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命运我做主(王志纲谈生涯规划)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志纲编著的《我的命运我做主》介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何处,要向何方?思路决定出路。

平顺人生、成功人生、传奇人生,当然还有失败人生,如何避害趋利,一位智者依其非凡阅历,广博视野,独到见解为你答疑解惑,剖析“谋生”之道。翻开《我的命运我做主》,相信你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王志纲编著的《我的命运我做主》介绍: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还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还有许多不足,尽管人们对它还种种不满,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命运终于给了我们一份最大的馈赠——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

谋生,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谋划。一个人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这些看似涉及终极追求的大问题其实关涉到我们怎样面对每一天的生活。每个人对于他的人生必然会有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涯规划,但是有一些规律和方法,被无数人的经验或者教训证明过,也应该会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目录

开场白

第一部分 谋生必先谋势

第一章 潮起潮落

第二章 千载变局

第三章 返璞归真

第四章 重整河山

问答王志纲之一

第二部分 定位还需观局

第五章 全面开放

第六章 海外布局

第七章 龙象之争

问答王志纲之二

第三部分 思路决定出路

第八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九章 性格决定命运

第十章 人生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勇于拒绝诱惑

第十一章 与狼共舞与第三种生存

第十二章 人生的三种目标

问答王志纲之三

第四部分 方法关乎成败

第十三章 你不去规划人生,就会被人生规划

第十四章 生涯规划倒推法

第十五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十六章 让人接受你、喜欢你、离不开你

问答王志纲之四

中国为什么?——罗德学者十问王志纲

后记

试读章节

人们往往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忘乎所以,以至于忘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所以这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影响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也打击了许多年轻人对于就业和未来的信心。正如在日子好过的时候不应过于信心膨胀的道理一样,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也不用过于悲观失望,其实只要着眼长远,练好内功,潮落总有潮起时。

危机来临

前几天《新周刊》让我选年度关键词,我就写了一个词——“泡沫”。今天所有的危机,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到已经初露苗头的经济危机,根源都是泡沫。过去几年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来看都是一个泡沫快速增长的过程。去年谈这些话题的时候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所有炒股的赚得钵满盆满,所有炒楼的都是一套变五套,五套变十套。每个人开始按照这个收入的增长速度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原来房子小的要换大房子,原来挤公交的现在要买车,整个社会充斥着一种浮躁的乐观情绪。

举个例子,我们工作室有个员工有感于近两年国内地产形势一派红火,凭在这里镀的金一跳到外面公司变成营销总监,再跳一次变成公司副总。年初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年薪一百五十万,外加五百万期权。我有一次演讲的时候,他也成了嘉宾,休息的时候跑到我身边说,王老师见到你我很激动,跟你汇报一下,我现在已经很有名了,将来我会更有名。我当时有点哭笑不得只好善意地敲打他一句:出名不能当饭吃,若把出大名当成人生目标,恐怕要摔跤哦。

实际上他在工作室时间不长,只是了解了一些皮毛,之所以在一段时间里还混得开,一个原因是确实学了点东西,但更关键的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什么其他的行业,生意都好做。这个时候怎么吹都可以,泡泡吹得越大人家越佩服。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经理人年薪几个亿,成为打工皇帝。在这样的氛围中所有的年轻人都放开手脚来花钱,因为他们或者在楼市赚到钱了,或者在股票上赚钱了,或者薪水一直在上涨,再加上这些年轻人没有过过苦日子,不但要把自己的钱花出去,还要把祖宗三代的钱都花出去。为什么他敢花?因为明天会更好。这个时候他不是“我与青春赌明天”,而是“我以现在套未来”。

这几年的形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全民高唱洗衣歌,搓得泡沫满山坡”,而最大的泡沫发源地就是华尔街。现在所有的年轻人之所以这么疯狂,这么脱离实际地相信未来如此美好,都是华尔街教唆的结果。华尔街魔力的根源在于能够快速催生泡沫,要创造财富神话没有泡沫怎么可能?你比如说盛大,不管它经过华尔街怎样的包装,我就不相信一个游戏的价值,能超过我们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的积累,就能超过上百年这些资本家实业资本的积累,就能超过那么多企业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它可能有些新的东西,但是毫无疑问是华尔街在其中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投资人喜欢这个故事,年轻人也喜欢这个故事,既然后面有人接手,就来把这个故事讲下去,讲得越夸张越有人信。

