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母亲和我们七兄妹/人与岁月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

《母亲和我们七兄妹》作者(严玲玲)讲述给读者的发生在她的母亲和他们七兄妹身上的真实生动故事,看上去记叙的只是过去年代一个普普通通家庭的家事和历史,实际上反映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社会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和风雨历程。

内容推荐

云南大理喜洲镇一白族民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便是作者家族的故居——严家大院。家族经营的“永昌祥”曾经是云南最大的外贸商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严氏家族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中,未能逃脱大浪淘沙的命运。

《母亲和我们七兄妹》的女主人公,曾经是一位优雅贤淑的少奶奶,瞬间就变成一贫如洗、拖着七个孩子的寡妇。她以无比的勇气面对人生,缝纫纺线,摆地摊,开包子店,辛苦挣钱,以使一家人不至饿死。儿女在母爱的呵护中成长,在社会上遭受屈辱,却得以保持自信自尊。他们不明白也不去质问家庭的原罪,无可奈何地接受命运的不公。及至“文革”开始,全家陷入了更大的劫难……这连失败者的故事都算不上,因为他们从未试图抗争。

《母亲和我们七兄妹》由严玲玲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妈妈三十八岁守寡

第二章 严家的辉煌与衰落

第三章 安宁巷的苦日子

第四章 六姐和我的婚事

第五章 哥哥入狱引发的不幸

第六章 妈妈生命的最后岁月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妈妈三十八岁守寡

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1955年是我们最不愿意提起的一年,因为那一年留给了我们太多悲痛的记忆,在那一年,我们七个弟兄姐妹突然失去了慈爱的爸爸。那一年,我最大的姐姐十六岁,我最小的弟弟不到两岁,我,刚满四岁。我们亲爱的妈妈当时三十八岁,她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寡妇。

爸爸死在1955年10月14日。那天白天,妈妈依旧熬了中药,盛在一个小碗中,端到生病在床的爸爸面前,扶他起来喝,爸爸只喝了一点点,就摇头不喝了。他背靠着床头坐了很长时间,一句话也不说。晚饭时,上学的几个孩子都回家来了,妈妈照例将饭桌移到了爸爸的床前,让七个孩子跟他团团围坐在一起吃饭。爸爸起身背靠床头坐着,他端起妈妈递给他的饭碗,一口未吃,就放到了桌子上。暗淡的灯光中,他的目光开始在他面前的每个孩子身上游动,他看了又看,当看到妈妈正在喂饭的他的小儿子,这个因营养严重不良而发育缓慢,至今还不会开口说话,也没有喊过他一声“爸爸”的孩子时,他眉头紧锁,摇了摇头,就躺下,睡进了他的被头中。他平躺在床上,眼睛却大睁着,他望着漆黑的屋顶,一言不发。最近几天,在晚餐时间,在跟他的七个孩子团聚在一起,他经常这样一遍又一遍地看着他的孩子们,不吃一口饭,不说一句话,然后就悄然躺下。因为爸爸沉默不语,一家大小都鸦雀无声,一顿饭吃得索然无味。

深夜十一点多了,萧瑟秋风中,我们居住的整条小巷都已经静寂无声,我们七个孩子也都进入了梦乡。一盏台灯旁,只有妈妈还在缝纫机前工作,伴随着双脚有规律地踩踏,缝纫机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突然间,爸爸剧烈地咳嗽起来,妈妈起身向他,准备扶他坐起来。她看见,爸爸的双手也伸向了她,可就在她刚刚走到床沿边,将她的手伸向爸爸时,爸爸突然瞪大了眼睛呆呆地望着她,他痛苦地对着妈妈说了一句话:

“若碧,我,我对不起你。”他的双手就陡然从空中坠落下来,就在那一刻,爸爸在安宁巷7号,在这个他极不喜欢的小屋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当时他正值英年,仅仅四十八岁。

爸爸是半夜时分在破旧凌乱的家中离开人世的,爸爸的死,是我们一家巨大的灾难。

当时’网0刚四岁的我以及更年幼的弟弟,我们正在熟睡着,突然就听到了首先是妈妈,然后是哥哥、姐姐们划破夜空凄怆的哭喊声,他们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悲烈。那天夜晚,一家人哭天喊地惨厉的哭喊声,一直是我童年时代幼小心灵中永难磨灭的记忆。我和弟弟年龄太小,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那天夜晚,我们两个未因悲伤而哭泣,只因听到一家人都在失声痛哭、大喊大叫而感到无比害怕,我们就不停地跟着他们一起惊叫不止。

