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荣格与炼金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杰佛瑞·芮夫所著的《荣格与炼金术》以鍊金术来理解荣格灵性学的自性(theSelf)、超越功能(transcendentalfunction)、主动想象(activeimagination)三大基石,诠释鍊金臆想(想象)内容,藉此解释这三大概念的本质,阐述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如何可以形成新的一种当代西方灵性学。把灵界包括在鍊金术及荣格思想的研究中,便能够理解个体化历程——灵性提升、转化至最后阶段,与宇宙天地之道、与上帝合一时——发生的那种灵视及极乐经验的本质。

内容推荐

杰佛瑞·芮夫所著的《荣格与炼金术》内容简介:千百年来,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宗教家企图探究这些问题︰人类生命的终极意义为何?生命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什么状态?灵性成长的阶段与过程次第为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灵性领域的探究在东、西方世界都成为显学,许多影响世人的大师中,荣格(J。C。JUNG)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他的学说与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影响层面也愈来愈广大、深远。

鍊金术的研究,是荣格心理学工作的主要部分。西方鍊金学已有两千年历史,与中国道家鍊丹「藉鍊制实体物质,而达到灵性提升、转化」的主旨有所相同。《荣格与炼金术》阐述鍊金术内在的、心理灵性的深度层面,阐述灵修原理与鍊金术原理相通之处,以实体鍊金过程,譬喻抽象的灵修过程;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阐释千年来的鍊金术内涵、象征、隐喻及灵修方法,不啻为现代人重新开启一扇探究灵性研究的祕门。

目录

【推荐序】炼丹与自性的追寻

【导读】冶炼灵魂之路

致谢

引论 鍊金术之始

灵性传承——荣格

 自性

 超越功能

 积极想象

 心灵与类心灵

 主动想象的实际情形

鍊金与臆想

 幻想与想象

 炼金术与想象

 想象与类心灵

 炼金术与主动想象

 治疗与想象

创造自性

 羊泉之书

 图徽一~十五

内丹历程

 化学婚配

 第五天

 第六天

 续第六天

灵性炼丹的本质

 自然中的集中之处

 真理金耙

 赫米斯金论

结论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超越功能

荣格在他论超越功能(transcendentfunction)的论文中,提出一个范例来说明“潜在自性”转化为“明显自性”的过程。这一转化过程是以对偶的结合来进行的。确实,自性的特质之一,便是有能力容纳对立的两方:好坏、男性女性、内在外在、灵性物质都容纳兼收。平铺直叙的方式无法证明对偶互相结合的情形,因为这一结合是超越理性的。曼陀罗是这种结合的意象之一。曼陀罗有一个中心点,一切事物都围绕着这个中心点组织起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自性,环绕于四周的是一切一切的对偶;这一切对偶,如今已经找到自己与中心、彼此与彼此之间最适当关系的位置。然而,荣格曾经指出,曼陀罗作为一个整体,事实上也呈现了自性本身,所以其实自性本身就包含了一切对偶,不但中心点是自性,就是四周围的那些圆圈等等也都是自性。

自性作为种种对偶的结合态,我们体验起来有着各种样态;如果是明显自性,在我们的灵魂中就是活的,我们面对各种状况反应都会很恰当,需要仁慈的时候,我们就很仁慈,需要严格时,我们就很严格。我们不害怕自己的黑暗面,也不受他的指使,而是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看得见物质世界的创造精神,也享受物质的乐趣。简单地说,我们不怕表现自己人格的每一面,不压抑自己人格的任何一面。我们自己是什么,就做全部的自己,容纳自己的每一个部分。我们认为这种对偶的结合是一一连续的,起先是人格的某一部分,接着是另外一部分。

但是这种结合的另一种体验却不是连续,而是同时的。这一点比较不容易说明。自性将种种对偶结合起来之后,自己并不是其中任何一个,因而选取了这一切对偶之外的位置。此时和自性有关联的意识状态,虽然仍如上述所说以连续方式操作,但是却已经不能再用“对偶”界定。自我作为明显自性的一部分,体验自己不再是男性或女性、善或恶,他在这一切属性之外辨认自己的身份,自性这种存在状态不是言语可以形容,充其量只能说他不符合一般范畴下的定义。然而,如果作为一种经验,那么此时的自性感觉起来却绝对的独特,完整。这般的自性,自己界定自己,只能当做“绝无仅有”来理解。但是,说自性自己界定自己,并不表示自性和他人,和外在世界没有关系。在生命经验中,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对偶互相结合而后彰显出来,外在世界是这一切的一部分。但反过来说,自性却不是以关系或外在世界来界定,而是以自己的存在及意识来界定。独特自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心理程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超越功能(transcendentfunc—tion)。

“超越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把对偶结合起来,帮助自性的显化。心灵作为一个整体,包括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及潜意识。要使对偶结合,潜意识必须和自我会合,创造第三位置。由于超越功能是“由意识及潜意识内涵互相结合产生”,所以会创造第三位置。这样,也许我们就要问:那自我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担当什么角色?

