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旧书局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旧书局》由姚一鸣著,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之中,是有些偏差的,按作者当初最早的设想,是以书林的史料和趣闻为主,主要材料来源即是前人的一些有关书林的叙述,这样抄书的部分也就多了一些。但是写着写着,又落入了一种固定的介绍模式中,时间上也限制在晚清至1949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所写的这些近代上海五十家大大小小书局、书店,大致可分为古书业、旧书业、新书大书局、小书店等,而所占的比例也是尽量的能均衡,偶会有附录一些特殊的史料。可能在具体的写作中,并不会局限于名声的大小,而是从整个沪地书林的实际出发。除非特殊的情况,一般不加入写作者的评判,而是把书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写清楚。

内容推荐

《中国旧书局》由姚一鸣著,在资料辑佚的基础之上,努力地去展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上海书林所透现出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近百年来上海书林的断片式描述,从一家家书局的沉浮及淘书者的珍贵回忆,努力地去勾勒出上海的书香氛围。并且在这种书香氛围之中,去感受近代书香文化的脉络,从鲁迅、陈乃乾、黄裳、郑振铎、高震川、叶圣陶、黄永年、阿英、唐弢、叶灵凤、曹聚仁、周作人、纪果庵、朱遂翔、周越然、马栋臣等人的回忆文字中,着力去展现近百年书林的风风雨雨。

目录

扫叶山房

大同译书局

土山湾慈母堂印书局

申昌书局

广学会书店

格致书室

文瑞楼

艺苑真赏社

会文堂书局

广益书局

古书流通处

修文堂

来青阁

中国书店

富晋书社

抱经堂

忠厚书庄

传薪书店

博古斋书肆

来薰阁

萃古斋

受古书店

文明书局

商务印书馆

附文:《我与商务》(周越然)

中华书局

大东书局

开明书店

世界书局

现代书局

附文:《从一张照片唤起的

 记忆》(纪弦)

亚东图书馆

北新书局

附文:《在北新书局作练习

 生》(萧乾)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神州国光社

内山书店

新月书店

光华书局

上海杂志公司

附文:《小小计划初步成功》

 (张静庐)

正中书局

儿童书局

群众图书公司

水沫书店

大江书铺

小说林社

真美善书店

时代书店

美的书店

中央书店

天马书店

亚光舆地学社

生活书店

试读章节

扫叶山房

扫叶山房是沪上书林早期销售和出版古书的代表书局。扫叶山房的创立最早可溯至明万历年间,由苏州洞庭山席氏创建,先设店于苏州阊门内,是吴门之地最大的古籍收藏和刻印、销售的书局。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0)进驻上海,共开有两家店,分别是同治年间设立在上海县城彩衣街的南号分店,清光绪六年(1880)设立在上海棋盘街的北号总店。

扫叶山房是明清之际江苏常熟席氏所建刻书坊,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销售机构之一,也是席氏用作坊刻图书的字号名,扫叶山房的店号引用了古人的“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之意。席氏刻书始于明万历时,扫叶山房的店主人席氏,先世居住于苏州洞庭东山,在明末清初之时,购得常熟毛氏汲古阁书版而特设扫叶山房。其后又将汲古阁书版翻刻流传,极好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典籍的有序流传。

扫叶山房刻书最初见于明朝,时雕版印刷流行,有《十三经》《十七史》等多种古籍刊行于世,又辑录了唐人诗百家付梓印行,所刻书的版心均有“扫叶山房”字样。席氏扫叶山房曾新刻《全唐诗》,在康熙帝南巡时被官员奉献于皇上,引为佳话。扫叶山房共有五个分号,洞庭山席氏于苏州阊门、松江开设书坊,后又在苏州、上海设分号,迅速发展为时年上海最大的书店。民国初期又增设上海松江的马路桥、武汉汉口的四官殿等分号,增添石印设备,迁总店至棋盘街扫叶山房北号,出书更多,成为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之一。

扫叶山房刻书、出书甚多,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字典、尺牍、字帖、医书、旧小说等,开本样式均为石印线装,并采用连史纸和有光纸印制,较一般坊本更为精善,为那时的书林所称誉。据民国中期刊行的《扫叶山房书目》记载,售书达两千余种,有《旧唐书》《旧五代史》《二十三史》《契丹国志》《东都事略》《元史类编》《宋元明清四朝学案》《汉魏六朝三百名家集》《元诗选》《千家诗》《随园全集》《徐霞客游记》,以及大型的类书《佩文韵府》《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扫叶山房还出版有刊物《文艺杂志》(1915年)。扫叶山房前期除出版书籍外,主营批发,并兼营零售。

