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酒桌上的社交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当我们拿起酒杯的时候,其实就是展现自我人格魅力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人观察你,判定你的一个过程。正因如此,流传下来许许多多饭局的规矩和禁忌,现今我们称之为礼仪,也就是崔林编著的《酒桌上的社交智慧》中谈及的社交智慧。相信,各位在翻阅本书之后,会对酒宴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拓宽人际关系网络,促进事业的发展。

内容推荐

《酒桌上的社交智慧》简介:中国式的宴请文化与社交礼仪,让越来越多的人深感苦恼。他们在这种场合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无法请到重要的客人。入座时坐错位置,点菜时误入“禁区”,敬酒时言语不当等。结果钱没少花,事却办不成。

崔林编著的《酒桌上的社交智慧》为读者指点迷津,全方位解读请客吃饭、求人办事的技巧。

目录

第一章 请客非易事,小小名单透玄机

 请人赴宴的“四字诀”/003

 记住,没人喜欢喝没由头的酒/005

 请客看时机,时机不对事难成/007

 商务宴请规矩多,谨慎筹划须用心/009

 随意就座,面子里子全丢光/011

 动动脑子,人才能请到位/018

 读懂潜规则,老板也敢请/020

 请人不是发广告,来者不拒非宴请/022

 请客需入乡随俗/024

 别把拒绝当回事儿/026

第二章 比赛前要热身,喝酒前要热汤

 没有热情的接待,就没有成功的宴会/031

 宴会开始之前,你一定要重视的细节/034

 别以为跟主人打声招呼就够了 /036

 与其等他人介绍,不妨先自我介绍 /039

 不妨担当主宾之间的桥梁/041

 主动伸出你的手/046

 名片,另一张脸/050

 懂得寒暄才会有话题/053

 注重外表,准时赴约/056

第三章 酒再香醇,若无佳肴同样扫兴

 点菜难,只因没头绪/061

 不求丰盛,只求适宜/063

 男女老幼有差异,点菜应不同/066

 点菜应讲究区域特色/068

 练就一双“葵花点菜手”/071

 中餐酒水的那点事儿/073

 西餐酒水的那点事儿/075

 点主食,其实有窍门/076

 “三优四忌”,点菜完美体验/078

第四章 随意莫随性,小事会让你出糗

 莫把小节当儿戏,否则后悔来买单/083

 喧宾夺主惹尴尬/085

 小小餐巾学问大/088

 “对不起,请用茶”/090

 以茶待客,要了解茶道/092

 筷子随意摆,无意之中得罪人/094

 夹菜不当也会让人不快/098

 留神,那些酒桌上让你出丑的事/100

 吃相要文雅/102

 小心,别成为酒桌上的小丑/105

第五章 喝酒不劝酒,不如去喝白开水

 敬酒有门道,会敬才能赢/109

 向客人敬酒应知道的一些事儿/113

 客人也要表表态/116

 多点心眼,别让劝酒成拼酒/118

 顺势而为,找好借口勤敬酒/121

 能斟会敬,主客轻松/123

第六章 能喝非高手,有智方为酒中仙

 酒场如战场,没有谋略必出局/127

 祝酒没技巧,喝死也活该/129

 也谈酒桌上的“团队精神”/132

 懂点饭局规矩,小心踩地雷/134

 明哲保身的九条妙计/135

 来点小游戏,喝酒更有趣/138

 喝酒也要有情调/141

 管不住的嘴,丢不尽的丑/143

 玩转酒桌全攻略/146

第七章 莫让第一次相聚,成为最后一次

 悄然而退非君子所为 /155

 让结账成为展现人格魅力的艺术/159

 莫让道别成“永别”/161

第八章 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喝酒之道

 山东好汉当豪饮/165

 循环传杯,湖北十堰的独特喝法/167

 天津八大碗,无菜不畅饮/169

 “茶七饭八酒十分”话山西/170

 广东人喝酒也“生猛”/172

 不得不说的“东北虎”/173

 豪气冲天,河南人畅饮中原/175

 行酒令、龙门阵、酒香飘四川/177

第九章 老外喝酒规矩多,知己知彼免尴尬

 礼节多多的日本人/181

 注重礼尚往来的“山姆大叔”/183

 不是绅士的英格兰人/184

 酒,无处不在的德国/186

 掐着秒表进来的瑞典人/187

 近似鸡蛋里挑骨头的葡萄牙人/189

小贴士

 小贴士:防醉秘笈/192

 小贴士:科学饮酒的方法/194

 小贴士:解酒妙方/196

试读章节

请人赴宴的“四字诀”

既然说到酒桌上的那些事,当然不会是一个人的事了。一个人在喝酒,多数情况是在喝闷酒,借酒浇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他人聚集到酒桌上呢?事实上,不用多说,这就需要邀请了。

关于邀请说起来很简单,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就是一句话,那就是:“哥们,聚聚,一块儿喝喝酒,怎么样?”当然,这对于平时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来说,对方可能欣然前往。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所邀请的可能是没见过几次面,还不怎么熟悉的人,也正因如此,他们可能会婉言拒绝,如此一来,酒桌上的事也就无从谈起啦!由此可见,邀请,是酒桌上不能不提及的事儿。

既然如此,怎么邀请呢?首先你要搞清楚,应该邀请的人是谁?

