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赵凯编著的《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这是一个特殊人的自述,他的特殊在于他的身心是透明的,而且具有折射阳光的特质:他把一些光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他折射出去,让一些处在阴影角落的人也感受到光亮。虽不是科幻传奇,却足以让人惊诧不已。

这个瘫痪整整十八年的人,不仅扛住了命运的戏谑,走长城、登泰山,还用高超的文笔把自己的际遇描绘成一条溪流:我比别人留得弯曲坎坷,但也吸纳了很多的阳光,河流淌,就活了,折射阳光的河流,耀眼的美……

他已经用生命之美和文字之美打动了很多人。

内容推荐

一个瘫痪整整十八年的人,实现命运逆袭,重新站起来学会走路,登上了长城和泰山;

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半的农村最底层残疾作者,在乡村小屋中写作的长篇小说《马说》发表在高端大型文学刊物《中国作家》上,并且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

一个少年时期因病失学的人,通过自学获得了文学创作专业副高职称,荣幸当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被聘为辽宁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一个长期以来依赖亲人照料、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残人,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大爱救助下,获得康复治疗,做到了自食其力,成为在城市从事文化打工的特殊农民工。

—创造了这奇迹的人,就是本书作者赵凯!

《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全书紧紧围绕作者艰辛而痛苦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特殊而不普通的个人生活史,从有梦想追求的贫病少年,到以文学为翅膀挣扎起飞,被社会大爱关怀实现康复自立,个中辛酸、凄苦以及血泪,穿透纸面,直击心灵深处,字里行间浸泡着不屈的精神,弘扬着人世间爱心的伟大。作者在“黑夜”与“阳光”交替中,扛住命运里一切沉重的苦难,开启了生活和事业的新天地,这恰恰是我们时代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草根英雄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目录

序一滴水完全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序从阴霾满天到阳光灿烂

引文折射阳光的人

一、生命的成功

二、爱情的名字

三、被病魔关照的家庭

四、瘫痪在十八岁的炎炎夏日

五、珍宝般的初恋记忆

六、为了亲情与梦想,活下去

七、大洪水教我正视残疾

八、肢残者,心有疾

九、父亲没有等到我重获“健康”的日子

十、文学之神来到了我面前

十一,大爱拯救我在瘫痪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

十二、《老人与海》:捕获大鱼,但鲨鱼来了

十三、腿脚能走了,心却走不出去

十四、爱心搀扶我走出家门,回归人群

十五、独自出门

十六、由小村庄直达北京

十七、农民作家代表:从五保户到纳税人

十八、拄拐上长城

十九、从母亲到四嫂,女人是我们家的坚实支柱

二十、文学院和医院:陌生人变亲人

二十一、长篇小说《马说》:为家乡唱爱情歌谣

二十二、辞亲人,走出家乡

二十三、特殊的农民工

二十四、读书励志·感恩回报

二十五、登泰山:爱心是最伟大的医生

后记:中国梦里有我,正能量在我心中

试读章节

小时候,喜欢拿碎镜片折射阳光到屋子里,高兴地看到黑暗的角落照亮了,仿佛我心里也亮了。暴风雨后,透过水灵灵的翠绿树叶仰望阳光折射在蓝天中的彩虹,幼小的我总想沿着那道桥走到天上去——

人不是玻璃,不是水,不是晶体,不是镜面的金属,不具有折射阳光的特性。但,我要说,我是特殊的人,具有折射阳光的品质。这样说时,我就感觉自己身心像是透明的,阳光穿透我的肌体,我的骨骼血肉都通亮了。有一些光,我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我折射了回去,让一些处在阴影角落里的人也感受到光亮,是我这病残生命最大的愿望。

沐浴阳光中的人们,常常忽略阳光的存在,我想提醒大家深刻地意识到阳光,正视阳光,感受阳光。试想:一个在阳光下行路的人,若是止步静下来,眯闭着眼,像体会微风流过自己肌肤,感受阳光照耀自己,体会阳光通过毛孔沁入我们的血肉里,沿着血管流布周身,血肉中浸泡了阳光,那是多么美好的瞬间。我四十年的人生,被病魔亲亲热热地爱恋了三十年,而且必然要终生厮守,不离不弃。我在瘫痪十八年后,被大爱拯救重新站起来;与世隔绝二十多年后重新回归社会,走入人群,见到我的人都惊喜地说我很阳光,一位女诗人说我是“阳光制造厂厂长”。其实,我只是一个折射了阳光的碎镜片,之所以能展现出阳光般的笑容,是因为人间大爱照耀到我心灵里。