扫叶山房所刻的医书十分有特色,其中初版的有《服气图说》《曼陀罗华阁丛书》《生产合纂》《外科心法要诀》等。在清代中后期是江浙书界所刻医书最大的,而江浙书界又是全国最大,因此它是清代中后期全国最大的医书出版机构。按内容统计,医经八种、基础理论三种、伤寒十二种、诊法五种、针灸推拿二种、本草十二种、方书二十种、临证各科四十五种、养生三种、医案医话医论五种、综合性著作十三种。扫叶山房所刻医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见其刻书规模之大;另外,其刻综合性医著达十三种之多,而综合性医著内容多,部头大,消耗人力物力亦相对大,可见其刻书力量之强。

扫叶山房所刻的医书有《外科证治全生集》《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学心悟》《本草医方合编》《医方集解》《瘟疫论》《验方新编》《瘟疫论补注》《金要略论注》《傅青主男科》等。其刻医书的各个版本大多有数部保存下来,则可说明其刻医书销售数量多,内容精,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扫叶山房刻书的规模之强大。

扫叶山房自创办以来,网罗旧籍保存古书,在清末民初以来,不断地扩大刻书和销售的规模,使一些原来传本较少的古书也得以流传。尽管坊间对于扫叶山房刻印销售的书,好像离宋椠善本有些距离,且爱书人认为他们的书很一般,但扫叶山房石印书籍所做出的贡献,在上海书林中是有目共睹的。王汉章曾言:“自洋版(铅石印法)盛行,(坊刻)不能不稍有逊色,然见重于当代学者间自若也。其势力以江浙为最,而集中于上海。最著者为洞庭席氏之扫叶山房,其余如苏州之校经山房,杭州之西泠印社,上海之著易堂,文瑞楼,江左书林,皆能有所成就。”(王汉章《中国近三十年来出版界》)

扫叶山房在清末民初上海书林的地位是江南老字号的代表,虽然分号仅几家,销售的图书范围较广,在那个年代不少人的心目中,扫叶山房是必不可少的。上海扫叶山房在近代共有两处:上海县城彩衣街的南号分店,上海棋盘街的北号总店。经营者为席家的席念曾,职工共有十余人,大多来自江浙一带。“扫叶山房北号,业主为席念曾,经理为马蓉荪,独资,营业为发行所,地址在棋盘街;扫叶山房南号,业主为席念曾,经理为席少吾,独资,营业为发行所,地址在大东门内彩衣街。”(1917年《上海书业公会档案》)至1923年北号经理改为马庸生,南号经理改为顾子安。

P8-10

序言

我是一个爱书之人,虽然淘书的时间也不算长,沉浸于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平时特别爱看书话一类的书籍,体悟着前辈们的爱书热情,他们或从书店或从旧书摊上,总能淘到一些有意思的旧书,写成文字和大家分享。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除了一些常见的书话作品以外,在不少的老期刊中也会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其内容并不比书话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有些随性的文字,无意中留下了珍贵的书林史料。

在这些书话作品中,如陈乃乾的《上海书林梦忆录》、黄裳的《上海的旧书铺》、阿英的《城隍庙的书市》和《西门访书记》、郑振铎的《求书日录》、高震川的《上海书肆回忆录》等,都是有关上海书业的名篇。近年来也出版了不少有关上海书林的书籍,如《百年书业》(上海书店出版社)、《旧时书坊》(三联书店)、《中国旧书业百年》(科学出版社)等书,都对上海的书业有所介绍,且文章和作品中多为作者的亲历,对于了解上海过去的书业都是大有帮助的。另如《上海出版史》(上海社科出版社)、《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等大型丛书中,亦会有一些有关上海书业的篇章,但所占比例不多。

阅读中也渐渐发现,并没有一本专著对上海书业情况有个全面的描述,1993年上海学林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由朱联保编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完整地介绍了近现代上海出版业。但写作此书时作者已年过花甲,全凭着记忆来描述,相关史料的运用较少,且有些篇章多有错讹。于是我设想,能否写一本上海书林全景式的文稿。这个写作的计划便在心中渐渐地滋生,我开始有目的有步骤地看一些相关的书籍资料,渐渐地文稿的雏形便在构思中有了眉目。

虽然平时我也写一些淘书的札记,及旧书赏读的文章,且多有发表;之前也写过几本文稿,但要真正地写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的。首先是文稿的所涉内容范围,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反映和描述上海的书业,其实从题目“中国旧书局”便可知是断章式的描述,而非全史式的,本拟的题目是“上海书业百年”,但后一想,这样为书业作史,不仅难度更大,且力所不能及;其次是文稿的体例,是集中写还是分段写,又以怎样的一种写作形式来表达,因为近现代上海的书业规模不小,各种各样的书局、书店和书庄多如繁星,选择的标准即是在文化人和爱书人笔下留着深刻印象的,这样就可以确定适合写作的进程;其三是语言风格,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来描写和表达,尽量写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写作的目标。

