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宫记(祝勇建筑笔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故宫记——祝勇建筑笔记》是当代著名作家祝勇的散文集,收录了9篇散文。从中国著名的建筑如故宫、长城、布达拉宫等建筑的形态出发,探讨建筑与文化的深层内涵。虽然是建筑笔记,但更深层次上是一本散文集,感情饱满,语言流畅。

对祝勇来说,那些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实体,更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存在,一个精神的气场。它们不仅收容我们的身体,而且摆布着我们的身体,控制着身体的动向,甚至决定着身体的命运。无论是紫禁城这样的皇家宫殿,布达拉宫这样政教合一的超级城堡,还是江西围屋、绍兴戏台、四月碉楼这些形态各异的乡土建筑,都被各自的意识形态所征用,它们的空间,也成为对我们的身体和意志进行规训的模具。

内容推荐

  《故宫记——祝勇建筑笔记》是祝勇编著的散文集,是一本谈论中国古建筑的散文自选集。

书中共收入作品9章,分别是《故宫记》《乾隆花园记》《长城记(节选)》《围屋记》《戏台记》《碉楼记》《德格印经院记》《布达拉记》《古堡记》。

目录

自序

故宫记

乾隆花园记

长城记(节选)

围屋记

戏台记

碉楼记

德格印经院记

布达拉记

古堡记

试读章节

紫禁城不仅表明了空间的哲学,也暗藏着时间的秘密。今天走进紫禁城的人对于紫禁城的阅读是历时性的——他必须从一个宫殿走到另一个宫殿;同时也是共时性的,因为每一座宫殿,都是时间叠加的结果,曾经的历史云烟、风云际会,都会同时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计时器,记录着日升月落、王朝兴灭,每一个皇帝,都会出现在上一个皇帝曾经出现过的位置上,所有发生过的事情,在宫殿里都可能重演,当人们走进一间宫室,面对一件器物,附着在上面的已逝时间就会不分先后地浮现。宫殿如同一个循环往复的时钟,历史围绕着它,周而复始地运转。

接踵而至的帝王年号、历法,像钟摆一样,执行着计时、报时的功能,为宫殿提供着时间的刻度,整个世界,必须依据宫殿的时间表核准自己的时间,决定各自的行动。皇帝御门听政,常在拂晓前进行,整个朝廷的办公时间,都必须根据帝王的生物钟制定;帝国的时间表——科举、征税、征兵等,决定着日常百姓的命运;钟鼓楼上的晨钟暮鼓,更把帝王的权威渗透到市井生活中。宫殿通过时间将政治权威合法化,将帝国的一盘散沙纳入一个完整有序的网络中,它对帝国的控制,比空间更加有力和彻底。

然而,帝王在通过时间来贯彻自己的权力意志的同时,他自己也处于时间中,接受时间的安排。他可以控制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却不能改变自己在时间中的位置;高大的宫殿凸显了他的伟岸,而无边的时间却反衬了他的渺小。这应当是帝王最大的软肋。如同一把双刃剑,时间在将他的权力最大化的同时,也成为他永恒事业的绊脚石。紫禁城的每一座宫殿、每一件器物,都向他提醒着时间的存在,因为那些宫殿和器物,都是在穿越漫长的时间之后抵达他们面前的,有着无比复杂的履历。它们既指涉“过去”,也指涉“现在”,它们构成了对时间秩序的视觉表达,它表明,所有的“现在”,都将沦为“过去”,一切皆在时间的流程之中,而宫殿,则同时存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两种时态中。皇帝自己,也只不过是这一巨型钟表上的一个零件而已。每一任皇帝,尽管都是宫殿里的过客,但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于时间的超强敏感和持续渴望。这使他们变得无比焦虑。我想起王莽在公元3世纪建起的明堂——一座履行着计时器功能的奇特建筑,美术史家巫鸿先生把它称作“古代中国创造的最复杂的皇家礼仪建筑”,它把“时间、空间和政治权威所构成的三角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有机”。据说明堂是由远古时期的圣贤发明的,但这一古老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被周代以后的人们所遗忘。《汉书》云:“是岁,莽奏起明堂……”于是,在这座我们已经无法目睹的宫殿的顶部,是一个被称作“通天屋”的观象台,底层围绕四周,是代表着十二个月的十二间屋室,皇帝每年都要从东北角的第一间屋(阳气源起之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在每个房间轮流居住。不仅皇帝的空问位置,甚至他的一切活动,如政务、吃穿、乐(yue)事、祭祀等,都与月令相对应,他在空间中的辗转和漂移,也同时在时间中完成。他试图以此化解帝国政治与时间的冲突,完成权力与时间的同构关系。但是他们的和解只是暂时的,如今,当皇帝接二连三地在明堂出现和消失之后,明堂自身,也在时间中隐遁了,直到朱棣时代,紫禁城中的中和殿,周代明堂九室的形式才得以仿制——据说它保存了自夏商以来即已有的四面合围成庭院的廊庙型制,成为引导我们回溯历史的一个路标。

作为大明王朝的死穴,在紫禁城的正北方,景山见证了大明王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死,朱棣的权力意志不能挽救他的后裔,景山也因此具有了墓地的性质——它不仅是崇祯的墓地,也是朱棣的墓地,是一切权力欲望的墓地。这一空间组合使紫禁城的隐喻性质变得更加明显——紫禁城是由帝王控制的超级时间机器,景山则陈列着帝王在时间中的尸骸。太和殿并非皇帝永恒的幸福之源,而只是他暂时的驿站,一个又一个的皇帝,在时间中从太和殿鱼贯而人,又排着队,奔往北面的超级坟墓。他们在时间中挣扎和躁动的心,只有在沉寂的墓地里,才能得到安宁和拯救。

P10-14

序言

晓群兄邀约再三,反复思量之下,编成了这本书。

《乾隆花园记》、《围屋记》、《戏台记》三篇是这两年的新作,其余几篇皆从各书选来。

我曾出版过一套《双城记》,包括《紫禁城记》和《长城记》两本,本书中的《故宫记》与《紫禁城记》内容完全不同,请读者不要误会,本书中的《长城记》是从紫禁城出版社《长城记》一书中选摘的。

因此,我更愿意把这本书当作一本自选集。

一本谈论中国古建筑的散文自选集。

也因其自选集性质,我没有把这本书放进海豚社出版的《祝勇作品》。

我想,把关于建筑的文章编成一集,也是有意思的。这缘于我对这一主题有着长久的兴趣,无论去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拍摄当地的建筑照片,还要大肆搜刮那里的市志、县志。我不是建筑学家,不懂建筑学,不会画图纸,没有资格对建筑发言。但,至少可以算作一个欣赏者。对我来说,那些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实体,更是一个历史的、文化的存在,一个精神的气场。它们不仅收容我们的身体,而且摆布着我们的身体,控制着身体的动向,甚至决定着身体的命运。无论是紫禁城这样的皇家宫殿,布达拉宫这样政教合一的超级城堡,还是江西围屋、绍兴戏台、四川碉楼这些形态各异的乡土建筑,都被各自的意识形态所征用,它们的空间,也成为对我们的身体和意志进行规训的模具。因此建筑不只是建筑本身,更是大地上生长出的精神植物。

这至少给以文化人自诩的我一个谈论建筑的理由。

或许,我早就想出这样的一本书了。

在建筑学以外,谈建筑。

或者说,它是一本对中国古建筑的精神分析。

只是这些年所写的关于建筑的文章还不够多,内容也不够深。

忝列于此,想必会贻笑于大方之家。

2014年8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宫记(祝勇建筑笔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0895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411988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