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内容
试读章节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1923年12月31日晚10点。满腹心事的沙赫特从柏林赶到了伦敦。雾气朦胧的寒冷冬夜,并不能驱散英国人庆祝新年的热情。大街小巷的酒吧里人声鼎沸,觥筹交错间,已全然将5年前那场空前惨烈的战争尽抛脑后,人们在尽情地享受着和平的美好时光。

此时沙赫特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的祖国——德国正在贫困、饥饿和愤怒中挣扎。一战失败的巨大阴影,割让1/10领土的奇耻大辱,英法12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GDP)巨额战争赔款的勒索,法国最近出兵强占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粗暴行为,特别是今年横扫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彻底洗劫了德国中产阶级的财富。眼睁睁地看着德国马克的价值被抛进人间炼狱,德国人欲哭无泪,沙赫特扼腕长叹。沙赫特深知此行对德国马克命运的意义重大,他是来向英国人借钱的。

仅仅在一个半月前的11月12日,沙赫特才被紧急任命为德国货币委员会主席,享受内阁部长待遇,对德国的货币问题拥有最后的否决权,地位堪称德国的经济沙皇。临危受命的沙赫特,立刻投人了拯救德国马克的工作中。

此时的德国马克。已经从一年前的1美元兑9000马克,狂贬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马克的信用已经彻底崩溃,无法挽救了。沙赫特和德国政府只得另想他法。由于德国黄金短缺,他们发明了一种以德国土地和土地上的全部资产为抵押的新马克,被称为“地租马克”.试图重新赢得人们对纸币的信赖。这样一来,德国将同时流通两种马克,新马克成功的关键是寻找恰当的时机,锁定新老马克兑换的比率,然后迅速完成老马克退出流通的工作。

当地租马克面世时.已成惊弓之鸟的德国人对两种同时流通的马克都没有信心,人们仍在疯狂抛弃马克换取美元。至11月14日,黑市汇价马克跌到1美元兑1.3万亿马克,官员们催促沙赫特赶紧锁定地租马克与老马克的兑换率,沙赫特不为所动。11月15日,马克跌到了1美元兑2.5万亿马克,官员们已经急得快上房了,沙赫特仍然不露声色。11月20日,当老马克跌到1美元兑4.2万亿马克时,沙赫特立刻下令,锁定地租马克兑换老马克的比率为1:1万亿。沙赫特经过精心计算,认定当人们的恐慌情绪充分释放后,将最终回到这一平衡点。果然,新老马克由于市场惯性仍然继续下跌,到11月26日。甚至跌到了1美元兑11万亿马克。但就像拉伸过头的橡皮筋,市场奇迹般地出现了马克反弹。到12月10日,美元兑马克终于稳定在1美元兑4.2万亿马克的平衡点上。事实证明了沙赫特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时机拿捏得相当到位。市场开始惊呼,沙赫特是经济奇人!同时,德国政府用尽全力,终于在1924年1月实现了预算平衡。

地租马克终于站稳了脚跟,在1美元兑4.2地租马克一线扎住了阵脚。  但是,沙赫特心里明白,地租马克仅是权宜之计。他认为,以土地为抵押发行的货币,是纯粹的信心游戏。谁会真的相信巴伐利亚的农场或鲁尔的厂房,与他们手持的地租马克有任何实际联系呢?在他的心目中.货币的抵押品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高度的流动性、方便的可交换性和完全的国际公认性,而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货币抵押品就只有黄金!

但德国恰恰缺乏黄金。战前德国拥有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支撑着价值15亿美元的帝国马克,在美、英、德、法四大经济强国中。马克的黄金支持度还相当不错。但战后5年来的战争赔款和超级通货膨胀,使德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仅剩1.5亿美元,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德国经济身躯。

沙赫特的解决之道就是借黄金或借有足够黄金储备的外国货币,这些外汇能够在需要时自由兑换成黄金,只有黄金和外汇才能最终稳定德国马克的币值。问题是,向谁借呢?

当然美国的黄金最多,在四大强国6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总额中,美国已坐拥45亿美元!…但美国此时在欧洲是出了名的吝啬鬼,被法国人和英国人痛斥为“夏洛克大叔”。英法盟国工业被战争严重损毁,伤亡数百万士兵和平民,结果英国欠了美国50亿美元的债务,法国欠了美国40亿美元,本来英法满心希望已经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会念兄弟之情,慷慨地减免盟国债务,可是“山姆大叔”不冷不热地甩出一句:“美国不是盟友,而仅仅是一个合作者,欧洲盟国的战争借债是商业借贷。”生意就是生意,一分钱的欠债也不能少!美国的无情把英国气得半死,逼得法国公开打劫。连对同盟国都如此抠门,沙赫特觉得以战败国的身份去向美国人借钱,严重不靠谱。

