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戏边草/六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肖复兴编著的《戏边草/六书坊》这本书是名作家的一本戏曲方面的随笔集。该作者毕业于中央戏曲学院,也当过大中小教师十余年。作者把中国戏曲写得生动可爱、趣味横生。富有史料性,思考性。目前出版界这类非常少见,《戏边草/六书坊》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一项空白。

内容推荐

肖复兴编著的《戏边草/六书坊》,是一本戏曲随笔,主要涉及京剧,兼论其他戏曲。作者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有一定专业背景,且是作家,文笔纵横活泼,写来识趣兼备.生动可读。上辑是看戏观感,善于从戏本身联想现实与历史,既有关于戏曲的趣味知识,又旁涉生活现实与戏曲的关联,写出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下辑是说戏评点,论及京剧艺术魅力形成的原因,京剧变革的忧虑,以及京剧名宿等人物的勾勒,写来富有史料性,又富有思考性。在京剧申遗成功之后,如何面对我国传统戏曲、振兴传统戏曲的文化背景下.集中书写戏曲主题并能够写得深入浅出具有普及性、可读性的文集还非常少见。这本小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且这本书中有作者画的几十幅戏曲人物画.图文并茂,使得本书更有自己的特色。

目录

上辑:

 千古忠孝节与义

 ——京剧《四郎探母》谈

 戏内戏外《锁麟囊》

 《焚绵山》是埋伏好的一枚刺

 《虹霓关》和红泥关

 花飞蝶舞梁谷音

 花借美人方能红

 收拾铅华归少作

 悲剧怎么就落在了西施的身上

 打渔为何杀家

 为什么现在要演《窦娥冤》

 曲剧该是一种什么味儿

 老板的汗血马和骆玉笙的花盆鼓

 牡丹亭的手机声

 在台北看昆曲

下辑:

 身段挑起京戏

 京剧的新与旧

 一道汤和风搅雪

 梨园故居多城南

 还有小院桃李在

 ——李万春和鸣春社

 想起了叶盛章

 叶派歌吹名半世

 京剧和票友

 一笔占尽秋江月

 ——戏曲人物画谈

 十万春花如梦里

 ——焦菊隐与京剧

 戏曲之忧

试读章节

说起我看京戏的经历,真是十分的好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父亲,是个工程师,爱好京剧,是个票友,自己张罗演出一场京戏,叫做《四进士》,他出演其中的毛朋。同学送我一张票,邀请我去看他父亲的演出。演出的地点在广和剧场,离我家很近,便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京戏。发现舞台上除了几个桌子椅子什么也没有,连起码的布景都没有.光听他父亲一个人哼哼Ⅱ即唧的唱,唱半天也没有唱完一句词.听得真的不耐烦,没看多一会儿,竟然睡着了。从此,对京戏不再感冒,一向敬而远之。后来.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我们古代戏曲史的祝肇年教授,在讲《西厢记》时问我们看过这出戏吗?看大家和我一样无言以对,便不无讽刺地说,很多人不都说看过《西厢记》吗?看过,看过小人书。对于京剧,我就属于祝先生说的“小人书”水平。

再次走进京戏的剧场,是几十年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真是已经非常晚了。那还是朋友送我的一张长安戏院的票,演出的是几出折子戏,其中一出《秋江》,令我叹为观止,那种无实物的虚拟化表演.将老艄公和小尼姑在江上摇船划桨颠簸荡漾的情景,表现得那样惟妙惟肖,那样出神人化的艺术化。在戏剧学院读书时看过表演系的表演课,那种无实物表演是最难的,需要对生活的仔细观察,需要对艺术千锤百炼的传统积淀和提炼。想起以往对京戏的轻薄.很为自己如此的浅薄无知而感到惭愧。从那以后,我成为了长安戏院的常客,常常提前到那里买好戏票.一出一出的戏连着看,给自己补课。

越看越爱看,越觉得自己对京戏一无所知.越觉得京戏博大精深,是现在有些稀汤寡水却只会添加味精的话剧无法匹敌的。我最爱看的是全本戏.发现我们的先辈不仅戏演得精彩,唱得精彩.剧本千锤百炼,跌宕起伏,气脉贯通,让人佩服,有些大戏编得一点不比莎士比亚差。

比如,《四郎探母》就是其中的一出。

《四郎探母》,以前是禁戏,批判它阶级调和.美化叛徒。在以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教育模式和历史观下,杨四郎被俘之后为番邦挎刀打仗,还娶了番邦的铁镜公主为妻,生下了孩子,不是叛徒是什么?但是,看完全戏之后,我在想,这出戏的妙处。便是把杨四郎推向了这样一个绝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中出场的杨四郎,光环褪去,不再是杨家将似的英雄,却和英雄和普通人一样有思念乡土家庭和亲人的感情,而且.随着分别的日子的加长,这种思念之情愈发的加深而难以抑制。杨四郎的探母,便不是一般的探母.他必须面对自己所处的这种困境。而这种困境并不是他自己造成,自己所能解脱的,是战争将人情和人性无情的摆弄和摧残,即便是英雄也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却偏偏要努力如小草挤出重压之下的磐石的石缝间。

这便是这出戏的好看之处。它不是一般的儿女情长.男欢女爱.乃至肌肤之亲的情欲粉戏,而是要看人性的挣扎,内心的坦露,残酷现实的面对。所以,我看这出戏.不怎么在意“坐宫”一折那段经典的“对啃”的精彩对唱,不在意那一声“叫小番”惊心动魄的翻山越岭的高调门。我在意的是,杨四郎此一番与众不同的探母,面对的不是一位高堂老母,而是要面对众多的人怀疑、隔膜乃至敌视的眼睛,面对更多世味情势的考验和折磨。在必须要面对舆论和世人面前的忠孝节义的拷问的同时,还要面对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真实而残酷的逼问。不说别的,只看这样两位女人.一个是已经为他生子并深爱他的现在的妻子铁镜公主.一个是在家乡辛苦劳作为他死守活寡十五年眼巴巴等候他归来的发妻,他该如何面对?为什么如此难以面对,杨四郎还要知难而进去面对。这就是千古不变的忠孝与节义,人情与人性。《四郎探母》书写的是这样一个恒大的主题,演绎的是这样一个曲折的叙事主调。这里虽没有金戈铁马之中的英雄那种断株追日、煎饼补天的壮烈,却有着更为深入的内心咬噬和内心的惨烈。这样的主题和叙事主调,不仅编写在戏的人物与情节之中。更编写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结构之中,成为古典戏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我们今天所能够共享。虽然,戏的最后是以喜剧的方式结尾,但它触及的却是一个悲剧的内核。戏好就好在这里。它以喜剧的外壳包裹着一颗悲剧的心。这恰恰是吻合中国观众审美习惯与基准的中国戏曲传统的艺术形式。

P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戏边草/六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复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28330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201403296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3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