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的作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和著名文化人陶继新。本书中谈到的家庭教育问题,都不是凭空想来的,都是基于作者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其他优秀家长的经验而来的。当然,作者也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并向有关家长请教过。从这本书中分享的家长,能够让你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自身也不断地走向优秀。
图书 |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内容 | 编辑推荐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的作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和著名文化人陶继新。本书中谈到的家庭教育问题,都不是凭空想来的,都是基于作者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其他优秀家长的经验而来的。当然,作者也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并向有关家长请教过。从这本书中分享的家长,能够让你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自身也不断地走向优秀。 内容推荐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讲述每一个优秀孩子身后都有优秀家长的身影,而每一个问题少年身上都体现着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怎样教?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的作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和著名文化人陶继新都是有辉煌建树的大家,同时又是成功的家长。他们给家长建议,从孝敬感恩、充满爱心、学做真人、积极心态、培养习惯、开发潜能等10个方面教育孩子。 把成功的家长请到身边来! 目录 序 导引 第一章 孝敬感恩 一、孝敬感恩系德之根本 二、孝敬感恩从家务做起 三、孝敬感恩是幸福之源 第二章 充满爱心 一、爱当下的一切 二、善行昭示品质 三、爱人亦需爱物 第三章 学做真人 一、人无信,无以立 二、得事实,求真是 三、父母信,孩子真 第四章 积极心态 一、起伏兴衰,生活常态 二、家长心态积极,孩子心理阳光 三、学会宠辱不惊,修持宁静心怀 四、安然接纳当下,挫折成就未来 第五章 培养习惯 一、不怕慢,就怕站 二、步子小,坚持走 三、培养注意力 四、适时要说“不” 五、养成有方法 第六章 开发潜能 一、开发潜能,创造奇迹 二、创设环境,更好发展 三、发现长处,激活“天赋” 四、记忆潜能,及早开发 第七章 学会生存 一、磨难是成长的阶梯 二、放手是腾飞的前提 三、吃苦是幸福的序曲 第八章 快乐学习 一、什么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享受 三、让孩子从小喜欢上学习 四、进入到痴迷状态的快乐 五、学习应当是无处不在的 第九章 学会交友 一、人人都是群体互助的受益者 二、怀着真诚助人之心结交良友 三、帮助朋友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四、父母是孩子择友观的引导者 第十章 共同成长 一、孩子第一次成长促使父母第二次成长 二、心灵共同成长是父母子女的重要课题 三、孩子是为成就父母的生命成长而来的 结语 试读章节 一、孝敬感恩系德之根本 魏书生:孝敬感恩。我始终跟家长们讲,也跟我的学生讲,人一辈子永远要对宇宙、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存感恩的态度。因为人是非常渺小的,这么渺小的生命能让咱活一回,你说没有祖祖辈辈的积累,咱能这么幸福吗?能这么方便吗?没有大自然的千千万万的巧合,地球能在宇宙空间转了这么多亿年,才转成了适合咱活着的这最恰当的状态吗?宇宙空间那么冷,地球就不冷不热。对这些,咱当然要满怀感恩之心。 所以我总让学生,经常这么想问题,别以为自己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忘乎所以,或者是瞧不起别人,或者是自以为全是自己的功劳。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而感恩之心,首先应该是从感恩父母做起,因为父母给了咱生命,才让咱有机会活出咱的精彩。 感恩父母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做,最好别挂在嘴边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 要孝敬父母便要为父母分忧解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在父母有病的时候端水找药或者陪同就医;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后与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听从父母的规劝。孝敬,要孝就要敬;孝顺,要孝就要顺,而且孝不如顺,因为孝比较抽象,顺则比较具体。即使父母、长辈有时批评过严甚至委屈了孩子,也引导孩子不用顶嘴的方式对抗,学会先顺着父母和长辈的心,事后再平心静气地向父母及长辈解释。 父慈子孝,子孝父心宽,家庭才和谐安宁。孩子孝敬父母,才会去爱同学、爱老师、爱更多的人。有了千千万万和谐安宁的家庭,我们也就有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二、孝敬感恩从家务做起 魏书生:我刚当教育局局长时,做就职演说,我就说了“五个一分钟”。第一个一分钟,讲的就是盘锦市的学生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二三十分钟更好,没有那么多家务活,做不了那么长时间,一分钟也要找活儿干、找事做,千万别停下来。 很多人不理解,说魏老师,你当个教育局局长,不抓重点中学,也不抓通考,也不强调升学率,怎么说头等大事是家务劳动呢?我说你想想看,一个很重要的常识是什么?爱祖国、爱人民,看不见摸不着,但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的话,你说他爱祖国、爱人民,百分之百是骗人的,这都用不着论证。一个打爹骂娘的人:在那里大声吹嘘,他对同志如何有礼貌,如何尊重朋友,会有人相信吗?但是爱父母,你能光挂在嘴边上说空话吗?那不是假的吗?要从小心疼父母,从帮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开始。人在小时候,大事做不了,小事还做不了吗?承担一点家庭责任,至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为父母分一点儿忧。我说一个从小知道为父母分忧解愁的孩子,心疼父母的孩子,长大了他自然就会心疼更多的人,长大了他会惦记集体,再大他会惦记这个国家,会心怀天下。这几乎是一条常识,是一个规律。 还有人问,魏老师,孩子做家务劳动不耽误学习吗?我说学习有那么紧吗?多少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十来岁支撑一个家,全部家务劳动都干了,买粮买菜、洗衣做饭、煎汤熬药,结果人家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什么都不耽误啊。他们凭的是什么,反而是这种帮助家庭分忧,承担家庭家务活的过程锻炼了他强大的责任感和意志力,这种责任感和意志力应用到学习中,自然事半功倍。这种例子太多了,而咱一天二三十分钟都舍不得做吗? 陶继新:确实是这样的,想想我们这一代人,也可以得出这种结论。我们这一代人多数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长大,从小都要帮着家里承担很多家务,反而我们的学习动力、成就动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要放弃过。 魏书生:而且,根据我的经验,常干家务活的孩子智力更好,思维活跃,遇到困难点子多,组织能力也强。我教过的各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把学习成绩处于前10名的学生做的家务活加起来,会远远超过后10名学生做家务活的总量。绝大部分后进生之所以成绩低,并不是由于智力不好,而是因为懒。 