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海风云(珍藏版共3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孙燕君编著的《山海风云(珍藏版共3册)(精)》是一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群IT创业精英奋力挣脱传统体制的桎梏,却不幸一头扎进了股权设计的陷阱并戴着制度锁链开始创业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随处可以“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现在都还在继续书写“新事”。《山海风云(珍藏版共3册)(精)》中三个老板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多家企业的成败兴衰、命途多舛,恰好帮助读者回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完整时代背景。这样一部小说,既倾注了作者前半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阅历,更展示了作者描绘火热改革画卷力透纸背的功力。

内容推荐

孙燕君编著的《山海风云(珍藏版共3册)(精)》中,作者对似是而非的股份制、军队办企业的特殊背景、沿海地区的猖獗走私、营销手段的倚正出奇、股改上市的操作手法、高层争斗的惊险无情、利益熏诱下的忠诚背叛、起死回生的人物命运,都有亲身经历般的细节交代。因而,没有惊奇也会拍案,没有意外也想叫绝,让人读后久久难以释卷,释卷之后久久难以释怀:中国少了一家联想、少了一家华为、少了几多商界领袖,多了一部小说、多了一部电视剧、多了无尽的制度反思。

目录

一、出走

二、创业

三、危机

四、研发

五、豪赌

六、红颜

七、背叛

八、赢家

九、相煎

十、三顾

十一、兼并

十二、上市

十三、峰巅

十四、裂痕

十五、辞职

十六、初恋

十七、换帅

十八、海融

十九、险棋

二十、案发

二十一、涉案

二十二、拯救

二十三、倒雷

二十四、引狼

二十五、分裂

二十六、狱中

二十七、出局

二十八、机遇

二十九、找钱

三十、控股

三十一、投资

三十二、奇遇

三十三、海洋

三十四、惨败

三十五、影视(上)

三十六、影视(中)

三十七、影视(下)

三十八、跑路

三十九、超越

四十、尾声

试读章节

1992年春的一天。春寒料峭,阴霾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天,山海公司的董事会从未有过的压抑和沉闷,空气中还隐隐弥漫着一丝火药味。会议临近尾声,总经理陈帆霍地站起来:

“众所周知,山海公司是我和8位青年科技人员白手起家干起来的,山海是先有公司后有婆婆的。大股东锐锋公司除了掏了16万元之外,什么也没干。作为大股东的代表董事长乔山既不懂技术也不懂业务。”

董事长乔山明白陈帆终于发难了,也慢慢悠悠地站起来:

“说我不懂技术和业务是事实,说我们锐锋什么也没干不符合事实。没有锐锋作后台,没有我们的支持,特别是危机时刻的出手,你陈帆再能干,山海公司也走不到今天。”

“锐锋当初只拿出了16万元,现在每年分红上千万元。山海是靠研发靠技术打天下的,不是靠那点资金。当初公司成立时,没有把我们9个人的知识产权计算进去,所以才会出现锐锋只凭区区16万元就占了公司80%的股份的怪事。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已经严重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公司的发展,我再次要求锐锋向山海员工工会转让35%的股份。”

“转让股份的事我俩已经讨论过三回了。锐锋向山海员工转让10%股份的决定,不是我个人的决定,而是锐锋领导班子的决议,不能改变。”

“如果锐锋坚持不按35%转让股份,那么我要求锐锋更换董事长。我们创业是为了技术报国,没有义务为锐锋打一辈子工。”

“只有锐锋党委会才有权决定我这个董事长的去留。但据我所知,董事长决定总经理的去留是国际惯例。”

“那好,你不走我走。”陈帆说罢拂袖而去。

与会者先愕然再哗然。

山海公司总经理陈帆突然宣布出走,这个爆炸性消息在公司所产生的震动实在难以估量。说它一石激起千重浪,轻了;说它引发了八级地震,也轻了;说它是晴天霹雳,是重磅炸弹,是极度震撼,都不够分量。

总之,这是拥有几百号员工的山海圈内所能发生所能想象出来的顶级事件。

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里,山海大部分中层人员,绝大部分普通员工,根本不相信。

“这是竞争对手造谣吧,目的是要搞垮山海。”这是他们的第一反应。

的确,这个消息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了。

陈帆可不是一个一般的总经理,他是山海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5年前,正是他带领“八大金刚”艰苦创业,筚路蓝缕,艰难困苦,九死一生,亲手把一个20万元起家的高科技企业,打造成产值过亿的八闽第一明星企业。在山海人眼里.在八闽人眼里,陈帆就是山海,没有陈帆就没有山海。山海是他的“亲生儿子”,是他的命根子,是他一生的梦想和追求,是他的事业和寄托,也是他用5年智慧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摇钱树,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平台和舞台,让他放弃山海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可没人逼他走,是他自己决定出走,而且他没病也没疯,要让广大员工相信这样的消息的确不容易。

