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要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共情与真诚是至关重要的。刘晓明主编的《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将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与教师共同探讨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包括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及班级管理等不同情境中建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
| 图书 |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要建立起有效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共情与真诚是至关重要的。刘晓明主编的《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将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与教师共同探讨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包括建立有效师生关系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及班级管理等不同情境中建立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 目录 第一章 教师的困惑:师生关系现状 一、疏远与冷漠:一朵盛开在师生间有毒的花 二、对立与冲突:师生之间可以融化的冰 三、尊重与理解:学生心中的一轮红日 四、平等对话:架起师生交往的桥梁 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师生间的隔阂成为历史 六、构建创新性课堂:师生融洽的“指路灯” 第二章 建立有效的师生关系:教师同学生共同成长 一、热爱孩子:有效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让孩子快乐地举起手: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三、架起心灵的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四、用爱心去耕耘:培养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 第三章 沟通:让天堑变通途 一、师生沟通: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石 二、真诚: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三、心灵沟通:师生沟通的基本原则 四、沟通能力:沟通成功的关键 第四章 共情:维持师生关系的“心理氧气” 一、理解:解开师生间心灵枷锁的“金钥匙 二、共情:师生携手前行的指路灯 三、换位:让我试着理解你 第五章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将爱播种在孩子的心田: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特点 二、尊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前提 三、点亮心中的明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章 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一、课外活动:老师的位置在哪里 二、为学生服务的源泉:“公仆之心”何处来 三、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第七章 与家长沟通中的师生关系 一、爱的共享:教师在学生与家长冲突中的位置 二、教育互动: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三、编制两代情:教师如何面对学生与家长 第八章 班级管理中的师生关系 一、班主任角色: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者 二、师生关系的黏合剂:班主任管理中的情感因素 三、打开心灵之门:班主任自身的心理调适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晓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24501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2 |
| 版次 | 3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 |
| 出版时间 | 2012-05-01 |
| 首版时间 | 2012-05-01 |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52 |
| CIP核字 | 2006034528 |
| 中图分类号 | G44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22 |
| 出版地 | 吉林 |
| 长 | 227 |
| 宽 | 17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