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孩子就要懂点心理学(家庭教育经典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超实用的心理学效应,为你展示不一样的智慧宝典!

量身定做的心理学测试题,为你揭秘不一样的教子方案!

中山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里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刻阐述家庭教育问题,揭示孩子各种行为反应背后的动机,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里奇编写的《爱孩子就要懂点心理学(家庭教育经典读本)》内容全面,丰富有趣,可读性强,值得每一位家长细心品读!

内容推荐

读懂孩子心理,是正确教子的前提。只有家长懂得一些心理学,才能在家庭教育中既解放自己,又解放孩子。

里奇编写的《爱孩子就要懂点心理学(家庭教育经典读本)》结合心理学的知识,传授父母,如何与孩子融洽相处,如何摆脱教子过程中的点滴烦恼。本书是浓缩了家庭教育思考与实践的倾力之作,每一个心理学效应都蕴藏着一种教子方案,是一本提示父母与孩子亲密相处之道的智慧宝典!

目录

第一章 每个孩子都比想象中更优秀——才能养成心理学

 目标决定孩子的高度——吉格勒定理

 兴趣决定孩子的未来——火种定律

 天才是这样炼成的——一万小时定律

 孩子会成为父母想象中的样子——罗森塔尔效应

 你的努力不会白费——飞轮效应

 给孩子贴什么标签,他们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贴标签效应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甜柠檬效应

 父母教养观测试:你的教子方法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吗?

第二章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坚强意志心理学

 每一次创伤都是一种成长——蜕皮效应

 有些痛,父母无法代替——甘地夫人法则

 十犬一獒,适者生存强者胜——犬獒效应

 失败也是一种机会,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比伦定律

 越磨砺越坚韧,从一无是处到无与伦比——蘑菇定律

 不要让习得性无助发生在孩子身上——塞利格曼效应

 儿童意志商数测试:你的孩子有你想象中坚强吗?

第三章 孩子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心灵成长心理学

 熊孩子怎么了?越禁止,越叛逆!——禁果效应

 Trick or Treat 不给糖就捣乱——扇贝效应

 防止孩子过度依赖——布妈妈效应

 与孩子“讨价还价”的艺术——留面子效应

 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第十名效应

 为什么孩子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詹森效应

 面对拖拉的孩子,父母要下死命令——最后通牒效应

 父母耐心测试:如何读懂孩子的内心?

第四章 优秀品德需要从小培养——品德教育心理学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棘轮效应

 自信照亮孩子的一生——杜根定律

 敢于担当的孩子终成大器——尤人效应

 从小培养宽容之心——海格力斯效应

 乐观的孩子将拥有广阔的人生——斯万高利效应

 让孩子学会突破“瓶颈”——临界点效应

 儿童自信力测试:你的孩子是自卑还是自信?

第五章 从心入手,与孩子沟通要慢慢来——亲子沟通心理学

 与孩子沟通切忌啰唆——超限效应

 棍棒教育可能导致孩子缄默不语——缄默效应

 孩子的门槛儿要一步步登——循序渐进效应

 引导孩子发泄内心的不满——霍桑效应

 给孩子注入正能量——翁格玛利效应

 无话不谈?先成为孩子的朋友再说——自己人效应

 亲子沟通测试:你跟孩子之间沟通状况怎么样?

第六章 情商培养宜早不宜迟——人际交往心理学

 让孩子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晕轮效应

 让孩子在自负与谦虚之间找准定位——卢维斯定理

 孩子在交往中磕磕绊绊,父母该如何应对——磨合效应

 远离污水才能酿制美酒——酒与污水定律

 避免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尴尬——华盛顿合作定律

 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的另一种解读——斯坦纳与费斯诺定理

 社交能力测试:美国父母这样测试孩子的交往能力!

