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旅居西藏媒体人的文化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她是一座桥,这头是现实的生活,那头是幻想的天堂。《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旅居西藏媒体人的文化笔记)》带你走进西藏,迎接自然的洗礼,放飞身心,荡涤灵魂。人,总得相信点什么,物质,或是精神!

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我便完成了第一次最美好的相遇。顾倾城希望它能给你带来阅读的快乐,再奢求一点,希望你懂它。

内容推荐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旅居西藏媒体人的文化笔记)》以文化散文笔触记述西藏见闻、复原文化旧貌、自身感官体会为主,以此来讲述和剖析西藏这片土地和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该书不同于以往的游记类书籍,单纯从视觉感官上以“记流水账”的形式,来直观讲述西藏的风景以及自身的经历。作者顾倾城更多想要表达的是以一种文化人的视角来感触西藏,探寻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除却迷人的风光、神秘的宗教和古建筑遗址,还有藏族同胞的精神文化和藏文化的独特与伟大。

目录

自序:遇见即是恩泽

第一辑:拉萨印象

 朝圣心中的伽蓝地

 散落尘世的袅袅梵音

 拉萨河的静谧时光

 漫话邦达仓,心中的理想国

第二辑:山南行迹

 桑耶镇上的朝佛之旅

 雅砻河上的文化拾遗

 青朴沟里的苦乐修行

 荡涤心灵的梦故乡

第三辑:文化拾遗

 各自的朝圣路

 318,从故乡到西藏

 佛前静默的一朵爱莲

 西藏春耕第一犁

 莲花圣地,风雪墨脱

第四辑:路上风情

 活着,便是修行

 旅行的意义

 你好,拉萨

 也曾鲜衣怒马少年时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走在春天的路上

第五辑:采访手记

 顾野生:圣心指引,一路朝西

 艺术家罗浩与时代的三次“对话”

 央吉玛:与仓央嘉措的隔空对话

 车刚:看得见的光影,看不见的西藏

 郭晓冬:扎西顿珠“正能量”让我感动

 伍金多吉:时代需要诗歌的力量

试读章节

在石碑的广场左侧,经幡旗杆高高地矗立在广场之上,据说,这是由历代噶玛巴用力量和咒语加持之后自动矗立起来的,殊胜至极!

而石碑的正前方,便是大殿,法王的法座位于大殿之内的正前方,高高在上的法座向来往四方的人们展现着法王的无上威严和尊贵。但如今,这里空空如也,只有信众依旧络绎不绝,信众所期待的,游客所尊崇的,或许只有历史和时间才能给予答案。

但是,每个人的心中皆有答案。

沿着大殿外侧的铁木楼梯拾级而上,直到三楼,便是法王曾经生活起居和学习阅读之所,法王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童年时光。平时法王都在这里接受不同老师的教诲和研习功课,如今依旧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旧时模样。其间有法王用过的法器和日常生活器具,还有他儿时阅读的中外书籍也原封不动地静静安放着。听身边的友人介绍,法王儿时非常喜欢拍照,在这里,法王的床上安放着他14岁时候的照片,听负责打扫寝宫的僧人喇嘛介绍,这张照片是法王临走之时曾经亲自放上去的。寝宫的法座上,还有法王离开时换下的法衣,法座旁边的书架上,摆放着他曾经阅读过的书籍。

在我们踏进这间面积不算很大的寝宫之时,排队的信众和游客从寝宫里面一直排到外面楼梯和空地上,人们用最虔诚的心和最高礼节来表达对法王的尊敬和敬仰之情。站在这一方空间之内,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想象,法王在寺时楚布的喧嚣与热闹,教徒成群结队络绎来此,求活佛用手在头顶轻轻抚摸,获得领悟、进界和幸福。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遵循着他们心中对尊者的至高礼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前来朝佛和供养这里的一切。

他们心中,住着一尊佛。

5.

楚布寺另一重要宝物是镇寺之宝——殊胜空住佛圣像,圣像是第八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米确多接为了感念上师——大修行者桑杰年巴仁波切的教诲而亲手塑造的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银像。据说,塑成之后,银像竟然自动悬浮于空中达七天七夜之久,故有“空住佛”之说,从此“空住佛”被历代僧人喇嘛和信众视为楚布寺灵魂之所在,千百年来受到人们高度的敬仰和尊奉。之前,十七世大宝法王还曾在圣像背面亲自按下手印,加持赐赠于楚布寺中。这里也成为每一位信众和游客祈祷赐福和顶礼的必到之处!

可能在常人眼中,空住佛的传说仅仅只是僧人喇嘛和信众们对于尊者和上师的一种无限敬仰之情。现实之中,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殊胜场景。但是,传说的真假并不重要,朝圣和修行的路上,内心的修为和坚韧才是获取福慧、通达万物根本的不二法门。在这之外,一切皆虚妄而幻觉的东西,又有什么值得在意和深究的呢?

