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别昨日
内容
编辑推荐

励志爷爷陈岚编著的《告别昨日》介绍:一位八十多岁的知名的网络红人,因历史原因,曾在监狱和劳教农场生活了三十多年,但他依旧奋进,追求美好的生活……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位非常励志的老人,童年事情命运多舛,在人生的长河中起起伏伏,但他依旧不停奋斗,不断向前,演绎沧桑,演绎精彩。

内容推荐

励志爷爷陈岚编著的《告别昨日》讲述了一位不甘平庸的八旬老人,几十年孜孜以求,有过幸福,也经历过坎坷,从演巴金先生的话剧《家》开始走上戏剧舞台。如今,他依旧向前,追寻着梦的脚步,追求着美好的生活,上演着自己的那部《家·春·秋》……

目录

我的家·春·秋(代序)

悲剧由诞生开始

博平终于离开了医院

我居然当了一把医生

记忆罗钻——我一生难以痊愈的伤痕

我演《芦荡火种》

梨园瞬惊梦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粉墨凉半秋

其恨绵绵情未了

试读章节

贝贝继父本身就是个祖传的国医大夫,汤药煎了无数服,偏偏就是不见效。这回没辙了,眼瞅着自己心爱的妻子已经瘦得都没人样了。万般无奈之下,就由朋友介绍,去美国教会在北京办的协和医院试试看。素来不相信西医的继父心想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把贝贝母亲送去了。

到了协和医院,那些蓝眼睛的金毛大夫们也都愣了。检查以后,有一个会说几句中国话的美国大夫,就问怎么到现在才‘送过来。继父又不懂洋文,扯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医生就说:“这种隋势必须开刀,不然生命怕保不住了,再说肚子里还怀着孩子。”他又问:“你们是要孩子,还是要大人?”

贝贝继父不加思量地说了一句:“自然要大人了,那还用说吗?”

当时大夫就说:这事一定要孩子的母亲说了算。

此时贝贝继父又添了一句:“孩子才刚怀了7个月不到,就算生下来也活不了了。”

旁边有一位美国看护小姐插了一句:“你是不是孩子的父亲?怎么这么说话哪?”

其实这时,贝贝母亲的神智还略微有点清醒着,就插了一句说:孩子不是他的,他当然无所谓了。

另一位大夫又问:“那你是母亲总没错吧?你说孩子要不要?”

母亲此时也有些昏沉沉的,但是还是说了一句:“孩子要是没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说完这话,她就晕了过去。现在贝贝这条小生命的存与活,全凭他继父的一句话了。

接下来就不必说了,孩子不能不要,妻子也不能不救。此时,贝贝继父心乱如麻。这里暂且不提。

医院里,从医院的院长到所有的大夫们也都很着急。于是反复会诊,开起了研究治疗方针的会议。决定先做剖腹产,然后再做牙部手术。那个年代可不比现在,做剖腹产是大手术,有相当大的风险。大夫要继父签字,可继父迟迟不肯签,他当时对贝贝母亲如是说:“你可要想清楚,孩子生不生得下来,生下来能不能活,医院也没十分把握。我劝你还是先做牙部手术,保命要紧,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能活下去吗?”

可是这个时候,贝贝母亲对医学上的事一无所知,听了丈夫的这一番话后,就问大夫:“如果我先做牙部手术,孩子不会有事吧?”

大夫回答说:“那就很难说了,你的手术,已经不是什么牙部的事了,还牵涉到很多外科病的事。如果先动口腔手术的话,孩子嘛,90%是保不住了。”

母亲一听这话,就急得一边哭一边说:“那就让我跟孩子一起去了吧。”

贝贝继父见此情状——他那时也毕竟还年轻,同样也经不住这样生死攸关的事——没说话,就一下子跪倒在地,冲着那些美国大夫们,一个劲儿地磕头作揖。  这些美国人也没见过这阵势,都慌了神。幸好其中有一位年龄稍大的大夫说:“既然这样,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孩子母亲态度这么坚决,那就按照我们原来的方针,先剖腹,尽量保住孩子,然后再做口腔手术,抢救大人。”

