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飞行猫(哈尔滨故事)
内容
试读章节

门洞鱼私语

很久很久以来,我便生活在这个小水洼中。

这小小水洼不在别处,它就在老哈尔滨人习称“埠头”的街区,一栋欧式洋房的门洞里。大抵每座城市的建筑,都会有一些独特的附属物,诸如青岛临街的雕栏阳台啦,广州长长的街市廊檐啦,香港装饰繁复的玻璃雨搭啦,等等。而哈尔滨最多也最独特的是大门洞。

说是“门洞”,一点也不差,它的确是“洞”,又黑又暗,一年四季不见阳光。这“洞”通常开在楼房底层,有整整一个房间那么宽,与楼房进深一样长。临街一端嵌着沉重的铁门,平时铁门上的小门可供进出,只有车马经过时,大门才会打开。

我不知道别的门洞里什么样,有没有水洼,反正我生活的这个门洞,地上铺着青灰色的石块,而在石块中央,竟然有一洼清水。这就是我的容身之地。

其实,水洼很浅,浅得可怜。水不能淹没我的身体,只能浸湿我的半边。

也许日久成习了吧,我会不断翻身,让水轮流打湿全身,还时不时地将头浸在水里,吸一点水,维持自己的呼吸。

时间大概过去一个多世纪了,我的身上已没有鳞片,鳍脚已经开岔,表皮变得又厚又糙,干裂出许多缝隙。其中一条很大的伤口,接近脊缝,永远都不会愈合,深得可以清楚地瞥见白色的骨头。

奇怪的是,水洼虽小,里面的水却是从不干涸,冬天里不论多么寒冷,都不会结冰,而且永远澄清透明。不过,这也可能只是我的错觉。或许,水洼里的水本来很污浊,对于门洞那样的环境来说,这大概更近乎实情,只不过因为我很少见到别的水,没有参照,才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游在一泓清水里。再或许,这汪水一到冬天便会结冰,就像哈尔滨室外所有的液体一样,甚至因为十分浅薄,比一般的水凝结得还要早。然而水一结冰,我也跟着结冰,冻成一块无知无觉的冰疙瘩,对冬天的记忆,一丝也留不下。所以我就无端地认为,这水永远也不结冰。

我虽远离江河湖海,半水半干,囚困于这门洞小洼,却一直活着,而且越长越大。

人们早已习惯我的存在,对我不以为意,也不加干预。进出楼门洞,个个都会小心翼翼,绕开水洼,也许会不经意看上我两眼,但没人大惊小怪。

于是,作为一条鱼,我那双不能闭阖的眼睛,便目睹了许许多多事情。当然,鱼的记忆有限。不过,正像一块化石包含的东西虽然有限,但却可以清清楚楚,保留到永远。

我当然不是出生在这门洞中,而是生在埠头一带的松花江中。那时,江水清清,每到仲夏,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鱼,便成群结队,巡游在岸边。

我是好奇的,那天我与许多小鱼在江堤石缝中穿梭,突然发现前面多了两根柱子。那柱子好白,白得耀眼,外缘的弧线非常优美可爱,好像是用琉璃雕成的。我马上被吸引住了,迅速游过去,绕柱转了两圈,还是弄不懂到底是什么,就用口轻轻触碰。一下,又一下,别的小鱼们看到,也都效仿我……

“哦——好玩,好痒……”

随着一阵清脆的欢笑声,我被捧出了水面。

“多么美丽的小鱼呀!”

一个双腿浸没在江水里的白人小姑娘欢声尖叫起来。

我这才发现,其他的小鱼早已溜走,只有我被捧在小姑娘的手心里。

“鱼太小了,养不活的。快放回江里吧。”

一位站在沙滩上的白人妇女合上阳伞,这样说道。

我希望小姑娘立刻照办。

“不,我能养活它。”

就这样,我被装在一个玻璃瓶中,没多久又随小姑娘一家人坐上马车进了城。

马车跑了不久,跑过一条石头道,又往左一拐,就辚辚驶进了大门洞。一个穿亚麻西服的白人男子,从洋楼入口的阴影里走出来,头顶着阳光来到马车门前,笑着把小姑娘从马车上抱下来。他从小姑娘手里接过瓶子,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了看,又像是要检测一下我能不能在水里完全溶解,轻轻地把瓶子摇振一番,低头说道:“尤丽娅,不要随便接触活的东西,小心感染它们身上带的细菌。”

说着,随手将瓶里的水和我,泼到地上。

小姑娘立即嘤嘤地哭了起来。

而我,恰好落进了门洞中的小水洼,好像它就是为我准备的。

P184-187

后记

小说中的故事,总是要发生在一个地点,当然也要发生在一个年代。这使小说天然地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对待小说的地域属性,作家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尽力模糊或超脱它,凭空虚构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让自己创造的人物活动于其中。另一种,则是着力挖掘和展现故事的地域特征,揭示后者对人物行为与精神的影响,从而提取出一种只属于“这里”的历史感觉。前者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我更倾心于后者。这部小说集《飞行猫:哈尔滨故事》,就是长期以来,潜藏于我心底的这种写作倾向的一个体现。