我庆幸自己淡忘了很多痛苦,只牢牢记得关爱的温暖:涌泉之恩,滴水难报!当时经历的巨大痛苦与孤独,我现在很难描摹出来,好了伤疤忘了疼,我觉得这样是对的,还是忘了好,我和其他残疾人兄弟姐妹说起这个话题,他们也是一样的心思,不愿意回顾痛楚。我更深刻地明白,一直以来不愿意详细地写“自己”,就是我不太情愿写自己过去的疼痛和苦难,不愿意重温那伤痛的情境和刺心的细节,不想再把伤疤揭开端详、细看,有时甚至故意忽略、空白化,仿佛一切没有发生。然而,痛苦却是我绕不开、回避不了的话题。

当然,酷夏正午毒辣辣的阳光也会灼伤皮肤,甚至令人中暑身亡。阳光是天地间最博爱的,哺育万物,可它也有两面性,何况人呢?和所有人一样,我自身也有另一面,是不想说、不可以示人的,只能和少数人共有,或者只有自己才知,亦或普天下只许两人可知。《忏悔录》也要在作者卢梭故去后才出版,我遵循规则,说我暂且能说的,阳光向上的。阳光过度热情了也会带来伤害,绿叶在似火骄阳下也会枯蔫,但毕竟在大多时候,春秋冬,阳光都是讨人爱,是爱人的,那么,我就写这温暖的大多数时候,让他人和我一起感受人间爱的温暖。

伫立在家乡的大河边,眺望阳光下闪烁闪烁的耀眼金波,满河跳跃流动的星星,让河水发烫,镀了颜色。这是大辽河的支流,浑河和沈水。我的心顺流漂到了黄河、长江,也洄溯到了远方森林冰川的源头。回望小时候,恰似探寻山林中的小溪,从滴水萌芽到奔流喧哗。我自小在河边长大,后来病囚家屋里,与河分别二十多年,但我在文字中常常想念河,与河流很亲近,也愿意将来就葬于河边,回归水中。我从母亲的泉源来,我向大海去:一滴水,走过了多少岁月,经过了多少岸,拒绝停留,才会拥抱海洋。

想掬一捧流水,却弯不下腰去,用拐杖轻轻撩拨波浪,我的身影散碎了,和星星摇晃搅拌在一起,我就是这河中的一滴水。我的生命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一条小溪,曲曲折折地在岁月的两岸间从阴霾流淌到晴朗;我曾经是一洼死水,如同暗哑在深井中,只能仰望阳光星河,因为众多爱心润泽,我才没有枯涸,而且一点点向前流动了,在无数的漩涡里沉没浮起,终于从村庄流淌到城市;我比别人流得弯曲坎坷,但也吸纳了很多的阳光,河流淌,就活了,折射阳光的河流,耀眼的美。

P1-P2

序言

文学从来不嫌贫爱富,文学青睐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仰慕的是对自己的执着坚守与仰望。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王子与贫儿,从来都是平等的,在圣洁的文学祭坛面前,高低贵贱,都要看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赵凯就是个一滴水折射太阳的生动例证。

赵凯用自己的写作,用自己对文学的那份痴迷放弃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些收获付出的是灵魂的深切托付、是体力的奋力搏斗、是与时间的昂扬赛跑。他与文学在一起的日日夜夜让他彻底忘记了身体的病痛,他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家境的窘迫、肢体的伤痛,但对生活的希望从来未曾熄灭。

所有这一切的开端是热爱——赵凯对文学的热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与生俱来的”。上帝狠狠地咬了他身体一口,但又牢牢地把文学种在了他的心里。而自从有了这份热爱,他就有了目标、乐趣、动力与幸福。他没有放弃过,也不可能放弃;他没有远离过,也不会远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要对得起自己遇到的苦难”,这是幸福的人们永远不会想到的啊!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福的人却可能有种种人们难以想象的不同,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考验,对赵凯而言从来都是痴迷于文学的动力,对文学的虔诚,才是他的宗教。

