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雕刻日寸光
内容
试读章节

秋末的阳光照在脸上,被皮肤迅速吸收,融合渗入血液里,变成柔柔的温度。她出来已有些时日,见到各异杂乱的人群,渐渐地可以不要分辨来自自己身上的气味。香水也不再使用。每天只管安心睡觉和吃饭。在落日时分拍下小镇的黄昏。拍下关于流水的光线,生命的意识,古老的房子和陈旧的雕刻。走在石板砖铺成的小道上,仔细观察身边经过的不同人的衣着、他们的神情,小听他们之间的对话。看学生画画。偶尔也跟当地的居民有聊没聊地搭上几句。声带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生震动,她的声音变得沙哑沉闷。身体在沉醉的时候,有时就会像这样显得略微压抑。为何在这般浓烈的氛围下反倒更显自身的突兀。想说话的强烈欲望传达了自我的寂寞感。这座一期一会的明清古城,渴望却带不来想要与之分享的那个人。她躺在旅馆的床铺上拉起被子,把自己包裹严实,身体蜷缩进被窝里。强烈的期望让她在此寂寞的途中已经完全耗尽,几乎要逼近崩溃的边缘。是第一次,她在这里滞留因为发现没有实际意义的作为而产生的颓唐。

那一晚,几经来回翻身折腾,让她彻夜难眠。午夜听见淅沥的雨声,出来以后唯一一次遇见下雨的天气。原本潮湿的旅馆房间变得更加阴冷潮湿,空气中渗透泥土的气味芬芳。她把自己藏在被子里一点一点地沉下去,然后屏住呼吸。如同透过夜航深海的镜头,径直潜入水底。

次日清晨,细雨渐停。小镇的石板砖上湿漉漉地透出了丝丝寒气。回到旅馆喝完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玉米南瓜粥。吃完以后,在房间的淋浴房洗热水澡。她知道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临行以前收拾物品,她把带来用过的床单被套留了下来。又跑到镇上的小网吧,一张张整理排列相机里的照片。等到正午,太阳突然从阴沉的云层里透出耀眼的一束光芒。这一束奇异的光线穿越山谷中被笼罩的迷雾。她果断地拿起手中的相机,对准这一镜头,“喀嚓”一声。距离灵魂最近的东西,是走在黑暗中趋向光明的真实。

她决定去画店的铺子,租用一些画具器材,又以她干练硬朗的画风,分别选在正午时分的明清小巷和落日黄昏农户人家的井水栅栏前,画了两幅简单的油画。她用相机拍下尚未干透油料的布框,留下这两张照片。然后把画好的油画送给画店的老板,用以作为交换租赁的费用。这是她对此行做出的最后纪念。

凌晨时分。她背起行囊,抱着来时带在火车上靠背的小方枕头。打起手电,跟同几位约好将要回程的旅人一起走过旅馆前一段曲折窄小的石板街。在山脚的公路上等待开往黄山站的夜车。车子行驶缓慢,并不像来时那样急速。远光灯照在古城两旁的街铺和小店上。烧烤的摊子已经撤走,消失了亮光。在开往山脚的途中,村庄人家相互转换,与在夜车里的自己背道而驰,片刻都没有停留。汽车在流动的平原和田野间起起落落。一切欲望都消散在了被车轮疾驰而辗过地滚滚路途上。她突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因封闭涌涨的激情。对着窗外渐行渐远未曾明亮的村庄,不知为何热泪盈眶。

在回程的火车上,首次经过历时一个月的长途旅行,她在心理上因为带有某种回归的安然,睡得格外沉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

她在梦中看见自己被搁置在了什么地方。迷雾中看不到清晰的起点,彻夜狂奔,混沌朦胧。又被迫地总觉得后面好像有个黑影在追赶自己,回头望去却不见任何人的踪迹。她穿越荒凉的田野,抵达一个黑暗中闪烁零星光斑的湖泊,再翻越布满荆棘的山坡。她没有来得及回头展望自己脚下走过的路,也没有来得及停下来喘息一口气。然后突然在她所处的时地刮起一阵肆意的狂风,这阵急风将夜空上的云层全部吹散,空中出现一轮滚烫炙热的红色满月。在它灼目的照耀下,就此看见眼前一座开满樱花的岛屿。那层层叠叠的花团在大风吹过后,遍地铺满坠落的樱花花瓣。头顶那轮明亮耀眼的红月汹涌极了,简直就像无端地被推向世界某处不知所谓的极地尽头。

她仿佛是耗尽了自己的意识,从剧烈地挣扎中惊醒。猛然一阵眩晕,心脏和血管都纠结在了一起。窗外又再次回归到连绵的大片田野中。除了火车与铁轨摩擦发出的隆隆声响,车厢里与来时一样空荡。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手机,屏幕上显示时问下午1点30分。她定了定神,然后走到洗水池用冷水泼脸。