自我当然只有面对意识才最自在,但是也必须愿意检视自己的倾向,承认这个倾向可能不完整,可能不是绝对正确,自我必须接受一个观念,那就是:除却意识观点之外,还另有其他观点。最重要的是,自我必须承认潜意识的存在,承认潜意识所占的地位值得探讨。这是必备的条件。在一般人的看法之中,不但不承认潜意识的存在,而且自我也一直很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灵生活,甚至自我就算承认必须把潜意识考虑在内,却又常常以幻想(fantacy)代之,因为只有幻想才能帮助自我保住地位。

自我往往在分析或治疗(therapy)的背景脉络之下,才能承认潜意识的地位。分析师以各种方法引导个案注意梦境传达的信息,赋予信息一定的分量,因而启动个案的超越功能。分析师以潜意识当中可以找到的价值教育个案,以这样的方式鼓励个案开始观照内在的声音。同时,展开“探索潜意识”这一项危险工作之际,他还必须提供个案安全感,保护个案。这一项工作开始之时,往往需要外来的协助,但即使怀抱最良性的意图,很多人到最后却会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这一件工作。P16-18

序言

炼丹与自性的追寻

清华大学(台湾)中文系教授

杨儒宾

荣格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者,至少是少数影响最深远的精神分析学者之一。他的影响不仅限于精神分析或心理学的领域,而是广泛地辐射到文学、艺术、神话、宗教各个重要的文化部门。他的影响也不仅限于西方,在东方——至少在中、日两大文化区域——其回声之响亮似乎不下于欧美,而且声势颇有与日俱增之趋势。和上个世纪众多的学术明星相比,荣格跨学科、跨区域的影响力是颇为突出的。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原型分析理论在精神分析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如果仅把荣格视为一位精神分析学者,那就大错特错了,荣格对自己学说的定位从来不是如此,他的学生看待他的学说也不是如此,甚至他所发挥的影响力也不是如此。任何人只要看过荣格著作集的书名,即可知他兴趣之博,横跨的知识领域之广。在知识日益分工化的当代世界,荣格走的却是古典的博雅路线。论博,其博颇有亚里士多德、莱布尼兹之风,在精神分析学界中特显异类;论雅,其雅却与两氏不同,荣格特好炼丹、占星、神话、秘仪等诸多秘教的知识,其脉搏中流动着浓稠的“非启蒙精神”之血液。

荣格看似怪异的学术兴趣其实不难理解。荣格一生的学术关怀,与其说他想建立一门现代学术模型的精神分析学科,还不如说他对一门完整的“入学”的兴趣更大。荣格所理解的人,包含了意识、个体性无意识以及集体无意识三个领域,作为人格最基层因素的集体无意识,很自然地联系了身与心、意识与灵魂、身心与自然的关系。在集体无意识层面上,适用的诠释法则是原型象征而非个别传记的;是共时性的而非因果性的;是因陀罗网式而非原子论式的。可惜,现代学术(包含弗洛伊德创设的现代精神分析学科)对集体无意识此一层面的议题很少涉及,因此,对于这一层面引发的问题自然也就无能为力。如果说现代学术既无意也无能处理集体无意识的问题的话,一些非西方的知识传统(如Tantrism或道教)或非正典西方的秘教传统(如炼金术或诺斯替教)反而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知识。荣格在西方的学界常感踽踽凉凉,他会与这些非主流的学问结盟,是可以理解的。

荣格之所以和秘教知识体系结盟,其黏合剂是他的人观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如果是构成完整人格(荣格所谓的“自性(Self)”)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的话,那么,未能处理此层面问题的人文知识就是不完整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理解荣格对现代学术的定调,也可以了解他对自己学说的定位。

荣格不是现代文化工业体制下的知识从业人员,他毋宁将自己视为灵魂的探险者,关怀的不仅是心灵疾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性灵解放的消息。我们与其将他视为杰出的精神分析师,还不如将他认做中国的高道、禅僧、印度的“谷儒”(guru)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炼丹师如Paracelsus那类型的人物。

“炼丹术”是门性质复杂的学问,长期以来,它被视为现代化学的前驱,所谓前驱,也就是原始科学或伪科学之类的意思,中国笔记小说中所说的“黄白之术”,指的大致是同类的文化现象。但探究炼丹术的历史,可以从化学变化的角度着眼,也可以将它视为一门前近代的精神修炼学。上世纪两位重要的人文学者——荣格与耶律亚德(M.Eliade)——已分别撰写过专书探讨过这方面的思想。荣格与耶律亚德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他们同样将炼丹术的物质变化视为一种精神变容的象征,也同样将炼丹术看做一种追求太初圆满人性的学问。我们如果注意中国一部重要的炼丹术典籍,人称“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的诠释史,看此书如何从外丹要籍变为内丹经典,应该可以找到理解“物质与象征”转换的线索。

本书对于“荣格作为灵性导师”与“荣格的秘教关怀”着墨甚深。作者浸润荣格学问多年,且多亲身体验,其解释自然相当地道。Activeimagination(主动想象,类似于佛、道两教所说的“观想”)是荣格炼丹学的重要概念,但荣格却语焉不详,若有所忌;作者的解释很详细,可以补荣格的不足。

荣格之所以对activeimagination欲语还休,可能有伦理上的考量,因为深入无意识领域虽是认识本我的无上事业,但也是步步危机的冒险之旅,东方修炼史上不乏走火入魔之类的事迹,荣格一再提醒修行者:所有的修行法门都有特定的文化风土因素,不可东施效颦;荣格注解《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观无量寿经》时,一再耳提面命,他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荣格与炼金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杰佛瑞·芮夫
译者 廖世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81525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JEFFREY RAFF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