当然我不是主张过早地将家庭的重担压向孩子稚嫩的双肩,而是建议家长们,要求孩子们适当地做一些家务活。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进跟父母的感情。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还能使紧张学习的大脑某些部位得到休息,虽然占用了一点儿时间,但反倒培养了孩子的效率感,更加珍惜学习时间。 所以,我说一定要从家务劳动做起,从力所能及开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至少你从四五岁开始,五六岁开始,幼儿园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整理自己的玩具,上小学整理自己的文具,整理自己的被褥,整理自己的衣服,再大一点儿,开始学习洗小东西。 陶继新:是的,这一点我也很认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其实人天生就有很充沛地想自己决定自己生命的意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小孩子就想着自己去做事。当你看他做不好,帮他时,他反而会非常痛苦,甚至大声啼哭,表示抗议,非得他自己去做了才高兴。所以,如果家长能顺应孩子的这种需求,多付出一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做,并在旁边加以辅导和协助,孩子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就可以很好地建立起来。P4-6 序言 教师要想走上讲堂,首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可是,夫妻成为父母,却没有这方面的考核与证书。所以,有的尽管已经为人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更不知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父母。而家长的优秀与否,却是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两人怀着忧怀天下之心,来对话与交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个话题。 在孩子成长之路上,家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家长就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三字经》中早就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我们现在可以延伸一下:“子女不教,父母之过。”可是,有的家长认为,养是父母之事,育则是学校的责任。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不少家长主动地卸下了应有的担当,让孩子失去了接受家长教育的过程。谁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可是,如果没有让孩子成人成才的理念与行动,没有家庭优质教育的土壤,这种期待就有可能变成天上浮云,空中楼阁。 有的家长尽管自己没有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可却对孩子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如果现实与期望形成落差,则将怨气与责任一并推给学校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尽管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家长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绝大多数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绝大多数优秀的孩子,几乎背后都有着优秀家长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两人绝非自诩优秀,但我们却有着家长的责任感。在我们看来,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教育不好,不但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学校与社会。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我们才有了始终如一的家庭教育的担当意识,才有了自始至终的家庭教育行动。 家长的责任,不但要让孩子成才,更要让孩子成人。《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十二个字中,前九个字都与人格生成有关,后面三个字也不是绝无关系。看来,儒家先师是将修身做人放在第一位的。因此,真正优秀的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人格的生成。有了高尚的人格,就等于为孩子一生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家长只是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关注让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至于做人如何,认为那是无关轻重的。但如果没有人格这个精神的支撑,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实,再往深处探究一下,这些家长的思想意识与人格道德本身就有问题,他们不但对孩子寄予了不正当的期望,也在言谈举止中对孩子进行了不好的教育。当问题特别是严重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没有自责,而是怨天尤人。而优秀的家长则不然,他们将自己当成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些美质传递给孩子。于是,孩子的优秀品质,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了。 有不少人问我们,你们的孩子品质怎么这么好?有什么妙招吗?其实,从本质上说,家长做人做好了,孩子的人品大多也没问题。家长教育孩子,必须真诚自然,即《大学》上所说的“诚其意”,要像“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样真诚地做事做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懂得“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的要义,并会显现在孩子的行动中。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他们并不深知幸福的真正内涵,而是根据自己的“幸福”标准,让孩子步入“幸福”的领地。比如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等,这些物质刺激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可以快乐一时,可是,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甚至还会走向幸福的反面,步入物质至上的怪圈。其实,幸福更多地折射在心理层面,幸福是要快乐的,可是,这个快乐应当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快乐,而且有着高尚的况味。看来,精神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的丰足。真正优秀的家长,在满足孩子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更多地让孩子在精神上去追索。为孩子精神成长提供一切可能,从而让孩子不但知道爱自己,更懂得爱他人;有了好的东西可以自己享用,更要与他人分享;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时候,更希望帮助别人也成长与发展起来。同时,让孩子在这种精神成长中,慢慢地体会“仁者爱人”的美好,感受与入同乐的幸福。 我们两人的幸福观,似乎有点不合时宜,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人格与精神的生成。