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可爱的文化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俞晓群先生所著的《可爱的文化人》用其在海豚出版社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生活与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各类文化人的生活琐碎细节,从中发现乐趣并且记录下来。

《可爱的文化人》可以说是一部当代文化人的糗事集合,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能在感官上更近距离的接触文化人,消除普通人对文化人的距离感。

内容推荐

《可爱的文化人》作者俞晓群先生是海豚出版社社长,他在多年的工作中,与很多学术界、文学界的文化人打交道,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很独特的认识,本书就是作者记述其所认识的文化界一系列作家、记者、编辑、学者千姿百态的生活形态的散文结集。

目录

序 文化囧

缘起

耳背

外来语

审读

称谓·名片

骂人

内斗

萧条

守书人

上市

爱我中华

剽窃

改写

七七级(上)

七七级(下)

双群会

女子二十四孝

失败

识才

藏书

通吃

毛边书

精装书

藏书票

散失

不识字

童子军

数学史

公民读本

死期

信手

不怕死

书单

跨界

跨界(续)

不说话

科学

莫言

通才

阿西莫夫

知青传说

王同惠

官司

广告

天降伟人

刘硕良

软实力

书生

写作班子

新史讳

中国皇帝

祖宗

权谋术

退稿

影射

童年

娱乐

屌丝

逆袭

算术

帝王之相

禅让

音乐

早慧

梦想

王云五

杀鬼丸

非礼

迷恋(上)

迷恋(中)

迷恋(下)

眉睫

吃人

上海书展

九十岁

万象

无疾而终

临终前

身后事

自然数

性学

巧合

周山

垃圾书

自助出版

枪手

丰子恺全集

童书

吃屎

读书月

死书

出错

费老

学不了

版本

遗憾

写作

情怀

蓬蒿人

非主流

代跋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八九年间,沈昌文先生主编《读书》,经常会寄刊物给吕叔湘先生。吕先生认真看过之后,就会给沈先生写信,将《读书》中的文章点评一番,有赞誉,更多的是批评。我二零零零年出版《吕叔湘全集》时,沈先生将这些来信奉献出来,共有二十三封,其中有一封点名批评w先生,说得太重,沈先生说就不收了。其余二十二封收入《吕叔湘全集》中。

其实只要你仔细阅读,每一封信的背后,都会有一些人物显露出来。比如有一篇谈陈寅恪的文章,吕先生评价,写得不错,但“并未真正搔到痒处”。其一,陈的绝技是小中见大,在别人熟视无睹处发现问题,这一点,作者没提。其二,陈做学问不免剑走偏锋,此文却对他的朴学大大恭维一番,这是乾嘉诸老不会首肯的。其三,拿吕思勉与陈寅恪相提并论,是拟于不伦,可比的应该是另一位陈先生,援庵先生,史学界向有南北二陈之说,但援庵可佩也可学,寅恪可佩但不可学,学不了。

为什么陈寅恪先生“不可学,学不了”?吕先生没做解释。按照常理思考,无非是天赋、机遇与勤奋了。由此联想,多年来所见学界对大学者评价,称得不可学、学不了或不可追的人,能有几位呢?除去上面吕先生提到的陈寅恪先生,我还想到两位。

其一是张元济先生。在我的心目中,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张先生是唯一一位称得上“大师”的人物。我曾经在《读书日记》中感叹:近代出版界的众生之中,谁可以与张先生比肩呢?论出身之清末进士、六品朝官?论经历之“百日维新”核心人物?论业绩之开创商务印书馆百年伟业?论学识之版本学研究“天下第一人”?论文化交流之引进西学、开辟草莱?论交往之面见过五位“中国一号人物”光绪、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论集聚人才之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现三位总理级的人物郑孝胥、王云五、陈云?论志向之以“昌明教育、扶正天下”为己任?……对比一下,在同时代,我们确实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张先生相提并论的人物。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在说,张先生堪称“天下第一完人”,张元济不可追!

