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恭贺新禧
内容
试读章节

宰相难当

1

大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十月十四日,西京长安东面一百多里的新丰界内,渭川陡峻的崖岸边上。

年轻的皇上身着猎装,怒容满面,独自一人伫马在岸边。在他身后不远处,一千多名锦衣怒马的飞骑将士静悄悄地等候在那里,猎鹰停在肩臂上,走犬卧在草丛中,只有皇上的大纛在深秋的寒风撕扯下猎猎作响。如今并不是战时,但军容整肃得简直是有些小心翼翼。

这位皇上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后人更熟悉的是他的庙号玄宗。不过,在这个时候,他才登基一年多一点的光景。

今年他刚刚三十岁,生就一副李氏家族特有的那种清隽高瘦的身材,面容貌似文秀,但薄如刀削的嘴唇与猎隼一般略带金黄色的双瞳中却隐含着一股令人生畏的煞气,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边的热情。只可惜曾为武则天武太后看相的大相士李淳风早已经死了,再没有人能对此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判断。

今天凌晨丑时二刻他们从新丰出发,名义上皇上是要出来围猎,以排遣这几日在骊山校阅军队给他带来的不快。这也使得皇上摆脱了那群整日围在身边的宰相、重臣,跟在皇上身边的文臣只有一位,就是皇上当年还是临淄王时便结交下的密友,殿中监姜皎。经过了这许多周密的安排,目的只有一个,皇上要在这里约见一个人。

九年前,皇上的伯父中宗皇帝在张柬之等人的拥戴之下,被强行推上了皇位,把持大唐天下四十多年的武太后被迫退位了。正在大唐军民欢欣鼓舞,以为大唐终于迎来中兴之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武太后的权位并没有真正让给李姓皇族,而是被一位更加自私的泼妇韦皇后所把持。韦氏一族粗俗、贪婪,只几年的功夫就把武太后治下还算整肃的江山搞得面目全非。最后,韦皇后为了能够像武太后一样成为一代女主,竞将她的丈夫中宗皇帝毒死了。

四年前,也就是唐隆元年的六月十五日,当时身为l临淄王的李隆基在他的姑母太平公主的全力支持下,联结羽林军中的勇士,一举诛灭了韦氏一族,使大唐免去了再一次沦入女主手中的灾祸,同时,也将李隆基父亲相王李旦推上了皇位。当然,李隆基自己也因这场大功劳,超越过他的两位兄长,被册封为皇太子。

不幸的是,事情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很快,同盟变成了死敌,太平公主不喜欢这位皇太子。有人说,太平公主是打算恢复武氏的大周朝,也有人认为她只是想把持朝政。不论她是出于哪一方面的动机,这位当年在大唐各郡游历多年,见多识广,胆大得有些鲁莽,聪敏得近乎狡黠的皇太子都是她的一块绊脚石。

夹在唯一的同父同母的亲妹妹与亲生儿子之间,李隆基那位性情谦和的父亲实在是为难。无奈之下,去年八月,他将皇位禅让给了皇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为太上皇,打算用这种既成事实的方式息事宁人。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太上皇的好意结出的却是恶果。年轻气盛的皇上绝不能容忍自己身居皇位却由太平公主的亲信把持朝政,而太平公主也不甘于就此罢手。于是,就在三个月前的七月四日凌晨,也就是太平公主预定起事夺权的一个时辰之前,皇上发动了一场小规模的政变,干净利落地将太平公主一党一网打尽,太平公主本人也逃入山寺,自杀而死。

自高宗时武后把持朝政以来,五十年的乱政终于结束了,但留给李隆基的是什么呢?  政事混乱,外患频频,朝中人浮于事,没有一个可以撑得起这个局面的人才。这也难怪,在挫败太平公主的阴谋之前,朝中共有七位宰相,太平公主的死党就有四位:中书令萧至忠、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三品窦怀贞、侍中兼户部尚书岑义、检校中书令崔寰。坚定地站在皇上这一边的宰相只有两位:侍中魏知古和兵部尚书同平章事郭元振。最后一位宰相品秩最低,他是中书侍郎陆象先。此人官品在众宰相中虽低,但论人品、才干、经学文章都无可挑剔,对大唐忠心耿耿,并不是偏倚于某一方势力。可惜的是,他是由太平公主保举为相的。