他对文学是多么的痴迷啊!看着他细致的回顾,我的吃惊实在不小——十四、五岁开始投稿,经历长期默默的写作、投稿、失望、写作、投稿的轮回。对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人来说,文学的启蒙带给人的,最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是由歪作品引向的歪路子,一种是好作品通往的正路子。赵凯接受的文学熏陶是优良的,他至今对在20世纪80年代刊物上登载过的作品如数家珍——赵本夫的《卖驴》、孟伟哉的《一座雕像的诞生》、陕西作家王篷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借来的《红与黑》、《呼啸山庄》,广播里的《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所有这些确实能够带领着他一探文学之幽径,也能够升腾他的文学梦想。

如果说当我读到他的《马说》的时候,我只是为他的想法,他的叙事能力、结构作品的能力有了一些好感的话,这次读到这本心灵自述之书,读到这样一些段落,我对他在文学上自信的敬意更为深重了:

“人不是玻璃,不是水,不是晶体,不是镜面的金属,不具有折射阳光的特性。但,我要说,我是特殊的人,具有折射阳光的品质。这样说时,我就感觉自己身心像是透明的,阳光穿透我的肌体,我的骨骼血肉都通亮了。有一些光,我留在体内,营养身心,还有一些光,我折射了回去,让一些处在角落阴影里的人也感受到光亮,是我这病残生命最大的愿望。”

这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倾诉,这里面有力量、有阳光、有温度。他战胜了那么多、那么多,病瘫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实现了生命的奇迹,在思念、哀痛、跋涉之外,他登上了泰山,“站在泰山极顶,我心里还有一座泰山!”

我相信他不会停止自己的攀登。

深深地祝福赵凯。

后记

这是一部感恩之书。这是一部梦想之书。这是一部励志之书。这是一部康复之书。这是一部热爱生命的书。

一株小草期盼长成大树;贫瘠的梦想少年,偏远乡村的残瘫青年,枯黄的小草,心怀康复的绿色梦想,依然不放弃对树的仰望。

我之所以能够实现康复,是因为我拥有梦想:一个瘫痪病人,怀有康复梦想,怀有文学梦想,以文学为途径,实现了康复。我那一奶同胞的二哥、三哥,我们患有相同的疾病,他俩一定也有康复的梦想,可是,他俩没能拥有文学梦想这条拐杖,所以,三哥瘫痪十八年后病故了,我瘫痪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学会走路了;二哥瘫痪三十六年,在六十岁上病故了,我到六十岁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比二哥和三哥幸运,也是因为我比他们经受了更多的波折,在我一次次连续高烧四十多度忽冷忽热、大汗淋漓而又寒战打抖的时候,老母亲含泪心疼却又无助地感叹:你咋遭这么多罪?老姐姐来看望我时也附和说:你二哥、三哥也没像你这样呀,他们俩人也没赶上你一个人的事儿多。的确,二岢和三哥在瘫痪后,病就成型了,数十年没有什么变化,而我却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一直在承受病魔刑罚之罪。我想:或许二哥和三哥在病魔眼里是合格的囚徒,顺从地一心默默受刑,而我却是叛逆者,挣扎着总想越狱,于是就必签加重刑罚。面对苦难,每个人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卑微地低下头等待死产或者抗争以求精彩高傲地活着。

在辽宁文学院长篇小说创作研讨班,结识了两位同宿舍兄长:许金生和贾玉普。许金生大哥了解我的经历后,立刻就建议我把自己的事情写出来,贾玉普大哥也赞同。然而我摇头,我不想写自己,我说自己这点成绩还不到功德圆满写自传的份儿上。刘兆林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在点评我的创作时,说:你写这个写那个,你自己的事都感动我们了,你就是不写。我苦笑了。恩师说的写自己,我懂,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写小说;但我琢磨来琢磨去,比较参照中外多部同类型作品,就是不想采用那种把自己虚构成另外一个角色名字的形式来写了,我愿意接受以前叫纪实、现在叫非虚构的写法,给读者提供一个真实的自我。著名作家周大新老师来讲课,课后,我们在操场上唠嗑儿,因为周大新老师讲授作家与苦难的关系,他刚刚在《当代》发表悼念病故爱子的长篇小说《安魂》,郑亚环大姐就向周老师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形,说我这些年走过来很不容易,许金生大哥接过话说:我建议他写自己,他还不愿意写。周大新老师郑重地对我说:应该写,趁你现在还有体力,毕竟你的身体和别人一不样,或许将来你想写了,但却写不动了。我不苦笑了,而是严肃地点了点头,我必须认真看待这件事了。长篇小说班结业前,我们又谈起这个问题,我还是怀有对写自己的排斥心理,我征求刘丽华大姐的看法:姐,对我的过去,你想详细了解吗?刘丽华大姐认真说:我想了解。之后,在我的长篇小说《马说》研讨会上,刘兆林老师在发言中又提起了这个话:你写这个写那个,你自己的事都感动我们了,你就是不写。恩师讲述我过去的情形时,我流泪了,我心里说:老师,我写,我写!宋欣大哥的一句话更推动了我对写自己的认可:你把这当做一部对社会感恩之书来写。