这时,已经有人把跪倒在地上的继父拖到另外一间办公室,一面说服,一面告诉他事态的严重性。一句话,就是要他在手术书上签字。这样,他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杨志毅。不是自己的孩子生产与否,却决定了自己深爱的女人的生命,那么这孩子,怎么又不是他的孩子?孩子的亲生父亲是谁?他人如今又在何处呢?这事贝贝后来一提起,就止不住要骂他的亲生父亲简直不能算是个人。

话说到这儿,得先卖个关子。具体手术是怎么进行的,结果如何?其实也并不重要。反正那个贝贝,今天也已到垂暮之年了。现在咱们该回过头来看看,贝贝的亲爹是怎么一档子事儿。

要谈他的亲爹,就必须先谈谈贝贝母亲的事儿了。

要说起贝贝母亲的早年,可真是个典型的苦命人。贝贝母亲的原籍是广东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她的父亲原来也是混迹于官场上的,照例说应该是个解元公,最大时,当过一任县太爷,出身应该是颇为不错的。但是她的这位父亲,按理贝贝该管他叫姥爷的,当了官,有了钱,也就忘了自己原来的贫寒出身了,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成天不是赌钱,就是嫖娼,甚至不成器的他,居然还染上了鸦片瘾。没多久,就因为他贪赃枉法,官职被撸了下来。加上欠了一屁股、两肋骨(旧日北京方言)的债,万般无奈之下,带了妻女,逃之天天。最后来到了北京城,投奔了他早年的拜把子兄弟。

这位兄弟也是个为官之人,见他落得如此模样,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就把他们一家三口留了下来,另外在一个普通衙门里给他谋了个抄抄写写的差事儿。这回该安生了吧?可是这个不成器的老爷子,又交了一伙不务正业的狐朋狗友,旧习不改。最后他不仅气死了贝贝的姥姥,还居然干起了卖掉自己亲闺女的勾当。P8-10

序言

1938年,我9岁,演员正在后台化妆,我看到巴金先生掀开幕帘门走进来。那是他的小说《家》第一次改编成话剧演出。我演高家的长孙,就是高觉新的儿子高海臣。巴金摸着我的头,说了一句:“这个海儿个头儿太高了些吧。”

我仰脸看看他,看见一副眼镜盯着我,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跟同龄的小孩比,我的个子总显得高,这让我一直很尴尬。人生如戏。我从演《家》开始走上舞台,到今年82岁(2011年),我自己的一部《家·春·秋》还没有演完……上部:家

1929年,北京协和医院。大鼻子蓝眼睛的美国医生正在问我妈妈:“你的牙部要开刀,手术很复杂,开刀你肚子里的孩子有危险,不开刀大人有危险。”妈妈后来讲给我听,那个洋医生说了这句话就双手一摊,耸耸肩膀,“要大人还是要孩子?0K?”

这时,我的父亲(是清宫太医的传人),竟然“咚”的一声,给洋医同行跪下了。他说:“大人孩子都要保,我们同意先做剖腹产,再做大人手术。”

那时我在妈妈肚子里,并不知道离出世只有几个小时了,也不知道说出这句话的男人,并不是我的亲生父亲。陈家行医五代,到我继父是妇科名医,但那时候的中国,哪个医生看过剖腹产?要他签字的时候,我妈说他手上的笔抖得都快掉到地上了。

一个叫勃雷蒂的女医生,从妈妈肚子里把我掏出来。后来她多次告诉我,“你生下来只有一块牛肉大。”这块血糊糊的肉团子,立即被送进了保温箱。我在箱子里待了3个月。手术后的妈妈被人推到箱子前,看我在那里挤鼻子皱眼,“医生说你没有哭过一声,但是你会笑。”

妈妈很快出院了。但是我出不了。半岁时曾经被抱回去一次,当晚就发高烧,连夜送回来。我睁眼看见的就是美国人、英国人,我叫勃雷蒂医生“Mum”(英语“妈妈”),在协和医院一直住到3岁。3岁之前我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我开口说话就是英语,所以终其一生,英语是我的母语。从某个意义上说,协和医院救了我一生,那是后话了。

离开了协和医院,就开始了我的尴尬命运。我有弟弟了,但我不像弟弟;我有妹妹了,但我不像妹妹;后来我知道恨了,第一个恨的人就是妈妈,为什么要把我——混血儿、私生子、拖油瓶生下来?

