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祥编著的《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从中国古代名号、中古地理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先秦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古代国号、名号、地名等为研究对象,力图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涵揭示出来,从而将一幅生动有趣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 图书 | 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南京大学史学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胡阿祥编著的《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从中国古代名号、中古地理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先秦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古代国号、名号、地名等为研究对象,力图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涵揭示出来,从而将一幅生动有趣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从中国古代名号、中古地理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先秦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作者胡阿祥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古代国号、名号、地名等为研究对象,力图将隐藏在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涵揭示出来,从而将一幅生动有趣的中国古代社会图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目录 中国名号篇 “中国”古今称谓的研究及其意义 “中国”名号考述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述论 答《夏国号再议》 赢秦国号考说——兼说秦置秣陵无贬义 源远流长“汉”国号——附议陈寿《三国志》之《蜀书》名义问题 王莽新国号述论 司马氏晋国号考说 赵宋国号考说 蒋山、蒋州、蒋王庙与蒋子文崇拜 乌衣巷名称的由来与乌衣国的传说 《徐霞客游记》中的地名记述与研究 中古地理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境 魏晋文学地理论纲 六朝政区增置滥置述论 魏晋南北朝之遥领与虚封述论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地理分布 东晋南朝双头州郡考论 南朝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述论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之人口迁徙及其影响述论 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名号与中古地理探索/南京大学史学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胡阿祥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170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0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5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7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