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大理(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丁振海、曾凡华、张剑萍主编的《美丽大理(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广泛全面地把一个真实可感的大理用广大读者能够听得懂和喜欢听的语言对外传播,以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去讲述一个神奇、古老、美丽的大理和和谐、包容、智慧的大理所发生的故事,将“受众想知道的”与“我们能够提供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读者听得懂、理解得透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内容推荐

丁振海、曾凡华、张剑萍主编的《美丽大理(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是一本介绍大理风土人情的征文集。全书收入了约90位作者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散文为主,各有特点,并配有相应的照片,向读者介绍了大理的特点和美丽景色,用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大理、传播了大理、展示了大理,让广大读者见证了大理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大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见证了大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目录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特别奖

 问心何处是故乡

 “礼失而求诸野”——大理古村镇行记

 梦里萦回是诺邓

 弥渡:小河淌进心

 山那边云那边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一等奖

 时光深处的诺邓

 停不下的云朵和脚步

 归真小筑

 又见大理

 大理的花中雅事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二等奖

 如果云知道

 耳朵碰来的密祉

 去大理,赶赴一场隐于时光的穿越

 弥渡静默如谜

 大理,梦开始的地方

 小河淌水的地方

 在凤羽,与老屋相遇

 大理的云

 回味云龙

 诺邓,被岁月雕琢的诗意民谣

 当谈论旅游时人们在谈论什么——从大理的古村落说开去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三等奖

 诺邓:深山里连绵着的亘古风雅

 苍海谣

 大理女人

 文化生态看大理(上、中、下)

 诺邓,不是异乡是故乡

 陕西巡抚和青云桥

 弥渡,弥渡,渡何处?

 遇见·大理

 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

 滇西高原秋正浓

 “小河淌水”的故乡

 爱上凤羽

 在那遥远而美丽的地方

 “故事王国”中的大理

 你能想象没有歌声的大理么?

 大理拾起的花瓣

 梦寻诺邓

 大理:掩映在“风花雪月”背后的美丽

 大理,散落的文化符号

 千年诺邓万般深情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优秀奖

 云龙的盐和茶

 云浓深处

 大理美如斯

 热爱与忏悔

 从古丝绸之路到盐马古道

 大理:风花雪月以外的诱惑

 大理:时光在此逗留

 风情大理别样美

 谁比谁更美

 歌声里的弥渡

 千年白族村的坚守

 “小河淌水”传世纪

 活着的诺邓:有“盐味”的火腿历久弥香

 大理的水

 诺邓,等着我

 每人心中都有一个诺邓

 山村之中的气度——秋行大理乡村散记

 乡愁弥漫的诺邓

 远方的桥

 山间,那一朵朵灵动的云——大理札记

 诺邓我只是你的一个过客

 魅力:弥渡;魅力:《小河淌水》

 在弥渡

 小河淌水听源头

 古韵诺邓一片天

 只是过客

 天赐大理至臻自然

 大理,不再是一个念想

 印象大理

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其他作品

 诺邓。会说话的史书

 梦里荷塘

 大美大理无由不爱

 原汁原味最好

 去大理谈场恋爱

 大理三遇

 大理的故事

 大理寻古

 大理印象

 诺邓之魅

 回望金梭岛

 诺邓的泼墨山水

 在诺邓,体验千年穿越

 舌尖上的诺邓

 亚溪河,情深深

 遥远的眷恋

 彩云之南,那些绵长的爱情

 侧身走过诺邓

 诺邓。一个时光容器

 大理这颗巧克力

 偶遇喜洲:桃源但并非世外

 岁月留给桥的故事

 爱上大理

 走过大理

后记

试读章节

大理和延安,一个滇之西,一个秦之北,无论是环境气候还是地形地貌,似乎都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行走在大理州的青山绿水之间,时不时地勾起我对生我养我的那片黄土地的记忆,让我有一种“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的感慨。

对任何一个地方的认知,首先是语言的认知。去过若干次江浙、两广以及上海,听当地人讲话真的就像听天书,两眼大瞪,基本不懂。在大理采风,我不用翻译。

大理人把鞋子称为鞋(hai)子,把去不去说成客不客,把粗糙叫粗皮潦草,把看你不爽叫鬼迷日眼,把土豆叫洋芋……这些方言和我家乡的方言差不多哟!于是一种亲近感、亲切感油然而生。

几天走下来,我发现,在婚嫁丧葬礼仪、饮食起居习惯等方面,大理和延安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你可能会说,中国就那么大,哪跟哪都差不多。不,不,我去过很多地方,相距这么遥远的两个地区,能让人找到那么多的共同点,还真是不多见哩!

