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经典/线装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海归,相互触摄,延绵至今的历史产物。她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合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著的《国学经典/线装经典》收录国学经典作品,旨在使读者身临其境,激发起对中华文化经典之作的阅读激情,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著的《国学经典/线装经典》是中国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魂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目录

易经

大学

大学

中庸

道德经

六祖坛经

论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孟子

孙子兵法

试读章节

谦卦第十五

【本经】

谦亨。君子有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六二鸣谦。贞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四无不利,捞谦。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译文】

谦卦象征谦逊。谦逊方能亨通顺利,君子能行谦逊之德至终。

初六,一再注意谦虚的君子,可以涉越大河巨流,吉祥。

六二,谦逊的名声外扬,卜问结果一定可获吉祥。

九三,有功绩而谦逊,君子保持谦虚的美德至终,吉祥。

六四,发挥谦逊的美德无论如何不会不利。

六五,不富有,是因为邻国缘故,利于出兵征伐,无所不利。

上六,谦逊的名声外扬,利于用兵征战,讨伐领地中的叛乱。

豫卦第十六

【本经】

豫  利建侯行师。

初六呜豫。凶。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译文】

豫卦象征快乐,利于建立诸侯,用兵征战。

初六,自鸣得意,有凶险。

六二,像石头一般坚定不移,持续一整天,占卜可获吉祥。

六三,媚上求欢将有悔恨,而悔悟太迟更增悔恨。

九四,安乐喜悦由自身而来。诚信不疑,.友朋才会来聚会相从。

六五,占卜有关疾病,将病很久却长寿不死。

上六,虽沉溺于安乐的恶习,但能及时有所改变,不会有灾祸。

随卦第十七

【本经】

随  元亨利贞。无咎。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于嘉。吉。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译文】

随卦象征随从,至为亨通顺利,为有利占卜,没有灾祸。

初九,官场之事多有变化,占卜可获吉祥。出门与人交往能获成功。

六二,抓住了年轻人,却会失去壮年人。

六三,一味注意壮年人,则会失去年轻人。随从已经失去的人,需求能得到满足,利于居处占卜。

九四,随从于人必有收获,占卜结果为凶险。心存诚信,不离正道,用以明察事理,又何尝会有灾祸呢?

九五,在友善基础上广施诚信,吉祥。

上六,先拘禁束缚,然后放掉他,使他脱险。君王设祭西山,兴讨逆之师。

蛊卦第十八

【本经】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于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译文】

蛊卦宜于祭祀,利于涉越大江巨流。不过要先研究三天,制定方针;后观察三天,及时救治。

初六,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只要儿子能够振兴家业,必无灾祸。此事虽困难危险,但最终必获吉祥。

九二,匡正母辈的弊乱,不能够过分持守。

九三,挽救父辈败坏的事业,稍稍会有一些痛苦,但不会有大的过失。

P17-18

序言

《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畅销全国,于丹、易中天成为文化明星;各地兴办读经学校,提议立儒教为国教……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潮汹涌袭来。对此现象,人们或赞或讽,褒贬不一。其实无论持何种态度,都需要我们先了解国学,先知然后才能言。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在对国学定义时,章太炎认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胡适等人则把它看成是一部中华文化史,包罗万象;辜鸿铭则强调一切“中国学”,为了捍卫中华传统,其本人坚守了让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奇怪遗风。

 时至今日,学术界及社会上对国学的概念、范围也各有看法,争议不断。一般分为狭义、广义两种概念,前者是指儒家学术文化及诸子百家,后者则扩大到中国一切传统历史文化。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这种深厚的精神内蕴,历经千年风霜的磨砺,不仅见证过民族的鼎盛,也经受过民族的苦难。千百年来的风雨同舟,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价值伦常、行为举止、风格气质都独具魅力,并深深植根于每个炎黄子孙骨髓之中。

国学精神高扬,文明自然灿烂辉煌;国学精神衰萎,文明就会凋谢飘零。

清末民初,为了打破牢笼,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彻底批判传统文化,主张不看线装书、抛弃旧经典、废除汉字;后来,西化日深,我们用西方的学科分类取代了对国学的兼修并学,对科技的过分重视则割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至今,我们有的人仍热衷于西方节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术,目之所及尽属舶来文化。  长期如此,西学兴盛、国学式微,社会中充斥着科技理性膨胀、人生价值迷茫、道德意识浅薄及人与自然相互冲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可以在国学中找到启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学教我们上下和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者爱人”、“普度众生”,国学教我们平等博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体谅尊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国学教我们坚守正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国学教我们尊重自然……众多典籍之中,开卷有益之处历历可数。

不仅如此,振兴国学还能增进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我们为中华兴衰而同乐同苦;阅读文化典籍,遥想先贤先哲,我们因同为龙的子孙而自豪。共同的文化在血管中激荡,相同的心脏共振同鸣,国学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之间搭起了座座桥梁,激励每个人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

如果淡化了这些特性,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又如何谈及自立自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振兴国学,已成必行之势。但是振兴国学不能简单地一味继承,而是应该详加分析,从而借鉴历史得失、传承精要文化、领悟古老智慧。因此,我们在学习国学时应效仿诸国学大师“融会中外,博通古今”的精神,不仅学习古籍中可为今用的仁爱精神、群体观念、豁达心理等,还要兼容并蓄,审慎地引进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切忌不假思索,一味跟从国学热潮,要慎重选择、阅读适合当今社会及自身需要的重要典籍。

本书选录了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和《道德经》,还有《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同时还包括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内容。书同时参考各家集注,力求准确、流畅地翻译原典,真实地体现经典精神,以求共同参详。

希望读者可以从本书中领悟国学精髓,借鉴贤哲智慧,知晓学而后需时习之,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知己知彼,学会尊重自然,注重和谐发展,如此也算是本书为国学之振兴尽了绵薄之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经典/线装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466519
开本 16开
页数 414
版次 1
装订 其他
字数 424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2014176414
中图分类号 Z126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5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