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大沟通模式(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内容
编辑推荐

徐丽丽编著的《四大沟通模式(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是人际关系读物。作者运用人际沟通分析学(学名Transactional Analysis),对人们日常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方式进行研究,提出4大类型27种沟通模式,包括“是的……但是……”、“要不是为了你”、“‘现如今‘和‘想当初’”、“看我多努力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等等类型,为人们的日常沟通提供有效的帮助。

内容推荐

所有的沟通书都告诉你:一定要听懂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问题是:怎么听?

所有的交际书都告诉你: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问题是:怎么站?

所有的口才书都告诉你:只有找到对方的潜在需求,才能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问题是:怎么找?

创始于美国,风靡全球50年的“四大沟通模式”首次引爆中国!

徐丽丽编著的《四大沟通模式(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中65个对话现场案例逐句分析,4大类型27种沟通模式一举破解话外音、实现换位思考、挖出潜在需求——迅速打破沟通困局,真正实现有效沟通。

目录

推荐序 托马斯?欧嘉瑞 瑞典心理学家 国际沟通分析督导师

自序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引言 人际沟通分析的常识

 一、自我心理状态

 二、心理定位

 三、沟通类型

 四、漠视

 五、特殊的沟通模式——沟通游戏

 六、亲密

第1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无效会议

 情境2:年会噩梦

 情境3:跳槽就是背叛

 沟通游戏二 要不是为了你

 沟通游戏三 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经理人

 情境2:抱怨的丈夫

 沟通游戏四 都是你的错

 情境1:妻子购物归来

 情境2:老公出轨了

 情境3:项目搞砸了

 情境4:谁来管孩子

 沟通游戏五 摔门而去

 情境1:晚归的女儿

 情境2:报告写砸了

 沟通游戏六 “现如今”和 “想当初”

 沟通游戏七 我只是试着帮你

 情境1:生病求医

 情境2:大龄剩女

 沟通游戏八 虚情假意

 沟通游戏九 让他们打起来

 情境1:《老友记》

 情境2:分权制衡

第2章 “我不好,你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毛手毛脚的人

 情境1:调皮的小孩

 情境2:故意迟到

 沟通游戏二 我都这样了,还能干什么

 情境1:宅在家里的男人

 情境2:久病的亲人

第3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是的,但是”

 情境1:论文完不成了

 情境2:最近累死了

 情境3:其实领导只想让我“听”

 情境4:一个想出家的人

 沟通游戏二 酗酒的丈夫

 沟通游戏三 踢我吧!

 沟通游戏四 法官游戏

 情境1:婆婆充当裁判

 情境2:老公充当裁判

 情境3:上司充当裁判

 沟通游戏五 家庭中的困境——怎么做都不对

 沟通游戏六 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

 情境1:委曲的助手

 情境2:顽皮的孩子

 情境3:冤枉的秘书

 沟通游戏七 瑕疵

 情境1:不想结婚的男人

 情境2:挑剔的行政总监

第4章 “我好,你也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做平凡的智者

 沟通游戏二 做个绅士

 沟通游戏三 我本孩童

附录 其他基于儿童状态的沟通模式

 沟通游戏一 我不行

 情境1:笨儿子

 情境2:我不能结婚

 沟通游戏二 事情糟透了!

 情境1:追求完美的经理

 情境2:家庭主妇的烦恼

 情境3:超人主管

 情境4:挑剔者和批评家

 沟通游戏三 差一点就成功了,除非……

 情境1:努力奋斗的公务员

 情境2:勤奋的珍妮

 沟通游戏四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情境1:《甄嬛传》

 情境2:老板的烦恼

 沟通游戏五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情境1:像我爸一样

 情境2:妈妈的超级版

 情境3:乖乖女

 沟通游戏六 生病住院

编者后记 是你在玩游戏,还是游戏在玩你?

试读章节

所谓“父母”、“成人”、“儿童”三者并非是戏剧角色,而是真实的心态所反映出的不同行为模式。

我们都知道,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状态是不同的。例如一个经理人向他的上司汇报工作时,是一种心理状态;晚上下班后和朋友喝酒时,是另一种心理状态;回到家发现孩子闯祸了,则又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些不同的场合中,不仅他的语调将会起变化,他的脸色、感情、想法和行为也都不一样。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正为工作的事烦心,气急败坏地扔出手中的文件,这时候电话响了,是你可爱的孩子打来的,我们的声音瞬间变得柔和,脸上充满了甜蜜: “嗯,宝贝,怎么了?”