回到车座上,她听见胃里传来因为饥饿才会发出的空虚的声音。她在火车上买了红烧牛肉味的方便面,在等开水冲解开的同时又要了一包红茶叶。她以肆无忌惮的样子把它吃完。同时她的大脑又反复地回忆起刚才那场诡异的梦——遍地散开的樱花花瓣和那轮悬挂在半空中炙热的红月。不能自控的情绪使她不能分清自己是否仍在持续做梦。巨大的空洞感。The Deep Red Sea。

火车没有间断地行驶在空旷田埂的铁轨上。任何困顿,都如同这辆疾驰的火车。即使无法看到尽头,也依旧需要保持忍耐。如同对待她肉体上的疾病。慢慢地就会在疼痛和干嚎中习惯忍耐,而不是与其对峙。5块钱一袋的红茶包已经越冲越淡。她长久处于停滞状态的电话,突然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音。她打开一看,收到的是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P21-24

目录

自序 更远

小说 雕刻日寸光。

春 真诚。乐园。回旋。

永恒。蓝结。执著。探测。一个人的时间。

如同。爱人。共同。不同。关系。她说。发生。迷惑。美。

观念。手表。等价交换。失望。机票。

华 静观。本源。醒来。

风格。敬畏之心。情分。距离。雕刻时光。

宫殿。对立面。主观认可。清欢。坚忍。

秋 神赐。无解。沉淀。

爱犬。不经意。忍耐。不同。无关。早餐

实 停留。凝固。素朴。

夜宵。羞耻感。细微小事。清除。

体面。方式。约定。夕拾。着实感。

序言

我开始用电脑尝试直接写作。如果想要用语言直接来描述生活浮现在每个人脑海中的最直接的不同印象,我想最先浮现在自我心中的,也许是每每不可被知否的逼近了世间边缘的微小时光,以及发生在这微短间歇里的琐碎小事。这些点滴的拼凑,往往容易碰撞摩擦出承载着深刻记忆和遗忘的瞬间。

生活圈内的一些人,他们白天外出工作,在高峰时段走进地铁站或推挤拥上巴士车厢,再在公司的办公大楼里慢条斯理地打理手上的各项事宜。午餐叫盒饭外卖,到了下午会抽出时间坐在办公室里喝热咖啡或者奶茶,又打一小会儿盹儿。下班后三三两两地约在一起,以周末聚会或者找点娱乐的方式来打发一日一周后闲暇下来的时间。派对场所宴席消费,是成群结队的同类生活的方式。而我常常一个人,独自走在往返地铁的街口或者是某一条路边小径上。隐藏在天空渐变轮廓下的大片浮云,黄昏中沉默的微光,游离在大树上因为季节转换南北迁徙的飞鸟,这是一种固定的距离感,有着看似变动也同在停滞的魅力。客体的变动源于某种自然的关系限制。在与生活城市不同时分地点的流动节奏下,无形地在以周密严谨的秩序肆意流动。延伸下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里,带有最平凡也最奢侈的心,是坦荡的、轻盈的、自由的,平和而安然的美。一颗自在自处的内心能够承担逆境中的顺应和调整。靠近它们,个人以构想,准备,熟虑,行动,达成,再探寻启程的不同途径。我的血肉构成独属于自我意识里坚实清朗的体格,热爱生活中心心相印的真味,用以等待和迎接最美好的自己用来相爱的方式,即便是只身走在路上也不觉寂寞。

我和朋友在各自闲散的对话内容中反复探讨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和未来文明的推进象征。我们上一辈人组成社会生活的层面与现代社会的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是缓慢的开拓者,而我们是匆促的旅行者。即使面临诸多匮乏,人们的生活仍然普遍在道德底线和社会尖锐矛盾中步步跟进,并且不够积极有序地承担和调和。每每受到冲击和人性的迷失,就会遭到强制剥夺和精神倚靠层面的断裂。最后普遍被看似平常习惯的日常生活,却是惯用以都市潮流华丽作为外表装饰的空城。被看作合乎逻辑的习性,一切所见,所闻,所处,对于凡俗假象的构成。真实的核心和一路上人们的亲眼所见完全背道而驰。在这种一笑观望的境地中,各自的出发点和行动张力变得留有余地,却在以某种合乎其道的心态甘愿顺受。在一点点消亡的同时退化成没有更深入更实质的日常生活。高度发展的密集繁荣的社会经济,辅以虚假道德文化程度的粉饰。拒绝破坏打破实际的恐惧和被麻木包裹的安全感以及孕育在精神道德根基里相互滋生演化的懦弱。