法国就更别提了。天真的法国人一直认为会从德国人身上狠狠敲上一笔,最初法国总理联合英国人狮子大开口,要求德国战争赔款至少1000亿美元,相当于德国8年GDP的总和!后来自己也觉得不大合适,但咬定550亿美元是一口价!还是美国人出来打圆场,劝英法将赔偿降到了125亿。其实,以德国当时的经济现状,要偿还这一天文数字的赔款,根本就不现实。由于法国人认定德国这次的巨额赔款指日可待,所以一旦收回1870年普法战争中被德国夺走的洛林和阿尔萨斯两省后,就立即投入40亿美元的重建经费,致使政府财政赤字高居不下。法国反复威逼德国立刻拿钱,德国却迟迟交不出来,法国人盛怒之下,居然武装打劫。出兵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时去向法国人开口借钱,沙赫特感到可能立刻就会被法国人乱棍打出来。

唯一的希望就是英国人了。而且,沙赫特深知,他能开出一个让英国无法拒绝的条件,他把英国人那点儿小心思算是琢磨透了。他此次英国之行,志在必得!

当沙赫特走出伦敦利物浦大街车站时,一个高高的个子、胡须花白、眼光犀利的英国绅士正在寒冷的夜风中伫立着。他来到沙赫特的跟前,伸出手来自我介绍。沙赫特大吃一惊,原来他就是名震世界的英格兰银行行长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沙赫特对于诺曼亲自来迎接,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P3-5

目录

新版序

自序

第一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凯恩斯发现,美元正在颠覆金本位

 贸易结算,美元的侧翼打击

 逼迫各国恢复金本位,美国欲“挟黄金以令诸侯”

 金汇兑本位: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汇率冲击波与法郎保卫战

 滑向经济大裂谷,金钱权力的真空

第二章 摄政天下,剿灭英镑割据

 金本位崩溃,英镑区割据自立

 美联储险些解体,美元惊魂的48小时

 三轮货币量化宽松,美国并没有走出大萧条

 “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被遗忘的美国崛起真相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第三章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斯大林拒绝美元,凯南起草冷战檄文

 金卢布与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发展模式之争

 德国给力,苏联工业化加速

 卢布帝国的扩张

 粮食困局,高速工业化的恶果

 石油峰值,苏联跌向深渊

 美元痛下石油匕首,卢布含恨魂归西天

第四章 合纵连横,欧洲货币的崛起与困惑

 德国工业险遭“阉割”,罗斯福之死挽救了德国!

 马克变天,苏联变脸

 煤钢联盟,欧盟与欧元梦想的摇篮

 “欧洲之父”身后的“影子政府”

 美元从稀缺到过剩,金权的天平向欧洲倾斜

 欧洲美元,一片金融的新大陆

 货币同盟:欧洲整合的起点,还是终点?

 黄金大决战

 1971年美元“篡金自立”,建立美债帝国

第五章 东方欲晓,中日工业化的角力

 卢布援华,中国得到了苏联的“马歇尔计划”

 大跃进与大衰退

 人民币的“物资本位”,再次遏制了恶性通胀的蔓延

 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中国错失了机遇

 日本工业险遭“阉割”,麦克阿瑟大搞“土改”

 “倾斜生产计划”,带来了煤钢和通胀

 道奇路线,日元投入美元帝国的怀抱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

第六章 蛇形渐进,通往欧洲合众国的欧元之路

 祸起萧墙,戴高乐下台;风云急转,欧洲整合提速

 美债帝国开张不利,卖粮草“赔了夫人又折兵”

 1973年10月,石油危机让工业国家脱轨

 欧洲汇率求稳定,美元浮动掀波澜

 “莫内圈子”解体,欧洲联盟徘徊不前

 再举莫内精神大旗,“欧洲行动委员会”在行动

 德洛尔委员会,欧洲货币联盟的临门一脚

 两条战线:德国统一与货币联盟

 欧元帝国创世纪

第七章 债务驱动,美利坚盛世的脆弱

 债务货币,经济增长的“癌变基因”

 “SDR替代账户”:不流血的金融政变

 新自由主义,1%的富人的呐喊

 沃尔克的货币“化疗”,美债帝国转危为安

 借来的繁荣

 美元的冰火两重天

 格林斯潘:金融市场的最后拯救人

 信息革命,何以短命?

第八章 亢龙有悔,中国模式3.0的升级

 “折腾”中的艰难起步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一级火箭——农村工业化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二级火箭——全球化

 中国的两大出口品种:商品和储蓄

 中国模式3.0: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三级火箭——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

 创造就业,扩大市场规模的第二战场

 房地产是财富泡沫,还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摆脱美元,人民币需要“刮骨疗毒”

第九章 战国时代,地平线上的亚元

 “中美国”的困境

 2012之后的危险10年

 谁能拯救欧元?

