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的智慧/经典天天读
内容
编辑推荐

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悲惨的事物呢?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着那样多的不幸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何在呢?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人生的智慧》是一本哲学类图书,是德国哲学大家叔本华的著作,由台湾地区的哲学和佛学专家张尚德所翻译的,译本保留了原德文本的精华,又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特色,更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叔本华创作的《人生的智慧》讲述了:财富好比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声名也是如此。

世界上一切骄傲与快乐,对蠢人的迟钝心灵来说。当然微不足道。

人的最高、永恒和丰富的快乐实际上就是他的心灵。

如果你常常笑,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常常哭,你就是不幸的。

性格决定看法,看法左右情绪。

要知道,幸福是存在于心灵的平和及满足中的。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为只有极具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获得名声。

人们在匆忙中爱,却在悠闲时憎恨。

目录

第一章 生命的划分

第二章 什么是人格

第三章 人能拥有什么

第四章 地位

 一 名誉

 二 骄傲

 三 官位

 四 荣誉

 五 名声

第五章 世界的痛苦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第六章 人性

叔本华年谱

试读章节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这种划分除数量外,实际上没有指出什么。据我观察,人的命运中的根本不同点,可以分为三类:

一、什么是人。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着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与教育等等。

二、人有些什么。人有财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三、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他人把你看成什么样子,或更严格一点来说,他人对你的观感如何。这可以从别人对你的意见中看出来,别人对你的意见又是从你的荣誉、名声和身份表现出来的。

上面第一类的差异是自然本身赐予人的。正由于是自然本身赐予人的,它对人生快乐与否的影响远超过后面两类对人的影响。后面两类只是人安排的结果。所有具有特权身份或出生在特权世家的人士,即使他是出生在帝王之家,比起那些具有伟大心灵的人来说,只不过是为王时方为王而已,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早的弟子门采多鲁斯也说,“从我们内心得来的快乐,远超过自外界得来的快乐。”

生命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源泉也是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来说,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外界的事件或环境对两个人的影响会各不相同。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每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一个人能直接体悟的,也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外在世界的影响也不过促使我们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

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看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每个人却大异其趣:有的人觉得枯燥无味,了无生趣,有的人却觉得生趣盎然,极具意义。听到别人在人生历程中饶有兴味的事件,人人也都想经历那种事件,完全忘记了那种事件会令人嫉妒,在描述那些事件时,把自己的心灵落在那些事件所具有的浮泛意义中。

某些事情对天才来说,是极具意义的冒险,但对凡夫俗子来说却单调乏味,毫无意义。在歌德和拜伦的诗中,有许多地方是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凡为不平凡。愚痴的读者嫉妒诗人有那么多令人愉快的事物,他们除了嫉妒外,不想想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可把极平凡的经验变得美丽和伟大。

同样,对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某种情景只不过是一种可笑的冲突,忧郁的人却把它当作悲剧,但在恬淡的人看来又毫无意义。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一种事实,那就是要了解和欣赏任何事件,必须具有主体和客体两种因素。主体和客体关系密切,必然联结在一起,就像水中的氢与氧关系密切、联结在一起一样。在一种经验中客体或外界因素一样,但主体或个人对它的欣赏却各不相同,每一个人对相同的客体,看法很不同。

愚痴的人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微不足道,这就好像在阴霾的天气中看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一样,以为并不值得流连忘返,或者就像在不太好的影书镜中看书,影书镜固然不好,影出来的书未必不好。明白一点说,每一个人都受自己意识的限定,我们并不能直接超出自己意识的限定而变成另一个人。P3-5

序言

欧洲的19世纪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政治上拿破仑想施展宏图大略,可惜滑铁卢战役的失败,粉碎了他的美梦。文学上德国有歌德倡导的狂飙运动,俄国出现了几位永垂不朽的文坛巨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屠格涅夫。音乐上贝多芬、瓦格纳、柴可夫斯基为人类音域世界创作出优美深邃的作品。哲学上,康德完成了批判哲学,黑格尔在柏林大学高举着“存在即合理”的旗帜,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将东西哲学会通在一起的天才哲学家出现在哲学舞台上,他是有“悲观主义大师”之称的阿图尔·叔本华。

1788年2月22日生于德国格但斯克的叔本华,从很小的时候起,长者就看出,以他的心灵和性格,他将来注定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中国的林黛玉看到落花流泪,德国的叔本华小时候遇到悲惨的事物就要沉思良久:世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悲惨的事物呢?这个世界为什么充满着那样多的不幸呢?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何在呢?我们与世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呢?从小就充满许许多多问题的叔本华,终于找出了确切的答案,世间许多的不幸、痛苦、荒谬和矛盾表现的根由,原来是盲目的意志,由意志所展示的内容不过是一种表象。就这样,1818年叔本华完成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巨著,这时他只有三十岁。

叔本华的父亲是一位绅士型的成功商人,具有世界性视野,深受精神文化的影响,爱好旅行和伏尔泰的作品,他对自己的唯一香烟传承人叔本华的希望是很大的,一方面把自己的爱好灌注到叔本华的脑海中,另一方面希望叔本华也成为一位商人。但是,叔本华的兴趣和志向,注定不能实现父亲的希望,叔本华的深厚心灵,是一定要成就一种哲学的,他超凡脱俗的性格,决不能在十里洋场中虚耗年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叔本华毅然地断绝了海因里希的香烟,一生没有结婚。这是因为在叔本华看来,人生之不幸,正在于父亲有后。

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颇有文才,是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描写风花雪月的小说作家。不幸的是她比自己的丈夫小二十岁,由于年龄悬殊,她的婚姻花好月不圆。·传说海因里希在精神上有一点不稳定的悲观气质,l805年海因里希淹水灭顶,传闻是自寻短见,颇为自负的约翰娜就成为年轻美丽的寡妇了。

这本《人生的智慧》原文本是沙德尔斯从德文本译的英文本。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人生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在此书英文本中有一些德文诗和原注,为了适合我国的读者和行文的方便,我把那些注解和德文诗都省掉了。有时叔本华也引用一些前人的话语,除了德文外,有些是拉丁文或是法文的,我也都省掉了,有时也采取意译而不用直译的方法。

另外《世界的痛苦》一文,是译者从叔本华另一原著中抽出改写的。《人生的智慧》一书中,叔本华把自己的哲学应用到生活上,处在当今纷纷扰扰的世界中,读了这本书后,我们究竟如何生活,也许可得一借鉴。译文有什么错误或疏忽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教。

张尚德1972年3月于台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的智慧/经典天天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叔本华
译者 张尚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20439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2014254599
中图分类号 B516.4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