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坛城:视觉化的佛之城
唐密与东密中的坛城
藏密坛城
藏密坛城简史
坛城的分类
金胎两界
大三法羯四曼
事、行、瑜伽、无上瑜伽
藏密坛城的表相与用料
坛城图的结构
自然坛城
平面绘制坛城
立体建造坛城
| 图书 | 坛城/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 |
| 内容 | 目录 何为坛城:视觉化的佛之城 唐密与东密中的坛城 藏密坛城 藏密坛城简史 坛城的分类 金胎两界 大三法羯四曼 事、行、瑜伽、无上瑜伽 藏密坛城的表相与用料 坛城图的结构 自然坛城 平面绘制坛城 立体建造坛城 内容推荐 意娜编著的《坛城》介绍了,坛城,更常被称作“曼荼罗”。“曼荼罗”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获得本质”。所谓“获得本质”,是指获得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在藏文中。坛城被称为“金廓”。根据字义,表现坛城聚集诸尊。成就一大法门。是真理的象征,有如圆满的车轮一般,而翻译为轮圆具足、聚集等。一般而言,是指将佛菩萨等尊像及代表心要的梵文文种子字、表示本誓的三味耶形,以及在各种因缘场域中的行动,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配置排列而显现的图样。即被称为坛城。坛城含有宗教精神性和仪式性的双重意义与功能。 编辑推荐 坛城,藏语称作“吉廓”。梵文“曼陀罗”,是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演变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陀罗。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意娜编著的《坛城》共收集藏传佛教坛城绘画约100幅,详细介绍坛城绘制与用途,图片精美,文字精炼。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坛城/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意娜编 |
| 译者 | |
| 编者 | 意娜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504946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5 |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 |
| CIP核字 | 2015070624 |
| 中图分类号 | J196.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青海 |
| 长 | 255 |
| 宽 | 184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