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的遭遇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应松所著的《一个人的遭遇》作者怀着一种不被人注意的窃喜,独霸了故乡某一天的田埂与湖水。重新像回到儿时一样打量她。水的气息,庄稼和野草的气息,人与畜的气息,村庄的气息,甚至夕阳的气息,都是好闻的,并且不想与人分享。

内容推荐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抹乡愁,但回首,却不知故土何在。

陈应松所著的《一个人的遭遇》中在陈应松的笔下,农村生活就在眼前。而这不是抒写乡村的绮丽山水、静谧安宁,也非赞美稻穗的丰收、腊肉的飘香和湖藕的清脆。在这已深受“毒”害的湖泊地带,人性泯灭、伦理尽丧等丑剧时有上演;底层人物在各种挤压下无力挣扎;乡村政治急功近利,使曾经的家园变得更为荒芜和尴尬……

无论是大系哥、香儿、燕桂兰,还是刁有福、阎孝文、村长和福,他们都是这个生存环境下十分弱小的人物。面对遭遇,或被适沉沦,或苦苦坚守;粗陋、污秽、浑噩四处流散,而善良、坚韧、勇敢的品质,仍未掩光芒。

《一个人的遭遇》中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迷惘和逃遁,作者坚持行走于田野,捕捉光与影,力图用悲悯之笔,唤醒麻木之心,拯救迷途魂灵。

目录

祖坟

送火神

野猫湖

无鼠之家

一个人的遭遇

巨兽

夜深沉

后记

试读章节

舒十里局长舒舒服服地在远隔老家千里之外的省城生活,坐公车,陪酒,整日里脸膛红红的,脚步飘飘的。偶尔可能会出一下轨,找个三陪小姐,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捱到退休时,再弄个正厅级巡视员,待遇和级别就上去了。可是有一天他却在凌晨六时接到一个电话,是家乡的村长打来的:“舒局长,你家的祖坟被挖了。”

要说,他与那个千里之外的飘忽的村子基本没有关系了,兄弟姐妹亲戚六眷要出来的都被他给搞出来了。吃的喝的穿的,由不着那个乌泥滚滚的地头管,现在的单位管得好好的,什么都给你想到了,没想到的机关办公室拍马屁的也给你想好了。我怕咋的呢?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却接到这么一个难办的电话:“你家的祖坟被挖了。”

立马他就明白了事情有些邪乎,恶躁。立马眼前就出现了-一个蔫蔫的、闷闷的、弯着腰的、眨巴着眼的、鬼鬼的男人伍调子,村长,突然从窗户里烟似的钻进来,居高临下紧紧地盯着他,沾着一腿的乌泥,带着活生生的气息。他在这个路灯疲惫、天刚放亮、有点儿暖昧朦胧的清晨,感到恶魔缚身,人整个JL陕崩溃了c

那声音很低,像一句精心构思的台词,在那个烟霭缥缈的村子里琢磨了好多遍的,仿佛假意不想让全世界知道,只想让他一个人知道。

“怎么挖的?事情又怎样了?”

“没有怎样,你未必还想让它怎样哪舒局长?你放心好了,幸亏发现得及时,现在已派人守起来了。”

“谢谢你!谢谢你!有什么开销的你先给我垫着。”

“还谈什么开销不开销的舒局长,不要见外啦,你家祖坟是咱乌罱村的风水哩,咱理当好好保护哩!”

说什么“开销”,就跟黑社会一样那么说:“要多少钱,你开个价。”

或者以一种I服了You的嘻哈腔调:“伍村长,好好给我守着,守土有责,这次你和村里有什么困难,打个报告过来。”

如果不理,第二次挖祖坟的事件就又会发生。当然当然。

他住在乌罱村最角落的蚊子沟。他在舒十里离开时还没有户口。他跟着他投亲靠友的父母一起来到这里。他们没有蚊帐,全家人浑身是被蚊子咬出的红疱。他跟他的父亲一起去乌泥深处掐鸡头包梗,打荷叶,捞野菱角。捞野菱角是用一根缠了麻绳的大棒子,在泥底捣腾,陈年的菱角就沾在了麻绳上。他冬天在刺骨的寒风里跟他的父亲下湖挖藕。有一年冬天他自己不晓得是怎么回来的而他的父亲却没有回来,据说是冻死在淤泥里了0他的母亲哭瞎了眼睛。后来他在初中辍学带着三个弟妹,用乌泥筑起了_一个台子做成了苇壁的三间大屋,取名伍家台子。他外出打工跟人划玻璃,双手常常血淋淋的。他攒钱给弟妹们成家,三十八岁后自己才找了,个老婆,小他十多岁。后来他回到村里,当上了村长。

噢,还记得吧,舒十里局长,离家二十年时衣锦还乡的那天,伍调子村长带领全村老少夹道欢迎您的场面。那些龇着满口缺牙、衣衫黯淡褪色的父老乡亲由衷欢迎您回乡祭祖,学生们吊着绿油油的鼻涕手舞荷花和野蓼花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还记得那泥沼中的路,在那扰人的泥泞清明,为迎接你,伍调子村长带领村里的劳力去镇上十五里路一担担挑来了煤渣,垫好了那条从进洪闸下来的五六里路;你穿着皮鞋,一尘不染。后来当然也入乡随俗弄出了_一脚污泥,狼狈不堪。村里的大憨你儿时的伙伴赵憨子背着你哩。