然而,这个消息在山海公司的5位高管中不会引起质疑。他们虽感震惊,但早有预感。因为总经理陈帆与董事长乔山的明争暗斗已经快两年了。

这个消息对于董事长乔山仍然突然,因为直到事情爆发的那一刻,他一直不相信陈帆真的会出走。

对于陈帆,作出离开山海的决定无疑是他一生最艰难最痛苦的决定。他知道自己放弃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一个“亲生儿子”,不仅仅是难以估量的财富,也不仅仅是一个每年盈利数千万的令无数人垂涎三尺的黄金平台。

当他终于决意出走的一瞬间,他才意识到自己这个创始人出走的悲剧祸根早在创业之始就埋下了。

P3-4

序言

如果说世上真有缘份的话,那我与孙燕君老师的相识与相知就是缘份。

21年前,从事编辑工作刚满一年的我,从《经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分析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利弊的,作者署名“孙燕君”。我是属于那种知道鸡蛋好吃还想知道是哪只母鸡下了这只鸡蛋的人。所以在认为文章写得很好之余,萌发了拜见作者本人的想法。于是试探着给《经济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文章写得及时且富有针对性,可以扩写成一本完整的图书,并希望拜见作者详谈具体想法。不多久就接到了孙燕君老师的电话,相约某日在经济日报社见面。

我欣喜之余如约到来到经济日报社。交谈后得知,孙老师是经济日报社国际部的记者,刚从英国伦敦回来,对关贸总协定的了解全面深刻。我提出,经济各界对《关贸总协定》非常陌生但又急于了解,特别是对“入关”“复关”后的利弊心中没底,所以希望孙老师能写一本书来解市场之渴。孙老师认为我提出的写书建议很好,但有些犹豫。一是孙老师以前没有写过书,二是担心写书会耽误很多时间,得不偿失。我提出书的提纲可以一起来拟定,还可以帮助他整理一些资料。估计是看在我急切与真情的份上,孙老师答应了我的请求。

在接下来的写书过程中,我只有一次到孙老师家帮助整理资料,全书的撰写工作全是孙老师自己做的。

1992年10月,一本名为《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利弊与对策》的书就出版了。从创意到写书再到出版,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孙燕君老师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编辑生涯的第一本畅销书。我们人生的第一次交集,就这样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如今,孙老师成了著述等身的知名作家,而我依然在出版领域坚守,在自己的通讯录中不断添加像孙燕君这样亦师亦友的作者名单。

在我眼里,孙老师首先是一位媒体人,而且是一位有思想的媒体人。这不仅是因为他先后担任过《经济日报》国际部记者、国际经济专栏评论员,《中国贸易报》常务副总编,《团结日报》常务副总编,《时代财富》杂志主编等职,而且因为他早在十年之前就先后出版了《报业中国》和《期刊中国》这样的业内扛鼎之作,对中国平面媒体业的生态有宏观准确的把握。我因近期主持出版社的杂志工作,特意再次浏览了孙老师的《期刊中国》一书,该书全景扫描了中国九千余种期刊,并将这些期刊分成七大板块,每板块选若干代表性期刊,用生动有趣而又旗帜鲜明的春秋笔法,讲述了这些板块内外杂志激烈竞争的战国故事。尤其让我大呼过瘾的是,书中居然深入解析了中国期刊的投资方略,即使十年后的今天回看,依然不乏指导意义。

同时,孙老师又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大学所学专业就是经济学,曾任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有较多的涉猎与参与。他的国际经济大视野给我印象更深刻,比如,在《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利弊与对策》一书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关贸总协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是调节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顷刻就把读者的注意力抓住了。这种高屋建瓴的表述,无疑是厚积薄发的自然流露。

当然,近些年孙老师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他的作家身份。他的著作以企业家传记、财经小说为主,其代表性著作是《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和《大时代》。前者是所有写马云的著作中最早且得到马云授权的,也是最畅销的;后者已经被改编成电视剧。

