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
内容
编辑推荐

《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是作者任众的一本随笔作品,是一本观察大自然、记录大自然的笔记,收录了作者自2011年春至2012年春整整一年间的观察笔记,以中国古代“物侯”的概念为线索,还原大自然的生物如何随着四季变化而消长。本书文字内容涉及上海周边公园和郊外的昆虫,蚊蝇,鸟类,种子,植物等,自然在作者眼前,都有具体而微的表现,常常使其在都市生活的忙碌中停驻脚步,收获心性的愉悦。书中配有大量手绘彩色插图,细致清丽,图文共赏,在当下快速物质时代,当稍可使读者不自觉间放慢脚步,也可在与大自然的声气相接中,放下评判,执著观察,锻炼当下的专注精进,从肤浅的感叹转为谨慎的了解。此外,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做自然笔记的方法和基本工具,让读者能动心后立即动手,运用两种笔尖艺术——绘画和书写,去表现自己看到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律动。

内容推荐

《笔记大自然》实践版《自然笔记》姊妹篇

当我们在为工作而烦恼,为生活而忧心时,

还有这样一片天地静默地守候在你身边,等待你去发现……

从办公室窗前到小区门口,

从校园行道树风景到雨后公园的奇迹,

从偏僻山野到喧嚣都市,

用眼睛和心灵观看和感悟自然中的昆虫、鸟类、植物,

让我们发现所有珍贵而不被留意的美,

找回失落已久的安宁和愉悦。

由任众编著的《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依照七十二物候,按月记录了一年中自然里的各种生物,配以作者手绘的色彩缤纷的插图。上海周边公园和郊外的昆虫、蚊蝇、鸟类、种子、植物,在作者笔下都栩栩如生,忠实地展示了神奇自然中,各类生物怎样按四季变化而消长、生息的过程。自然的美变化万千、周而复始,它们大隐于市,又真真切切地隐藏在我面前身边。还有多少美是我们从未发现的?让我们跟着本书一起,开始和自然的奇妙约会,进入一段充满花香、鸟语和闲适的旅程吧!

目录

第一部分 十二个月的自然笔记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盘点2011 年4 月——2012 年3 月中识别的动物

第二部分 主题笔记

 蝴蝶灌木醉鱼草

 柳树上的盛宴

 我的锹宠

 桂花日记

 青凤蝶死亡之谜

 枯叶蛾诞生记

 花大姐十八变

自然笔记攻略

后记

试读章节

马蜂,又称“古月蜂”、“黄蜂”。

我对蜂是有深深畏惧的,即便是对这只我观察了一夏的蜂巢垂涎,当2011年11月29日发现它们已集体弃舍而走留下空巢时,我也没敢轻举妄动。

先后查了很多资料,确认它们在气温低于6~C~10℃时会找向阳背风的墙缝草垛等场所抱团越冬,且次年春幸存者散团而出重筑新巢,“二手房”根本没有市场,我这才趁个阴冷大风的天儿去把它们空无一蜂的老窝儿给端了。

惦记这个蜂巢已久,源于我有熊瞎子般的好奇贪嘴,总想着空巢里是不是有剩余的蜜糖,我是真心想尝尝纯天然无添加剂的蜂蜜是个什么味道呢,哪怕一口也好。再者我一直好奇:蜂巢理论上是用木浆制成的纸质材料,那么狂风暴雨中,树下的巢难免会淋上雨水,它不会因此受损吗?

