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下)(精)
内容
目录

上册

 第一篇 渊源

概论

第一章 古代神话

 一 古代神话的由来和内容

 二 中国神话在历史上湮没的原因

 三 中国神话的特色

 四 神话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

 文选

第二章 《诗经》

 一 关于《诗经》

 二 《诗经》的内容

 三 艺术表现手法

 四 孔子和《诗经》

 五 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

 文选

第三章 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屈原及《离骚》

 一 屈原生平及著作

 二 《离骚》的主题、结构和内容

 三 屈原浪漫主义的特点

 四 屈原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

 文选

第四章 《易经》——中国古老文明的渊薮

 一 《易经》——古代中国的神秘智慧

 二 《易经》的产生与东方思维方式

 三 《易经》——中国人的哲学

 文选

第五章 孔子和儒家

 一 中国散文的黄金时代及其缘由

 二 孔子生平及儒家作品

 三 孔子思想体系的特点

 四 儒学——东方的哲学和宗教

 五 通过《论语》看孔子

 文选

第六章 散文大师庄子——道家的精神代表

 一 庄子的生平、思想和著作

 二 《庄子》的内容

 三 《逍遥游》的主题和艺术技巧

 文选

第七章 《尚书》

 一 《尚书》的起源和内容

 二 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统治

 三 德治、仁政的传统和个人修养

 四 历史传统及深远影响

 文选

第八章 《春秋左传》

 一 关于《春秋左传》

 二 城濮战役——争霸斗争的典型战役

 三 《春秋左传》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成就

 四 《春秋左传》的特点

 文选

第九章 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性、由来及演化

 一 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性

 二 中国古典文学的演化流变

 三 繁荣数百年的戏曲

 四 大器晚成的小说

 五 中国历史上儒、道、佛的演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文选

 第二篇 诗词

概论

第十章 蓬勃发展的乐府民歌

 一 汉赋的繁荣

 二 乐府民歌

 三 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四 白居易开展的新乐府运动

 文选

第十一章 黄金时代以前文人诗的演化和发展

 一 《古诗十九首》

 二 建安风骨

 三 玄学时代:文学意识的觉醒

 四 山水诗的出现和成熟

 文选

第十二章 隐士诗人的偶像——陶渊明

 一 生平与作品

 二 陶渊明的艺术特色

 三 陶渊明代表作剖析

 四 陶渊明的人生观、哲学观剖析

 五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文选

第十三章 中国诗仙李白

 一 生活和思想

 二 诗歌内容

 三 李白作品的艺术魅力

 文选

第十四章 诗圣杜甫及其作品

 一 诗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二 政治思想的鸿篇巨著

 三 艺术成就

 四 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的对比

 文选

第十五章 词的形成、演化及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

 一 什么是词?

 二 词演化的四个阶段

 三 婉约派大师李清照

 文选

第十六章 豪放词创始人苏轼及南宋爱国词

 一 豪放词创始人苏轼

 二 南宋爱国词

 文选

下册

 第三篇 戏曲

概论

第十七章 元代剧作家代表关汉卿

 一 元代的代表剧作家——关汉卿

 二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剖析

 三 历史意义

 文选

第十八章 《西厢记》

 一 演化中的主题和情节

 二 《西厢记》的艺术魅力

 三 中国自由恋爱传统的里程碑

 文选

第十九章 汤显祖和《牡丹亭》

 一 作者生平和著作

 二 《牡丹亭》的故事情节

 三 历史背景和主题

 四 剖析女主角杜丽娘

 五 艺术成就

 文选

第二十章 《桃花扇》

 一 作者介绍

 二 历史背景

 三 《桃花扇》的主题、结构和情节

 四 王朝中群魔乱舞

 五 对典型人物的描写

 六 结尾和侯方域

 文选

 第四篇 明清小说

概论

第二十一章 伟大的巨著——《史记》

 一 作者的出身、经历和遭遇

 二 《史记》的内容

 三 典型的悲剧英雄项羽

 四 《史记》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

 文选

第二十二章 小说的源流和演变

 一 源流

 二 小说的雏形:六朝志怪、志异和名人逸事

 三 唐宋传奇——用文言写的第一批成熟的短篇小说

 四 宋元话本探讨

 五 明代的拟话本

 文选

第二十三章 《三国演义》

 一 情节和内容概要

 二 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

 三 希腊悲剧的模式、主题和魅力

 四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

 文选

第二十四章 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里程碑《水浒传》

 一 内容、主题和结构

 二 注定的悲剧进程——宋江和梁山泊

 三 现实主义人物肖像的里程碑

 四 宋代社会的世俗百态图

 文选

第二十五章 《西游记》

 一 《西游记》的形成过程及作者

 二 通过艺术结构和情节看主人公及本书的要旨

 三 充满人情味的卡通家族

 四 小说的主题

 五 大众化诙谐的风格

 六 章回小说在群众中的影响

 文选

第二十六章 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 作者生平和作品

 二 小说具体内容的介绍

 三 艺术和语言的分析

 四 对《聊斋志异》的历史评价

 文选

第二十七章 《儒林外史》及其作者吴敬梓

 一 作者生平

 二 《儒林外史》的内容

 三 讽刺的艺术和技巧

 四 主题、结构和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

 五 《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文选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一 作者和时代

 二 结构和主题

 三 小说的情节

 四 崩溃前夕的大家族

 五 典型人物和语言美

 文选

内容推荐

吴守琳编著的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下)》是以新的方法,从与其他专著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它参照西方文学史的通例,增加了渊源部分,对古代经典作了综合概括的、简明的介绍,使全书发展脉络清晰。同时,按照文体艺术,分门别类地对诗词、戏曲、小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重点大师和重点作品突出。本书不仅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史的全貌,还配以代表性的文选;通篇论述清楚,文字表达准确;并与西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对比评述,增强了说服力。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研究领域中一个探索性的创举,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和古典文学不可多得的佳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编辑推荐

吴守琳编著的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下)》借鉴和采用西方文学史常用的编写方法,首先介绍渊源,再按照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阶段,分别介绍其巅峰作品及其源头、流变。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渊源,介绍先秦文明、文化和文学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二篇是诗词;第三篇是元代戏曲;第四篇是明清小说。

本书不仅对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浓墨重彩的具体介绍分析,还综合总结了古典文学史的全貌,指明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此外,还适当地将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古典文学加以对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守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56683
开本 16开
页数 10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95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904
CIP核字 2014026903
中图分类号 I209.2
丛书名
印张 6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4
6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