我是哈尔滨人,哈尔滨既是我童年的摇篮,我青春的梦境,也是迄今为止,我人生的舞台。我所熟悉和眷爱的哈尔滨,有着非同寻常的成长历程,斑驳复杂的文化蕴含。古代,它是一个贯通南北的驿道渡口,捕鳇贡鲜的网场渔村。近代,中东铁路的修筑和营运,使它迅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当地人、关内移民,以及大量的欧洲各国、俄罗斯侨民,在以松花江铁路桥为中心的沿江地段,时称“埠头”,比邻而居。共同劳作,使这座城市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中国与欧洲相互渗透的特质。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生活在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中,亲身经历了上世纪四十到六十年代,哈尔滨作为国际都市的最末期。那时哈尔滨的侨民仍有十数万众。我居住在侨民聚居的中央大街附近,作为一个尚未涉世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与各色各样的侨民们有了交往,甚至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这些不带任何种族色彩,也没有文化裂痕的情谊,深深潜入我的心底。我长大成人后,虽然经历了种种社会动荡和时代狂涛,但那种善良纯朴的情感,一直完好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我觉得,人性中的善良,是超越种族、民族与信仰的,甚至也超越时代。本书收录的《巴什卡小铺》、《圣约瑟琴房》、《炮队街水塔》三个姊妹篇,还有《门洞鱼私语》和《画友》,都来自这种记忆。

哈尔滨的白人侨民来源复杂,除了俄国、波兰这两个国家外,还包括欧洲其他许多国家,其中又有很多犹太人。各国侨民都讲自己的语言,极力保留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但在一点上.他们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大多在上世纪的前三十年间,以流亡者的身份来到这里,居住下来,从事一份职业,成了cc哈尔滨人”。他们,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在哈尔滨之外,其实无家可归。这与中国其他城市的外国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后者以殖民者身份进入那里,聚居于固定的租界之中,怀抱着这样那样的目的,或迟或早总要回归本国。哈尔滨的白人侨民,一直过着“老百姓”的日子,安分谨慎;与周边的中国人,也始终保持友善,相互尊重。多种几乎素无往来的陌生的民族和文化,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城市空间,中间只有一条铁道,而没有任何划定的界限,森严地将白人和中国人加以隔离。在老哈尔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任何人都随时可以穿越华洋几种氛围迥异的街区,徜徉于各色人群之间,即使日本人十四年的占领,也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老哈尔滨是一个世界,具体而微地融合着东方和西方,各个族群共同建造起一个斑斓错杂的空间,在其中一天天地彼此接触,共同生活,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正是这个独特的共同空间,还有它散发出的怪异与神奇,构成了哈尔滨的动人之处,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使它迥别于其他城市。儿童时代经历的这个城市空间,给了我许多美妙的梦想。我后来开始写作时,它又促使我不断挖掘往日的体验,启发我采用特别的手法来构置小说。本书收录的描写后移民时代生活场景的一些篇章,如《飞行猫》、《红楼情恋录》、《摆渡故事》、《饥饿的滋味》、《恐水》、《血树》和《太岁》,用了现实和超现实混合的手法,这虽然有我在艺术上创新的追求,但究其底,也是哈尔滨根本性的城市精神的反映。

本书收录的十二篇小说写作于不同年代,跨越了近三十年,但愿读者们阅读时,还能感到新鲜。也愿这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哈尔滨,在经历了许多年的隔绝与喧嚣之后,在我们正日日体验的这场彻底的变形之中,还能保住它自己的那一份奇特。

李文方

2013年12月22日于哈尔滨

目录

飞行猫

画友

红楼情恋录

巴什卡小铺

圣约瑟琴房

炮队街水塔

门洞鱼私语

饥饿的滋味

摆渡故事

恐水

血树

太岁

后记

内容推荐

哈尔滨作家李文方以12个中短篇小说构建或者说还原了一个我们不熟知的城市——哈尔滨,尤其是俄罗斯等民族曾经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生活印记,如今已经湮没,只能从不多的建筑、少数的方言里面辨认,但是在他的笔下,我们能读到那个时代的情感起伏、爱恨纠葛。《飞行猫》《门洞鱼私语》这两篇小说更是如神来之笔,展现出一座古城、一个老作家可能有的锐气与内伤。

编辑推荐

一座城市的传奇,超越具体的地域记忆。

那些时间灰烬中湮没的隐秘与内伤,剥开来,依旧鲜活滚烫,欲罢不能。

李文方以一部小说,读懂哈尔滨的前世今生……

《飞行猫(哈尔滨故事)》还原了一个我们不熟知的城市——哈尔滨,尤其是俄罗斯等民族曾经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生活印记,如今已经湮没,只能从不多的建筑、少数的方言里面辨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飞行猫(哈尔滨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文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3678
开本 32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406825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3
14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