那夜,失去了“安宁”的安宁巷7号,孤儿寡女们的哭喊声惊天动地,令人肝肠寸断。

爸爸的黯然离世,令妈妈悲痛欲绝,她在哭喊中几次昏厥过去……

就在两年前,我们一家还住在昆明市石桥铺自家漂亮的小洋房中,爸爸还经营着他自己的“昌明染织厂”。1952年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全国的私营企业无一不“伤筋动骨”,爸爸也未能幸免,他本以为损失一点财物,他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仍然可以体面地活着。可是,接踵而来的“公私合营”运动,却让他的身份一下子跌入了谷底,1953年春天,他的工厂被易名为“昆明市国营大华织布厂”,由军代表和工人阶级全权掌管,他这个“资本家”,沦落成为自己工厂中锅炉房的一名火夫。现实所迫,全家人从自家的洋楼中搬出,租住在了书林街的另外一幢小楼中。渐渐的,妈妈发现手上的钱已经越来越少,连小楼的房租也承担不起了,她就找到了安宁巷7号这个地方。妈妈说,她特别中意这条小巷的原因,是因为安宁巷的“安宁”这两个字。短短几年时间,“倾家荡产”的事情说发生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全家人一直生活在前所未有过的紧张和混乱状况中,这条小巷的名字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她真是希望,一家人躲进这个小巷中,从此就避开麻烦,重新获得安宁。

妈妈找到的这所房子,坐落在安宁巷中一条横向的更窄的小巷中的一个小院里。这个院落有前后两个小院子,后院住着房东一家。前面的小院中有着东西两面住宅,每面的住房面积大约有三十平方米,中间有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院坝。东面是一间大房子,西面分为两小间,后面有一个小厨房。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一家人独门独户,离市中心也不远,几个孩子上学很方便,妈妈马上就将这个小院租下来了。在当时,爸爸虽然不满意这个地方,但还是听从妈妈的安排,同意搬进这个偏僻、背静而又有些杂乱的小巷中,在他的心中,也许以为这里是我们家的一个临时屈身之地而已。

谁也未曾料到,我们全家人竟然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十多年。这条安宁巷也没有让我们获得过什么“安宁”的日子,不仅是爸爸,就连妈妈最后也死在这里了。只要想起安宁巷,多少苦涩和心酸的往事总是马上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P1-4

后记

书写这部书的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当我不得不打开尘封的记忆,又一次面对往事之时,真的好像是在揭开疮疤,那重又撕裂创伤的疼痛,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是多么的苦不堪言。我们的苦难为何如此深重?我们的妈妈和我们自己所经历过的岁月为何如此凄惨?多少次,我沉浸在难以自拔的悲痛中,是泪水伴我将此书写完。

但,恰恰也是在书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使我有机会千万次地写到“妈妈”这个亲切的字眼,多少次我情不自禁地开口叫着“妈妈”。三十个年头没有这样一遍遍地呼叫“妈妈”了,喊她的时候,我既激动又心酸。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写作,而是在与她促膝交谈,妈妈仿佛就坐在我的身边,她的气息、她的泪水我都可以感受得到。因此,不能不说,这次写作,让我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幸福体验,这种体验让我倍感快乐。那久违了的母爱如幸福的闪电,一次次令我感动至极,有时候甚至禁不住全身颤栗,我实在又拥有了三年多、好像每天都与我最亲爱的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这真是另一段我生命中的温暖时光。

真是不敢相信,岁月的流逝竟如此之快,此刻,距离妈妈去世,三十年即将过去。我们这个严氏小家族,也已经由妈妈的七个儿女繁衍成了一个拥有四十八个成员的大家庭。1996年,大姐和大姐夫在边疆小镇文山的教育战线上辛勤工作了四十年之后,退休回到昆明。从那时起,我们一家人就一直团聚在昆明,大家经常见面。在这三十年间,我们所有的家庭成员——妈妈的儿女、孙儿和曾孙儿们,与中国大地上的亿万生灵一样,一天天感受着祖国大地正在发生的可喜变化,总算过上了我们在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好生活。