那么多人捧一个东西是有可能,但是当大家都来复制这种神话的时候就要出问题了。我认识的不少企业家,很多以前非常勤恳非常扎实,但是在这个浪潮席卷之下都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周围都有一帮从海外留学回来的,有华尔街背景的人在那里灌输华尔街的点石成金术。有的人说我原来是个农民,我相信土地里面只能长出粮食。现在他都不信了,他现在相信种下去的是玉米,肯定会长出金子,种下去的是大豆,长出来的肯定是钻石。为什么?因为有华尔街。

这些原来非常务实的企业家都开始学习华尔街模式,进不了华尔街也要进香港。背后全是大摩、高盛,还有雷曼兄弟这些人。我在年初一篇文章中讲道,人们相信资本的魔方可以把黄铜变黄金,把黄金变钻石,去年“地王”争夺潮中即便面粉贵过面包,地产商们也争相购买,因为他们深信资本的魔力,魔方一转就可以了,不用劳动了。这种魔力影响了每一个人,包括事业已经做得很大的和现在开始创业的人,包括现在开始工作的年轻人。从个人到企业,从地方政府到整个国家都在实行短期行为,都充满了资本崇拜和华尔街崇拜的味道。这个时候和华尔街沾点边儿的人都不得了,就像教父一样。一个企业家朋友有天跟我说了一件事情,他说王老师啊,高盛的主席发了条信息给我,说看了我的项目之后发现中国终于有了真正的别墅了。这个老板高兴得不得了,不在于表扬本身,而在于表扬的人是高盛的人,这比谁的表扬都管用。他激动得像个小孩.就像十年前得到我的表扬一样。现在我的表扬已经没有用了,他已经成大佬了,但是高盛的人的表扬管用,因为他是来自华尔街的。P10-13

序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还有许多不足,尽管人们对它还有种种不满,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是,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命运终于给了我们一份最大的馈赠——我们有了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

曾几何时,人的命运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曾几何时,身上背负的标签成为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挣脱的桎梏。二十世纪上半叶长达几十年的社会动荡、变革乃至战争,终于打破几千年的封建轮回,描绘出一幅人人平等,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蓝图,却在不久之后又再次陷入历史的怪圈之中。

在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固然经常困扰着人们,但是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政治挂帅、集体至上的社会里个体生命的价值是得不到重视的,最多不过是做社会主义建设这台巨大无比的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个人所能做的努力只是尽力当好作为螺丝钉的角色,至于分配到你身上的角色是否适合或者你是否喜欢,个人是没有选择余地的。

那个以无比的热情进行政治实验的时代试图用统一的意志协调所有个体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抑制了所有个体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最终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效率的极端低下。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一个效率低下的民族最终是要被开除球籍的,事关民族生死攸关的压力促使社会迈出了变革的步伐,而这种变革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语言总结不过就是多给人们一点去做他想做的事的空间和自由。

自由,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其实并不简单,它甚至可以说包含了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形态,或者也可以说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目标在我们这个时代还远远没有实现,但是就是这非常有限的自由也给中国带来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三十年过后,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无比丰富的时代,却也因此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时代。今天我们的孩子们面对着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多的选择,却陷入了并不比我们少的困惑之中。我无数次地看到亲戚朋友的孩子在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进入大学之后,却为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而苦恼;还有不少的孩子在选择了一个其实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度日如年;更有不少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人仍然在不适合他的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

我相信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说我们那时候面对的是一种因匮乏而无法选择的痛苦,今天的孩子们遭遇的则是因为丰富而同样难以选择的茫然。一个人的迷茫是一个人的痛苦,而一个群体乃至一代人的迷茫则是一种社会的危机。

从做记者到后来做战略咨询这么多年,我见过无数成功的人,更见过无数失败的例子,总结下来无论是小到一个人,还是大到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一个国家,其成功必然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的大势、规律和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茫然行动则事倍功半,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孙中山所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年轻人,面临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把握方向更是关键,然而把握方向也是最难的事情,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人心浮躁的社会更是如此。本该超然的学生也变得短视而功利,本该学习分析事物的方法的时候却在学习最快速见效的技能。

