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编著的《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这部介绍性的艺术史著作安排给年轻作者来完成,旨在鼓励年轻的研究者们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关注和研究。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历史新的—页即将翻开的时候,年轻的研究者对之前的历史研究应该是必要的和意义多重的。当然,针对本次展览,我们专门编辑出版了—零画册,参展艺术家中大多数已经参加过不同届的威尼斯双年展,但是我们也选择了没有参加过的艺术家,同时,我们也选择了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参加本次展览,其中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当代艺术一定是承前启后、不断发展的。
第一章: 威尼斯双年展小史
 威尼斯双年展起源
 伟大的想法:双年展
 1895年的盛况
 佩罗莎画廊:双年展走向现代之路
 无法避免的商业性
第二章: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
 首次参展与中国境遇
 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之路
 FJash Art的穿针引线
 标志:1993
第三章: 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年)
 艺术的基本方位(cardinal Point Of Art)
 展览综述:东方态度
 华丽的皇宫,混乱的秩序
 栗宪庭的闼怅
 异国情调与国际身份
第四章: 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5年)
 身份与他性(Identjty and Alterity)
 展览综述:威双百年,95
 主题的不同阐释
 暗中的防御:写实主义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
 奥利瓦的反击:亚洲展
 85十年:以中国美院为标志的中国现代性
第五章: 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
 未来·现在·过去:难解之题(Future Present Past:A Labyrinth)
 展览综述:私有化的开始
 全新形式:坐标轴
 金狮奖的影响
第六章: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1999年)
 全面开放(dAPERTutto)
 展览综述:从保罗·巴拉塔开始的改革
 全面开放
 法国馆的中国人
 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兴起
 “海上·上海: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0)
第七章: 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
 人类的舞台(Plateau of Humankind)
 展览综述:世纪展再继续
 中国艺术家客观地面对自身
第八章: 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
 梦想与冲突:观看者观察者主宰
 (Dreams and Conflicts:The Dictatorship of the Viewer)
 展览综述:双年展之巅
 “紧急地带”:侯瀚如的盛宴
 “广东快车”威尼斯停靠
 “乌托邦车站”
 初创的国家馆
第九章: 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
 艺术经验,行者无涯
 (The Experience of Art&Always a Little Further)
 展览综述:女策展人的心思
 初次亮相的中国馆
 批评“四起”
 授奖:另一种参与
第十章: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2007年)
 通过感觉思考,通过思想感受:艺术的现时感受
 (Think with the Senses.Feel with the Mind.Art in the Present Teuse)
 展览综述:艺术界的平民风
 唯一的国家馆
 “日常奇迹”应对喧嚣市场
第十一章: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
 制造世界(MakingWorlds)
 展览综述:恢复诗意的世界
 经济不景气背景下的中国参与
 国家馆疑云
 倦怠的双年展热
第十二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2011年)
 启迪(ILLUMInatiIDills)
 展览综述:国家馆的扩张
 遍地开花的疑惑
 威尼斯双年展的模式
 展览体制间的差异
 双年展城与城市馆
后记
参考书目及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和威尼斯双年展相关的中外评论家重要评论收录
 附(《中国前卫艺术十年》全文)叭
 (黄永袜:1990年“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研讨会上的发言记录手稿)
 附录二 1977—2005中国当代艺术中外交流展览目录
 附录三 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大事记
 附录四 威尼斯双年展大事年表
 附录五 1993—2013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名单
 附录六 1993—2013中国策展人、评论家担任威尼斯双年展评委或专员名单,324
 附录七 1993—2013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获奖目录
 附录八 中国艺术家参加重要双年展名单
图录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