一个人竟有这样三种身份,本身就是传奇吧,到20世纪50年代还嫌不够,又加了一个:封建地主资产阶级家庭成分。

那谁是我的亲生父亲?不知道,没见过。只知道他是30年代葡萄牙驻北京领事馆的一个外交官员。长话短说,我母亲曾被她父亲卖过两次,第一次卖给一个河北梆子剧团当戏子,14岁逃回北京。穷途末路的父亲又把女儿卖进一户官府人家当丫环。由于我母亲聪明美丽,府上的老爷太太不但送她上学读书,还带她出使法兰西国。

就在一次使节会议期间,我母亲在舞会上认识一位葡萄牙青年。回国后,这位洋小子每天等候在我母亲学校外面。

东窗事发后,这位外交官的北京生涯就此结束,原来他在萄国有家室。丢下已怀孕3个月的母亲。我母亲几次自杀没死成,都让陈家老太医的孙子救活了。猜到了吧,救我母亲的人就是我的继父陈。

陈家名门望族,我妈妈这样的身份决不可入门,只有做外室。继父待我如己出,协和医院高如天文数字的医疗费都是他给支付的,其间大家族中的种种辛酸苦难,直到继父不堪忍受。在我5岁那年,他带着我们母子离家出走,到上海行医谋生。那是1934年。

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因此多了一位名医。当年杜月笙的姨太太都找我继父看病。我们家在法租界、英租界有四处楼房,三辆汽车,最多时伙计佣人七八十个。

这一生,我没看到比继父为人更好的男人。我钦佩他的不是医术,是品德。他一生只爱我母亲一个女人,爱得无私无畏.爱得坦坦荡荡。他为我这个“儿子”不知承担了多少侮辱与委屈,却对我无一声怨言。反而是我,做出了令他伤心的事情。

到上海后,继父把我送进美童学校,全校都是美国孩子,只有我和另一个法国混血儿。一直读到珍珠港事变,1943年学校关门之后我才进了中国学校。

再说我母亲在上海做了名医太太,她除了河北梆子,越剧、京剧都唱得好,这位超级票友让我7岁就学戏练童子功,还给我请上海名票贺稚英做老师,学京剧程派青衣。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演艺界最火的是话剧,大小有二十多个话剧场。我妈妈的一位朋友听说上海剧艺社要招话剧《家》中的小演员,马上推荐我。《家》剧之后,参加演出的机会就不断了,一个会说英语、会唱、会演的漂亮男孩,于是就成了剧社的正式演员,9岁开始拿工资。话剧、电影、戏曲都演,我还有经纪人。可能我是那个时代年龄最小的并拥有经纪人的小演员。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正碰上陈家的老爷子从北京来。北京那边从来不认我们母子,他们来上海我家,正眼都不瞧我母亲,看见我,就骂“小杂种”。

这一次,陈家老爷子又在骂,问我继父,怎么还不把我赶走,并威胁如不听他的话,就不准他再用陈家的祖方行医。

前门还骂声一片,我,从后门悄悄地走了。

这一走,再没有回过陈家。

中部:春

我没带走陈家的一根针,却带走了,一个人。那天我出后门,正碰到我家为我请来的国文老师——孟老夫子。

我拉着他说:“孟夫子,我要离家出走了,我什么东西都不带,我只要求您,继续给我上课,学费,我加倍付。,,

我有个阿姨,是母亲的好友,本来应该是情敌,因为她.也是那个葡萄牙小子的情人,后来,她跟我母亲两人,倒成了同病相怜的死党。

我从小叫她“安提”,她丈夫在国外做大生意,她住在上海。我就投奔她了,安提,待我也像自己的儿子一样。

有一天,一个帮她做西餐的厨师高天祥高厨师,问我想不想喝酒。他打开一个红木大酒柜,里面放满了外国的洋酒。等安提发现的时候,那些酒,已经被我俩喝得差不多了。

安提一气之下,把高厨师赶走,倒是成全了他闯世界。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人,成了国家一级厨师。

喝葡萄酒,吃牛排西餐,到处演戏,我,就这样过完了童年、少年。数不清自己演过多少部话剧、戏曲和电影了。当年,在演艺圈里我有个外号,叫“小孩儿”,前些年,我到上海,还有人叫我“小孩儿”。