其二是吕叔湘先生。长期以来,赞扬吕先生的文章不少,我最喜欢的,还是张中行先生的评价。他赞扬吕先生,着重在两点上。一是为人,他说吕先生为人谦和,但其表现却与众不同:“我认识的许多学界前辈,其中有不少待人谦和有礼,可与吕先生相比,像是有点分别:那些人心里想着谦是美德,吕先生是素来如此,未曾想谦是不是美德。这是本色的朴,比归真返朴的朴更高一招。”这一点,别人学不了。二是为文,张先生研究过许多大家的文字,他发现,黎锦熙笔下既不清晰又不流畅,王力笔下不能简练,只有吕叔湘能写得好,因为吕先生是一位“水平与认真”并重的人。张先生曾经与吕叔湘先生合作,为《文言读本续编》作注。他回忆道:“我起草,吕先生定稿,出版之后我看,心中戏言,这就是当代的《吕氏春秋》,不能增减一字。”张中行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做编辑时,当时的社长叶圣陶先生先生说,只有张中行的稿子,可以不看就签发;张先生却说,只有吕叔湘的稿子,可以不看就签发。这样的作者太少了!后来有人提出向吕叔湘先生学习,张先生感叹:“学。学什么?天赋,我们无可奈何,只好尽人力。”

P352-P354

序言

俞晓群老弟这本书,应该是他“活学活用”出版传统思想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的结果。我本来想就这几方面颂扬他一番。但写了一些,又一想,我这糟老头儿,说话作文永远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些构思、那些词儿,人们见到大概就讨厌。现在就不要用这些来糟蹋自己特别是糟蹋俞老弟的大作了吧!

我两年前虚度八十岁以后,非常警惕这个“老”字。曾经忽发奇想,自命为“八零后”,想混进年轻人的队伍里。我不敢同他们面交,只能悄悄地读他们的作品,特别是网上的佳作。读来读去,似懂非懂,也好歹知道一些他们的事情。最近一大收获便是认识了一个“囿”字。

“囿”是个怪字,浅学如我,当然不认识,高明的学问家,除了文字学家,大概也未必认识。据说本义是光明,现在转义变成郁闷、悲伤、无奈,等等,也许还可以概括为“尴尬”。我刚从新派文化人那里学到这些皮毛,忽然看到俞兄传来的大作。我过去对他建议过,希望把书名取为《可爱的文化人》。现在来看,写一些文化人的糗事、丑事、尴尬事,缺点、弱点、敏感点……用这怪字来概括也许也很合适。这些古怪事情,换一个角度看,有不少也是很可爱、很有趣的。知道了这类事,于是光明可能就在眼前。这样,“囿”的古今含义,就都包罗进来了。我们做出版的,天天同三教九流打交道,其中大多是高人,但也少不了怪人、奇人。难为俞兄把这些古怪的交往写出来。我知道,所有这些,首先得力于他的勤奋。我见过他写的一部分工作札记,真是卷帙浩繁,可见其人用功之勤。

本书虽然讲了不少糗事、丑事、尴尬事,但是作者落笔还是挺讲分寸,没有写成大批判文章。例如易中天“改写”尹宣译著《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的故事。尹宣此书是我引进的。我退休后在美国住了一阵,认识了尹先生,知道他投入大量精力,完成了一个大工程。经我向俞兄推荐,2003年,尹宣的译作在俞兄主持的出版社出版了。这种书,当然印数有限,必然亏本。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易中天先生用尹译本改写一道,搞了一个通俗本,在大陆出书。易并未回避利用尹译的事实,但毕竟不妥。本书追叙此事,就很有分寸。他说:“改写者,有改变文体的,如将小说改为剧本;有改变读者对象的,如将成人版改为儿童版,将学术版改为普及版等。但‘改写’是一个摇摆词,其性质常常位于原创与剽窃之间。”这个公案,就让读者来判断吧。

我虽然在出版界混了五六十年,但到眼下,眼见这个行业的种种新貌,自知已成为一个“屌丝”。蒙晓群看得起,我这“屌丝”有时还能为海豚出版社“搬砖”。我现在自居为“八零后”,就是想为五零后的俞晓群再多搬几年砖。我说过,干出版几十年,最痛快的时候,是那些向俞“范儿”学习的年头。想起以后还有学习的可能,我不禁——(^^)。

