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韶华编写的《科学才露尖尖角》还原了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还原了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双手创造的奇迹。在当下,各个国家都在极力推崇科学,希望通过科学实现各种可能。因此,只有探究科学的本质,才能不落伍于时代,才能更新头脑,转换灵活思维,有利于个人、家国。
图书 | 科学才露尖尖角/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 |
内容 | 编辑推荐 邢韶华编写的《科学才露尖尖角》还原了历史上的各个时期,还原了古人在没有任何先进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双手创造的奇迹。在当下,各个国家都在极力推崇科学,希望通过科学实现各种可能。因此,只有探究科学的本质,才能不落伍于时代,才能更新头脑,转换灵活思维,有利于个人、家国。 内容推荐 邢韶华编写的《科学才露尖尖角》仿佛一个讲解员,带领读者从人类之初,走到现在的文明中。在中国古代,古人虽然没有过于详细地总结出科学技术,但却身体力行地创造了许多奇迹,先后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等,并在数学、医学等各学科中,开辟了一片辉煌的天地。许多西方科学家都连连赞叹,说中国人具有勤勉思考的洞察力和对科学的深入探索精神。 目录 第一章 迷离的远古科学 弓箭:最早的技术革命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从狼群中走来的狗 第二章 夏商周的科学盛事 佳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 青铜:狞厉之美 摘除“桃花”的手术 同代的病历 西周的勾股定理 世界上最早的土壤分类 残遭杀害的中医祖师 利用微生物酿酒 变异的牡丹 与间谍有关的科技工程 地球上最早的漆器 两千多年前的古堰神话 柔的铁 2000多年前发现哈雷彗星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科技突破 “韩信点兵”的玄奥 飞翔的蛋壳 奇妙的盐井 着火的井 凄凉的科学家 纸从水中来 盖天 最早实施人工呼吸的人 镜里人影,镜外光学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之巅 三国时的“麻醉师” 地图学的创始人 被蔑视的机械大师 数学史上的骄傲 两代数学家推算球体体积 用“牡蛎”建桥 最早的力学在中国 点“铜”成金 针灸有多神奇 第五章 当隋唐遭遇科技 吝啬鬼的科学设想 时髦的雕版印刷 崛起的皮纸 不能忘却的一行 古代的天气预报 第六章 宋元:科学的黄金时代 糖是甜的,制糖是苦的 穿纸衣,盖纸被,摇纸扇 潮汐、月亮和太阳的三角关系 谁在泥块上刻字 用粪汁解毒的法医 “指南鱼”是什么鱼 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 现代钟表的祖宗 漂在水上的“城” 古色古香的历法 第七章 明清科学,由胜而衰 大象的牙 不出声的“声学” 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型海船 最早的植物分类法 当珠算成为往事 明朝的“火箭” 400多年前的地理科学 《天工开物》:古代科技全书 “光肥影瘦” “烫样”中隐藏的秘密 有意思的“战痘史” 竞有4叶肝 邹伯奇密码 试读章节 伏羲是古代三皇之一,他心系苍生,从不考虑自己。 当他看到人们用树叶遮体御寒时,内心也禁不住苦楚,便领着人们打猎、剥兽皮,然后,用兽皮缝制简单的衣服,这样人们就获得了温暖,避免了刮碰,还延长了寿命。 当他看到人们用石头去砸水里的鱼时,看到人们因为收获少而叹息悲哀时,内心也禁不住难受,便领着人们用草搓成绳子,用绳子结成网,这样就能打到很多鱼了,食物有了更多来源。 当他看到人们在采摘野果、追捕花豹受伤时,看到人们用“石锾”刺破痈肿,还有人下意识地用手去按摩或捶拍,甚至用尖锐的石器去按压病痛难忍的部位,试图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时,他的内心也禁不住疼痛。这回,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他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仔细研究,反复实验,研制出了“九针”,用针刺入身体穴位,来解决病痛。 九针,指的是9种功能不同的针具。伏羲时代的九针,略显粗糙,后世不断改造,发展出了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现在大都使用不锈钢针。 针灸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伏羲被后世尊奉为针灸学的始祖。 在三皇五帝中,除了伏羲,黄帝也有精湛的针术。他把针灸知识传授给大臣雷公,二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分析。后来,有人把他们之间的对话整理成册,收录到《黄帝内经》中。 神农也精通医术。他为施救苍生,遍尝百草,令医术获得生机,也带动了针灸的发展。 伏羲在针灸治疗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在他发明针灸之前,其实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的。 那个时期,是医药的启蒙时期。 有一句话是很有哲理的,即没有疾病,就没有医学。 医学是古人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原始的医学,低下、离奇,甚至可笑,但却在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起初,适用于人类内科的药物,被歪打正着地发现了,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矿物药。 植物药是怎么发现的呢? 原来,古人在觅食时,饥肠辘辘的他们,常常会不小心错吃到一些含有毒素的植物,以致中毒甚至死亡。这让他们很恐惧,对植物变得小心“戒备”起来。慢慢地,他们能够分辨出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没毒了。 对于含有毒素的植物,他们将其制成毒药,用于涂抹箭头等;对于无毒的植物,他们将其作为“零食”,补充体能。 另外,在围捕猎物时,他们经常要与野兽进行肉搏;在与其他氏族部落争夺地盘和食物时,也要发生战斗,受伤的事件难以避免。每当受伤时,为了减轻疼痛,他们会随手将树叶或草茎等敷在伤口上。 他们好奇地注意到,某些植物的叶子和根茎能够加速伤口的愈合! 就这样,外敷药诞生了! 类似地,古人也探索出了治疗体表出血的办法——受伤出血的人用手按压伤口周围止血时,还会把某些植物嚼烂、敷在伤口上,以此加快血液的凝固,进而止血。 对植物药用性的发现,让古人又惊奇又欢喜,饶有兴趣地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对植物入药有了更深的了解。 动物药,是古人在狩猎时发现的。 