蜜蜂要对人进行攻击的时候会因螫刺拉扯出内脏而牺牲自己的性命,相比之下马蜂的凶狠在于它的螫刺可以反复进攻而于己无害。以前只要见了比蜜蜂大、身体修长光洁、面相邪佞的蜂都会认作马蜂,避之唯恐不及,那时哪儿会想到,马蜂的种类也有很多。上初中时,曾亲眼看到好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骑自行车时与迎面飞来的马蜂相撞,脑门上被螫了一记,当时她便疼得忍不住哭出来。回家后,家长听说此事,都万分紧张,不过庆幸好在没被螫在口鼻三角区域,因为他们听说那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从那以后,我见到马蜂就心有余悸,生怕招惹上飞来横祸。

这个夏天我关注的这个马蜂巢的主人是“变侧异腹胡蜂”,观测过程中发现马蜂其实对近蜂巢者还是有一定的忍耐限度的。在蜂巢极小,蜂也较少的时候,它们会允许人靠得很近,随着蜂巢增大,“蜂口”增加,它们的安全警戒圈也随之放大。开始只有三四只蜂的时候它们允许我的相机镜头探到距蜂巢20厘米左右的距离,而当马蜂增至二十余只的时候,我与它们的距离刚缩短至60厘米的界限时,它们几乎同一瞬间直立起六足,弓起背,翅膀略向上展成八字,做蓄势待攻击状,吓得我扭头便逃。而当天气冷下来,巢上密密麻麻挂满了无所事事的蜂群时,它们的宽容度似乎又高了起来,因为我竟见到有蜘蛛在它们还占据的巢中活动。蜘蛛,平日本该成为它们食物的呀,现在竟堂而皇之地与它们同一屋檐下生活。

连枝摘下来的空巢轻飘飘的,一排排的蜂室有深有浅,较深的蜂室明显都是经过二次装修过的,大多分深浅两色材料,上层较浅部分应该是孵化出蜂宝宝后又一轮加筑的。整个蜂巢在建筑过程中都最大效率地用来产卵,每次我去看它的时候,都有新筑起的巢室底面,周边的围墙还不及1毫米高,雌蜂便已将一枚尾端有丝质柄固着于巢底的白色椭圆形卵产于巢底了。它们应该是精确计算好时间的,随着卵孵出幼虫,巢壁也被加高,白色的幼虫渐渐肥壮起来,充满巢室,巢壁此时通常高于虫体。待幼虫化蛹,马蜂们便用一层薄膜将巢室封闭。隔着薄膜看,白色的蛹渐渐变成深色。我没观察到蜂蛹羽化,但很多次,我确实看到薄膜下成形的马蜂已是呼之欲出了。

我对着光细看巢底,空空荡荡,干干净净,哪里有什么蜂蜜,是都被吃干净了吗?我又去查资料,才知道原来马蜂有别于蜜蜂,它喜食含糖树脂类、昆虫类、浆果类和花蜜类食物,但不酿蜂蜜,通常是用昆虫的尸体饲喂幼虫,因此哪里来的蜜糖呢。

接下来我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蜂巢被淋上雨水时会不会损坏,但始终无果。只知道蜂巢大多会选择建在取食方便、避风背雨、有水源、能遮阳而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地方。我常听人说在悬崖下、屋檐下等水淹不到、雨淋不到的地方发现蜂巢。但根据我亲眼所见,高大树木的枝权上、灌木中、草垛中也常能观察到有蜂在活动的蜂巢。难道这些蜂巢不怕水吗?

P186-P187

序言

自序

回顾这一年的自然笔记,我在文中用得最多的词就是“发现”。是的,几乎每次出行,大自然都给我准备了惊喜或惊奇等着我去发现,让我有机会见证生命的奇迹。笔记之初,我的观察对象大多是植物,偶然阅读了一本精彩的昆虫书后,竟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昆虫。然而渐渐地,我发现,昆虫生活的背景离不开植物和周遭其他自然环境。于是在之后的自然观察里,我会尽力整合各种自然条件,尽量全面地去看待自然物之间的关系。

将自然体验通过图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日后随手翻阅。这种笔记形式融合了我平时的诸多爱好:亲近自然、摄影、画画、集邮、阅读等。每项爱好都有了共同的明确主题,结果自然也事半功倍了。时过境迁,我仍然能在翻看笔记时清晰地记起当初的很多美妙细节。