还记得吧,舒十里局长,那两盘万字鞭,炸得寂静了千年的乌罱村一派喜庆。你的随扈有十五人之多,气派啊。野鸭嘎嘎,湖水奔腾,芦苇迎风咆哮的傍晚,你泪水盈眶,空豁的大地上传来你有如飞翼的哽咽心声:“我真的很怀念这里,怀念这里贫困但开心的少年生活,怀念儿时……” 还记得那个用水泥砌的你家祖坟和那块新刻的石碑吧。人家伍调子村长可是实实在在热心肠地给你家当孝子贤孙哩。祖坟砌的半圆墙,砖也是涨水时用船给运来的,碑刻得够大了,咱这地儿也没产石头,石头是从对岸邻县买来拖来的。可给你的账单满打满算只用了两千一百块钱。

“伍村长,你不能这么让我有压力,是多少就是多少,我可不能让你们倒贴咧。”

“哪里话,是多少就是多少,我们又没有少报,也不能赚你的钱哩。顺手帮个忙啊,也没有蛮大的劳神的。”

我的祖宗,现在随便点—盅佛跳墙也上千哩。酒一瓶也几千的,烟一条……这事儿再怎么也得七八千下不来,人家凭什么这么给你干?人家父亲还没个坟,尸骨都没找到。逢年过节望着荒湖抹泪哩。P1-3

后记

这本崭新的小说集收入的是我近几年的作品。喜欢我小说的读者会知道是怎么回事,犯不着我在这儿还得啰嗦几句。

可以说,这几个小说从未收进我任何集子中,读者完全不必担心会重复买到我的这些作品。

如果硬是要说点什么的话,我想讲2009年我跑到家乡而非神农架呆了一年。于是后来有了一些关于湖泊生活的故事,比如野猫湖。在故乡的田野上自由行走,对许多所谓成名作家是件奢侈的事,为了对自己身份的显摆,不可能独自去重温旧梦,再一次吹吹童年的野风。我庆幸我不属于这类作家。我是个比较不太在意这个世界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到了何种需要尊重的地步。回到故乡,就像一个在外干了些杂事又回来过日子的人一样。我怀着一种不被人注意的窃喜,独霸了故乡某一天的田埂与湖水。重新像回到儿时一样打量她。水的气息,庄稼和野草的气息,人与畜的气息,村庄的气息,甚至夕阳的气息,都是好闻的,并且不想与人分享。谈不上感恩,谈不上思乡,谈不上热爱,就是回来走走,没有目的。就像那些鱼类,非得要万里迢迢回到它出生的地方去产卵。写小说也是产卵的方式吧。我所做的一切,分析起来,不过就是一种基因密码,如此而已。

但人不是鱼,人还有思想,人对他所有经过的地方会有对比,会有感悟,会思考这里与那里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是这样,这里的人为什么会吃这种饮食,会这么讲话,为什么会有这些与他人不同的记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出生和死亡(比如风俗)等等。这个地方孕育了我和我们的过去,还将孕育更多的人和更久的以后。她的生活如此漫长柔韧,有什么道理?有哪些是对的,哪里是不合理的?哪些是要痛哭的,哪些是应该欢笑的?

关于小说,大约就是这一些无头绪的的东西吧。就像一堆从臭水中沤过许久的麻秆上扒出来的麻,乱七八糟,你把有用的,梳理一遍,编织出了你需要的物品。当然可以编织成任何东西,但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编出他认为最有趣最好看最有意义的东西。

我们所处的生活,我们的审美,我们认为的时尚,全都在改变,世界在不断的沧海桑田中轮回。许多的水面没有了。不急,也许哪一年一个大地震一次大洪水,又会有一个大湖出现。有的正在隆起,有的正在坍陷;有的鸿沟正在填平,有的深渊愈来愈瘆人;漂亮的村庄在荒芜,荒芜的田野成为了城镇。

没有不变化的,沙漠也在改变形象。我的小说也是在变化,我不会成为僵死的标本,因为我在不断的行走和写作。我知道我的脚让我获得了新生,永远有泥巴在脚上,晚上再清洗鞋子,还带回一些过去曾忽略的植物。现在知道了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少年、盛年和老年。还知道了一些庄稼。过去我伏在它们中间,但并不十分了解它们。现在我与它像彬彬有礼的客与主,可以探听一些陈年旧事,细看它们,不再是一个靠它们的产出养活的人。这是很好的事。我已经有了与它们对话而不是被它们奴役的权利。这是年龄赐予我们每个人的恩典。因为我们努力过,所以我们成为了田野的散步者,也成为了田野的生客、观察者和记录者。当然,我们会成为田野的亡灵,会在故乡游荡。我坚信,我们的作品也将永远在故乡的田野上游荡。

感谢那些饮食和水。我现在变得如此温和。我的这个后记就是证明。

2012年9月8日于武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的遭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应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06498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