在最后的写作之中,定下来的体例即是以书局的历史来折射上海的书业,首先定下的年限为从晚清到1949年为止,即使如此,涉及到的书局也有几百家,只能从中加以选择,所依据的是《上海出版史》(上海社科出版社)上的范畴。选择和筛选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写作体例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尽管以前也喜欢看书话类作品,但远没有到精读的程度,这样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精读了不少和上海书业相关的文章及书籍,慢慢地全书的构思逐步完成。

开始尝试写了大约有一万余字,其中即碰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旧时的书局均涉及出版,大多为前店面后出版,这可能也是近代出版业的特点。而文稿所叙的主要内容是以图书的销售为主的,中间也可以穿插不少和淘书相关的故事。为此写作的范围无形中又扩大了。但细一想,书林的范畴其实也是包括出版的,从另一方面而言,上海书林的发展是和出版息息相关的。只是在写作内容的比重上,应该有所侧重。基于这样的一种写作思路,使文稿能继续下去。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怎样使文稿写得通俗一些,写得有趣一些,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所一直追求的。在具体的写作中,我把所涉及的五十几个大大小小的书局分为了古书、古旧书、新书、杂志等几个类别,而其中古书、古旧书以销售为主业,但也自己影印和出版图书,新书主要都是以出版为主业,销售为副业的,如民国时期的几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公司、北新书局等,这些民间出版机构都拥有极丰富的出版物,为繁荣近现代的出版业,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杂志代理公司不仅代销各类杂志,并且自己也编辑出版杂志。这种种的特点构成了上海书林独特的风景线。

其实上海书林的发展,和上海整个城市的发展,和上海文化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开埠,外来文化深深影响了上海城市发展,上海实际上也成了近代文化的聚集地,从纷至沓来的西洋人,到南来北往的全国各地人等,构成了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的地域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上海的书林中也是如此,从最早的洋人所办书店和出版机构,到以商务印书馆为龙头的民间出版业的兴起,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之下,从中国传统的国学典籍,到西学著述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输入,带动书林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向前发展。

此书只是在资料辑佚的基础之上,努力地去展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上海书林所透现出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近百年来上海书林的断片式描述,从一家家书局的沉浮及淘书者的珍贵回忆,努力地去勾勒出上海的书香氛围。并且在这种书香氛围之中,去感受近代书香文化的脉络,从鲁迅、陈乃乾、黄裳、郑振铎、高震川、叶圣陶、黄永年、阿英、唐弢、叶灵凤、曹聚仁、周作人、纪果庵、朱遂翔、周越然、马栋臣等人的回忆文字中,着力去展现近百年书林的风风雨雨。

或许,这也是写作此书的目的所在。

是为序。  2013年中秋前于灯下

后记

本书稿最初的起意是在和朋友的闲聊中,即写一些有关书林的相关史料笔记,结合一些自己的淘书经历。但在搜集相关资料,阅看一些书林的文章时,遂起意写作上海书林的旧事。一个不经意的起念,则开始有了写作的框架。但在如何写,运用怎样的一种体例上,还是颇费了一些周折的。

因为爱书,所以此书的写作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对于上海书林、上海书业的描写,这个过程有些艰辛,但也充满着写作中学习的快乐。对于书林中的人和事,对于近代上海书林浓浓的书卷气,则身受感染。有时在想,近代上海书业之繁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社会始终都处于变革和动荡之中,文化的命运也是跌宕起伏,但作为传统书业的命脉没有断裂,从晚清上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带动了新闻出版和古旧书行业的荣兴。特别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为代表的新兴书业的出现,为上海书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之中,也是有些偏差的,按当初最早的设想,是以书林的史料和趣闻为主,主要材料来源即是前人的一些有关书林的叙述,这样抄书的部分也就多了一些。但是写着写着,又落入了一种固定的介绍模式中,时间上也限制在晚清至1949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所写的这些近代上海五十家大大小小书局、书店,大致可分为古书业、旧书业、新书大书局、小书店等,而所占的比例也是尽量的能均衡,偶会有附录一些特殊的史料。可能在具体的写作中,并不会局限于名声的大小,而是从整个沪地书林的实际出发。除非特殊的情况,一般不加入写作者的评判,而是把书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写清楚。

由于时间的仓促及笔者的水平所限,写作之中必有所疏漏,可能也有论述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旧书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一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0507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4069187
中图分类号 G239.29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