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诗歌用事观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国学新知丛书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被割断的诗歌传统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修辞学视野下的用事

二文艺学研究中的用事

三域外汉学家论用事

 第三节 构建中国古典诗歌用事观念

第一章 正名:古今事的语境跨越和语义类比

 第一节 古今三名

一事类

二用事

三用典

 第二节 与用事交叉的两个术语

一“比”与用事

二“用人名”与用事

 第三节 用事之法:以陈绎曾为中心的考察

一宋人的初步总结

二元代的集大成

三明清以沿用为主

 第四节 关于用事起源的两种观点

一源于三代说

二源于六朝说

三小结

 第二章 言志与吟咏情性:衡定用事价值的坐标

 第一节 情景之外,则有用事

一从刘勰到方回:诗需用事

二胡应麟:首次系统论述诗须用事

三冯复京:继承提升

四清代诗学家:继续补充

 第二节 吟咏情性,无须用事

一诗需直寻,何贵用事

二用事之诗,难臻极致

三诗有别材,非关书也

四批判宋诗,反对用事

 第三节 虽有故事,不害为佳

一善于用事,自有佳作

二用得恰当,方是妙手

三用古道意,述事有情

四小结

第三章 基本淮则:用事的审美理想

 第一节 切:事与义的契合

一切:用事的基本要求

二错讹:不切的表现之一

三非宜:不切的表现之二

 第二节 不为事使:我心役事即善用

一从宋至清:寻找诗人的本心

二趁韵与獭祭:事役诗人之表现

 第三节 用事不俗:避免陈俗求高雅

一以俗为雅:宋人首倡后人随

二技法创新:莫与古人用事同

三翻案:反意用之可创新

四鄙俚:既可出新亦有弊

 第四节 如盐著水:消释用事痕迹

一《阁夜》与“如盐著水”

二含义:用事无迹

三小结

第四章 规约“事”:维护“古诗”审美趣味

 第一节 生熟:维新与守旧的博弈

一专用熟事,固然不可

二生僻之事,众矢之的

三僻事实用,熟事虚用

 第二节 限制时代:追求惟“古”诗风

一唐宋诗歌:灵活多变

二时间限制:复古情结

三或远或古:皆足资用

 第三节 文献:用事与正统思想同构

一不用稗官野史

二不用释道经藏

三小结

第五章 “体”:制约用事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 巧妙用事,托物言志

一咏物用事的历史

二咏物用事的原则

 第二节 赠答之诗,用事交际

一酬赠交际:用事的目的

二身份对等:赠人用事法

 第三节 用事:律诗的句法章法要素

一用事句法,对偶工切

二用事章法,虚实相生

三小结

第六章 知识: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

 第一节 积学储宝:诗人的首要任务

一博搜精采

二检阅类书

三约而用之

 第二节 知识积累:读者的重要任务

一成为合格读者

二注释者的责任

三追求作者的知识世界

 第三节 寻找合理的阐释

一阐释用事的困难

二阐释用事的失误

三小结

第七章 用事:文学史叙事的一个视点

 第一节 杜甫:用事集大成者

一杜诗集大成

二读书破万卷

三字字有来历

四用事之楷模

 第二节 李商隐:用僻事的代表

一优点:意深与尖新

二缺点:獭祭与深僻

 第三节 苏轼:天才有疏误

一宋人:辨正用事错讹

二明人:指摘用事非宜

三清人:称赞用事奥博

 第四节 黄庭坚:受誉于宋代

一赞赏:贴切出新

二批评:好奇贪多

三小结

结语

 附录一 杜甫《阁夜》诗与古代诗学的用事理论

 附录二 胡应麟的“用事”观及其在古代诗学中的价值

 附录三 宋代词学用事论:与诗学用事观念同辙

 附录四 清代词学用事论:走出“诗”学话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用事”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诗人通过引述过往之“故事”,与诗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语义类比,委婉传达自己的心志,形成典雅、含蓄的艺术魅力。大量古代诗学著作对用事的定义、地位、规则和接受阐释等问题作了长期探讨,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资源。马强才编著的《中国古代诗歌用事观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国学新知丛书》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和阐释,对古代诗学中语焉不详、模糊含混的用事诸概念进行了明晰辨正,初步清理、重构出古代诗学用事观念的体系,凸显它在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进而尝试探索中国诗学一些基本规律和重要传统,并为理解赏析杜甫、李商隐、苏轼和黄庭坚等古代诗歌名家的用事艺术提供理论借鉴。

编辑推荐

虽然国内修辞学界对“引用”或“用典”的定义、功能、语义实现模式等进行了一定探讨,尤其是对于用事的语义功能的揭发,为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用事提供了不少镜鉴和参考,但也有不少缺憾,其中最为突出者有三:第一、他们几乎不用“用事”这一概念,而是将其命名为“用典”或“引用”,忽略了我国古代典籍尤其是诗学著作曾经长时间使用“用事”一词的历史事实和几个常用概念间的微妙差别;第二、较少对诗歌用事进行专门研究,缺乏对其语义功能、语言效果与运用规则的系统探讨;第三、上述研究偏重于探讨“用事”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忽视了对相关文化背景和诗学背景的考察。后者最为致命,这导致了他们的研究与历史事实间出现了不少偏差,如往往更为偏重文中的“引用”故而忽略了用事与用典之间的差别。所以马强才编著的《中国古代诗歌用事观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国学新知丛书》试图突破修辞学领域的研究,系统全面地总结古代文人的用事观念,釐清中国古典诗歌的用事传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诗歌用事观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国学新知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强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3629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5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2014123026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