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苏州逛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郁乃尧,苏州大学老教师、全国先进文教工作者。曾参与苏州电视台编制‘姑苏文化”、“苏州历史名人系到”等专题片,长期以来,笔者坚持以一名老苏州的角度,介绍姑苏文化、探秘名胜古迹等。

姑苏天堂自古闻名,然而在那粉墙黛瓦之后、小桥流水之滨,隐藏了多少嘤嘤细语,又流洗了多少历史传奇?翻开《我在苏州逛历史》一起来了解历史文化吧!

内容推荐

《我在苏州逛历史》由郁乃尧编著。

《我在苏州逛历史》简介:

姑苏天堂自古闻名,然而在那粉墙黛瓦之后、小桥流水之滨,隐藏了多少嘤嘤细语,又流洗了多少历史传奇?今天,作者格物致知:带领对苏州文化颇感兴趣的人一起笑谈历史往事、数点英雄名流。这里有苏雪林、张兆和的巧笑倩兮;有虎丘剑池、寒山寺古钟咱勺千古之谜;更有蒋月泉、黄异庵等评弹名家的金石之音、婉转之词,在氤氲中带你重温姑苏、昔往的美好时光……

目录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在苏州的遗踪/7

朱德、李根源师生情深似海/14

追念“人中麟凤”走访柳亚子故居/19

南社发起人陈去病吴江同里故居/23

追寻文坛巨匠叶圣陶在家乡苏州的足迹/27

“苏州五老”半世纪的深情友谊/36

百年海棠花开情谊深/41

——叶圣陶与冰心的友谊

珍贵无比的叶圣陶父子亲笔信/44

曲园处处情意深/47

——俞平伯与曾祖父俞樾情缘故居曲园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生活/50

家庭杂志《水》的出版和复刊(上)/54

家庭杂志《水》的出版和复刊(下)/58

张家四兰/61

——苏州最后的大家闺秀

“三凤齐飞”的费孝通三兄弟/66

另类才女苏雪林的传奇人生/76

“除难将军”沙曼翁/81

中国当代帛画第一人/86

——董文政与他创造的吴默画

“香山帮”名匠倾心修复古典园林/95

徐刚毅和他的《老苏州系列画册》/98

二、名胜古迹何其多

吴王夫差和西施的赏月宝地/109

——西山古村明月湾

渔洋山之名源于伍子胥报恩的故事/113

苏州古城门变迁趣话/117

相城区那条春秋战国时期砖铺的河东街/123

三国孙吴政权在苏州的遗迹/126

雄踞江南的北寺古塔/130

——苏州北寺报恩古塔拾趣

沧浪亭里名人墨宝多/134

虎丘剑池的千古之谜/138

藏在深闰的苏州虎丘后山胜景/146

苏州古桥漫话/150

姑苏寒山寺的古钟及其悬案/156

姑苏寒山寺名人碑刻趣话/163

千年银杏相伴万佛古石塔/169

光福铜观音寺的三件文物瑰宝/172

光福南山公园石壁探奇/176

东山杨湾轩辕宫藏宝/180

范仲淹和天平山“范坟”的不解之缘/184

众说纷纭的天池山神秘洞穴/188

姑苏东山太湖蓬莱三山岛探秘/193

誉称为苏州最后的世外桃源的花山/200

姑苏七里山塘河古桥传奇知多少/206

平江路四大故居彰显江南特色/211

吴江震泽古镇师俭堂记趣/216

“桥都”用直有个微缩桥梁博物馆/219

姑苏老字号里传奇多/223

三、评弹艺人趣闻轶事

著名苏州评弹艺人闯荡上海滩趣闻/233

著名苏州评话老艺人轶事/238

苏州评弹女艺人书坛生涯/245

说表幽默的语言大师蒋月泉/257

书中之后——蒋云仙/261

苏州“评弹才子”黄异庵的坎坷人生/267

小良评弹美誉江南/275

——充满活力的苏州评弹艺术家袁小良

苏州评话有个“痴情”义工/284

附录

圆梦的喜悦/288

——圆了一场54年师生情缘的梦

周总理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向我们敬酒/290

后记/293

试读章节

艰苦访古考察

1928年,李根源把母亲的灵柩安葬后,才开始在苏州访古编志。访古考察的工作是艰苦的,在3个月内,李根源以船为家。白天,他舍舟登岸,翻山越岭,访求古文物与古墓群;晚间,他返回小舟,整理记录,编写游记。他在访古活动告一段落时,其《吴郡西山访古记》初稿也随之完成。李根源的《吴郡西山访古记》为《吴县志》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后来,李根源也参加了民国《吴县志》的编纂工作。与此同时,李根源还接任了吴荫培保墓会会长的工作。李根源著述的《吴郡西山访古记》,是一部经由实地考察,并且记述详细的访古调查报告。1926年春,他亲自携仆从两人,买小舟一叶西行,或徒步于近郊,或翻山越岭于苏州西部诸山,调查历代名人墓葬、石刻、古建筑等文物,13行六七十里,夜局促舟中篝灯记录白天考察资料至三鼓,历时20余13。在搜访中进行考核、辨正,极为严谨。如在《虎丘金石经眼录》一卷中,计得刻石250余件,有后周显德五年(958)刻一、宋刻三十有四、元刻一、明刻六十有五、清刻一百五十六,比前人所著《虎阜志金石》《虎阜石刻仅存录》所记多至百件。他对每一刻石的记载,除记录题名、书体外,还丈量尺寸,记方位,又亲自抄录文字或摩拓。为观察山崖之上淹隐不清处,必披藤萝、剔苔藓。有一次其观察宋刻黄安仁等题记,其中两行十字外露,还有八个字在二仙亭下,为亭檐柱石压蔽,他亲自凿孔,看到全部,且见“绍圣四年”(1097)纪年,欣喜之余,看至手指受伤、血流如注,竟不知疼痛。为了考核剑池西壁古刻,架梯临绝壁,搜遍全壁,终无古残字发现,从而得知西壁古刻乃被后人为了刻上自己题诗而磨毁全壁古刻,此乃清人佟彭年(康熙二年任江苏布政使)和浙人王成瑞(光绪年间)所为,探源定谳,他感到十分痛心,在卷中记述下此等罪魁。  