本书中所记录的自然就是我家所在的小区、离家不远处的一小片湿地、上下班必经的小路,还有每月去图书馆途经的一片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小“荒地”??然而那里就是那么多种类的植物和那么多神奇的鸟儿昆虫的舞台。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从没有关注过它们,它们真真切切地就在我身边繁衍生息,却因我的视而不见,轻易地便隐身了。而当我开始写自然笔记,怀揣着好奇,瞪大眼睛去期待它们时,我的关注拉开了舞台的大幕,它们一个个鲜活地依次出现在聚光灯下,将自己精彩纷呈的生活展演给我看??原来我身边有那么多奇妙与美好大隐于市,它们对我这个热情的观众不时地回馈以惊喜、愉悦、充实??

我开始懂得辨识相近但不同的物种;开始能从也许并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或有趣的事情,甚至对自然中曾经厌嫌过的事物产生兴趣;开始学习找寻事物间的关联信息;从喜欢捕捉昆虫做标本,到宁愿看到它们鲜活的身影??这些是我从对自然懵懂无知到略通一二的过程,是自然指导我成长的过程,是自然教给我爱的过程。如果说过去我对自然的感情是喜欢的话,那么现在的一定是爱。喜欢和爱是如此不同,过去的喜欢,让我满心希望所有美好的自然都属于我;而现在的爱,让我无所求地以平等的姿态看待它,不试图改变它,而是尽量融入它。

做自然笔记会让人回到孩童时期的心境,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生活会因此而多出很多很多开心的事,笔记过程中更是会持续涌出愉悦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动植物的美及其生存智慧、变化万千又有迹可循的气象、周而复始却也无常的气候、各种自然物内隐藏的漫漫生命历程??这一切都在感染着我。告诉你我的体验吧:当你身处自然,自然便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耳聪目明,善于聆听自然之声,发现自然之美;在你对它发生浓厚兴趣时,你还会发现自己如此幸运,各种门类的知识宝库都向你敞开大门,让你眼界大开;你会发现自己内心平静,每晚做完笔记去睡觉时都会感觉异常甜蜜,仿佛仍深陷在自然里;你会发现自己心胸越来越豁达,更加懂得理解包容,懂得感恩自然、敬畏自然。

对于身处自然每每新识的动植物朋友,我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得着重强调一下“恨晚”:之前我都干什么去了,居然一直跟它们周而复始地相逢却错过。我常常在遇到精彩、惊艳的瞬间在内心对自己大声说:“天哪,它就发生在我身边,我之前竟然不知道,这些年我都错过了什么!”

庆幸的是,我的自然笔记正一点点地弥补我过去的空白。现在,我想跟每个内心也在向往自然的人说:也许你曾经也错过许多珍贵的自然场景。但从现在开始,打开眼睛和心灵,去关注、欣赏、记录你身边的自然吧。

后记

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小学时课文里讲到的科学家竺可桢。他每天坚持步行上班,特意途经北海公园,一边走一边观察,哪日山桃始花,哪日北海冰融,哪日布谷初鸣……并作详尽的记录,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自然日记成了北京当地珍贵的物候资料。

从读了那篇课文起,我就向往着自己也能做那样的物候笔记,暗想要是我每天上学也能穿过个公园就好了。热情高涨时曾在星期天跟爸妈去公园玩后,也找出个小本子打算认认真真记录一番,但每每提起笔来却又茫然了,我不知道所见动植物的名称,也无法准确清晰地描述它们当时的形态,我能做的只是堆砌很多形容词。没过多少时日,当时的场景便在那些华丽的辞藻中渐渐模糊了,最后只得作罢。然而这个小时候的愿望终于在我成人后实现了,以一种图文结合,边看边学的笔记的形式。

若说单篇的日志是词是句,那么由这些片段串联起来的内容顺理成章的就成了有因果,有哲理,多彩立体的自然之书。自然笔记记录的对象独立看是自然物、是自然场景、是自然感受……而从长远来看,它记录的是某个地域里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存在发生着什么,提供了对周而复始的昼夜季节间物候的变化规律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的素材。