通过对人群的大量观察,人际沟通分析学(TA)的创始人埃瑞克·伯恩博士发现,在任何时候,一个人一定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他把这三种状态称为“自我心理状态”。自我心理状态是某一时期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综合表达。

“父母”自我心理状态(P,简称“父母状态”)主要来自亲生父母和权威人士的形象。有时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关爱他人,就能感受到他的父母对他抚育和疼爱的程度;反之,你看到他如何惩罚或指责别人,也能推断他的父母对他的处罚是否公平或是否带有偏见。很多时候,父母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表,还包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觉和行为。这种影响之深,超乎我们的想象。

情绪多变的父母对待孩子,有时像春天般温暖,有时又像秋风扫落叶般冷酷。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情绪,就像土壤和气候对于植物的影响。不同的父母会塑造出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成了松树,有的孩子成了苹果树,有的孩子则成了带刺的玫瑰。

我们把“父母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控制型父母”,会扮演权威者,习惯于发号施令、指导别人的行为、发现并指责对方的错误。“控制型父母”的口头禅是:“应该”、“你怎么回事”、“你不知道吗”。

“控制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具有威严感,坚持原则,道德感强等。

“控制型父母”消极的一面是:过分强求、指责他人;禁忌多,惩罚多于保护;有高高在上的感觉,看不起别人等。

另一种是“养育型父母”。“养育型父母”有很多抚育性的行为,把对方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爱护、温和鼓励,甚至处处替代。口头禅是:“你怎么样”、“放着吧,我来”。

“养育型父母”积极的一面是:关心爱护别人、有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关心他人多过自己。消极一面是:看不到他人的潜力,对他人过分保护。

“儿童”自我心理状态(c。简称“儿童状态”)是儿童时期的内心感受形成的人格部分。“儿童”可能是淘气的,也可能是听话的;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忧伤的。我们当中的任何人,无论年龄多大,想想看,你有没有重现过童年时代一度出现过的感觉、思想或行为?

比如小航,当她是个小女孩时,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会倒在地上大哭大闹直到目的达成。长大后当男友要求分手时,她不能接受,于是反复纠缠,甚至要求父母出面干预。这就是“儿童状态”。当然“儿童状态”中还有一种自发性的、创造性的直觉品质,这是所有自我心理状态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儿童状态”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适应型儿童”,多以听话、顺从的姿态出现。如经典文学形象“沙僧”,他的口头禅是:“师傅,大师兄说得对啊。”或者:“大师兄,就听师傅的吧。”这种状态积极的一面是:执行力强,适合在大的组织中工作。消极一面是:不能承担过大的责任,缺乏灵活性。

另一种“儿童状态”是“自由型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所顾忌,如经典文学形象“孙悟空”。又比如公园里的老人在热情地舞蹈、兴奋地踢毽,或者一个成年人爬到山顶时兴奋地大声呼喊——这时你看到的就是处于“自由儿童状态”的成年人。习惯于自我欣赏的人,他的“自由儿童状态”是非常活跃的。“自由儿童”的积极方面是:友好合作,处事灵活,想象力丰富,创造性强,极富乐观精神。消极方面是:会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过度挑战规则和传统。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每天应该适当表现“自由型儿童”的积极一面。

“成人”自我心理状态(A,简称“成人状态”)就是认真负责地对待当下发生的事情,分析情境以及对方和自己的角色,并做出适宜的反应。“成人状态”像一台巨大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资……

P6-8

序言

当我于盛夏之时看着孙辈们在花园中嬉戏,园外的灌木和苹果树也在透过低墙好奇地观察着我们,远方传来阵阵轻柔的波涛声。和千千万万的祖父母一样,面对着生命轮回的奇迹,我只能将难以言喻的感受转为会心的微笑。

同时我的微笑中却夹杂了一丝隐隐的忧伤:孙辈们的夏日是那样的青春洋溢、那样的生气勃勃,犹如才露尖尖角的小荷,而我却像亟待收获的果实那样染上了太过浓重的色彩。孩子们被柠檬水和欢笑占据的夏日仿佛无穷无尽,我这个年纪却感觉生活如此短暂。

