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子答问录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还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

 三、籍贯和乡里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

 九、我活了多少岁? 马叙伦的考证

第二章 关于《老子》

 一、《老子》成书年代众说纷纭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著作权属于我老子

 三、文体问题哲理诗 不是论文

 四、郭沫若关于“关尹”“环渊”的大胆设想

 五、杨朱和《老子》书也没有关系

 六、马叙伦《老子校诂》、朱谦之《老子校译》言之有据,研究《老子》不可不读

 七、《老子》怎么变成了《道德经》?

 八、上、下两篇怎么变成了八十一章?

 九、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

 十、《老子》郭店简本

第三章 关于“道”

 一、“道”的内涵

 二、“道”为万物之母

 三、玄妙的“道”,超越“绝对理念”和“天理”

 四、“谷神”和“玄牝”

 五、“道”之“精”,唯物还是唯心?

 六、宇宙“四大”:天、地、人、道 道为主宰

 七、“玄德”云云

 八、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不同态度

 九、“道”:幽隐无名

 十、“道”的哲学真谛

第四章 知识和知识论

 一、“不出门,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二、您如不是读书多的史官,能感知天下吗?

 三、“道”是不可感知的,靠感知未必能悟道

 四、政教礼乐制度,是无用的文化垃圾

 五、饱学之士,未必知“道”;懂得越多,忧患越多;道德教化,是反面的暗示;知识是罪恶的途径和手段

 六、“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七、“使民无知无欲”是“愚民政策”吗?

 八、大实话:“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五章 人性论

第六章 “无为”一:原则

第七章 “无为”二:政治哲学

第八章 “无为”三:社会经济思想

第九章 “无为”四:立身处世哲学

第十章 辩证法思想

第十一章 策略思想

第十二章 军事思想

第十三章 道家怎么变成道教?

附录

内容推荐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刘修明编著的《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怍,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编辑推荐

《老子答问录》是以当代学者向古代伟大哲学家老子请教、与之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通俗性学术著作。作者刘修明通过现代人和古代哲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和思想交流,向当代读者介绍了老子其人、其事、其书及其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人生观,全面地反映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永恒价值,以及对现代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启示价值和教育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子答问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修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20722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2014198521
中图分类号 B223.15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