李根源先生的访古记述都是有情有节。当时在苏州西部诸山中保存明人墓葬颇多,大体上墓前都有石标、翁仲、石马、石羊、石狮、石虎。在木渎,访韩世忠墓,在神道碑西首尚存宋刻石六、明刻三、清刻四。韩祠享堂中还有林则徐所书楹联。他在观看木渎堞楼建筑中,有记叙明朝苏州人抗倭,歼日本兵数千于此的事迹。三月初一,李根源上穹窿山,适逢香期,上山烧香者两三千人,他打听到上真观设醮坛,每60人一组,每坛收费240元,13有四坛。其留下的这份记录,也可以作为后人研究道教经济史的一份资料。在访问光福贤首教寺(古铜寺)时,除了记述唐、宋遗物外,他还看到寺僧保存的本观镇山翰墨二卷,有寺图、佛像,更有明、清两代名士疏跋,又有近人翁同苏、洪钧等题跋。李根源写就这本《吴郡西山访古记》,当时就有人称道:“胸中掌故比吴郡诸宿尤为翔实。”1932年初,他从苏州赴洛阳,应邀出席国民党政府召开的国难会议时,察觉到主政者并无抗13之决心,愤然离会。而后他在洛阳近郊北邙参观正在发掘的唐代墓葬群,出土唐代墓志甚多,以银洋两千购得唐志九十三石,租赁车皮一辆,运抵苏州后,在葑门住宅内建“曲石精庐藏九十三唐志室”,室额为章太炎先生所书。他又将所得唐志编成《曲石唐志目》,从而发现其中若干唐代墓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侵略军逼近苏州,他深恐唐墓志沦于敌手,连夜在宅前码头上船,将唐志运至小王山,沉入山麓关帝庙前小池中,才保存了这批历史文物。解放初,李根源先生将苏州寓所所藏书画与金石文物(包括唐志)全部捐赠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该会派人将唐墓志从池中取出,运回苏城存放。后来这批唐墓志中的王之涣墓志已调运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其他名石则调运南京博物院。

执绋披麻哀送国殇  从1933年到1937年,李根源在苏州曾先后两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麻送国殇。李根源在1932年写的一首题为《奉安东战场阵亡将士忠骸》的五绝:“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真切地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P8-10

后记

蓦然回顾退休已有二十个年头。进入老年后,逐步体会到,作为老年人应以乐观自信、淡定自然的心态,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著名作家陈村在《人之老》一文中写道:“人既老,传宗接代的任务已完成,心中安泰,可以无邪审美,可以审世界,也审自己。历史渐渐呈现惠义,来处和去处是历历在目。”我想,一个人进入老年以后.如何调正心态,充实生活,这是幸福安度晚年的关键。人的生老病死是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的心理年龄是可以调节的,“审世界,也审自己”就是一种新的自我追求和挑战。即使到了晚年,不应有任何放弃。

身为教龄四十余载又年近八旬耄耋的我,晚年生活简朴平淡,平日喜爱读书与写作,兼之家庭又幸福和谐,还有什么可以比这一切更值得高兴呢?之前,我曾经历两次大病,尤其是2002年3月突发性的心肌梗死,让我从此放下一切,认真接受治疗,适度活动锻炼,近十年来心电图、生化血液检查均属正常。如今能保持身心健康。这更是晚年生活的最大幸福!

当然,简朴平淡退休生活中要善于自找乐趣。1996年起,5年时间曾在电视台协助制作姑苏文化、姑苏历史名人等专题片,从查阅资料、采访现场、撰稿制作,直到审阅样片,能为姑苏文化积累宣传资料,深感肩负历史的责任感。2004.年后又利用这批资料,先后在有关报刊陆续发表姑苏文化传奇故事160多篇。出版《汉字的故事》、《趣味汉字》、《认字归宗》等书5册。如今,承苏州大学出版社全力支持,正式出版《我在苏州“逛”历史》一书,这一切都充实了自己老年生活的内容。谚语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我在苏州“逛”历史》一书出版,要感谢苏大出版社耿总、金振华主任与责任编辑董炎同志。此外,还有长期与我合作的《扬子晚报》张毕荣同志、原《上海滩》杂志编审秦义民同志、《团结报》编辑陈晓燕同志,以及日常生活中全力支持的老伴,还有华东师大教授李春生同志,在此一并致谢!

退休后20年来,我在苏州大学敬文图书馆翻阅资料,曾借阅馆内图书1400多册,读书生活帮我找到人生乐趣,更积累了人生价值,这是任何钱财都无法比拟的。我始终记得作家赵丽宏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假如生命是一根枯枝,那就不必做绿色的美梦,变成一支火炬吧!在黑夜中噼里啪啦从头燃到脚。”让自己在黑夜中噼里啪啦燃烧,坚决不放弃晚年的追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苏州逛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郁乃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204157
开本 32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9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