在一个普遍浮躁的时代,我们不能苛求这些混沌未开的孩子,但是如果想要减少一些个体或者整个社会的悲剧的话,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尽可能多地把一些识人阅世的经验和分析事物的方法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打开眼界,不再只是盲目地跟风,而是通过认识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及未来的发展大势,认清他们所应该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去年这个时候我到北京大学的四次系列讲座,才有了今年几次参加央视一套的有关生涯规划的节目。然而即使抽出再多的时间,受众也是有限的,所以便有了这本书。

这本书原定名为《谋生》。所谓谋生,第一层的意思是谋生计,也就是解决立身之本的问题。如果连生计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话,再高的设想也只是空中楼阁。有位明星人物在他的自传中开玩笑说因为他臂力惊人,所以他在公司也好,在官场也好都敢仗义执言,不怕丢饭碗,他说大不了丢了工作他去当个建筑工人都能养活自己。这虽然是个玩笑,但是所揭示的道理无比真实。年轻人容易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妨先问问自己立身之本是什么。任何人对于自己的设计和生涯规划都不能脱离这样一个基础。

谋生的第二层意思是谋生活。在解决生计问题的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生活。什么叫更好的生活?是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汽车还是更多的自由时间?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和谋生的第三层意思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谋求生命的意义。你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你对于幸福的理解。

谋生,其实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谋划。一个人要实现什么样的价值,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要实现什么样的理想,这些看似涉及终极追求的大问题其实关涉到我们面对每一天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必然会有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涯规划,但是有一些规律和方法,被无数人的经验或者教训证明过,也应该会对更多的人有所帮助。

读者朋友们,关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不会终止,这本书也不会给你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只希望它可以给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睁眼看外面的世界。它并不想告诉人们任何关于人生的明确答案,更不是保证多少天达到目标的成功秘籍,而是给你一个超越自己生活的地域、时间和身边朋友圈子的视角,并运用它去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审视并反思自己现在的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道路。正所谓最优秀的老师往往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能让学生用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最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让你从他的作品里看到什么,而是让你在看了他的作品之后,能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熟知的世界。

这本书也是一次思想碰撞的记录,这里有一位长者的钧钧告诫,也有年轻人的思考和疑惑。它是互动的,里面有北大学子们对于演讲的反馈、提问,以及他们在课程完成后对于自己人生的思考的论文。

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生涯规划书,真心希望你开卷有益!

后记

将一个想法变成一个行动,将一个行动变成一本著述,就如同将一堆积木变成一座建筑,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艰辛,非亲身参与者不能道其一二。本书的产生,可以说再典型不过地体现了这一流程。

写作本书的想法来自之前的一个讲座。北京大学邀请我为该校经济学院的大学生们做一个系列讲座,并特意强调——方向不限,但最好结合我独特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这些象牙塔里成长起来的天之骄子们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考虑到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未来人生的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就像一家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准战略定位和拓展路径一样,我不假思索就地选择了“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原以为对于长期从事战略策划的我,这不过是小菜一碟。但实际做起来,却费尽移山心力。面对那一双双对智慧充满渴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眼睛,我不能不尽我所能讲好每一课。案头资料的收集之繁且不说,社会万象、人生阅历如何条分缕析,从而给学生们以启悟,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我触及了一个看似平凡、实则艰深的课题,一个微观上关乎个体幸福、个体命运而宏观上系于天下格局、时代大势的“哥德巴赫”猜想。

先有北大讲座的基础内容,又有嗣后半年断断续续的案头研究补充,今天书稿总算成篇付梓了,回首成书过程,我深感此书决非我一人所为,应该说没有北大学子们的砥砺,不可能触动我对生涯规划的深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是这本书的参与者、创造者。没有我身边助手们默默无闻的协助,一个简单的想法不可能变成一个洋洋十几万言的文化产品。

感谢我的助手吴鹏。提起吴鹏,不能不说说他的故事。他是我在北大讲课时的听众——那时他还是北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正是因为听了我的课而投奔了过来。在进入我们机构的短短一年时间内,他除了要当好我的秘书,还完成了这本书的主要编辑整理工作。

感谢王家洛先生。作为一位知识长者,他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枯燥、寂寞,以十分乐活的心态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几十万字的录音整理,为书籍的编辑奠定了坚实基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命运我做主(王志纲谈生涯规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志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909272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5076287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2
出版地 福建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