权者以同情坏人的罪名勒死!书中感叹:“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至竞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用“安肯轻身事乱臣”描述诸葛亮,倒也恰当,用“卧”字形容他隐居隆中,却不太合适。因为此“卧”有隐居、隐士之意,而诸葛亮是“卧龙”!

以《梁甫吟》为证:“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梁甫吟》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婴为除去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个居功自傲的勇士,为齐景公设计:赏赐给三人两个桃子,要他们按功劳大小吃桃。果然,有勇无谋的三人在争斗中先后死去!

诸葛亮爱吟《梁甫吟》,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看不起头脑简单的勇士,赏识善用心计的晏婴;二是同情无辜的勇士,鄙视害人的晏婴。不过,晏婴的出现十分重要。因为诸葛亮在和朋友、同学的交往中,“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一个辅佐齐桓公称霸,一个指挥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管仲、乐毅和晏婴三个人,都相当于后世的“丞相”。这三个人次第出现,不容人不对诸葛亮产生他想当“丞相”的猜测。  如果诸葛亮想做隐士,他可以崇拜尧舜时代的许由,可以效法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严子陵(严光)。刘秀发迹后,提携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但严光坚辞而回家种地钓鱼。北宋范仲淹到达“子陵滩”钓鱼台时,曾坦率作诗:“君为功名隐,我为功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诸葛亮自比丞相级官员,这是他理想出仕的有力佐证。

却说这时刘备为了逃脱荆州刘表的舅子蔡瑁等人追杀,骑着的卢马跳过檀溪后,绝处逢生的他误入司马徽庄园。司马徽老头儿“天下奇才都在我们这儿”一句话,迷住了渴求“高人”辅佐的刘备。但司马徽只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后再也不透信息。

诸葛亮被直接推荐,出于徐庶之口。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拘禁,被迫离开刘备,但去而复返,走马荐诸葛。在当时的刘备看来,徐庶就是军事家。徐庶去口说自己不如孔明;还说刘备得到诸葛亮,好比周文王得到姜子牙、刘邦得到张良;还说诸葛亮乃“天下第一人”!

接着,司马徽又到刘备处游说,称诸葛亮和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徐庶)是好朋友,但孔明对比他们,志向和能力高几档!他还阴阳怪气地叹息:“即便卧龙现在找到好主人,也可惜没有遇到好天时!,,

再接着,刘备带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言行怪异的锄草农民,诸葛亮家的书童,以及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人,先后又在刘备面前烘托诸葛亮。与众不同的歌词,新颖独到的高论,淡泊明志的楹联,等等,将刘备渴求诸葛亮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诸葛亮“千呼万唤始出来”。面对刘备的“问政”,诸葛亮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伺机北伐曹操,从而一统天下,匡扶汉室!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的主要内容,这便是后人对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颂扬所在。

诸葛亮出山,众星捧月。徐庶、司马徽、黄承彦及农夫等人,都是诸葛亮所用的“兵”,也是“推销”他的‘托”!当然,这些人不是他花钱请的,但诸葛亮向他们倾诉过政治理想却是事实。那时没有科举制度,这种利用他人宣传自己的做法很妙。

诸葛亮想到刘备麾下做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呲诚不可与争锋”的曹操麾下,文韬武略者太多;‘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的孙权,已有周瑜、张昭,他去了只能排在后面;只有刘备急缺人才,诸葛亮希望被他重用甚至专用!还有“英雄”为何不选?袁绍、袁术兄弟俩虽然出身四世三公家族,但没有本事;刘表不容人才;吕布更是混混一个,先后认了两个干爹,却都被他杀掉!  选择刘备,还有其他因素:一、刘备品德好,他先投靠过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虽然多次跳槽,但没有拜过干爹;二、刘备有诚意,多次上门招聘;三、刘备有异相,耳朵大,胳膊长!四、刘备是皇族出身,在乱世登上皇位的合理性也比别人大。

……

P1-3

序言

诸葛亮这个人

诸葛亮这个人,是智慧的化身。按《三国演义》的叙述,用现代的说法,他是个“全能型”人才。

诸葛亮是政治家。早在隆中务农,他就能将天下“三分”;辅佐刘备后,予以实施的“联吴抗曹”,可谓“统一战线”、“同盟国”的典范;成为蜀汉丞相,他治理国家突出了法制建设,也为后世所效法。