我把自己的独特经历写出来,把自己被社会大爱拯救的生命奇迹告诉给更多的人,歌颂梦想,激励鼓舞他人,以回报之心折射给人间更多的阳光。这两年来,我在省内外大中小学为同学们做“读书·励志·感恩”报告,以自己的生命奇迹唤起大家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我告诉同学们,我的生命成功,不是我一个人努力就能做到的.虽然基础是源于我的自强,但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拯救力量是来自社会的大爱,若不然,我再自强,依然还是躺在农村家里读书呢。有位老师说我的自强努力,就像磁石,把社会上的爱心吸引过来了。我非常赞同这说法,其实,这世间有很多爱心,潜伏在我们心中,需要我们自己表达出来,我们有时会需要别人帮助,我们也时时想帮助他人,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我们,我们是一个整体,人类是一个大家庭。还有好多给予我帮助的领导、老师、朋友,甚至是陌生的同路人,我得到的好多关爱,没有在书中一一说及,没有提到他们的名字,但我并没有忘记;比如在地铁上,一位兄弟站起来给我让座,他拉住扶手站着,等他到站下车时,我才从他的步履上看出他是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哥们儿。还有,我乘坐出租车时,司机师傅们看上车下车我行动艰难,常常热心地问我身体怎么了?我总是感叹说:我这一生是活了两次。有的司机师傅听了我的情况后,就不收我的打车费了。我认真付款,但司机师傅热诚婉拒,把车开走了。感恩每位关爱我、给予我微笑的人,我能做到的,是以阳光般的笑容来回报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人世间。

我还想到高海涛老师的话:康复,是文学乃至生命的最高主题!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就是向古希腊、古罗马那种原初的生命力回归,寻求一种康复;当今都市人,向往田园之美,那也是在寻求一种梦想的家园、精神的康复。虽然我此生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但我原本是等待人照料日常生活的病人,现在我是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做一些回报事情的残疾人,这就是康复的奇迹、生命的成功。回顾自己走过来的生命历程,印象最深刻、最触痛我的就是自己在病肢好转之外的心理康复!原本我心理有因肢体瘫痪带来的扭曲,如今,我身体上残疾是永远的,但我的心灵真的康复了。当风华歌舞团帮助我时,我因为自己有了工作,而把爱心转赠给聋哑孩子们,我真的康复了。当我把稿费捐赠给患骨病的孩子,在心理感受帮助人的快乐时,我真的康复了。看到我现在的人,想像不到我过去病得那样严重,我常常笑说自己这人不诚实,总给人一种假相,一位初相识的老师轻拍我的肩膀笑说:你已经没有身残志坚式的说服力了,别人看你就是好人儿一个。他说的“好人儿”,就是指健康人。很多人对我说:不知道你有病的,真看不出来。我要说:这恰恰是生命康复的大成功!我的康复不仅仅是身体上站起来,重新走人人群;而是心理上康复,敢于融人社会生活中了。是爱,让我身与心都得到了康复,在寻梦、追梦的奋斗历程中,我身上凝聚了多少爱,我的笑容就是爱心的聚焦。爱心是这世间最伟大的医生,最神奇的良药。愿天下人人都健康,世间不再有疾病。常常听闻有青年人因为减肥增高或者美容而造成身心伤害的事情,所以,我总是向热衷于节食减肥和美容手术的女孩子说:无论胖瘦,你和我比,健康就是美!我更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总是风平浪静的,必会经历这样那样的痛苦,比如高考不理想,工作不顺心,还有爱情上可能失恋,或者遭遇重大伤病,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放弃希望,更不能放弃生命,坚持下去,时间会说话,当熬过去,回过头,从人生的角度看,任何阶段的重大痛苦,和生命比,其实都是小事。我总是与听我报告的朋友们约好一个承诺:感恩生命,热爱生活!曾有一个少女告诉我,因为和父母生气了,一时想不开,当她站在高楼窗台上,面对夜色中的灯火,想起了我说过的话——

