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此书房(第2季)
内容
编辑推荐

薛原编著的《如此书房(第2季)》是《如此书房》一书的延续,收录了许多描绘各地读书人书房的文章,描绘了各地学者、文人、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各种职业的书房,整体揭示当下中国读书人的读书生活状态。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其读书、爱书的心态和性情是一致的。书中描写的是书房,实是展示阅读的状态与未来。

内容推荐

薛原编著的《如此书房(第2季)》是《如此书房》一书的姊妹篇。收录各地书友(各种职业)关于自己或他人书房的描述,表达对读书人当下生存状况的关注: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是否还是一种可能。与我们自身有关:这个时代传统的在书房里的读书生活,依然是许多读书人的享受和梦想。

本书描绘各地学者、文人、教师甚至军人等各种职业的书房,揭示当下读书人的读书生活状态。

目录

窥海斋记

文/林少华

书房:一个伪小资的审慎空间

文/韩青

书房与吊兰

文/高维生

一个人的圣堂

文/阿占

数字化书房

文/于左

闲赋书房

文/巴陵

给书斋起名

文/曹红旗

书房之梦

文/范琛

我的书房在夏天

文/宋守山

三十年前的书房梦

文/冯传友

一间盛书的房子

文/胡修江

书间的幽光

文/黄涌

我的书语生活

文/胡艳丽

藏书嫌屋小

文/林伟光

飘来飘去的书房

文/王国华

一间自己的书房

文/林晓莉

平畴远风

文/卢蕴慧

十二楼·读书立说

文/徐峙立

在书房里思考

文/倪项根

蜗牛背上的书房

文/尚论聪

书房内涵

文/孙永庆

在“书香居”里

文/钱欣葆

心中有书读为房

文/王成玉

用书香温暖一生

文/姚秦川

我的书床生涯

文/张耀杰

书房“乱象”

文/张国功

渴望书房

文/王文静

在心里划出一处书房

文/月下

有书便是天堂

文/赵丹

我的书房 我的孤岛

文/照日格图

没有书房

文/海格

到底要不要个书房

文/熊奇侠

书房,我的贵族庄园

文/安若水

自己的书房

文/郑敏虹

对不起,我的书房

文/王洋

茶仙子的茶书房

文/馨琦

阳光照进书房

文/馨琦

日日是好日

文/十二律 图/小松本可可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文/任律 图/许彦

一一风荷举

文/十二律

书房图片/徐渊

书院图片/许彦

一个速食主义者的永无岛

文/馨琦

花自尘埃出

文/十二律

书房不藏书

文/馨琦

日月楼中日月长

文/馨琦

试读章节

窥海斋记

文/林少华

夸张或不夸张地说,我的书房有好几百万朋友“见过”—— 在拙译村上春树小说译序和我自己写的散文文集序言的最后,我总是忘不了写上“于窥海斋”四个小字。

虽然我的学问和学识未必有人称道,但我这个书房的地理位置很有可能让不少优秀同行眼睛发亮(世上的事总是这么滑稽和不公平)—— 位于青岛城区东部且依山傍海。后面紧靠满坡槐树花的崂山余脉,前方不远就是烟波浩淼的东海。晴天可从书房窗口窥见红瓦楼尖之间光闪闪的一角海面,故名之为“窥海斋”,暗喻在无涯学海面前自己永远只能窥其一角。

非我刻意“忆苦思甜”,小时候穷得连个书桌都没有。我在只有五户人家(如今只弟弟一家了)的小山沟长大,写字做作业每次只能趴在柜角或炕上吃饭用的桌角。晚上点一盏火苗拧小的“洋油”灯,稍不小心头发就“吱”一声烧焦。那时脑海中最美丽的风景就是一张书桌了。用现在的话说,即所谓书桌情结。所以后来,尤其好歹当上教授,住房条件改善之后,书桌情结急速膨胀成为书房情结。

数年前由广州北上青岛有了新房,装修时我断然决定把南面最大的主卧室用作书房。并为自己这个与众不同的决定兴奋了好一阵子:睡觉何必霸占最大最好的房间呢,大也好小也好,熄了灯还不一个样!况且书总比床重要得多,尊贵得多,文明得多嘛!装修完后,我买回红木家具风格的书橱,靠三面墙排列整齐,阳台玻璃窗全部内置日式细木格纸糊拉窗,窗前放置长两米宽一米铺有榻榻米的“坐榻”一张,榻前放写字台。因榻与椅高度相等,故写字台前后皆可伏案—— 我又为自己这个神来之笔得意忘形了许多时日。最后把书分类,一本本仔细摆进书橱,使其各就其位。一日环视一排排书橱一排排书,忽然像面对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一样涌起莫可名状的感动之情。

我虽然搞日本文学,但日文书只占藏书量的约三分之一,主要是日本文学文化方面的,其中有关村上君的最全,大体囊括了他本人的书和别人研究他的书。其余全是中文。一类是美学、哲学、宗教、历史及一些杂书,另一类是文学,主要是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古文论、古典文学研究以及近现代文学。日文书主要是为了工作和生计,中文书则大多出于爱好和心仪。总的说来,看中文的时间多得多,盖中文难于日文也。