读孙老师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其他体裁的作品,最大的感觉是收获大。原因在于孙老师的作品中干货多,不注水,这得益于他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我常惊叹于孙老师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对人物和事物的分析入木三分。细究起来也不奇怪:以孙老师心智的聪慧、与人为善的胸怀和广袤的人脉资源,如果一心要在官场或商界发展,必定也坐拥钟鸣鼎食的家境了,但孙老师醉心并深耕于媒体和学界,甘于平淡是最自然不过的,而方家的平淡就是最大的深刻。

孙老师不但写小说,也研究小说市场。在与孙老师的接触中,我了解到,我国每年大约会出版2000部小说,能改编成电视剧的屈指可数,改编后能播出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小说界正被官场小说所垄断,真正好的财经小说数年或可一遇;屏幕上充斥的不是结婚离婚的家长里短,就是砍瓜切菜般杀鬼子的“抗战娱乐片”。这是一个非常奇怪也非常可悲的现象,这既有作家和媒体的责任,也有更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孙老师觉得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应该实现主流回归。那就是,作家、各种媒体应该去反映火热的现实经济生活。孙老师既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2010年完成的小说《大时代》,就是一部令人热血沸腾的长篇创业题材小说,讲述新时代的企业家们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和曲折艰辛的扩张之途。

现在读者朋友见到的《山海风云》,又一次见证了孙老师的风格。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群IT创业精英奋力挣脱传统体制的桎梏,却不幸一头扎进了股权设计的陷阱并戴着制度锁链开始创业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随处可以“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现在都还在续写“新事”。小说中三个老板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多家企业的成败兴衰、命途多舛,恰好帮助读者回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完整时代背景。这样一部小说,既倾注了作者前半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阅历,更展示了作者描绘火热改革画卷力透纸背的功力。小说中,作者对似是而非的股份制、军队办企业的特殊背景、沿海地区的猖獗走私、营销手段的倚正出奇、股改上市的操作手法、高层争斗的惊险无情、利益熏诱下的忠诚背叛、起死回生的人物命运,都有亲身经历般的细节交代。因而,没有惊奇也会拍案,没有意外也想叫绝,让人读后久久难以释卷,释卷之后久久难以释怀:中国少了一家联想、少了一家华为、少了几多商界领袖,多了一部小说、多了一部电视剧、多了无尽的制度反思。小说中,读后最想说的就是“如果”;然而,现实生活中,最残酷的就是“没有如果”……

《山海风云》对孙老师来说,与以往所写的小说有巨大的不同:一是小说时间跨度大、情节又三回九转,可以说是鸿篇巨制,设计的是上中下三部的架构。二是这是为即将开拍的电视剧准备的脚本小说,电视剧将依据这本小说改编。三是这是一部有真实背景和故事的小说,并非完全虚构。小说中的背景企业现在还在股市上;小说中的主人公现在还在商界驰骋。

为了完成这个再现三十年改革中的典型企业和典型企业家历史的宏大工程,孙老师豁出去了,不仅豁出去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豁出去了健康。当《山海风云》小说第一部杀青时,他走进了医院,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一个多月以后才走出医院。这中间孙老师经历了生与死的煎熬。

物换星移几度秋。相隔21年,我第二次来到孙老师家。最直观的感觉是孙老师的家更加宽敞了;更令我欣慰的是,孙老师尽管刚出院,人略显疲惫,但气色不错,思维敏捷,谈兴不减。由于《山海风云》一书的电视剧改编协议已经签订,大病初愈的孙老师就义无反顾地开始规划小说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写作。我在感动之余,心中更多的是祝福。

近三个小时的会面结束后,孙老师坚持把我送到地铁站口。回望孙老师的背影,我在想:一位经济学家,又是资深媒体人,更是成功出版了十多部专著、畅销传记和小说的知名作家,其中又有两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不知不觉中一个“四栖明星”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孙老师就是这样平凡与低调,他总是让人觉得只要紧追几步就可以望其项背,但冷静下来,你会明白,“望其项背”一般都用在否定句中。

孙老师嘱我为《山海风云》写个序。这回轮到我犹豫了。但孙老师坚毅的口吻让我最终不敢拂逆成命。我从来没有为小说写过序,只好偷梁换柱,拿和孙老师共事的经历来充数。想到这样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山海风云》的作者背景是有帮助的,心中也就释然了。

毛增余

2013年7月12日于北京百万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海风云(珍藏版共3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燕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34724
开本 16开
页数 108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9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75
5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