在所有的剧中,最喜欢演的还是《家》中的海儿。

我从小,没有家的感觉,从小,被大家族歧视,可是,巴金的海儿,让我觉得自己不是杂种,是一个真的豪门长孙。

15岁那年,曹禺先生在当时的陪都重庆,改编话剧《家》新的版本。我想,演海儿,是不可能了,于是,我就想争取演高觉英,还是由于我的个子太高,导演不同意,磨到最后.叫我演一名老更夫。我也很高兴,就演了那个老更夫。

20世纪40年代,进入青春期,也是我演艺事业的春天。一厦,我在部队文工团的京剧队里,代替了因为小产儿大出血的主要演员某某,每天剧场外面,有许多今天说的粉丝,在等我,女人男人都有,男的更多,因为我演青衣,扮相俊美。我演的古装戏《碧玉簪》《春闺梦》大幅剧照,在上海照相馆橱窗放了好几年,从40年代末一直放到50年代初。

男人,演青衣的感觉,确实很怪,演戏演得多了,就知道,出戏入戏其实是一回事。我有许多师兄师弟,他们就是没法忘记台上的角色,举手投足,都像女人,这个连梅兰芳大师都有的。母亲带我看过他的戏,他在台下,我也见过,比如,他跟人说“不是这样的”,五指翘起来摆几下,然后一句“这样不行的”,手掌一定要由里到外翻一下兰花指。

可能,我是青衣行里,少有的例外,我,时刻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男人!我的原则是:演戏是演戏,做人是做人。

所以,剧场后门等我的粉丝,当年可能都很失望,我走出门时昂首挺胸,大踏步前进,一点唱旦角儿的味都没有。这就是我的陈氏风格。  除了演戏,我还上圣约翰大学,读英国文学系。

1948年以后,著名导演吴仞之先生跟我说,你演了那么多年话剧,到戏剧学校去学点理论吧。我就进了上海市立戏剧实验学校,就是上戏的前身,读表演专业。

我也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酒吧歌手。1946年,有一家美国人办的俱乐部招歌手,600人报名考试,其中算我只有四个黄种人。结果考上两个,我和一个英国女孩。女孩唱了半年走了,因为,我太红了。

也是那时期,我交了许多外国朋友。1948年,俱乐部撤退回国时,我的那些美国朋友,一直劝我跟他们走,说我长得漂亮,歌唱得好,一定会走红。

那是我一生中,第二次去美国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协和医院,把我养到3岁的勃雷蒂护士长,是位老小姐,她没有孩子,多次跟我父母提出,要带我回美国。

那时,我母亲正发愁,焦急,我这个混血儿出院后,将如何对陈家交代,所以,母亲同意了。可是,我继父不同意,他舍不得让我母亲的骨血流落异国,坚持把我接回家。

这第二次,却是我母亲不同意。虽然,我离家出走,但母亲每周都来照看我,帮我接戏、演戏。

她怎么舍得千辛万苦熬出来的母子再分离?

没有去美国,我不后悔;留下后,即将发生的苦难,我也不后悔。做一世人,一世都要想得开。我要是当年去了美国,也许早已白骨他乡;我在劳改农场几十年,改革开放后,老朋友们见面说:陈岚啊,你幸亏劳改去了,你,要是在上海,十个陈岚,也整死了。

所以,古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伏。

马上就要说到祸了。

我一生没有结婚,没有爱情。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人爱过我,相反,当年爱过我的女人真是太多……很多事,即使现在.我也不能说,有些事,只有带进坟墓了。

我只能说两件事:一件是我曾与有夫之妇有染,她也是演员,比我大15岁。但是,在这件事中,我是被动的。一件是我曾经正式订过婚,我父母在家里精心操办了订婚宴。劳改后除了母亲,唯一一个女人来看我,就是这个未婚妻来退婚约。

几乎是从母亲开始,我曾接触过的女人,后来都被我视为畏途。她们,或者是,厄运的渊源,或者是,背叛与抛弃的祸首。你说,我还想结婚吗?

1974年,母亲给我往劳改农场送过一个老婆,我把那女人赶回去了。

……

昨天,我电脑屏幕上是鲜花,今天是风景,我每天换一回电脑界面。要跟生命抢时间,活到今天,我才活出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我的博客,我把一生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也有人问,你怎么不想到哪天会死?

我说死前一秒还可以乐观地活着。

原载于2010年12月14日《杭州日报》第八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别昨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励志爷爷陈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32680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422120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