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它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当你真正想要了解他们,不一定非要跋山涉水,远离日常生活轨迹,也不一定非要找到罕见的动植物、矿石、天象奇观等才能从中获得满足与惊喜。当你想亲近自然的时候,自然就守候在我们的家门口,与我们在上学上班甚至买菜的路上邂逅,在偶然途经的时间和地方与我们撞个满怀……这个感悟是我在开始自然笔记很短的时间里就感受到的。

重翻之前的笔记,我总感叹自己的浅薄,也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笔记做得越多,我越感觉到平日所知仅沧海一粟。自然笔记所涉猎的远远不止动植物那么简单,它体现的是整个物候的关系。你的眼界有多宽,自然就有多大。也因此博物学的概念让我觉得自己如此渺小。

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人不止可以跟人有情,也可以跟草木有情。我不时地交到新的自然之友,更不时地在自然面前有了新的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而所有的感悟都指引我“顺其自然,自然而然”。

此书献给我笔记期间故去的最亲爱的妈妈。她是第一个对我这本自然笔记爱不释手的人。在她病势沉重、夜不能寐的夜晚,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戴着老花镜,端着我厚厚的本子,在灯下一遍一遍地翻看。白日里还常神采飞扬地跟我谈论其中她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此书献给我的女儿,我每晚睡前画完的自然笔记,她都会在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就去抢着成为它的第一个读者,并且以她的角度给出最中肯的意见。听到她眉飞色舞的表扬和一摊手表示不喜欢时我都满心欢喜地接受。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于惠平老师,是她热隋真诚地鼓励我出版这本书,并在我工作繁畦,几度想放弃的时候宽容地给予我完成这部书稿的时间,并不时地宽慰我,让我找不到放弃的理由。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这本书。

我还要感谢这本书的编辑邱晓亮、美编青椒和羊羊,她们对这本书投入了满腔的热情,将那些美好呈现在我们面前,本书的设计是个磨人的活儿,谢谢你们专业的审美和超凡的耐心。

在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我的爱人。刚刚决定出书的时候,我对这本书的构架迷茫,信心不足。于是我问他:

“大哥,给点建设性意见,这本书该怎么出?”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每天我做饭,你画画吧。”“……”

隔了些时日,画到有点瓶颈的感觉时,我又问他:

“大哥,拜托你给点意见,我就这么由着自己的性子画下去行不行啊?”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家务我全包了,你就好好画吧。”“……”

又过了些日子,我对这本书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但似乎还欠点把握,于是我又问他:

“大哥,你能不能真诚地给我这些画和文字一个评价,如果你是读者,你会喜欢它们吗?”

沉默半晌,他说:“以后每天晚上吃完饭,我来陪孩子出去玩儿,你就在家画画吧。”“……”

于是,我在没有表扬,没有批评,更没有任伺建设『生意见,却有越来越多“业余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此书。感谢他用默默无闻的勤劳支持我!

在此我还要真诚地感谢阅读此书的你,能与你一起分享这些美妙的“发现”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如果你读完这本书感觉心灵被什么触动了,那一定不是我的画,更不是我的文字,而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那部分自然感染了你。现在,你意识到了吗?其实,在你的身边,就有个远远超越我书中内容的更广阔的自然有待你去发现。

书画自然笔记的过程是我学习了解自然的过程,随着自然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不时地发现自己的笔记中有错误或描述不够准确的内容,因此笔记一直处于不停纠错的状态。在整理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内容又反复校对修正过,但由于我是个刚刚起步的初学者,文字中可能还存在着没意识到的欠妥的地方,对此欢迎各位读到此书的老师指正。

我希望我的自然笔记能一年一年地坚持下去,也希望看到本书的你也能拿起笔开始记录自然。相信我,只要你开始,就会迅速成瘾,热情一发不可收拾。让我们共同为自己生活的这片家园留下点什么,思考点什么,做点什么。不管怎样,它会让你发现,生活原来还有如此多的妙不可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46251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4116053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