从青春到中年的病瘫岁月,我是因为怀有文学梦想和康复梦想,才能够苦苦地坚持过来,是梦想支撑了我的生命!如今中央提出鼓舞人心的“中国梦”概念,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让每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机会,其实我的生命奇迹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梦”精神:我的人生梦能够实现,得益于努力自强、得益于社会大爱,更得益于祖国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梦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是十几亿华夏儿女共同拥有的期盼,我的梦想是伟大的中国梦的一点一滴;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的梦呢,要以残疾的身体努力追求精神健康、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中国梦是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够幸福生活,我们就天天生活在中国梦里,中国梦里有你、有他、也有我!

我满怀对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感恩之心,可是曾经在做报告时我不太好意思说出口,同沈阳市委宣传部的李娜姐姐交谈时,我说:现在,人们虽然有时会冠冕堂皇地说一些感谢党、感谢政府的话,但其实真正的心理好像是不太爱听这种官话、套话,总觉得一说感谢党、感谢政府就好像有点假。李娜姐姐说:政府给你做手术是真的吧,政府给你安排工作是真的吧。我诚恳地点着头。李娜姐姐说:那你在做报告时就实实在在地说,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是出于自己的真切感受。宋欣大哥也对我说:你对党和政府感恩,不仅仅是因为市委书记特批给你做手术治疗,也不仅仅是因为政府市长和残联领导给你安排工作,你还感激作协和残联,对吧?这是党领导的社团组织;你总说感激恩师对你的关怀扶植,可是你要认清一点,何启治老师、刘兆林老师还有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他们都是党派来的文化干部,你感谢师恩,就应该感谢党恩,感谢政府恩。我连连点头说:对,对呀,我的老师们都是党员。现在,我要在这本书中把列党和政府与社会的感恩大声说出来!

诚挚感激人间大爱给予我新的生命,我心里盈满了爱心转化成的正能量,再没有任何苦难能在精神上打倒我了。读到这部书的朋友们,希望我微笑的阳光能折射到您心里,在您生活顺风顺水时,想到这世间还有处于困境中的人,恳请您把幸福折射给他人一些,在遭遇顶风难行时,不要绝望,相信社会上有潜在的巨大爱心等待着你告诉他你需要帮助。爱是人世间永不沉落的太阳,会驱散所有的乌云,在苦难与幸福之间架设一道彩虹桥,这是风景之上的风景,蓝天中最美的仰望,沿着这彩虹桥,我们越走越向上!

病萎的小草没有枯死,在爱心阳光下终于长成了一株小树,叶片缀满雨露映耀阳光;我是一个折射阳光的人,我是一棵折射阳光的树,我是一条折射阳光的河流:

一条河着“火”了!

书评(媒体评论)

病瘫十八年后重新站起来的生命奇迹,是证明文字力量的真实故事。

读《扛住》,会获得非同寻常的精神激励。

——陈忠实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作者

他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美丽的梦想和顽强的意志。赵凯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人,令人感佩。

——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家》主编

这是一部苦难之作。但赵凯下笔非常克制,呈现了苦难本身,也写出了人面对苦难时的超凡能量,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让作品显示其力量。

——王洪波《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执行主编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的太阳。

——刘兆林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作协名誉主席

阅读赵凯的生命传奇,相信你也不会把书合上。这里没有恳求,只有生命不屈不挠的康复与成长,以及真正男人的梦想和感动。

——高海涛茅盾文学奖评委

赵凯的阳光与快乐非常真诚,就像废墟上长出的花朵,《扛住》这本书能令人品味到生命与生活的独特芳香。

——王多圣辽宁文学院院长

赵凯是所有青年人奋斗进取的典范。

——朱林爱心人士、沈阳好利来副董事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扛住(倒下还能站起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41809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4110376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