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雷锋在湖南/中国榜样永远的雷锋大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榜样永远的雷锋大型丛书》涵盖了雷锋的故事以及对雷锋精神的阐述,希望社会上出现更多雷锋式的好人,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冯健所著的《雷锋在湖南》为丛书之一,本书并不拘泥于雷锋事迹的宣传与介绍,而是把党中央提炼的雷锋精神放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道德传承中研究,把雷锋精神上升到理论,以总结学雷锋经验,用理论指导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内容推荐

冯健所著的《雷锋在湖南》为“榜样雷锋”系列之一。《雷锋在湖南》是以纪实的手段,通过雷锋的至亲至友的描述,记述了雷锋在湖南时期的成长过程。共有三篇,第一篇血泪童年,介绍了雷锋家乡湖南望城县的风土人情,较详细介绍了雷锋家世,解说了雷锋不足七岁成为孤儿的苦难经历。第二篇新少年的先锋,记述了解放后雷锋翻身成新社会的小主人,艰苦的求学之路。第三篇在县里工作这两年,描述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送雷锋到县委机关当公务员的经过重点记述了雷锋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历程和学习写作情景等。

目录

开篇的话/1

第一篇 血泪童年

第一章 湖南·望城:雷锋家乡/5

 望城建置沿革: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县/5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方热土/6

 简家塘的那座破茅屋:地主的“庄屋”与雷锋故居/9

第二章 雷锋家世(上)/15

 雷锋亲族四代简介/15

 雷锋(雷正兴·庚伢子):

