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教育大师谈/大师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大师经典:中国教育·大师谈》囊括了近现代教育史上最负盛名两大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的思想精粹,无论是从教育形式上,还是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能予当代教育以启迪,可读性强,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在教育类的书籍中可谓一枝独秀。

内容推荐

《大师经典:中国教育·大师谈》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论等多方面,对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收录,指出教育不仅是自身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论述了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师经典:中国教育·大师谈》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面思考人生的镜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教育情况的良好选本。

目录

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第六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七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论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八章 本务论和德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四节 德之本质

 第五节 德之种类

 第六节 修德

 第七节 结论

第九章 生活即教育

第十章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

第十一章 大学教育

第十二章 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

 造型美术

 音乐

 文学

 演剧

 影戏

 留声机与无线电播音机

 公园

第十三章 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

 生活的改良得用食衣住行等事来证明

 社会的改组此三十五年中均有

 剧烈的改变

 学术的演进兹分为科学美术两类

第十四章 文化

 何谓文化

 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子

第十五章 哲学

 世界观与人生观

 哲学与科学

编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总论

道德

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

修己之道

夫事必有序,道德之条目,其为吾人所当为者同,而所以行之之方法,则不能无先后。其所谓先务者,修己之道是也。

行之于社会

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由是而行之于社会,则宜尽力于职分之所在,而于他人之生命若财产若名誉,皆护惜之,不可有所侵毁。行有余力,则又当博爱及众,而勉进公益,由是而行之于国家,则于法律之所定,命令之所布,皆当恪守而勿违。而有事之时,又当致身于国,公而忘私,以尽国民之义务,是皆道德之教所范围,为吾人所不可不勉者也。

夫道德之方面,虽各各不同,而行之则在己。知之而不行,犹不知也;知其当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养,犹不能行也。怀邪心者,无以行正义;贪私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故道德之教,虽统各方面以为言,而其本则在乎修己。

康强知能德性

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强其身为第一义。身不康强,虽有美意,无自而达也。康矣强矣,而不能启其知识,练其技能,则奚择于牛马;故又不可以不求知能。知识富矣,技能精矣,而不率之以德性,则适以长恶而遂非,故又不可以不养德性。是故修己之道,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废也。

第二节 体育

修己以体育为本 身不康强不能尽孝 身不康强不能尽忠

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

忠孝,人伦之大道也,非康健之身,无以行之。人之事父母也,服劳奉养,惟力是视,羸弱而不能供职,虽有孝思奚益?况其以疾病贻父母忧乎?其于国也亦然。国民之义务,莫大于兵役,非强有力者,应征而不及格,临阵而不能战,其何能忠?且非特忠孝也。一切道德,殆皆非羸弱之人所能实行者。苟欲实践道德,宣力国家,以尽人生之天职,其必自体育始矣。

体育与智育之关系

且体育与智育之关系,尤为密切。西哲有言:康强之精神,必寓于康强之身体。不我欺也。苟非狂易,未有学焉而不能知,习焉而不能熟者。其能否成立,视体魄如何耳。也尝有抱非常之才,且亦富于春秋,徒以体魄孱弱,力不逮志,奄然与凡庸伍者,甚至或盛年废学,或中道夭逝,尤可悲焉。

身体康强与家族社会国家之关系

夫人之一身,本不容以自私,盖人未有能遗世而独立者。无父母则无我身,子女之天职,与生俱来。其他兄弟夫妇朋友之间,亦各以其相对之地位,而各有应尽之本务。而吾身之康强与否,即关于本务之尽否,故人之一身,对于家族若社会若国家,皆有善自摄卫之责。使傲然曰:我身之不康强,我自受之,于人无与焉。斯则大谬不然者也。

卫生之概要

人之幼也,卫生之道,宜受命于父兄。及十三四岁,则当躬自注意矣。请述其概:一曰节其饮食;二曰洁其体肤及衣服;三曰时其运动;四曰时其寝息;五曰快其精神。

饮食过量之害

少壮之人,所以损其身体者,率由于饮食之无节。虽当身体长育之时,饮食之量,本不能以老人为比例,然过量之忌则一也。使于饱食以后,尚歆于旨味而恣食之,则其损于身体,所不待言。且既知饮食过量之为害,而一时为食欲所迫,不及自制,且致养成不能节欲之习惯,其害尤大,不可以不慎也。

杂食果饵之害

少年每喜于闲暇之时,杂食果饵,以致减损其定时之餐饭,是亦一弊习。医家谓成人之胃病,率基于是。是乌可以不戒欤?