诸葛亮是军事家。身无寸土、寄人篱下的刘备就是因为他的运筹帷幄,才能先后得到荆、益二州。他带领和号召军队垦荒,千百年来被人称道、效仿。作为蜀汉最高军事统帅,他除了平定南方叛乱,还能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令外敌不敢入侵本国;他还有《十六策》、《将苑》等军事著作传世。

诸葛亮是发明家。一次能发十支箭的“连弩”,运送军粮的“木牛流马”,传送军情的“孔明灯”,都为部队作战获胜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且影响深远。“木牛流马”开了机器人参战的先河,“连弩”对不断改革兵器起到了引领作用,“孔明灯”的升空原理,与现代热气球相同!

诸葛亮又是外交家,看看他“舌战群儒”鹤立鸡群;他又是气象学家,听听他“借(预报)东风”;他又是散文家,读读古人对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评价;他又是教育家,品品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诫子》良言。有人从“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考证诸葛亮是音乐家,尽管词不达意,却误撞误对:他操琴退敌,不通“管乐”也精弦乐!

也许有人要说,据考证,“空城计”不是诸葛亮用的,“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干的,周瑜也不是诸葛亮气死的。他的有些战功,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替他立(安排)的——这些指谬《三国演义》的论文和言论,无可厚非。因为学术研究,允许百家争鸣。

诸葛亮这个人,可以说有“三个形象”,即文学的、历史的和民间的。文学的以罗贯中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为据,历史的以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为本,民间的以荆、襄地区传说为多。《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具有文化影响,《三国志》具有历史价值。文化是大众的,而《三国志》也不见得全是历史。《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说:“我国的古史历来是以描述为主的,为了达到史实的连贯,虚构是必须的。”《三国志》也是以描述为主的作品,难道没有虚构?如《三国志》中马谡的下场,就有伏法、牢死、逃跑三种结局,那么,哪种是历史的真实?所以,广大读者还是相信《三国演义》及书中的诸葛亮;所以,《草船借箭》照样说,《三气周瑜》照样演,《空城计》照样唱!

罗贯中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他融合历史的和民间的三国人物,创作了文学的、文化的《三国演义》,这是此著受到广泛、永久欢迎的原因所在。然而网上说,《三国演义》入选了“死活读不下去的中外名著前三名”;民谣说,“看了三国奸心大,看了易经会卜卦”。能否从《三国演义》中遴选诸葛亮、讲述他的故事,让读者读到的不是晦涩是通俗,悟到的不是奸心是智慧?能否通过诸葛亮,窥知整部《三国演义》的内容?

诸葛亮这个人,智慧大多表现在用兵上。部分成语可见一斑: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锦囊妙计、空城计、七擒七纵,等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成了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的楷模。《诸葛亮用兵》这本书,就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二次创作,旨在回应时下对原著的误解、对人物谋略的曲解,旨在换种方式表达和欣赏文学名著——尊敬的读者,请您品味。

后记

写《诸葛亮用兵》,诸葛亮军事著作中的“兵法”理应贯穿其中。本书引用的诸葛亮兵法原文。是以他指挥的典型战例为论据,让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衬,证实兵法就是他的实战结晶。

写《诸葛亮用兵》,迷信如何处理?如祭东风、八阵图、驱神兵等情节?可以说,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诸葛亮精通气象的表现;装神弄鬼,是诸葛亮在和敌方打心理战;“天人感应”,是诸葛亮用相应推理,得出恰当结论。

写《诸葛亮用兵》,对鲁迅所言“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如何理解?在诸葛亮相关的史料中.有许多对诸葛亮重视地图、亲临战场、察看地形的描述。这说明诸葛亮并非先知先觉,说他“近妖”,是事必躬亲的结果。

《三国演义》是经典,但马克·吐温戏谑经典是“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本书是不是比原著中诸葛亮用兵的内容更集中了、情节及语言好理解了?愿读者诸君畅所欲言,给力吐糟,待我他日修改订正。

作者2014年秋于武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诸葛亮用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团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82273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3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4072355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6
15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