P1-3

后记

《宰相难当》这篇小说的写作源于一个观念,即“小说是对生活的隐喻”,这个观念我至今仍然坚守。在创作方法上,我完全采用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让任何虚构人物进入小说。我记得,写这篇小说时我有两个重要的学习目的,一个是通过史料发现并还原出近似的“历史真相”,在这一点上,“揣摩”之功最为有效,将历史人物所面临的困局放在作者内心之中,发现与感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发现并体会他们在进行权衡和做出选择时的依据、方法和由此带给他们的情感积蓄,以及这些情感积蓄日后所产生的副作用等等。我的第二个学习目的是尝试发现古代人与现代人在面临大变革时,都会有哪些共通之处,也是为“小说是对生活的隐喻”寻找佐证。今天,在编这部新小说集时,我特意将1998年发表的这部旧小说收进来,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是想请读者诸君看一看,1998年的变革、今天的变革与小说中发生在一千多年之前的变革是不是存在有丰富的隐喻关联。

1997年我刚开始学习写小说的时候,还不懂得“讲故事是说服读者的艺术”,也就是说,我还没完全掌握虚构的技术手段。于是,我便想了个偷懒的办法——将虚构人物投入到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中去。最初两篇小说,一篇叫《刺客》,另一篇叫《我只是一个马球手》,都是唐代故事。我当时想的是,因为相隔年代久远,即使写得不像,也可以藏拙。真正开笔之后,才知道讲故事有多难。第一个困难是,虚构人物进入真实的历史,既要让他的故事精彩有趣,又不能因为他的行动改变“历史真相”。第二个困难是,我用什么东西来让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相对真实”。

第一个困难的解决办法是,仔细研究选中的历史事件,研究出史书字缝当中的“应该”和“可能”,当发现了这些与历史进程同步的“应该”与“可能”之后,虚构的主要人物便可以在这些领域活跃起来,让他顺应历史而动的行为变得有趣味,有内容,甚至有命运感。其实,即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都处在无数的“应该”与“可能”之中,在这一点上,整个人类历史是相通的。因此,这样的虚构人物既不会破坏“史书记载的真实”,同时,又具有独立的人格趣味和行动趣味。第二个困难的解决办法来源于我写小说之前的工作。此前我曾长期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近代城市史和中国革命史,其实,对后两项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上。这些研究虽然没有任何成果,但当我进行小说创作时,便成了最有力的,内容也最丰富的“证据”。也就是说,我通过大量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细节、人物行为细节和思想细节,来向读者“证明”小说人物的真实与可靠。不论这些内容当中的哪一项说服了读者,读者便等于自觉地与小说家签订了一个“阅读契约”——他愿意主动接受你的虚构故事,不再质疑或顾及它的真实性,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人物的行为和命运上来。其实,当读者开始阅读一篇虚构故事时,这个契约便已经签订了,只不过,我们这些讲故事的人经常会反复违犯约定,直至读者忍无可忍。

2001年我开始完全进入虚构小说写作,也就是说,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再与虚构人物共舞,而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全部都是虚构的。失去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依托,就像是丢掉了拐杖,刚开始很困难。无奈之下,我便想出第二个懒办法,就是用地域文化为自己遮丑,便将故事背景定位于近现代的天津市。早年我研究近代城市史,是沿着古代生活史的路子研究天津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租界生活,于是,这些积累便成了我的故事来源。这期间写的《暗火》和《深谋》,天津色彩很浓,将真实的地方生活特征注入到故事的发生、发展之中,让它变成故事的动因、转折点、证据和装饰物。我最初的想法是,北方读者会从中找到熟悉的细节和行为方式,并因此产生认同感;而南方读者可能会感到新奇有趣,且由此产生距离感。事到如今,我知道这些方法对天津读者还有些作用,但对于其他地方的读者会有什么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