(一)

洱源茈碧湖的那片荷塘猝不及防扑进了我的胸怀。已经人秋,正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季节,但仍有一朵、两朵、三五朵粉红的花,高立枝头,随风摇摆,似乎在向来客致意。

忽然,我的眼眶有点湿润。这夕阳下的一湖荷叶、一片莲蓬、几枝莲花,是那样真切地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从小渴望生长在水天相连的南方,她给自己起的名字就叫莲。可她却生于黄土,终于黄土。母亲生前常说:“有水才有灵性,有水才活得滋润。儿子,你什么时候才能长硬翅膀,带我到外面走走啊?”我曾暗自许下带母亲周游世界的诺言,让她看看心中的水乡、梦里的荷塘,但终究未能如愿,母亲走得太早,我成熟得太晚。

此处胜景只是洱源的一角。环绕浩浩洱源,竞有三江、三河、五湖。每一座青山都是那么清幽自然,每一条河流都是那么澄澈委婉,每一个湖泊都是那么波光猎滟。母亲是再也不能来看她想看的世界了,让我拍下海西湖的秋之胜景,凭栏远眺,感受一番“撑人荷花人不见,却将藕叶代蓑衣”的情致;让我乘一叶小舟驶入曲径通幽的东湖荷乡深处,哼一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南北朝民歌,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让我走近风光甲苍洱的双廊渔村,看远处帆影点点,近处浪花撞碎苍山倒影、撞碎绵绵思绪;让我停留在素有“文墨之乡”“世外桃源”之称的凤羽古镇,那里寺庙成群,松木成荫,泉水淙淙,鸟叫蝉鸣,耕读传家,诗书入画,三教合流,戏歌混搭……

想念的母亲,这湖光山色,这风花雪月,一定是在您的梦境出现过的,因为儿时您无数次给我描绘过“美得像画一样的”的地方,难道不就是眼前这样别无二致?!  母亲没了,风景依然,谁能让时光倒流?!

P3-P4

序言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阳光灿烂,苍山青翠,洱海清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祖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详细了解了大理的历史、白族的文化、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大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洱海边走上木栈道察看生态保护情况,走进古生村村民家拉家常,总书记十分高兴地说:“这里保持着古朴形态,环境整洁,住房很有样子,生活水平好,生态环境好,人与自然融合得好。大理各族群众很重视生态环保,生活方式符合文明自然,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这是总书记对大理的肯定、对大理的鞭策、对大理的期盼,也是大理科学发展、繁荣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

千百年来,这里的山山水水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美丽画卷,这里的历史人文展现了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壮丽诗篇,这里的各族儿女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乡愁家园。在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曾经抒写出跌宕起伏、风云壮阔的历史画卷,还在流传着浪漫动人的千古传说,也由此创造了大理这一部历史的、开放的、和谐的乡愁之书。

大理是一部丰富厚重的历史之书,呈现着荡气回肠的乡愁往事。

大理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唐宋时期,以洱海流域为中心崛起的南诏国和大理国,相延515年,大理成为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建立了云南行省后,云南政治中心由此从大理移至昆明。明、清两朝均在大理设府、县,民国时期大理地区设有13个县。新中国成立后,l950年设大理专区,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据美国历史学家马克瑞研究认为,公元1000年时,大理曾经是世界上14个大城市之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们的游记中对大理都有着详尽的描述。自治州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出土文物琳琅满目,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项。

大理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开放之书,牵引着丝绸之路的乡愁回声。

大理曾经是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由此成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和南亚、东南亚联系的重要文化枢纽。这一地位使大理文化、白族文化成为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民族文化。直至今天,大理州剑川沙溪寺登街还完整地保留着茶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并于2000年被世界建筑物基金会列入世界濒危建筑遗址目录。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多地区的不同文化在大理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了白族文化的发展,也造就了白族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发展史中的特有价值。对于大理来说,正是由于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古都的形成,其历史、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以及白族的开放性才逐步形成,在这个自然、人文地理的交接部位,文化的多元性、辐射性显露无余。

大理是一部大气包容的和谐之书,演绎着水乳交融的乡愁故事。

大理州有357万人口,有白、汉、回、彝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和汉族各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千百年来,大理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交融,形成了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民族生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5大宗教以及白族独有的本主信仰在这里和谐共存,集中体现了大理人民的开放胸襟与大理文化的和谐包容。以白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长期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并与边疆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广泛交流,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独特民族文化,成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精神家园,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多年来,全州没有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大理州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大理,就是一幅美丽纯净的乡愁风景画,就是一部厚重神奇的乡愁历史书,就是一个姹紫嫣红的乡愁大花园。这里,有缘自上天的自然风光可以欣赏,有缘从祖先的神秘历史文化可以贴近,有缘流远古的神奇民族风情可以体验。这些,都为大理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广泛全面地把一个真实可感的大理用广大读者能够听得懂和喜欢听的语言对外传播,这就需要我们以受众习惯的表达方式去讲述一个神奇、古老、美丽的大理和和谐、包容、智慧的大理所发生的故事,就需要我们将“受众想知道的”与“我们能够提供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读者听得懂、理解得透的方式传递给大家,也就是大理在跨越疆界传播营销中所必须强调的“大理故事,国际表达”。