 在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凄然出世/16

 雷锋祖父雷新庭:劳苦一生含恨病故/18

 雷锋长兄雷正德:死于劳累与肺病的童工/21

 雷锋弟弟雷金满:未满两岁死在母亲怀里/24

第三章 雷锋家世(中)/27

 雷锋之父雷明亮:惨遭日寇毒打不治身亡的好汉/27

 不灭的口碑:好后生好丈夫好父亲/27

 历史的荣耀:农协自卫队队长/29

 在仁和福油盐号的“三级跳”:伙计·站店·先生/30

 长沙“文夕大火”殃及雷明亮连遭厄运抱恨终天/31

 再衰三竭:第二次失业/33

 抱病抬轿/34

 英年早逝:犯湘日寇罪责难逃/35

第四章 雷锋家世(下)/39

 雷锋之母张圆满:一位被逼上绝路的良妻贤母/39

 育婴堂的张家弃婴/39

 杨家养女胜似亲生/42

 从童养媳到雷家里里外外一把手/44

 山歌不唱不风流/45

 夫妻恩爱苦也甜/46

 不离不弃:呕心沥血力撑穷家/48

 独木难支:哺养三儿痛失.Z/49

 最后岁月的搏击/51

 玉碎/53

第五章 孤儿苦旅/59

 不足七岁的小孤儿:何处为家?何以为生?/59

 六叔祖父雷春华:舍身救孤/59

 跟着六叔祖父为皮影戏伴唱伴口饭吃/62

 讨饭流浪:难以言状的悲惨生活/64

 背上的疮疤与手上的刀痕/68

 个性与天磨/71

第六章 跟着彭德茂大叔:冲破黎明前的黑暗/77

 庚伢子讨饭的见闻与思考/77

 做梦都盼着这一天/79

 与敌巧周旋/81

 张贴革命标语:“我敢去”/82

 欢迎解放军:“连长叔叔,我要跟你当兵”/86

第二篇 新少年的先锋

第七章 解放了:雷正兴翻身成了新社会的小主人/93

 丢掉讨米棍,扛起红缨枪/93

 智擒顽敌/97

 土改翻身:雷正兴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房屋/99

 永不复返的阶段与儿童天性纯真的复活/102

第八章 艰苦的求学之路/107

 我要上学,我要读书/107

 读六年书转三次学换五所学校/110

 一日三餐谁保:上学吃饭难题如何解决/114

 勤俭自助渡过难关/119

第九章 学习他最好:勤奋攻读品学兼优/123

 从一首顺口溜说开去/123

 刻苦、认真、独立思考/125

 试制矿石收音机/129

 带头学讲普通话/130

第十章 光荣的“种子队员”/133

 荣获两个“第一”的少先队员/133

 全票当选的大队队委/137

 鼓声激扬/138

 旗手的风采/140

 梦未圆,气不馁/142

第十一章 活动他最行:热心、活跃、也会玩/147

 于细微处见精神/147

 尊敬老师/148

 团结友爱,帮助同学/150

 公益劳动争先恐后/154

 文娱活动骨干/154

 军事游戏智勇取胜/157

 他爱玩,也会玩/159

第十二章 阳光少年:公家伢子/16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65

 两次捐献/166

 校外无偿劳动见深情/167

 小学生“小先生”/169

 下乡宣传的热心人/171

 乐为安庆乡政府义务当差/172

第十三章 高小毕业:面向未来的抉择与行动/175

 六年苦读丰硕之果不同寻常/175

 两难选择与务实定夺/177

 在毕业典礼上宣示人生抉择/180

 回乡“见习”的日子/183

第三篇 在县里工作这两年

第十四章 如坐春风:张兴玉给雷正兴添翼/191

 彭德茂亲送雷正兴到县委报到/191

 互诉家史结忘年之交/196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99

 “螺丝钉”精神育新人/201

 鼓励雷正兴好好学习/207

 春风夏雨润物无声/209

第十五章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213

 不忘本,信仰坚/213

 太阳培育我成长:做梦都想见毛主席/218

 人团入党:这是我最大的愿望/219

 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225

 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227

第十六章 在县委机关:“三员”工作堪称第一等/229

 两年三易工作岗位/229

 我要努力加油干/230

 苦,我不怕/233

 有我在那里,大家就多一份安全/237

 黄色公文包/239

 留在西塘的难忘记忆/239

 我不能离开张书记/243

 忙不完的事,帮不完的忙/245

第十七章 在治沩工程指挥部:“螺丝钉”精神放光彩/251

 治沩:我不去会后悔一辈子的/251

 当个通讯员也能起个螺丝钉的作用/253

 面对苦差从不叫苦/255 

 编外“质检员”/256

 山歌唱给民工听/258

 以理服人/260

 《治沩工地报》的编外“三员”/261

 民间单方治病良药/262

 我有义务照顾她/264

 治沩工程模范/264

第十八章 在团山湖农场:驾驶拖拉机垦荒造田/267

 其实,张书记也“真舍不得他走”/267

 捐款建拖拉机站/269

 第一位拖拉机手/271

 要真正成为一个开拖拉机的内行/273

 吃饭低标准劳动高标准/276

 抽闲到生产队学犁田插秧技术/276

 在抗洪抢险第一线/277

 驯服小黄马/282

 他被评为全县下放干部先进生产者/284

 功业千秋/286

第十九章 学习·读书·作家梦/289

 我现在太需要提高文化水平了/289

 手不释卷勤记勤写/294

 满怀革命激情学习毛主席著作/295

 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走又红又专的道路/298

 拜师学写日记/300

 我想当作家/303

 逐梦团山湖农场:小荷才露尖尖角/304

 一位女青年突击队长的形象素描:短篇小说《茵茵》/306

 团山湖农场的颂歌:长诗《南来的燕子啊》/309

第二十章 崇尚真善美 生活充满阳光/315

 真善美植根在内心深处/315

 我发誓一定改正缺点/318

 也谈其所称“向冯健姐姐学习”的问题/319

 从对四种鸟的人格化比拟看胸怀/322

 生活充满阳光/325

第二十一章 挥手自兹去 离湘万里征/331

 且说雷正兴离湘前夕的一段心路历程/331

 我愿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334

 改名抒壮志/336

 题词互勉励/339

 依依惜别吐衷肠/343

 湘江有幸欢送有志男儿/347

主要参考文献/351

后记/355

作者简介/358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湖南·望城:雷锋家乡

望城建置沿革: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县