年轻时喜读唐诗,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时以“仰天大笑出门去”狂妄地激励自己;人过中年则偏爱宋词,“陌上花开,应缓缓归矣”每每令我低回流连感时怀乡;时下仍在一格一格移植村上君或涂抹自家文字,抓耳挠腮之间,偶为觅得一二佳句而激动不已,顾盼自雄。凡此旧书新书土书洋书会师书房之内,与之朝夕相处,与之呼吸与共。风来涛声入耳,子夜明月半窗,使我在滚滚红尘中得以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和纯净的遐思,保持一份中国读书人不屑于趋炎附势的孤高情怀和激浊扬清的勇气。而这是办公室会议厅酒吧咖啡馆以至度假村等别的场所难以带给自己的。

P1-3

序言

《如此书房(第二季)》是之前出版的《如此书房》一书的姊妹篇。在《如此书房》之前,我们编辑出版了《带一本书去未来》。在《如此书房》之后,我们编辑出版了《独立书店,你好!》。这三本书,贯穿始终的是对读书人当下生存状况的关注,如果说《带一本书去未来》关注的是纸本书在未来的命运,尤其是喜欢纸本书的读书人面对网络冲击的思考和作为,那么,《如此书房》关注的则是读书人在现实中的生活状况: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是否还是一种可能;而《独立书店,你好!》关注的则是在网络冲击下传统独立书店的生存状况。

这三本书出版之后,《独立书店,你好!》又相继推出了第二季和第三季,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们时代大环境下独立书店的生存危机。现在,《如此书房(第二季)》也要出版了,与《独立书店,你好!》系列不同,本书并非是各地独立书店的生生死死而引起的持续关注,而是与我们自身有关:这个时代传统的在书房里的读书生活,依然是许多读书人的享受和梦想。

在纸面上呈现丰富多彩的“如此书房”,是我们继续组编《如此书房(第二季)》的初衷。尽管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即便也与时俱进适应了网络带来的便利,但依然习惯或期待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在书房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当然,传统的纸本书阅读之外,现在对许多读书人来说,在书房里还有一项内容,这就是上网。网上阅读和时事浏览,也成了书房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在我们这本《如此书房(第二季)》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当下许多“70后”和“80后”读书人的共同特征。

一间自己的书房在当下,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还是一个梦想,例如供职于北京某媒体书评周刊的一位书友,在接到约稿函后发来了她的“书房”照片:地板上堆放着一摞摞的新书,她说,现在还是租房,哪里有什么书房。是啊,在北京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对于漂在北京的读书人来说,是奢侈的。但是,即便如此,这间堆着书的房间,对她来说,也是一间属于她的追梦的书房。与此相反,在上海某公寓楼里,我见识了一间精致的书房,藏书以近现代书画家的画册为主,书房中央是一张明代的书案,这也透露了书房主人的特点:以收藏近现代书画和金石篆刻印章为主。这样的书房,对读书人来说,更是奢侈的。这两种“奢侈”的生活不同,但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读书人的追梦生活。

还有这样一间书房:在二楼上,采光非常好,摆有一张简单的书桌,书桌前有一张木制的扶椅。旁边还摆着一张皮制的长沙发,还有一两件别的家具。窗子对面是壁炉,壁炉的两旁是书架。书架上的书显得很不协调,因为书都是按内容的性质排列,中间夹杂许多大小不一的文件和小册子,而且书架的上层堆满许多旧报纸和稿子,快要顶到天花板了。此外,房间各个角落也都散落着纸张和书本,还有雪茄、火柴、烟草罐和烟灰等,显得相当凌乱。这是马克思的书房。对于终生没有摆脱贫困的马克思来说,一直到晚年,他才拥有了这间属于他自己的书房,尽管书房里显得凌乱,但他清楚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他会在每本书上面做记号,不管这本书有多新多漂亮,他会随意折叠书页……房间里的地毯从门口到窗口的部分已经形成一条深陷的毁坏痕迹,因为马克思一个人在写作思考的时候,经常从门口到窗口来回走动。这段关于马克思书房的描写,来自《到芬兰车站》一书,这部描绘知识分子追求梦想和新世界的书,尽管写于半个多世纪前,但在今天看来,仍没有落伍。马克思的读书生活和他这间晚年才拥有的书房,即便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着“生活在别处”的意义。

书房对于我们,并非只是“生活在别处”,林少华在《窥海斋记》一文末尾说:“凡此旧书新书土书洋书会师书房之内,与之朝夕相处,与之呼吸与共。风来涛声入耳,子夜明月半窗,使我在滚滚红尘中得以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和纯净的遐思,保持一份中国读书人不屑于趋炎附势的孤高情怀和激浊扬清的勇气。而这是办公室、会议厅、酒吧、咖啡馆,以至度假村等别的场所难以带给自己的。”

这也正是书房对我们的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此书房(第2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0583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407332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