如果是求人办事,那么邀请的对象一定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会需要一些朋友作陪来炒热气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精心的安排,选择合理的邀请对象。根据需要及宴会规模大小,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近后远的原则,划定邀请范围,最后敲定邀请名单。

例如,重要客人要携带夫人,主人也应该以夫妇的名义来邀请。作陪的人应该是比较熟悉亲近的人。单位的招待会可以根据宴会的规模多邀请一些客户。逢年过节的时候,今年邀请的客人明年也要请,要顾虑到客人的想法。

邀请时,还要考虑到被邀请人的年龄、地位、性格和学识等的差异,相应的,邀请与客人差距较小的人作陪。如果作陪的人不合适,难免会在沟通上产生一定的困难,有的还会破坏和谐气氛,给交际和应酬带来不便和麻烦。

出席宴会的主人和客人比例要适当,如果只有少数客人,那就不需要很多人作陪。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因为照顾某些关系而安排一些无关的人来参加宴会。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我们在邀请上,还要遵循四字经,既是“行”、“明”、“便”、“诚”。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对方欣然赴宴。

行,就是邀请的可行性,要考虑到被邀请人是否能接受邀请。

例如有个人非常富裕,是县城响当当的人物。他创办了一家餐厅,开业剪彩想邀请县长亲临捧场,制造气氛。他向县长发出了正式的邀请函,并且向其他到场的人做了宣传。剪彩那天,县长迟迟不到。这让餐厅老板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这件事说明邀请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自己的实力,是否和对方相差悬殊,不能强人所难。这个人虽然在县城很有名气,但是和县长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请人要量力而行。

明,就是明白,明确。邀请之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邀请人数、活动主题,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准确无误向被邀请人说清楚,从而使得被邀请人也做到心中有数,准时赴约。

公司同事小王,邀请小李参加生日聚会。打电话时,小王只是说了生日宴会的时间,小李也没有问具体在什么位置,以为就在小王的家里。宴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小李给小王打电话,询问宴会的具体位置。小王告知在距离小王家很远的一个餐馆,无奈的小李最终还是迟到了半个小时。

所以邀请时一定要把宴会的时间、地点等都说清楚,避免造成麻烦。

便,就是尽最大限度地为客人着想,并提供交通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便利。

这是邀请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做好了可以使不可能的邀请变得可能。

一位老板想请一位教授来解决一个科学方面的难题。这位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是很方便,本来打算拒绝邀请。但是这位老板派了专车接送,让这位教授很感动,于是改变了主意,帮助这位老板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邀请中,一定要考虑到被邀请人的实际情况,为被邀请人提供方便的条件,这样就有可能使得不可能的邀请变得可能,可能的邀请变得更加顺利。

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失信、不违约。

在生活中,通常有这样一些人,喜欢开些没边儿的玩笑。

公司职员小马是公司里的活跃人物,和别人打得火热。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朋友说,“下周末是我的生日,请你们来我家吃饭吧”。这些朋友信以为真,结果去了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朋友很气愤,从此以后不再把他的话当真。

对主人而言,发出邀请,就像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力求周全,取得客人的良好回应。

一般情况下,邀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请,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赴约,所以多采用书面的形式,如请柬邀请、书信邀请、传真邀请、电报邀请、便条邀请等。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非正式的邀请,如当面邀请、托人邀请以及打电话邀请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请,后者则可称为口头邀请。

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的邀请函作为邀请的主要方式。最为商界人士常用的就是请柬邀请。凡是精心安排和组织的大型活动和仪式,如舞会、庆祝会、宴会、发布会、纪念会、开业仪式,等等,均采用请柬来邀请嘉宾,这样才会被视为与其规格相符合。

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白领来说,也许并不知道请人吃饭还深藏着如此重大的玄机,因此,对“邀请”这门学问还得多多研究,在职业生涯中用得到。

P3-5

序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说到酒,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与酒相关的诗句,同样会想到许许多多与酒相关的传奇故事,如王羲之与《兰亭序集》、“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打酒出现后,无论是将相王侯,还是平民百姓,高兴的时候会喝酒,伤心的时候也会喝酒;结婚要喝酒;生孩子要喝酒;联络感情要喝酒;谈业务要喝酒……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离不开酒,甚至一些国家大事也跟酒有关,如在北宋年间的宋太祖导演的“杯酒释兵权”,就是人们众所周知的桥段。

饭局,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能缺少的部分,既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生存智慧。“以酒为媒”,这句流传甚广的话不就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吗?

在今天,饭局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啦!在这儿,我们暂且不说酒是联络感情的纽带,想想看,我们谈事,少得了应酬吗,少得了频频敬酒吗?你不要认为这是多余的,有没有想过,其实有些事情原本可以谈妥的,就是因为在酒桌上的表现不佳而功亏一篑呢?某杂志上就报道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个年轻人请人喝酒,可惜的是当几杯酒下肚后,满嘴“跑火车”,还强行给人灌酒,在座的人出于礼貌,勉强熬到散席。年轻人还以为自己招呼得很周到,没想到的是再联系那些人,都借故回绝他。结果钱没少花,事却办不成。

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呢?很简单,那就是他在酒桌上犯了忌讳,忽略了酒桌上应该遵守的礼仪。

“吃好喝好再谈事”,各位或许听过这句话,有些人觉得有些不妥,甚至感到怪怪的。但是在这儿要告诉各位的是,事实就是事实,因为长期以来,国人已经形成了从酒桌上谈事的习惯,事实上,很多人能够拥有令人羡慕的人脉,能够轻松地搞定他人看起来难以搞定的事,就是从酒桌上开始的,只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

当我们拿起酒杯的时候,其实就是展现自我人格魅力的时候,同时,也是他人观察你,判定你的一个过程。正因如此,流传下来许许多多饭局的规矩和禁忌,现今我们称之为礼仪,也就是书中谈及的社交智慧。相信,各位在翻阅本书之后,会对酒宴有一个重新的认识,知道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拓宽人际关系网络,促进事业的发展。

酒,是文化的象征;饮酒,体现一种品质;而坐在酒桌旁,需要的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进退,是一种方圆,更是一种博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酒桌上的社交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58309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6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4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