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大量从日语翻译文学作品,深刻影响了晚清的思想与文化。李艳丽编著的《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从晚清日语小说入手,首先清理了作品书目,在此基础上,由写情小说、虚无党小说、战争小说、侦探小说等几种当时流行的小说类型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介绍其传入情况,分析其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 图书 | 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大量从日语翻译文学作品,深刻影响了晚清的思想与文化。李艳丽编著的《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从晚清日语小说入手,首先清理了作品书目,在此基础上,由写情小说、虚无党小说、战争小说、侦探小说等几种当时流行的小说类型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介绍其传入情况,分析其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 内容推荐 晚清小说发达。其中,“日语小说”不仅将日本的小说带入了中国,还将经过日语翻译的其他国家的诸多作品引进中国,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艳丽编著的《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聚焦于1898—1911年这一时间段,对晚清翻译小说做一初步的探讨。梳理了日语小说书目,辅以日本方面的资料,对小说模式、作者、译者、文学文艺思潮进行辨析,以“从周边看中国”的视角重新审视晚清小说。 目录 自序 第一部分 晚清小说的新模式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晚清小说的特点与新模式——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与《新小说》的情况 一 晚清之前的“小说” 二 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模式与题材偏重 三 晚清小说的“散漫性” (一)多样性题材 (二)“人”的因素 (三)近代文学的新载体 四 梁启超的《新小说》与日本的小说杂志 第三章 默默无闻的“文豪”——德富麓花案例 一 日语小说的中国译者、外国著者及译者整理 二 德富□花的《不如帰》与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接受 (一)《不如帰》:“家庭小说”与“叫旦之鸡” 1.动摇的社会秩序下的婚恋——《不如帰》在本土 2.从英译本转译至中国的《不如帰》 3.长篇战役描写是为何? (二)外交侦探小说:“政治关怀”与小说趣味,孰重孰轻? 1.明治时代的《外交奇谭》 (1)侦探趣味的外交小说与日本侦探(推理)小说的发达 (2)近代国家起飞的政治关怀 2.外交侦探小说在中国的沉寂 (1)晚清外交侦探小说整理 (2)谁在翻译外交侦探小说? (3)外交侦探小说为什么“默默无闻”? A.“国民的外交”与“王官的外交”之间的错位 B.作为政治关怀的“外交”和作为小说的“外交侦探”的错位 C.报刊连载与单行本发行的差异 D.不可公开的外交小说? (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近代 1.从世界引进的《外交奇譚》和走向世界的《不如帰》 2.“国家的文学” 第二部分 欧美——日本——晚清:文艺思潮的二次选取 第四章 虚无党小说与无政府主义思潮考 第一节 虚无党小说与俄国小说译介路径考 一 晚清俄国小说的译本调查 (一)先行研究 (二)笔者的调查:明治的译本.. (三)其他待查 二 虚无党小说从哪里来? (一)以晚清虚无党小说的翻译代表——陈景韩为例 (二)谁介绍了“虚无党”? (三)晚清虚无党小说译介整理 三 俄国小说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 小结 第二节 冷血作品与日本——从“写情退治”谈起 一 反写情小说——《新蝶梦》 (一)文首的“告罪” (二)仿效日本的“退治”? 二 悖论——写情小说《白云塔》 (一)“写情小说”流行之前的《白云塔》 (二)“日本”的可能性——兼冷血作品的底本追查- 三 醉翁之意——人间真性情 (一)非“易性书写”的写情小说 (二)亦正亦邪的侠客盗贼虚无党 余论 第五章 晚清战争小说译介整理及文艺思潮考——兼论战争小说在中国的冷遇 引言从托尔斯泰的战争小说说起 一 晚清战争(军事)小说译作整理 二 晚清战争小说译介的特点 (一)日本的中枢 (二)作者中多文豪 (三)军事小说的三种类型:历史演义、现代实战、未来科幻 (四)译者的重视 (五)晚清战争小说不发达之事实 三 俄国与日本的战争小说 (一)俄国:从战争中思考人生 (二)日本:军官的参与 四 晚清战争小说为什么没有发达起来? (一)关于“战争”小说的定义 (二)文学观之差异 (三)作家与国家 (四)“近代”的产物 小结 第六章 晚清科学小说与世纪末思潮——以两篇《世界末日记》为例 引言 一 《世界末日记》的登场 二 解读“世界末日”与“科学” (一)文中的表现¨ (二)原版与译本的对照 1.Flammarion□花梁 2.Newcomb涙香徐包 3.梁包的真意 三“科学”与“世界末日”的对立? (一)晚清的“科学” (二)“世界末日”与世纪末思潮 1.清末一“世纪末”? 2.《世界末日记》诞生地——欧洲的“世纪末” (三)中国对于“世纪末思潮”的接受 1.“世纪”的用词 2.“世纪末”发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3.译介中枢的日本文坛 小结《世界末日记》=“NEW时代”的预告 第七章 东西交汇下的晚清冒险小说与世界秩序 一 “冒险小说”的含义辨析 (一)何谓“冒险小说”? (二)商务印书馆的划分 (三)西方:航海+科幻 (四)日本:航海+军事 (五)晚清接受“冒险小说”的基盘——航海+科技 二 “冒险小说”中的世界秩序:东方(晚清、日本)与西方 (一)日本:岛国的海外扩张 (二)西方:鲁滨孙指向中国 (三)东西格局:科学崩溃与黄祸论 (四)东亚:晚清冒险小说输给了日本小说 小结 第三部分 日本——晚清:文艺思潮的一次选取 第八章“政治”与“人情”之间的游移——晚清政治小说与明治政治小说论考 引言缺失了情节的晚清政治小说 一 偏离日译本趣味的晚清政治小说 二 人情风的日本政治小说 三 偏离西方作品“政治”意味的日本政治小说 (一)“政治小说”的初定义 (二)明治政治小说的特性 1.政治需求的产物 2.不可不尊重的“人情” 四 不同的受众 (一)文人知识分子与武家知识分子 (二)风雅与风骨 小结政治小说的“社会性”与“人民意识” 第九章 晚清日语小说译介中的砚友社系小说——兼论中日文坛的言‘隋小说 引言 一 晚清政治小说退潮后的“趣味”翻译 二 砚友社系及其周边 三 中日文坛言情小说之比较 (一)《寒牡丹》、《美人烟草》、《忏情记》、《薄命花》 (二)糸工蒙小说 小结 结论 晚清日语小说翻译书目录(1898—1911)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晚清日语小说译介研究(1898-1911)/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艳丽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0066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5 |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2 |
| CIP核字 | 2014175018 |
| 中图分类号 | I04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69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