2014年9月19日至25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生态乡村·美丽大理——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行”采风活动在大理成功举行,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天津日报》、《重庆日报》等全国26个省市、130多家报社的149名记者,用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了大理、传播了大理、展示了大理,让广大读者见证了大理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见证了大理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见证了大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现在,州委宣传部、州委外宣办又把他们的文章汇编成一本书,是对大理文化的一次深度耕耘,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为序,并向此书的编者和为推动大理文化对外传播的记者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者系中共大理州委书记)

后记

2014年9月,受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州委宣传部的热情邀请,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全国130多家报社的140多位从事报纸副刊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到大理采风。记者们在大理短短几天的采风时间里,深入深山中的古村寨、民俗村,洱海中的小岛渔村,到众多民族兄弟家中聊家常、采访,近距离地了解社情民意。那真挚的情感,那蓝天白云,那青山绿水,一幕幕一页页,令记者们受到震撼!大家油然纷纷拿起笔,奋笔疾书记录着,抒写着。截至2014年12月上旬,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共收到刊载在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报纸和《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天津日报》等地方报纸上写大理的文字作品和整版的摄影作品共98篇。根据和大理州委宣传部达成的协议,先评奖后出书。2014年12月,我们在北京举行了采风征文评奖。经过由新闻界领导、专家和资深副刊编辑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20篇,优秀奖29篇。而后将刊载在各报的作品集结成书。这本《美丽大理》的出版就是这次采风活动的硕果之一。

《美丽大理》是2013年出版的《幸福大理》的姊妹篇。这两本书中的文章都是中国报纸副刊文化记者们在大理采风后写出的精彩之作,用心之作,感悟之作,感人之作!更是大理州委、州政府的领导有远见卓识的见证。在同一个地方,仅隔两年就先后两次邀请了近300名文化记者到当地采风,且声势之大、采访之深,所到地方之多,行程之难、之偏僻,恐怕都是不多见的!然而,记者们所到之处,真正感受了大理各族人民的淳厚、勤劳和热情;体验了大理自然环境的优美和独特魅力;品味了大理厚重而又多彩的民族文化;亲眼看到了大理的变化,有的地方在发生巨大变化,而有的地方正在奋力改变贫穷的面貌……这是记者们眼中的大理,“零距离”的大理!在大理,感受了,体验了,品味了,看到了,记者们真实地记录了大理之美!大理,美在自然,美在真实,美在大气,美在剔透,美在让人心醉!大理的美,是记者们心中的,更是大理各族人民心中的!大理的美,是大理的,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故书名为《美丽大理》!

本书原则上按一、二、三等奖的顺序编排。还有一些作品虽然未获奖,但也是这次采风征文中的佳作,这里一并收入。由于《解放军报》原文化部主任乔林生、《大众日报》总经理赵念民、《四川日报》编务总监雷健、《江西日报》副总编杨惠珍、《深圳特区报》原副总编侯军诸同志均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有些同志又是本次征文评委,根据评奖规则和惯例,他们的作品不参与评奖但应收入集子中,因此将他们发表在各报上的作品排在了获奖作品的前面。

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行征文集,是为支持这次采风活动,为书籍出版付出心血的诸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共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同志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宁同志高度重视本书的编撰工作;中共大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剑萍同志参加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的活动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为整个采风活动做了精心安排,大理州相关县市给予了采风活动大力协助,州、县市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为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同志工作很忙,为关心支持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工作,专程到会上讲话,对会议组织记者们“走、转、改”做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曾凡华,《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刘玉琴,《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乔林生,《北京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初小玲、《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周建平,《大众日报》总经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赵念民,《河南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肖建中,《江西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杨惠珍,《四川日报》编务总监、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雷健,深圳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侯军,《嘉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蔡伟达等同志在工作极为繁忙的情况下,妥善安排好工作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并做了许多组织领导工作。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姚荣启,常务副秘书长王琴珍,副秘书长杜京、申菏亮为这次征文活动,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大量工作。线装书局总编室主任李琳、本书的责任编辑曹胜利为本书早日同读者见面,不辞辛苦,做了许多工作。大理州的有关同志以及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的诸多同志也多方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处

2015年2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大理(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大理采风征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丁振海//曾凡华//张剑萍
绘者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017818
开本 16开
页数 4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6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26
CIP核字 201504667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