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尔》:
1948年的一天,在耶路撒冷,年轻的阿拉伯女子辛德·侯赛尼偶遇了五十余名被遗弃而流落街头的贫民儿童。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辛德的人生。她希望拯救孩子们……
| 图书 | 米拉尔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米拉尔》: 1948年的一天,在耶路撒冷,年轻的阿拉伯女子辛德·侯赛尼偶遇了五十余名被遗弃而流落街头的贫民儿童。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辛德的人生。她希望拯救孩子们…… 内容推荐 《米拉尔》 《米拉尔》: 1948年的一天,在耶路撒冷,年轻的阿拉伯女子辛德·侯赛尼偶遇了五十余名被遗弃而流落街头的贫民儿童。这件事情彻底改变了辛德的人生。她希望拯救孩子们,扭转他们的命运。于是,在辛德的努力下,达尔·埃尔提非孤儿院诞生了。她倾其一生,为这所“儿童之家”里的孩子们提供关爱与教育。 岁月流逝,孤儿院发展成了学校。与此同时,巴以冲突则日趋激化。辛德发现,尽管她全力阻止,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还是卷入了争取巴勒斯坦独立的暴力活动,其中就包括米拉尔——辛德最欣赏的孩子之一。在米拉尔年仅五岁的时候,她母亲便死于一场悲剧。辛德焦急不已,力图将米拉尔从宿命般的自我毁灭之路上挽救回来。她能做得到吗? 试读章节 1948年9月,达尔·埃尔提非(意为“儿童之家”)诞生了。在之后几个月的动荡日子里,这家既是学校又是孤儿院的机构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许多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包括区长在内。他一开始或许对辛德的这个计划抱有一丝怀疑,但现在他天天都收到越来越多的请求,要求帮助农村因战事失去父母或者走散的儿童。 一天下午,阿尔·卡地波区长前来拜访辛德。他在学校的门廊前喝着薄荷茶,坦白地告诉辛德,国家其他地方的情形要比耶路撒冷糟糕得多。当他带着倦意,将手捋过雪白的头发时,辛德望着这位老人。这位一生中经历了许多悲剧的老人,似乎被近几个月的可怕经历压弯了腰。他承认:“我担心最坏的事情还在后面。” 区长和辛德在荒废的园子里散步,日后这里将成为学校繁茂的园子。他非常坦白地向辛德说明了当天早上收到的有关迪尔.亚辛的秘密情报。他显然极其苦痛,说话问夹着长长的停顿。他描述了国际红十字会派员所作的陈述。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已经说明了袭击的残酷,但是,他在阅读这份报告的时候仍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哽咽着喉咙,眼睛没有朝辛德看。他告诉辛德,当他在字里行间读到屠杀之执行如此残酷有序,震惊已然转化为愤怒和哀伤,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 他的声音似乎已经被眼泪浸湿了:“这份报告中说,有二百五十四人被残忍地杀害。不仅是年轻男子,还有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在想法子逃跑的时候,被枪弹从背后射杀。房屋被纵火焚烧,妇女被奸污。他们俘获了四十名男子,剥去他们全身的衣服,带到西耶路撒冷游街,然后在众人面前将其处决。这五十三个孩子如何能够忘记他们所看见的这一切?” 辛德想起了在集市附近遇见这些孩子的时候,他们眼睛里透出的光。她回忆起那惊恐的眼神、肮脏的手、战栗的腿。现在,在宿舍建成前l临时充作卧房的帐篷前,辛德看见孩子中有些人在外面玩耍,但她也看见其他的孩子分散在各处,一个个独自坐着。她很清楚,她必须设法给他们一个机会。她相信,这些孩子们肯定是永远不会忘记过去的,但至少有她的一点努力,他们或许能够看到希望尚存,还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时候,区长又继续说话,还慢慢地踱着步,不时地向旧城眺望:“但我最担心的是,哈加纳没有直接参与屠杀。他们把事情交给依尔贡和斯特恩帮’这样的极端组织。我担心他们会以迪尔·亚辛为威胁,驱使阿拉伯人放弃他们的村子。整个加利利地区的人口都在下降。在哈加纳的宣传洗脑之下,古老的社群被打破。所以,竭力宣传屠杀的残忍,完全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阿尔·卡地波顿了一顿,转过头来正视着辛德的眼睛:“我们的人民正在四散分离。我们面临离徙而居的危险。我害怕残忍的报复行为将引发致命的循环,就跟嘹望山袭击事件之后发生的一样。”区长提到这几个字时放低了声音,就好像连他自己也极其厌恶这个名字一样。 区长所提到的嘹望山袭击事件,就是巴勒斯坦人针对迪尔·亚…… P18-19 序言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去面对记忆的黑暗一面。感谢朱里安陪伴着我一路回溯,帮我将我的过去与未来重新连接。我还要感谢苏菲和杰罗姆·赛度,他们的关怀和照顾遍及这趟旅程的每一个脚步。感谢碧扬卡·图列斯基恳切的聆听和善待。感谢托马斯·科尔其和他的妻子依莲,他们不仅是我的经纪人,也是我的朋友。特别感谢辛德·侯赛尼和我的父亲奥托曼·哲布理亚尔,他们的人性,以及爱的教导挽救了我的生命,并助我踏上人生的征途 书评(媒体评论) 生动的人物角色与具体的历史背景,编织成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鲜活而细致地再现了巴以冲突。 ——美联社 揉入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可信且发人深思地述说了巴勒斯坦方面的抗争。 ——《出版人周刊》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米拉尔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意)鲁拉·哲布里娅 |
| 译者 | 朱沉之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1477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1 |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46.4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1 |
| 宽 | 149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7975 |
| 版权提供者 | THE COLCHIE AGENCY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