第七章 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学习能力心理学

 激发孩子的学习完成欲——紫格尼克效应

 学以致用,成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自我参照效应

 阶段性目标有助于成绩的持续性提升——古特雷定律

 解题关键在于读懂题目——吉德林法则

 自动自发很难,监督鼓励靠谱——赫勒法则

 劳逸结合,琴弦不能绷太紧——齐加尼克效应

 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学习能力测试:你的孩子善于学习吗?

第八章 如何给孩子定规矩,他们才会听——成功教养心理学

 简则易循,严则必行——洛克忠告

 为孩子立界限很重要——弗洛斯特法则

 承认错误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阿什法则

 惩罚三要素:及时、预警、平等——热炉效应

 让孩子平复情绪,偶尔来点冷处理——淬火效应

 与其强迫孩子,不如养成自觉的习惯——横山法则

 父母规则度测试:你能让你家孩子守规矩吗?

第九章 思考决定未来:给孩子戴上一顶思考帽——积极思维心理学

 想不通时,先放一放——酝酿效应

 在讨论中擦出思维火花——波克定理

 盲信与固执都会让孩子迷失——韦奇定理

 逻辑思维助孩子跳出思维的牢笼——鸟笼效应

 拒绝从众,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众效应

 换个角度思考,世界会是另一副模样——思维定式效应

 父母思维测试:你善于启发孩子思考吗?

第十章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警惕的六大心理教育误区

 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哭泣效应

 不要把你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投射效应

 孩子也有选择的权利——霍布森选择效应

 及时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避雷针效应

 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飞去来器效应

 小心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的心——瀑布心理效应

 父母情绪测试:你善于给孩子带来正面情绪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甜柠檬效应

心理学定律

人们会提高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从而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仍然能够保 持一种平衡的心态。这就是甜柠檬效应。这个术语来源于伊索寓言。有一只狐狸想找一些好吃的东西,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只找到一个酸柠檬。它就对自己 说:“这个柠檬是甜的,正好是我想要的东西。”然后狐狸就开心地把柠檬吃掉了。这个道理,并不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简单,而是人能够接受自己现有的东西,不 去纠结那些自己无法拥有的。

成人总会或多或少地美化自己得到的东西,这不是件坏事。很多时候,这反而可以使得自己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不过孩子们有时候却不

会这么想,他们经常会盯着得不到的东西,总是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们想要其他孩子的玩具、衣服,想做其他小孩做的事情,自己如果得不到、做不到,就会大发脾气。这时候,父母就要培养孩子一种合理化的心态,以便能够接受自己现有的状态。

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家沃卢姆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些面临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前半年,沃卢姆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材料,为他们最感兴趣的三个单位打分。半年

后,有一些学生被自己选中的单位录取了,另一些学生则去了其他单位。这时候,沃卢姆又让学生给这些单位打分。有意思的是,所有去了自己心目中好单位的学生,对这些单位的打分都升高了许多。而没有被这些单位录取的学生,则对这些单位降低了评价。

人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会作出一些合理化的解释,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是最好的,没有拥有的则没有那么好。这可以减轻人的心理负担,提高当下的幸福,

并 且不会把精力放在回首过去,而是更多地往前看。但是这种甜柠檬效应也具有两面性。有些孩子会过于满足现有的状态,不思进取,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做出矫正,激 发孩子的动力,教育孩子不要过分丑化得不到的东西,同时不要过分美化所拥有的东西。要跟孩子分析,尽量客观地看待目前的现状,让孩子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 西。

教子案例

山子是个内向的孩子。前段时间,山子的同学都开派对,山子就开玩笑说不想去。爸爸觉得山子这样下去不行,怎么能一直宅在家里呢?就送他去了一个同

学的生日派对。晚上回来,山子整整睡了十二小时,第二天还有点萎靡不振。

虽 然山子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爸爸还是担忧山子性格内向。爸爸是个外向的人,平时喜欢和朋友出去喝点儿小酒,跟邻里的关系也很好,出去买菜都能跟卖菜的大叔聊 上一阵。但是山子却一点都不像爸爸,山子喜欢一个人待着,听听音乐,看看动画片,看看书。同学打来电话他都抵触接听,经常是等电话铃声停止之后,他再发短 信询问有什么事。