雷锋的家乡说大是湖南省,说小是望城县。

就让我们从望城县的建置沿革说起。

先请看2007年1月出版的《湖南省地图册》刊印的“望城县图”,望城县位居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东临长沙市郊区和长沙县,西抵宁乡县和益阳市赫山区,南接湘潭县,北濒湘阴县。地处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北部湘江沿岸为冲积平原,东北部群山绵亘,西南一带多丘陵岗地。湘江自南向北纵贯境内38公里,直下洞庭湖,其支流沩水、靳江河、八曲河、沙河等呈叶状向东西两侧展开。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条件优越,风光秀丽。

望城县境域自古即被泛称“长沙河西”,而成为建制县则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与长沙县有“两合两分”的历史渊源,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年轻的新县。

考诸史籍,秦置长沙郡,其附廓之县名“湘”,称湘县,即长沙县前身。自此始,望城境域即属长沙县地。汉代易名临湘县。隋废郡,改名长沙县。唐属长沙、湘潭县地。宋改属长沙、善化县地,历宋、元、明、清四朝。民国元年并善化入长沙县,望城境域仍属长沙县地。

新中国成立,开创了望城崛起新局面。1951年5月26日,经政务院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长沙县湘江以西的全部及湘江以东西北角一部——即从其15个区中划出第10、11、12、13、14等5个区和第9区的桥驿、鹅隐、治安3个乡共70个乡镇新置望城县,县治设在岳麓山北的集镇望城坡,故名“望城县”,1952年3月由此迁往县境之北湘江之滨的高塘岭迄今。1959年3月,望城县撤销,与长沙县重新合并。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制,辖地仍按1959年3月合并前的望城县行政区划,面积14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0万人,直属长沙市。2011年5月,望城撤县设区,成为大城市长沙西北的新城区。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撤县建区后的望城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新的发展机遇。滨水望城、首善之区。今日望城依托省会长沙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农业大区的资源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望城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努力把望城打造成为长沙最亮丽的名片和湖南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方热土

望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与湖湘文化的丰厚底蕴。境内有长沙人类最早活动地团头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反映湖南青铜文化特殊内涵的高沙脊商周遗址,有佛道交汇的黑麋古刹禅院,有初唐“四大家之一”的书圣欧阳询父子习字的书堂洗笔泉,有唐代诗圣杜甫的落寂诗篇,也有曾国藩率湘军讨伐太平军溃败靖港第一次投水自杀未遂的旧战场。而“母亲河”湘江在境内两岸滋润的一座座古镇——如发轫于唐的“陶都”铜官、“小南京靖港”、“麻石之乡”丁字湾、“千年渔都”乔口、“戏剧之乡”新康等等,则历来各具特色,商贾云集,迁客骚人流连忘返,然生流风余韵,因而不乏农耕文明向近、现代文明转变的经济与文化特征。

而更令人倍以为荣耀与骄傲的是,望城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方热土、革命老区,拥有先烈们留下的珍贵精神遗产,薪火相传,成为永远激励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据《中共望城县党史大事记》一书记载,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望城各地无数志士仁人就走上革命的道路,“唤起工农千百万”,顶着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在血雨腥风中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望城地方组织始终组织领导工农大众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解放前二十余年革命斗争中,望城境内的铜官、麓山、霞凝、靖港、丁字湾、梅溪古塘湾、坪塘、坪山、伏龙、靳江、樟树港、白若铺、枫树铺、桥驿洪家冲等地,当年先后成为我地下党活动的据点,革命星火永不熄灭,为人民革命和抗日救国伟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中共望城县委党史联络组、望城县史志档案局编印出版的《毛泽东与望城》一书序言用“毛泽东和望城有缘”、“毛泽东对望城有情”之语形象而深情地记述了毛泽东早期在望城的革命活动史迹以及毛泽东对望城革命烈士遗属如郭亮烈士遗孀李灿英及其儿子郭志成、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李淑一等的亲切关怀与浓厚情谊。1923年1月,毛泽东亲自到望城境内的铜官考察工人运动,播下了革命火种。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毛泽东亲自到包括望城(当时属长沙县)在内的五个县农村,实地考察农民革命斗争情况,并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列举大量事实,热情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驳斥了当时党内外一些人对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而为农民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这篇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土豪劣绅势盛时,杀农民真是杀人不眨眼”。他列举的实例之一即是:“长沙新康镇(按:今属望城县)团防局长何迈泉,办团十年,在他手里杀死的贫苦农民将近一千人,美其名日‘杀匪”’。深刻揭露了土豪劣绅与反革命派的凶残面目。

