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历程》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
李奎编写的《横扫秋叶--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解放军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
图书 | 横扫秋叶--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共和国的历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共和国的历程》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 李奎编写的《横扫秋叶--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为丛书之一,主要讲述解放军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 内容推荐 1949年的沙坪战斗,我第二野战军16军47师139团打得干净利落,战果辉煌。除打死打伤部分敌人外,还俘敌官兵3512人,少将以上将级军官9人,其中有川湘鄂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少将参谋处长张志月等人,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和2600两黄金。李奎编写的《横扫秋叶--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主要讲述解放军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的战斗故事与发展过程。 目录 一、围歼鄂西残敌 四野发起二次鄂西战役 解放军布网围歼宋希濂 四十七军挺进宜昌 攻克宜昌城 重兵压境敌军内乱 展开围歼行动 二、肃清土匪势力 联合清剿土匪 湖北打响剿匪战役 消灭川鄂股匪 降服保康匪首 王树声指导剿匪工作 三、打击暴乱匪徒 新生政权面临考验 军民抗击匪徒乱 宜昌军民联合剿匪 全歼武装匪徒 平息九里坪土匪暴乱 四、剿灭兴山匪患 乡政府干部拼死搏斗 驻军抗击土匪暴乱 剿灭兴山土匪 表彰剿匪英雄 试读章节 四十七军挺进宜昌 1949年7月初,四十七军官兵在鄂西山区的崇山峻岭、深涧低谷间快速行进,犹如一道闪电,直插长江沿岸重镇宜昌。 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的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很重要。如果我军占领宜昌,那么国民党当地部队的补给就会被切断,可见攻占宜昌的必要性。 在宜昌市的东北,是连绵起伏的山地,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远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这里构筑了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工事。 从1948年到1949年,国民党有大量的兵力把守在这里。防守宜昌的国民党队伍又在这些山地增修了一些工事,有些重要地带还设置了铁丝网等障碍物,是一个利于防守的坚固阵地。 早在1949年5月份,白崇禧曾经突然命第二军驻守长沙,一时间使得宜昌的防御就变得薄弱起来。这种变化让宋希濂感到很不安。在宋希濂的要求下,第二军又奉命返回了宜昌。 那个时候,离秋收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宋希濂的军粮应出现困难。湖北宜昌专员公署就报告宋希濂说,他们发现了在当阳城附近存有积谷10多万石,远安的存粮也很多。 宋希濂为了缓解部队的粮食问题,重新命令正在返回途中的第二军在古老背附近渡江,而主力部队进驻湖北宜昌外围鸦雀岭一带。同时,宋希濂又派出大量兵力进驻当阳地区。 另外,宋希濂六十师以一个团的兵力据守湖北宜昌东北一线阵地,湖北保安第四旅进驻远安。 为掩护兵站机关抢运粮食,宋希濂做好了准备,而且这些部队还奉上级的命令,负责搜集荆门及襄樊方面解放军的情况。 正当敌人加强防御部署的时候,四十七军按照四野重新下达的作战命令,开始从北面追击敌人,进而包围了宜昌城,然后发动宜昌战役。 当时的湖北大雨不断,行军的道路变得异常艰难,而且宿营和吃饭也是个难题。但四十七军的官兵不畏艰险,很快就进抵当阳、远安地区。并有一部秘密潜入宜昌和当阳之间,以便在宜昌、远安间截断敌人在远安、当阳地区的退路。 解放军的突然出现,让敌人大为惊慌。宋希濂急忙,命令自己的队伍迅速撤退。 宋希濂的部队在大路上拼命逃窜,而四十七军的官兵却抄近路从小道上急速追击。 由于连日来的大雨,使鄂西一带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山腰里常常弥漫着雾气,而山上的石头也会在不经意间滑落下来。 当时很多战士都泡烂了脚,有的战士还崴了脚,可他们却忍着脚痛继续赶路,没有一个人埋怨过。 军政治部主任杨中行长得很胖,走起路来不是很灵便。从松辽平原来到汉水之滨,他几乎都骑着马,可现在是在山上,骑马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刻在山路上,他走起来很艰难,走不了几步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他却坚持着赶路。 四十七军的一支队伍顺着沮漳河向前迈进。沮漳河在深山峡谷之间蜿蜒而过。赶路部队在一段不过几十公里的路上,就要从沮漳河中穿过48次之多,所以人们把这条路说成为“48道弯”,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战士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大雨依然下个不停,沮漳河平常只是流着潺潺的溪水,而现在已经是汹涌澎湃的河面了。 河水已经漫过腰际,水流极快,一不小心就会有被冲走的危险。 P12-1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一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横扫秋叶--歼灭宋希濂残部与湖北剿匪/共和国的历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4106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69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4 |
CIP核字 | 2013305440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4 |
宽 | 154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