有一天爸爸在书店看到了《内向者优势》这本书,拿起来翻了几页,才发现这不就是山子的写照吗?内向的孩子,一个人安静地 待着的时候,才比较容易获得能量。而对外的时候,他们都在损耗自己的精力,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缓和。他们不喜欢太多的刺激,而是喜欢内省。爸爸一下子明白 了为什么山子经常表现得跟自己不一样,他决定开始慢慢理解山子,也不会在山子疲倦的时候强迫他去参加集体活动了。

他选了一天跟山子畅聊了一番。他让山子找到一种跟别人打交道的舒服方式,

比 如,如果觉得派对太喧闹,可以周末找一两个同学单独出去逛逛街或喝点下午茶。如果接电话有压力,就跟同学说以后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发短信。上课要发言的时 候,先把关键词和提纲列出来,再举手提问。得到了爸爸的理解,找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合适的方式,山子也慢慢改善了自己自卑的心理,变得更自信了。

爸爸接纳了山子的内向,也让山子学习自我接纳。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父母如果能接纳孩子,对孩子不强求、不苛责,孩子也会更容易接纳自己。

教子方法

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特点是天生的,有些特点已经形成了,很难改变。只要这些特点不妨碍孩子将来的发展,父母就没必要刻意纠正。父母接纳这样的孩子, 孩子才会接纳这样的自己。如何通过对自己现有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这是父母可以辅助孩子做到的事情。

1.教孩子拒绝诱惑

很多孩子在商场见到新玩具,都会吵着让父母买。世界上的东西很多,并不是所有好的东西都值得拥有,很多时候,自己拥有的已经足够了。父母要让孩子

挖掘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比如,可以带着孩子看看玩具,让孩子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东西,摸一下,玩一会儿。孩子在反思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也学会了用理性跟自己的情感相互协调。如果孩子实在想要,再跟他一起决定要不要买这个玩具。P26-28

序言

读懂孩子的心,就读懂了教育真谛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但是,养育孩子这件事,有时候却不是一分努力就会得到一分收获。很多时候,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孩子却毫不领情;有时候,父母感觉付出了很多,却适得其反。很多父母忍不住会问,孩子到底在想什么呢?

每一位父母都经历过孩童时代,却慢慢忘记自己还是个孩子时都在想些什么,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

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下,当孩子“不听话”,父母又经常找不到好办法来“制伏”孩子,情绪很容易产生微妙变化,甚至变得焦虑不安。父母会无奈地问:“为什么你不能变成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殊不知,孩子的心里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作为父母,你必须理解孩子的成长是多元化的,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有所不同,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省力又省心,就要摸清孩子成长的规律,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通俗点说,就是要读懂孩子的心。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有助于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将教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定律和效应。这些心理学定律和效应,并不仅仅局限在孩子身上,有很多也适用成人间的沟通和交往。本书共分为十章,包括孩子的才能养成、意志锻炼、思维模式、品德教育、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以及家庭中的亲子沟通、规则制订等内容。每章有6~7篇,每篇分别介绍一个具体的定律或效应。每篇中都是理论到实践,首先从介绍定律开始,引入实验和例子,再具体到教子的案例和方法。在每章的最后,附有一篇自测内容。父母可以先进行测试,再有针对性地学习本章内容;也可以先看完一章,再进行测试,从而发现教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不过,父母在读本书之前,还需要谨记:所有的定律和效应,在实践中如果把握不当,都会过犹不及。有时候为了处理一个问题,父母可能要参考多个效应,同时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这样看来,本书更适合作为一本工具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后,通过本书找到方法,再有针对性地使用。

愿本书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更幸福的生活!读懂孩子的心,就读懂了教育真谛。

里奇

2015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孩子就要懂点心理学(家庭教育经典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里奇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014637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5058081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