 中国的近忧与远虑

 亚洲经济共同体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香港就是桥头堡

 亚洲货币同盟:亚洲货币基金(AMF)的战略方向

 人民币,还是亚元?这是一个问题

 美元、欧元、亚元的战国时代

感悟与致谢

序言

在四大古老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因其地理环境的封闭而长期偏安于欧亚大陆一隅。缺乏其他文明的刺激与挑战,既塑造了中国的内向心态,也成就了中国举世无双的、稳定的文化基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应对西方文明的强势挑战,至今已历170余年。中华文明在百年大溃败之后,终于稳住了阵脚,赢得了70年的喘息,应该说现在才逐渐恢复了文明的元气。在这漫长与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内向的文明基因被迫嬗变,闭关必然退化,偏安等于衰亡,不参与全球博弈,则必被历史淘汰。

欲参与全球事务,就需要大国心态、国际视角与历史纵深感,而目前中国虽经济跃居世界前列,但世界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根源在于中国长期缺乏对世界的系统性研究,信息积累匮乏,专业领域孤立,方法陈旧过时,人员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统一的逻辑体系和整合的全球战略。虽然中国的智库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围着领导意图转,缺乏自己的专业积累与思想定力,无法形成稳定的大格局,更遑论战略的前瞻性。

以当前的美俄冲突为例,2014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与俄罗斯立刻势同水火,美国动用了经济围剿、金融制裁、石油武器和货币战争等非传统手段,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说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而经济战、货币战很有可能正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主要手段,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假如中国处于俄罗斯的境地,中国将何以应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使用货币武器对付主要战略对手在现实中有着诸多案例,本书总结的正是美国在历史上反复发动货币战争的经典战例。例如第三章,“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美国与俄罗斯的货币较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发生过一回了,现在的美俄货币大战就像是历史在重演。

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本书的结论是,苏联拒绝加入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最终促使美国下定决心对抗苏联,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冷战鼻祖乔治·凯南(时任驻苏外交官)于1948年2月发出的长达8000字的电报,这篇著名的“冷战檄文”,正是他对于美国财政部质询苏联为何迟迟不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回应。有意思的是,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级学者、国际部主任本·斯泰尔在他2013年的新作《布雷顿森林货币战》一书中,披露了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在充分研究了海量的外交备忘录和私人信件的基础上,他得出的冷战起源结论与我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

关于苏联崩溃的经济因素中,我在书中重点强调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与沙特联手打击石油价格,致使石油价格暴跌过半,苏联外汇收入面临枯竭,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无法满足国内食品需求,加速了社会矛盾激化,动摇了政权的稳定。同时,苏联财政状况加速恶化,工业投资陷入绝境,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对东欧国家的石油和经济援助急剧缩减,苏东阵营的离心力大增。可以说,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打击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关键性因素。

如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剧本再度上演。主角仍是美国和沙特,对手换成了普京,同样是石油价格腰斩,外汇收入枯竭,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工业投资严重萎缩,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只不过这次还要外加欧美日的经济围剿和金融制裁,俄罗斯再度面临决定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

在美国货币战争的武器库里,美元清算和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通道堪称是两件“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美元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果美国一旦中断俄罗斯的美元清算,就意味着俄罗斯无法与世界各国展开美元贸易,这将更沉重地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经济制裁,相当于经济战中的核战争。如果说美元清算是原子弹的当量,那么SWIFT通道就是氢弹的威力。如果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之下,位于欧盟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这意味着全世界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也无法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将注定崩溃。

当然,俄罗斯不可能坐以待毙。俄罗斯正在努力推进新一代的国际清算体系建设以摆脱SWIFT的独木桥,就是为了预防SWIFT通道一旦被截断,在最坏的情况下,俄罗斯将启动自己的国际清算系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结算,如果有足够多的贸易伙伴愿意参与进来,俄罗斯就有可能绕开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的封锁,开辟出一片贸易结算的新天地。

另外,俄罗斯积极促成了金砖五国银行的建立,说明普京具有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眼光。即便在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被截断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可以依赖金砖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发生联系。如果美国想彻底封死俄罗斯金融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就必须阻止金砖五国银行为俄罗斯开后门,但这将导致美俄的货币大战升级为大国集团之间的金融对抗,极大地增加美国发动货币战的风险成本。

面对美国的金融围剿,俄罗斯必然进行货币反击,其关键性的一步就是实施石油、天然气出口的非美元结算,从而撬动整个石油美元的基础,直接挑战美元霸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最终动摇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根基,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美俄之间的较量,将呈现出不同于20世纪大国争霸的新模式,经济对抗取代了军事对抗,金融武器的重要性凌驾于航母与导弹,货币打击的杀伤力不亚于核武的威慑效果。这场美俄之间经济上的殊死较量,堪称21世纪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战!

对此,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要想洞察未来,必先回顾历史!

作者

2015年3月于香山

内容推荐

宋鸿兵所著的《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

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编辑推荐

要想洞察未来,必先回顾历史!美俄大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亚投行被热捧:我们受够了货币倾轧?宋鸿兵所著的《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带你看懂当今世界背后的货币权势。

本书对于大众读者来讲,信息量非常大,包括货币的双重利息支付;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如何落入美国人的钱袋;提出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以有效的措施避免国内发生金融危机。这些信息都非常的有效,甚至对于国家的决策有很棒的借鉴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鸿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79853
开本 16开
页数 3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34
CIP核字 2015075721
中图分类号 F821.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3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8: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