饮酒之害 吸烟之害 节制食欲

酒与烟,皆害多而利少。饮酒渐醉,则精神为之惑乱,而不能自节。能慎之于始而不饮,则无虑矣。吸烟多始于游戏,及其习惯,则成癖而不能废。故少年尤当戒之。烟含毒性,卷烟一枚,其所含毒分,足以毙雀二十尾。其毒性之剧如此,吸者之受害可知矣。

凡人之习惯,恒得以他习惯代之。饮食之过量,亦一习惯耳。以节制食欲之法矫之,而渐成习惯,则旧习不难尽去也。

清洁

清洁为卫生之第一义,而自清洁其体肤始。世未有体肤既洁,而甘服垢污之衣者。体肤衣服洁矣,则房室庭园,自不能任其芜秽,由是集清洁之家而为村落为市邑,则不徒足以保人身之康强,而一切传染病,亦以免焉。

且身体衣服之清洁,不徒益以卫生而已,又足以优美其仪容,而养成善良之习惯,其裨益于精神者,亦复不浅。盖身体之不洁,如蒙秽然,以是接人,亦不敬之一端。而好洁之人,动作率有秩序,用意亦复缜密,习与性成,则有以助勤勉精明之美德。借形体以范精神,亦缮性之良法也。

运动

运动亦卫生之要义也。所以助肠胃之消化,促血液之循环,而爽朗其精神者也。凡终日静坐偃卧而怠于运动者,身心辄为之不快,驯致食欲渐减,血色渐衰,而元气亦因以消耗。是故终日劳心之人,尤不可以不运动。运动之时间,虽若靡费,而转为勤勉者所不可吝,此亦犹劳作者之不能无休息也。

游散 游历

凡人精神抑郁之时,触物感事,无一当意,大为学业进步之阻力。此虽半由于性癖,而身体机关之不调和,亦足以致之。时而游散山野,呼吸新鲜空气,则身心忽为之一快,而精进之力顿增。当春夏假期,游历国中名胜之区,此最有益于精神者也。

运动不可无节

是故运动者,所以助身体机关之作用,而为勉力学业之预备,非所以恣意而纵情也。故运动如饮食然,亦不可以无节。而学校青年,于蹴鞠竞渡之属,投其所好,则不惜注全力以赴之,因而毁伤身体,或酿成疾病者,盖亦有之,此则失运动之本意矣。

睡眠

凡劳动者,皆不可以无休息。睡眠,休息之大者也,宜无失时,而少壮尤甚。世或有勤学太过,夜以继日者,是不可不戒也。睡眠不足,则身体为之衰弱,而驯致疾病,即幸免于是,而其事亦无足取。何则?睡眠不足者,精力既疲,即使终日研求,其所得或尚不及起居有时者之半,徒自苦耳。惟睡眠过度,则亦足以酿惰弱之习,是亦不可不知者。

精神

精神者,人身之主动力也。精神不快,则眠食不适,而血气为之枯竭,形容为之憔悴,驯以成疾,是亦卫生之大忌也。夫顺逆无常,哀乐迭生,诚人生之常事,然吾人务当开豁其胸襟,清明其神志,即有不如意事,亦当随机顺应,而不使留滞于意识之中,则足以涵养精神,而使之无害于康强矣。

自杀之罪杀身成仁

康强身体之道,大略如是。夫吾人之所以斤斤于是者,岂欲私吾身哉?诚以吾身者,因对于家族若社会若国家,而有当尽之义务者也。乃昧者,或以情欲之感,睚毗[眦]之忿,自杀其身,罪莫大焉。彼或以一切罪恶得因自杀而消灭,是亦以私情没公义者。惟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则诚人生之本务,平日所以爱惜吾身者,正为此耳。彼或以衣食不给,且自问无益于世,乃以一死自谢,此则情有可悯,而其薄志弱行,亦可鄙也。人生至此,要当百折不挠,排艰阻而为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见险而止者,非夫也。

P2-6

后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多年前,国际联合会教育考察团在一份报告书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经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中国的教育也理当如此,才能真实发挥它的民族性与创造性。

《大师经典》书系正是这样一套为中学生、大学生和刚开始步入职场的青年人,以及广大文史爱好者辑选的经典读物。

本书从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良心论等多方面,对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收录,指出教育不仅是自身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论述了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本书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面思考人生的镜子,也是广大读者了解我国教育情况的良好选本。另外,本书所选资料来源均附在章节后面,以便读者查证参考。

编辑过程中,总体以早期版本为依据,参考后出版本,并敦请中华书局几位资深编辑专门校对,目标是出一个错误较少的本子。但是,校书如扫落叶,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教育大师谈/大师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元培//陶行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56490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0-092.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