后记

写《可爱的文化人》的念头,早在二零零三年就有了。最初是想模仿台湾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写一本《丑陋的文化人》,品评一下多年来,我在工作中见到的文人百相。后来还是沈昌文先生告诫我,说话最好要温和一些,用词不要太过刺激,况且人都有多面性,有丑陋的一面,也有可爱的一面;有些貌似丑陋的东西,也会有可爱之处,我看不妨叫《可爱的文化人》吧。沈公是我的师父,我说话做事,怎么能不听师父的教导呢?所以此专题成书之后,就用了沈公给我的命名;沈公还为本书赐序《文化囿》,在这里,当然首先要向沈公致谢了。

这一组文章的批量写作,始于我二零一一年末南下深圳,原本是去约见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林道群;相见之时,由我们共同的朋友胡洪侠、张清诸君安排,结果我们彼此都成了朋友。当时《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张清兄约我写一些东西,于是在二零一二年初,我即以“可爱的文化人”为主题,在该报开了专栏;每周一篇,连续写了两年,成文九十余篇。这期间版面编辑陈溶冰催稿编稿,始终如一,文稿很少见到改动。她因此赞扬我文字干净,不愧为大编辑身份;我心里清楚,这不过是编辑抓住作者的技巧,多请教、多表扬、多鼓励,作者会越写越有干劲儿,忠实地为你效力。但无论是谬奖还是鼓励,我始终很愉快地坚持着这项写作,在整整两年之中,从未间断过。张清兄一直把我的专栏放到刊头的位置上,也让我感动不浅。

在此期间,经常与杨小洲兄聊天。他是我的作者,曾经在我手下的出版社出版《玫瑰紫》和《抱婴集》;他也是我的出版人,二零一一年曾经将我的小书《蓬蒿人书语》,列入他组织的套书“书房一角”中,在岳麓书社出版。这一次他又要续编“书房一角”,希望将《可爱的文化人》列入其中,还专门为本书写了一篇极好的序言,使我心怀感念。

另外,我愿意再次与小洲兄合作,其一,小洲做事胆大心细,书装设计经常让人超乎想象。其二,小洲组织的套书作者如陈子善、胡洪侠、赵丽雅、谢其章、彭国梁等,都是我敬重的学者与文化人,与他们为伍,确实让我心情愉悦。其三,因为这套书,我结识了岳麓书社的总编辑曾德明,以及杨云辉兄,他们都是再好不过的同道中人。《易》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一个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期间能够结交几位志爱想通的朋友,确实难得。况且湖湘之地山川俊秀,气候温润,多出奇才;从古至今,民风刚烈,最尚傲骨。敝人生长于塞外之地,祖籍却在江都,人称“南人北相”是上好的征兆,我的人生总有些“南辕北辙”,笔端老是掩不住北方旷野的粗放。此番得到岳麓书社同仁的认可,实在是我近年来最可欣慰的一件事情了。

本书还有一个让我喜爱的内容,那就是康笑宇先生结合本书内容,赐予我四十幅插图。我喜爱康先生的画作,还要追溯到本世纪初,那时我还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工作,康先生曾经为王蒙、陈原等先生的书做插图,我喜欢得不得了;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我的著作出版,也能请这样的画家做插图,那该多好啊!前不久拙著《那一张旧书单》完成,我就请康先生为之画了二十幅插图,甚至封面与腰封上,也用了康先生的绘画形象,引来读者一片赞美之声,让拙著增色不少。在此一并向康先生表示谢意!同时也为《那一张旧书单》使用康先生大作,在注明作者上的疏漏,为康先生带来些许不快,在此表示我的歉意!

最后,还要感谢李忠孝、朱立利、吴光前、于浩杰、郝付云、张镛和王瑞松等诸位朋友的帮助。

甲午年孟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可爱的文化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晓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18553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409129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3
13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