生活本身充满了惊喜:来自我祖父农场的白玫瑰,在我的花园中散发出浓郁芳香;当我和小孙子一起散步时,他信任地将小手放在我的手中。生活中的烦扰和伤痛也同样难以避免:要付的账单、待洗的碗筷、手上的关节炎等。生活的滔滔长河将一切好的和不好的东西不加区分地推给我们,直到我们生命退潮的一刻。

孩子意味着新的生命。对于孩子来说生命就是单纯的存在,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成长之路上他们渐渐会明白:他的故事有一天也会结束。在遥远和未知的未来的某一天,他也会告别这个世界。

当我们初次进行这一内视时(通常在十多岁)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发觉有必要在各方面塑造自己:我们可以,或者说,我们必须作出各种选择,而这些选择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对“我”本身的觉察就是我们一切的中心.而其他人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我们身旁游走。我们并不是孤单一人,不管是作为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物种,我们和其他的人、动物、自然及宇宙力量的冲突碰撞不可避免,导致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难以忘却的伤痕。我们的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悲痛和耻辱)有时也能帮助我们克服险境。

这本书点明,在日常的人际交流中存在着太多本不该存在的误解。看似无伤大雅的谈话、看似积极友善的举动,结果可能会让所有被卷入的人感觉糟糕透顶。人际沟通分析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TA,念作“T”、“A”)中称之为“心理游戏”或“游戏”(注:又称“沟通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模式)。已经被定义的“游戏”不胜枚举,区分和应对“游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避免“游戏”意味着进一步的亲密、互相给予积极安抚和互相认可,而不是冷淡和伤害彼此。如果我们不在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快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我们会比现在快乐得多。

徐丽丽经年研究人际沟通分析学,对这个理论有很深刻的独到的见解,她本人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此书中徐女士对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典型“沟通游戏”进行了深入探索。当人际沟通分析学创始人埃瑞克·伯恩首次察觉到“沟通游戏”的现象时,他结合了自己在加利福尼亚十多年的生活工作经验。他的《人间游戏》一书甫一问世便名声大噪、畅销一时,因为人们在书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据……

后记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有事没事会向你请教问题,你给他任何建议他都点头称是,从来不说任何反对意见,但他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却时常和你想象的很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你看了很生气,你对他发火他态度却很好,但事情已经做成,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下次他又来问你,你又给建议,最后他又不按你说的做,你又气得不行……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新的沟通模式或者叫沟通游戏,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奉阴违”。

按照本书的说法,“沟通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模式,它是我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不断重复的沟通方式。当然,玩这种游戏时我们基本上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游戏的结果也往往是负面的,发起游戏的人和被卷入游戏的人都不痛快,但下一次,游戏还会重复。

最初接触人际沟通分析学(TA)是在2008年,当时我刚考完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正苦于没有一种专业级的沟通术。图书市场上现有的沟通类书籍,好一点的基本都是以个人经验写成,虽然在职场或者亲子沟通等特定的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性,却没有理论的深度,不能推衍到其他领域。看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但遇到新的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刚一接触TA,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它是如此简单又实用,只是把人的心理状态分成“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就一下子把沟通中隐藏的含义甚至潜台词都“揭穿”了。

它又是如此深刻,深刻到你可以用它做心理治疗。这个脱胎于精神分析的理论,从心理治疗行业发展出来,50年来,已经对企业管理、亲子教育、婚姻家庭咨询、生涯规划……等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是,看TA的原著却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情。姑且不论翻译质量的问题,创始人埃瑞克·伯恩书中的例子都是美国的,表述方式也是美国式的,甚至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当然,作为一本沟通类的图书,大量运用“本地语言”、“土话”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美国的“土话”却给中国人的理解造成了障碍。

如何让中国人也能理解这样一门实用的沟通理论?这就是本书作者和我一起策划这本书的初衷。

从策划、写作到成书,我们花了近六年的时间。中间经历选题策划再策划再重新策划、稿件修订再修订再最终修订,到最后成书时,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是中国式的,是作者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企业培训、EAP服务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沟通故事,本书是一本“接地气”、“有干货”的书!

最后,在这本书的末尾,作为编辑,我想讲讲两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沟通绝不仅仅是说话。

姑且不论所谓的“身体语言”、“微表情语言”,长期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这里的“行为”既包含了“说话”,也包含了“身体语言”、“表情”,还包含了“举动”和“事情”,是一个日常行为的综合体。比如一个喜欢挑剔丈夫的妻子,无论丈夫做了什么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大沟通模式(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丽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71635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2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2013312231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