而且,我们持之以恒地用这种幸福观去影响孩子们,让他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走进“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境界。 目前,孩子心理问题已有“愈演愈烈”之势,这让很多教师与家长非常头痛。这些心理问题,有的是在学校形成的,更多的却与家庭有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可能越积越重,以致不可收拾。我们两人的孩子的心理都非常阳光,即使在一般人看来非常烦恼的事情,表现在我们孩子身上,也多不会痛苦不堪,甚至还会笑而纳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两入在经受打击批判的时候,依然有一种乐而忘忧的情怀;有了名气之后,依然是淡然处之。在我们看来,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其实,这正构建了大自然的一种和谐。如果天天风和日丽,或者天天暴风骤雨,不就一切都完了玛?人亦如是。一个人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有得,也会有失。成败、顺逆、得失,恰恰构造了一个人一生的和谐。如果有了成功就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就打破了生命的和谐;如果遭遇失败就垂头丧气、裹足不前,也打破了内在的和谐。了解了这些,并有了生命的经历与体验,就会将这些全然地收下,平静地对待。我们两个人正是用这种心灵力量,以及实际的行动,向孩子诠释着这个天地规则的。所以,他们也有了宠辱不惊的心怀。 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可是,有的家长却漠视了这种潜能,让其长期处于沉睡状态,让本来可以走向卓越的孩子,一直在平庸的路上迟缓地行走。而优秀的家长则不然,从小就有效地启动这个开发系统。小时候的潜能一旦开发出来,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这种潜能更加展示出其无穷的魅力。我们在对话中谈到的一些优秀的孩子,在一般人看来可谓神童,可是,从深层次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是他们的家长让其“神奇”之力喷薄而出的。而且,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是不可以学习的,特别是不能够学习那些深奥的古代经典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易之分。《学记》中谈到“学者有四失”时,只谈到四个方面:“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我们的先贤太有智慧了,他们知道,即使如《周易》般的形上之作,孩子背诵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多能走进乐不可支、优哉游哉的乐园里。而且,他们的记忆力之强,是大人远远不能比拟的。大人用几个小时才能背会的经典,他们只用十多分钟或几十分钟即可倒背如流。《学记》中还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段,年龄大了再背诵,即使再努力与刻苦,都是不可能背诵得如此多如此好的。所以,古人特别关注经典文化的“童子功”,中国的很多大师,都是因有“童子功”而后才大器晚成的。遗憾的是,一些家长,包括一些有头衔的教授级家长,对此却嗤之以鼻,认为小小童子,对这些佶屈聱牙的古文一点儿也不懂,背诵有何用处?其实,千万不要小看当时不理解的经典背诵,这犹如为孩子种下了一棵优质成长的种子,不一定现在就开花结果,可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让你看到盛开的鲜花与累累的果实的。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可是,一个不学习的家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总会向孩子传递一种不好好学习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妨想一想,一个整天在家里打麻将的家长,让孩子在那里安静地学习,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一个天天迷恋于电视的家长,让孩子不看电视好好学习,又会在孩子心里投射下怎样的阴影?我们两人都是学习者,不会打麻将,很少看电视,更多的时候,是与学为伴的。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受到了影响,也就“学而时习之”了。其实,家长让孩子成长的时候,自己也应当成长。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为成就家长而来的。你希望孩子走向卓越,家长就要力争走向卓越。学习不应当是工作之后就停止的事情,而应当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大事。所以,家长要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要是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者。当家庭中构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之后,孩子成长了,家长也发展了。 以上所谈,包括全书中谈到的家庭教育问题,都不是凭空想来的,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以及其他优秀家长的经验而来的。当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并向有关家长请教过。不然,是不可能有这些家庭教育语系的。可以说,我们的孩子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成长,给我们以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这些经历与经验,我们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与我们一道分享,分享之于我们,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当然,我们也有了一种期待,那就是希望从我们这本书中分享的家长,能够让你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自身也不断地走向优秀。当更多的家长与孩子更加优秀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当然更多家庭幸福的时候,社会不也就安详与和谐了吗? 这本书的起源是我们的一次现场即兴对话,那是201 2年4月3日,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演播大厅里,我们两人就“做一个优秀的家长”这个话题,谈了整整一天,夜色降临的时候,尚有意犹未尽之感。后来,我们将那次对话的录音整理成文,又做了一些修改与增添,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 本来,这本书是可以早些出版的,可是,由于我们两人很多时间出差在外,是抽空整理而成的,以致拖延至今,甚是遗憾。 尽管如此,我们两人依然很高兴,因为这本书毕竟是我们两人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个精神成果,它不但会留存在我们的心里,也会走向全国各地家长的视野里。所以,期待能有更多家长阅读并喜欢它,也期待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 魏书生 陶继新 2012年9月18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做一个优秀的家长--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家教智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书生//陶继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5510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5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3 |
宽 | 16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