楚布寺内的十四世大宝法王德丘多杰的脚印、楚布寺附近的神山甘露、十七世大宝法王亲绘唐卡、十七世法王小时候留在大殿砖头上的手印、著名的“楚布拉千”等一系列殊胜尊贵的法宝使这里成为八方信徒和游客们的心灵归属和精神寄托。归途经过圣泉的时候,香客们仍不忘拿着水壶和瓶子,打上一壶圣水,或捧上一捧圣水灌顶祈福。自己也跟着行人的步伐,享受一番至尊法王的万世恩泽。

下午时分,伴随供养加持而来的佛珠,我的心也紧紧地连接足下的这片精神高地,跟楚布河沿岸的经幡哈达一起,飘扬在楚布寺的上空,飘向西藏的远方,飘落在更高更远处的未知地。

那里,是楚布寺人和四方信众的精神家园,亦是自己探寻楚布、朝佛向西的伽蓝圣地!P10-12

序言

自序:遇见即是恩泽

多年的创作生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终于要诞生了,平静如水。

记得歌德的一句名言: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不论是四年前走出“象牙塔”远赴北京,还是两年前离开北京投身西藏,都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释放。只要心安。

从2012年到2014,在西藏竟己跨越三个年头。人生是一个异乡者的旅行,转瞬即逝,但这终究不能改变我们证明自己来过的信念,行走不一定能让人生变得多伟大,但却能让人变得更清醒。时光将让心灵世界的枝丫开始逐渐被修理干净,也让生活愈加简单而阳光。

逝去的时光恍如隔世,像极了马尔克斯笔下梅尔德斯留下的羊皮手卷,仿佛历经的一切都是一个局,抑或冥冥之中的巧合安排,但不到最后,难见分晓。

这只是白驹过隙的一瞬,却是无法跳跃和遗忘的一程。

西藏,是地理海拔的制高点,也是精神高度的塔尖。这片土地囊括了世上最为奢华的自然风光与最为神秘的异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文明长河中,这里有过吐蕃时代的昌盛,有过古格王朝的辉煌,有松赞干布饮马三江的壮阔雄风,亦有莲花生大士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奉献精神。将身心置放于“离天堂最近”的雪域高原之上,触摸万年的风石,聆听远古的残声,万物不说话,它自有解答。西藏,它是一片海,包罗万象,浩瀚无垠。

计划中,西藏是一个来了便不想走的地方。也还好,恍惚间,转眼第三个年头。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在西藏,重逢的美丽邂逅,往日的少年情怀,一切在未至极境之前,鲜有所得。反而在这里,可隔山而望。

曾经北漂的日子苦中作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可以一起吃喝玩乐、交心互助的小伙伴们。亦有过短暂的感情,最终成了分开旅行、两两相忘。

而后远足,独自行走是解开人生疑惑的最好的办法。于是越走越远,越远越好,彼时的自己能够达到的最远地方,扫遍地图,只有西藏。

是故乡门前318国道的终点,也是如今理想与梦境的延伸。

在西藏上千个独处的日子倒也还好,谈不上多么的自由欢喜,也不似人们笔下的凄清悲情。人是需要掌握独处这种本事的,恍若隔世,仍旧自若安详。这种强大的心灵武器可以让人在繁华如水中静若深流,也能在荒野丛生之中明心见性,坚持恪守。有人曾说,“少”才是真正的丰饶、富足之境地,人事淡然也好,繁芜丛生也罢,西藏的生活是真正可以称得上充盈饱满的,它是一种自然呈现的最佳状态,并非牵强而生的复制品。

喜欢随性而来,随性而走。

自己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这种生活不会受太多时空的干扰,在一定的范畴之内,比常人更能够深入到现实西藏和精神西藏之中,人们都说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西藏梦,而梦的最佳状态便是近在咫尺却又难以参透。好似理想人生,海市蜃楼林立,可道路却崎岖漫长,而自己面对西藏的解读,亦是如此。

时光转瞬即逝,曾经孩童时代梦寐以求的天高海阔,如今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而自由却从来不是单纯而美好地存在着,更多时候它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所以在路上的人并非都能抛却一切轻松上阵。对于自己,对于生命,在西藏,在路上,该遇见什么?我想,许多灿若朝霞的生命和永不磨灭的精神,也许更有意义。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而已经结束的,就已经结束了”,相传这是印度最有智慧的四句话,对于每一位渴望上路和正在路上的人而言,遇见即是恩泽。

《春光乍泄》里梁朝伟看到镜框上张震站在世界尽头时说:“我终于明白他可以开开心心在外边走来走去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处地方会让他回去。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去计较这些,因为他们内心深处里有国王般的骄傲。”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而忙碌于路上的人,何尝不是在寻求这种意义,途中的风景己不再是重点,遇见光明,遇见自己,遇见这种生命光芒初绽的瞬间,大抵如此。

如今,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我便完成了第一次最美好的相遇。希望它能给你带来阅读的快乐,再奢求一点,希望你懂它。

最后,感激生命里的每一场遇见。

书评(媒体评论)

灵性的笔触,幽古的情思,这个荆山楚水孕育的青年人跋山涉水,将身体灵魂交付西藏,沐浴阳光。用心修行。

——知名作家 野夫

天上西藏是我梦中的故乡;西藏的大美山水与民俗风情让我感动,作者的人文视野与西藏情怀让我动容。

——知名演员 郭晓冬

顾倾城是西藏文学队伍中的新鲜元素,作者与媒体人的双重身份,使他对西藏以及西藏文化的解读有了更为独到的文化视觉与深度思考。

——西藏文联副主席、《西藏文学》主编 吉米平阶

倾城怀揣一颗虔诚心入藏,以真诚作笔墨,文字明心见性。

——青年作家 顾野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旅居西藏媒体人的文化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倾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78342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421287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0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