一个革命者如果没有女人,故事的趣味性便有了天然的缺陷。一个妻子?趣味单调。选择“通房大丫头”这个关系定位,最初只是为了对应李金鏊母亲的身份。小凤“变戏法”的手艺是随着事件进程,为了避免这个人物失去效用进行的补充设计,结果居然妙趣横生。只是,在故事的后半段,她身上的趣味性几近超过李金鏊,这就是技术错误了。

每一个革命者都有领导,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很重要,但也容易僵化。于是,我便将李金鏊的上级设计成两个人,一个是内奸,一个是他的结拜兄长,这样一来,故事压力和矛盾冲突就可以进行部分的内部循环了。

对于事件的设计,则是遵循着从道德上考验李金鏊的目的来进行的,每一个转折点过后,主人公就会进入更高层面的,也是更深刻的道德“拷问”,直至最后的高潮。小说结束时,李金鏊便再不是故事开始时出场的那个人了。

我一直有一个敝帚自珍的观念,认为应该在中短篇小说里隐藏起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文学观念的问题,同时也需付出极大的代价,例如诗意,例如小说语言因为过分追求效率,不得不放弃本身的阅读魅力等。不过,优点却是,中短篇小说虽然作为隐喻生活的一滴水,却能让读者品尝到大海的滋味;作为冰山一角,在文本之外还存在有可以想象的更丰富,更多彩的故事。不过,我近来时常担心,像《古风》这样的小说,也许过分强调技术了,因此会失去一些虽笨拙但更重要的东西,这需要等我有些进步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关键。

这部小说集中,除了《宰相难当》,全部都是近几年完成,没有结集过的作品。《新女性挽歌》是我个人在叙事“语调”上的尝试,《少年三题》则是对“极简”叙事方法的尝试。今天一并将这个拼盘端出来以飨读者,无非是为了展示本人真实的写作状态而已。望自媒体时代的读者多多批评,有以教我。

目录

宰相难当

恭贺新禧

新女性挽歌

古风

少年三题:五日流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青丝玫瑰

后记

内容推荐

这本龙一的《恭贺新禧》叙述的是“我”郑三泰的故事,在“为党组织做了将近十年的地下工作”之后,惊讶地发现“我居然能全须全尾回家”,于是就发出了“生活真美好,活着真好啊”感叹。然而,在带着养女嫣然回到天津之后,郑三泰却又面临着一联串的严峻考验。

为了嫣然,我“宁可背黑锅,也不能让嫣然发现自己是孤儿”,把嫣然当作亲生女儿,但却被妻子桂芝及岳父母误会,有家而不能归,还闹出了离婚的结果;为了安顿好自己,继续为党工作,做到身份“公开化、社会化、职业化”,我去找表哥兼同学赵倾城,谋得了一个轮船部跑单的职位,却被拖入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行动中,新年都不能好好过;为了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而接近王新武的走私网,我接受了配合职业杀手“二饼”去暗杀一位军阀的任务,明知这是一次“必死的考验”;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二饼”与我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刺杀任务完成后,两人不能全身同时而退时,“二饼”将生留给了我,并请我照顾他的儿子黄培佳;有了这次行动的报酬,我才能有钱开旅行社,开寄宿公寓,护送党组织的重要干部;更巧的是,这次上级领导为我派来的“太太”竟然是桂芝……

编辑推荐

《恭贺新禧》是著名作家龙一的最新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拟收录六个中短篇小说,包括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恭贺新禧》《新女性的挽歌》等。共计约300千字。龙一在当代文坛算是文学和影视跨界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潜伏》被改编成电视剧后引起轰动。之后又有小说《借枪》等被改编。该书中收录的小说也大多出售了影视改编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恭贺新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3157
开本 32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9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405209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