然而,我们心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妈妈走得太早,没有能够赶上哪怕只是几天这样的好时光。让妈妈不必再为衣食担忧,让妈妈再也不要继续睡在那间漏雨而又昏暗的小屋中,让妈妈那担惊受怕了几十年、绷紧了的神经,可以稍稍得到舒展。我们所有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爱热闹的妈妈,每一天都可以和她的儿女、孙儿甚至是曾孙儿们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一起吃饭、一起交谈、一起开怀大笑。我们都知道,这肯定也是我们的妈妈最喜欢的事情。

2006年,弟弟的独子严立伟在高中毕业时经过层层选拔,被中国民用航空学院飞行专业录取。这是万里挑一的人选,也是我们严氏家族的光荣和骄傲,我们全家人都为此激动不已。他到成都报到上学的那一天,我们七兄妹和几个姐夫一起结伴,将他送到了学校,我们那么多人的一个家庭送行阵容,一时被传为当年学校的笑闻。四年严格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有同学被淘汰,而我们的严立伟依旧各方面优秀,于2010年顺利毕业。如今,他已经是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一名正式飞行员,驰骋蓝天。看着这个仪表堂堂、每天着装威武的年轻人,凡是认识弟弟的人总会发出感慨:“好人有好报啊!”

妈妈最喜欢的儿媳妇小昆和哥哥所生的爱女严黎凡,聪明伶俐,从小爱唱爱跳,在文艺方面显露出特殊的才能,大学毕业后,被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看中,一直担任一个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很受欢迎。她的一招一式,总会让我们联想到妈妈年轻时的风采。我们一大家子人有什么喜庆或是聚会时,经常也是由她当主持,带领着大家一起联欢、出节目。

如果妈妈能够看到她的这两个孙儿,她该会多么开心啊!

为着没有机会报效慈母,哥哥一辈子都生活在悔恨之中。他经常说:我们这个家,现在纵是千好万好,还缺一样不好,那就是我们没有妈妈,没有一位老人跟我们分享快乐。

妈妈那颗天天为我悬着的心,终究至死也未能安歇下来。因为直到1979年的11月底,我们才收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关于高临安右派问题的“平反通知书”,就因为晚了那么几个月的时间,这个消息再也没有机会让妈妈知晓。这也成了我一生的遗憾。

三十年来,我对妈妈的怀念从来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渐减弱,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反倒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的恋母情结是越来越浓郁了。多少次,我在睡梦中梦到妈妈,在看到某个景物时想起妈妈,在读到某段描述母爱的故事中感悟到妈妈,在看到某个苦难而又坚定的妇人时联想到妈妈。妈妈的音容笑貌、妈妈为我们七个孩子所做过的事情,一切细节,都令我深深怀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只要想起妈妈,我总会想起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的这句诗。妈妈短暂的一生,纵然如同一朵花儿落入烂泥,已.经被践踏、被蹂躏得了无踪影,但她的香气却永远如故,一想到她,似乎马上就可以闻到!

“如果大雁还在的话,小雁才感到幸福,如果父母还在的话,儿女才感到幸福。”这是一首古老民歌中的咏叹。对于仍然拥有父母亲的人,可能不一定完全理解这歌中“幸福”二字的全部含义。但对于我,这个四岁失去父亲,二十多岁又没有了妈妈的人来说,可是感触深刻。我从来都认为,儿女从父母亲那里得到的爱,世上没有其他爱可以替代。我从来都羡慕那些能够与父母亲长久相依相伴的人。失去妈妈之后的日子,我觉得自己的幸福真是少了许多许多。我对妈妈的思念,永远只可能埋藏在心中了。

我要真诚感谢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香港)的总编刘乙洁女士,是她在一读到我的这部书稿时,就给予我肯定和鼓励,在她的深情关爱之下,这本书以《严家往事》为书名,于2009年10月在香港正式出版发行。

我更要感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王培元先生和徐广琴先生,感谢他们给我这个机会,可以在内地再版这本书。那一天,当我接到他们从北京打来的电话,知道他们决定要出版这本书的消息时,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人又大哭了一场。我非常明白,他们之所以决定来做这件事,不是因为我笨拙的文笔,是因为我有这样一位妈妈。

我相信,在我妈妈的身上,隐藏着太多中国苦难母亲的身影。为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来出版这本纪念一位苦难母亲的书,我充满感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母亲和我们七兄妹/人与岁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玲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5179
开本 16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