因为出门不喜欢使用背包的缘故,我很少会把相机随时带在身上。也因为这样常常错过在时间里藏匿的突出点。我没有办法迅速地拿起相机,拿起它来对焦,再果断地按下快门。如何正视感受某种隐约的暗示,感受到内心面对现实中生出的疑惑和苦痛。如果寻找到某一举动和真正自我伫立在时间点上的最终答案和出路,我或许应该做一次大胆的尝试。镜头将告诉你与你身旁的一切擦肩而过的不起眼的疏离。也许是人,也许是物,也许是人与时间共存的关联。时间会给予回报,你在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存在独立唯一的属性,同时又在因不断地流动而发生种种关联和延续。弥补缺陷,如何使其更加完美。这是一个延续扩张的话题。我曾在对话中提及身边的一个朋友,我问他,一个男人是以怎样的力量来支撑日复一日重复长达十年的单身生活。他回答,是明天。果断分明的回答,如同每一个此刻都将终结告别,延续下一个新的开始组成新的转换,重新调整出发。原点和终点又在何处?无形中的到来,又在无形的变动中相互吸引,宣召对应感受到生命真实的质地。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

难道人不应该享受愉悦、自在简单的生活,而非要把快乐捧在你我的手心里高高地仰视奉承,将其视同与宗教神性般恩赐的果实吗?权力,金钱,爱欲,肉身支配……无一不在将你推向选择进退的路口。也许你的今天比以往所走过的最艰难的路程更为辛苦,你只能走在一个平衡点上,无法直接获取可见的成果和效率。在逆境的迷惑中试图寻找内心静谧的源泉,它将带来突破的力量。在反复的变动中依旧能调整平静,回归最初那颗充满自我执意奋斗的心。这其实是在秉承一个修道者的任务。毫无疑问,你会如何正视自己的死亡,你将会选择如何来活。

你在做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人与人之间格外需要彼此郑重的担当。当下你我共存的时刻,是即使在沟通中也不能被知会的。然而某些时刻,依然只能使用这样笨拙的方式,即使表达也不能说清心中所愿及那无可追逐的美。闲置的独处状态下对记忆的限定,你渐渐地发觉曾经在记忆里深刻不可抹去的事情在被逐渐淡忘。你会发觉曾经在记忆里被迫接受的混乱和不可被原谅的事情,最终还是收拾了心态逐渐给予宽宥和感恩。时间的魅力是带给合乎情理的逻辑,以秉承万物的敬畏之心,并得到所能支撑起的庞大系统,被秩序支撑包裹下的安全感。我喜欢能够挑起担当,同时又在尝试接受不同改变的人。这样即使生活里存在诸多困乏和阻拦,也依旧有勇气抬起脚步来走下一段不同的属于自己的道路。那种内心安定的硬朗坚实,仿佛从来没有承受过彷徨和失落突袭下的消极冲击。将身心内部的黑暗能量连同种种疑惑一同转换再消耗净化成希望的光源动力。我想,应该在以后的某一个时间做一次不同时间不同角度,却以相同地点的写实记录。是站在人车流动般的街头正中,还是站在人群密集的商业中心,抑或该站在人群混杂脏乱无序的市井角落,和一个正在行动的新的自我在一起。做这些事情,我在何处,心向何方。夏至冬,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我知道时间尚且足够。

素延

二○一二年三月

内容推荐

《雕刻日寸光》分成中篇小说,散文和影集三个独立的部分。

小说以散文的手法描写一位独自上路的女子,在行走至云南的旅途中相遇另一位独自上路的狮子座男子。由此番遇见牵扯一系列女主角昔日的回忆。犹如电影般的回放各种场景片段。关于男女主角各自的爱情观念,关于童年时代回不去的记忆,关于旅途中分秒游走在指尖的时光。揭破现实人性明暗层面的重重纠葛,以及人生无可奈何的一切,不可操控生死的定格。

《雕刻日寸光》是作者素延留给读者的某一种后续思考,作为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人将会有不同的体悟。

编辑推荐

《雕刻日寸光》书名及小说,把时字拆分成日与寸。“日寸光”表意为每一日的时光犹如寸金一般,分秒流逝去而不返。作者素延希望通过“日寸光”彻透的表明“我”把时光一寸一寸雕刻在皮肤上,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是这里“雕刻在皮肤上完全是无痕的”但从时光的角度来看待相同的问题,人却是在时光中慢慢变老,人的心态也在日益改变。或许更加强大坚忍,也或许更加脆弱敏感。这里的“雕刻”又是“有痕迹的”。雕刻一词,其实赋予了双重的含义。结合全书的内容。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某一种后续思考,作为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人将会有不同的体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雕刻日寸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素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35846
开本 32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