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
内容
编辑推荐

《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为史学名著,由蒙森所著。

本书以生动的笔法,翔实的资料记述古罗马从起源到恺撒时代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册,分别为罗马的肇始、迦太基战争和恺撒时代,是对古代罗马王政及共和国时期全景式描绘。该书19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是蒙森从1854年至1886年历时三十余年的艰辛写就。描述了古代罗马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其准确系统的叙述,使这部巨著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体现了罗马史研究中运用的新史学方法。此书取材广泛而严谨,繁简适当,文笔洗练而华美,擅长刻画人物,叙事亦生动形象,富于戏剧性,因而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罗马史》的宏大气魄和作者精湛的学识,甚至使蒙森的政敌俾斯麦也当面向他表示钦佩。

目录

颁奖辞

第一册 罗马的肇始

第一章 导 论

第四章 罗马的肇始

第五章 罗马的原始体制

第六章 非自由民与体制之改革

第七章 罗马在拉丁姆之霸权

第二册 迦太基战争

第一章 迦太基

第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的西西里之战

第三章 意大利领土扩充至自然边界

第四章 哈米尔卡与汉尼拔

第五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开始至坎尼之战

第六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坎尼至扎马之战

第七章 从汉尼拔和约到第三时期结束的西方世界

第三册 恺撒时代

第 十 章 庞培与恺撒的联合统治

第十一章 联合统治者的决裂

第十二章 内战:布林迪西,莱里达与底耳哈琴

第十三章 内战:法萨罗与塔普苏斯

第十四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一)

第十五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二)

中英名词对照

蒙森及其著作

试读章节

分叉多支、岛屿与半岛星罗棋布的地中海深入大陆,成为最大的海湾,将旧世界区分为三,而又将此三部分连接为一。在古代,沿岸各地由不同民族栖息;此诸民族从血缘与语言观之虽然各异,从历史观之却构成一个整体。这个历史整体常被称作古代世界史——尽管这个名称并不十分恰当。事实上,这部分历史乃地中海诸民族的文明史,而由于相续出现,概分为四大发展阶段——居于南岸的科普特人或埃及人的先民史,居于东岸而延伸至亚洲之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阿拉姆或叙利亚民族史,以及孪生民族希腊人与意大利人的历史——此二者以欧洲河岸为其原始边界。此四部发展史,在其早期各与其他地区及其他历史阶段相关相续,然不久即各有其轨迹。其周遭各民族——非洲之柏柏尔人、尼格罗人,亚洲之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欧洲之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无论敌对或友善,均与地中海沿岸诸族有复杂的接触,但互相均未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若文化圈可以分界,则我们可将地中海文化圈视为一整体,而其顶峰则可由四个名称表示,即底比斯、迦太基、雅典与罗马。这四个名称所代表的四个民族,在走上各自独特而高贵的文明途径以后,又交互影响,丰富地展示了人性的一切元素,而完成其文化圈。此前如波浪一般冲击沿岸诸国领域的新民族,终于淹没南北两岸,将两岸历史切断,将文明中心从地中海移至大西洋。因之,古代史与近代史之划分并非仅系偶然事件,亦非仅为编年史上的方便设计。我们所称的近代史,实系一个新文化圈的形成,在各个不同时期跟地中海诸国文明相关,正如后者曾与印欧民族原始文明的关系,也像后者一样注定要转入其本身之轨道。其未来也或将注定要经历种种盛衰荣枯、茁壮活泼,在宗教、政治与艺术方面展现创造的光彩,享受物质与智性成就,也或许,有一天,也将在餍足中衰老颓败。但餍足也将是暂时现象,而文明的庄严宏伟体系自有其本身的轨道,或可完成其历程;但人类本身却又不同,因为人类即使在似将达到目标之际,旧任务仍会重新出现,而领域将会更广,意义将会更深。

我们现在的目标则是要演示这出伟大历史剧的最后一幕,叙说由北方大陆伸入地中海的这个中央半岛之古代史。这个半岛,乃由西阿尔卑斯山南伸的支脉,亚平宁山系形成。亚平宁山于东西两海湾之间向东南延伸,西部海湾较宽,东部较窄;山峰于东部海湾附近之阿布鲁奇达于最高点,然而甚少到达终年积雪线之处。从阿布鲁奇起,高山连绵南走,然后下倾,形成丘陵村野,分支为二,向东西,为略近平坦之连绵高地,向南则为凹凸不平凌乱断续小丘,而两者均以狭窄之半岛止于地中海。

北方,阿尔卑斯与亚平宁之间,平野浩坦,直至阿布鲁奇;然而此处并非早期罗马史演示之地。意大利古代北方边界并非阿尔卑斯,而系亚平宁。亚平宁山系宽广缓铺,山谷与台地甚多,山谷台地之间又有易行之隘口相接。附近之缓坡及东南西三方海岸更宜安家立业。东海岸的阿普利亚平原,北方被阿布鲁奇山系封锁,只有加尔干诺突陡的山脊将之突破;这片平原平缓舒伸,海岸少有曲折与河口。南岸,于两半岛之间,为广阔低地,缺乏港口,但多水而肥沃,与内陆丘陵旷野相接。西岸则幅员广大,有溪流间隔,以台伯河为主流。海浪与火山形成的山谷、港口与海岛,在伊特鲁里亚、拉丁姆和坎帕尼亚诸区形成意大利本土的精华。坎帕尼亚南方山势渐低,至第勒尼安海,陆地几乎与海面等高。复次,西西里岛与意大利相接,其关系如伯罗奔尼撒与希腊;此西西里乃地中海最大最美之岛屿,内陆为山岳及部分沙漠,岛屿之四周,则为宽阔而肥美之海岸,尤以东方与南方为最,乃火山所造。从地理观点言之,西西里诸山实乃亚平宁山之续脉,几乎未为狭窄之海峡所中断;就历史观点言之,则西西里自早期即是意大利之部分,亦如伯罗奔尼撒为希腊之部分——而也为相同民族之竞技场,高等文明之所在地。

意大利半岛山丘平缓,空气新鲜,与希腊半岛亦复相似。但其海岸发展则不及希腊,缺乏岛屿与港口,因而航海术次于希腊人。然意大利有肥沃之冲积平原与多水草之山坡地,宜于农牧。此地亦如希腊,为高贵土地,能激发人之精力,并予以报答,为远征铺路,亦为家居奠定基础。

希腊半岛倾向东方,意大利半岛则倾向西方。在希腊,伊庇鲁斯与阿卡尔纳尼亚海岸仅属次要,在意大利,阿普利亚与梅萨比海岸亦然;在希腊,历史发展主区——阿提卡与马其顿面向东方,而意大利历史发展之主区——伊特鲁里亚、拉丁姆和坎帕尼亚——则面向西方。因此,这两个几为姐妹的邻邦,竟似背道而驰。尽管肉眼足以从奥特朗托察见阿克罗塞劳尼亚群山,然而意大利与希腊两邦最早之接触却非经由两半岛间之亚德里亚海,而系由其他路途。历史中各民族之倾向常为其地理环境所影响,意大利与希腊亦不例外。此二大族乃古代文明之所由出,而其光辉与种子则一者投向东方,一者投向西方。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史(从起源汉尼拔到恺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蒙森
译者 孟祥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4602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2013277104
中图分类号 K126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远景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