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洋事业》是由五洲传播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海洋”丛书之一。本书叙述了国际大洋活动中的重要概念、发展历史,以及中国进行中的大洋事业,如大洋科考、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申请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等实践活动。本书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负责编写,全书由张丹执笔,贾宇统稿。
| 图书 | 中国的大洋事业/中国海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的大洋事业》是由五洲传播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海洋”丛书之一。本书叙述了国际大洋活动中的重要概念、发展历史,以及中国进行中的大洋事业,如大洋科考、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申请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等实践活动。本书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负责编写,全书由张丹执笔,贾宇统稿。 内容推荐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国际海底区域专称为“区域”,指的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通常所说的中国的大洋活动主要就是指中国在“区域”进行的相关活动。“区域”目前已发现并具有潜在商业开采价值的深海海底战略性资源有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天然气水合物、热液硫化物和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基因等。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对缓解中国的资源供求矛盾、减少资源对外依存度、保障资源安全供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大洋事业》一书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负责编写和审校。叙述了中国进行大洋活动的主要空间——国际海底区域相关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际海底区域的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价值以及中国进行大洋科考、参与国际海底区域事务、申请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等实践活动。全书由张丹执笔,贾宇统稿。 目录 认识国际海底区域 巨大的宝藏 共同的遗产 国际海底管理局 国际深海法律制度解读 “区域”的法律地位之争 在分歧中妥协 深海基因法律地位问题 国际海底区域采矿 探矿 勘探 开发 走向大洋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先天的不利 重要战略资源基地 研究带动技术 中国大洋事业二十年 进军三大洋 从“潜龙”“海龙”到“蛟龙” 深海研发和管理参与 “蓝色圈地运动” 先驱投资者 第一轮“深海圈地运动” 第二轮“深海圈地运动” 结语:大洋事业的展望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的大洋事业/中国海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丹//贾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52841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0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 |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24 |
| CIP核字 | 2014248830 |
| 中图分类号 | P7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0 |
| 宽 | 127 |
| 高 | 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