P5-7

序言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人所从事的职业可能要双向选择,而人生的态度完全由自己决定。雷锋,一个年轻的士兵,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50年来,学雷锋活动经久不息,这足以证明雷锋精神具有多么强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现在,几乎整个民族都在呼唤雷锋。面对社会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就是不情愿学习的人,也希望别人都学习雷锋了。更有人说,雷锋精神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雷锋可做中国人的形象代言人。

在经过50年的学雷锋活动后,问起有关雷锋的事迹、雷锋精神的实质,仍有许多人不甚了了。这就促使雷锋的战友们、雷锋的传人们、长期坚持研究雷锋的学者们感叹不已。感叹之余,有了一个共识——组织起来,为全国的学雷锋活动做一点事情:一是还原雷锋,把一个真实可信的雷锋的光辉形象奉献给人们,使更多的人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谁都可以学习雷锋;雷锋精神是伟大的,谁都需要努力,才能把雷锋精神学到手。二是集50年研究成果,把理论层面上对雷锋新的认知告诉人们,使人们从中悟出道理,鼓励人们都来做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三是针对不同人群,编委会成员多次讨论,力求选准书名和写作内容,就这样,汇集50年的思索和探讨的成果,经过近一年的归纳和整理,就有了这样一套学雷锋的系列读物献给广大读者。这既是献给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50周年的一份厚礼,更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的一份贡献。

这套丛书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权威性。雷锋身边的战友、培养雷锋的领导干部、看着雷锋成长的亲朋好友直接参与写雷锋,是用第一手材料叙述雷锋,其中还纠正了社会上对雷锋不恰当的传闻,还原了雷锋的真实性,维护了雷锋精神的纯洁性。二是具有完整性。有人说,这是一套既用多种形式全面地介绍雷锋事迹、系统地多专题研究雷锋精神的书籍,又是注重研究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当前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的读物。三是具有针对性。该大型丛书分别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职工、大学生、部队士兵等不同职业的人群如何结合本职工作学雷锋提出了参考意见,其中不乏独到之处。这些意见和看法在作者所作的多场报告中已与听众形成共识。这是一套值得收藏和系统研读的作品。对不同的读者来说,也是一套可各取所需的读物。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2013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在2013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为本套丛书联合举行的推介会上,雷锋亲密战友乔安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李素丽,“京城活雷锋”孙茂芳,“雷锋班”现任(第二十五任)班长毕万昌等应邀亲临会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代雷锋”郭明义虽未到会,但通过现场连线对出版本套丛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名誉主任、雷锋生前战友、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名誉副主任、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少将,分别就自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以及对本套丛书的期待作了精彩的发言。媒体及有关领导赞赏出版单位的社会责任感,高度评价图书出版活动传递的“正能量”。  学习雷锋,在于学实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雷锋,在于行动——一言一行都为别人更幸福;学习雷锋,在于持久——一生一世讲奉献;学习雷锋,要有表率——领导干部应走在前列。

愿这套丛书助大家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

衷心感谢在组织编写本套丛书及其开展的相关活动过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同志。

《中国榜样:永远的雷锋》编委会

2013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雷锋在湖南/中国榜样永远的雷锋大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542682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