狩猎范围大了,捕获的动物多了,古人对动物的认识,也逐渐深刻。 在进食时,他们渐渐认识到动物的脂肪、内脏、骨骼、血液等,对某些疾病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部分动物药学的知识。 至于矿物药,古人的认识较晚,但也终归还是认识到了。 有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医疗工具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最先问世的是石器。 当古人发生病痛时,为了迅速转移痛苦,会从地上的石块中挑出尖锐的一块,刺激身体的某个部位。新石器时代,古人懂得了磨制石器,创造出了“砭石”,专门用来转移疼痛。 有一天,一个颇通医学的原始人烧火烤肉,他偶然发现,艾草在燃烧时产生的热气,可以缓解病人的病痛。 他认为这是个大“新闻”,到处宣扬,使这个方法迅速地流传开了。艾草一下子变得抢手了。 这就是“灸法”。 它是针灸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传统非药物疗法之一。 随着经验的积累,“砭而刺之”发展为一种专业针法,“热而熨之”发展为一种专业灸法,这二者,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P5-7 序言 有一个名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无论是懂它的人,还是不懂它的人,无论是尚旧的人,还是崇新的人,都敬畏它、仰视它、崇信它,不敢轻视、不敢狂妄、不敢戏侮。 世界上有哪一个词,具有如此大的威力、如此大的魅力、如此大的魔力呢? 它就是:科学。 一度有人认为,科学起源于欧洲,是欧洲的产物。其实,这是偏颇的。 早在170万年前,在中国云南,在山野大泽,就有元谋猿人认识并使用了火。 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还掌握了弓箭技术,磨制出精致的石镞。 在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又开始制陶,有红褐色,有青灰色,颜色迷离,古色古香。 一个恍惚间,人类便由此进入了原始科学的时代。 史前时代,人类的思维,与现在不同,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模糊性思维。对于春夏秋冬的气温过渡、风霜雨雪的离奇“现身”,他们的感觉是模糊的;对于白天黑夜的交替“换班”、明暗光线的刹那变化,他们的感觉是模糊的;对于碧绿色与黛绿色、桃红色与玫红色、鹅黄色与杏黄色的差异,他们的感觉是模糊对于高个子与矮个子、胖子与瘦子的区别,他们的感觉是模糊的…… 然而,就是在这种种模糊与不透明中,他们却发展着自己的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伟大的奇迹。 史前人类循着直觉,创造了古朴的科学。当时光穿越蒙昧、野蛮的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科学技术骤然璀璨了。 在4000多年前的商朝,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青铜方鼎,重1750斤,十分惊人。 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古人利用微生物原理酿了酒,利用力学原理造了战船、战车。 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古人仰望苍穹,夜观天象,追踪到了哈雷彗星的神秘身影。这比西方足足早了670年。 在2OOO年前的汉朝,古代数学家发明了四则运算,还有可爱的九九表。 这一时期,西方还在虐待羊、剥羊皮以记录历史。而中国古人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之后,24气地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在1000年前的宋朝,火药横空出世了,指南针也正式露了脸;前者被应用于军事,后者被应用于航海。 当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后,西方人为之一振。他们借此能够远渡重洋了,能够环绕地球了,发现了新大陆。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它们成为了开辟欧洲文化的动力,它们改变了整个世瞬的面貌。 这种改变,是如此巨大,如此不可阻挡,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人,能够大过它。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古代科学不仅金碧辉煌,而且非常专业。 行走在繁文缛节中的古人,看起来刻板、木讷,然而,在他们中间,却有人做了小孔成像实验,探究了光学原理i有人发明了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有人计算出了圆周率:有人进行了外科麻醉手术;有人实测了子午线:有人完成了现场法医尸检…… 无论是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方面,还是在医学、农学、建筑学等领域,中国古人都创造了无数个“世界第一”,无数个“世界之最”。 遗憾的是,在很长的时间内,西方人忘记了,中国古代科技曾推动了世界文明。 更为遗憾的是,在更长的时间内,中国人自己也忘记了,先人曾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直到近些年,科学之潮汹涌而来,中国古人的才智才得到了重新认识,才有了中肯的结论。 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说:中国人在公元3世纪(汉朝)到13世纪(宋朝)之间,保持着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亦如日本学者薮内清所说:没有中国的这些科学发明,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就不会有欧洲人的现代化。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的科学创造是积极的,先进的,辉煌的。 邢韶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科学才露尖尖角/祖先的生活青少年文化寻根之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邢韶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16735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5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 |
CIP核字 | 2014059092 |
中图分类号 | N09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