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古的初萌时期,生活的海域呈只有天降的甘露维持人类的生命。故而那时的人们,只好一面拖着自己的舟船行进,一面洒下苦涩的思泉让自己的幼儿使用,其生活可以想见是何其的困苦与艰辛。
现在,由于有了先人那丰裕的思想之流汇成的汪洋大海,所以现世的人们再也不用付出极度的劳力便能潇洒自由地航渡自己的舟船了。但是,由于航渡的时间愈来愈长,由于生活之海的疆域愈来愈广,人们必须把自己的智慧之泉倾泻在那大海里。
倘若有谁没有涌现自己清澄的思泉,那他现在的生活——也就是说他的渡船,就是借助了他人的力量在行进。如果这种景况再度出现的话,是要被负有仁爱的使命的人们认成——那没有买票便上了生命的旅行车的宠物似的人物的(甚至都及不上宠物,因为那视奴性为第二生命的宠物的主人并非没有代它们付出财力——主人在它们引起的大欢欣中,有可能去造福社会)。
人世中,如果没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在促使我们前进的话,那我们现实的生活将不能挣脱沉闷和凄凉的束缚。想象中的美丽无疑比得过现实中的生活,但如果因了怯懦而不去进取,并未完全地实现它,就算不能等于戴着手套的盲人去触摸什么美妙的物体,那有一天也能等于攥着一根断线的人望着自己那绮丽多姿的风筝飘向别人的视域。
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唯有在新创造的美丽景点上的人,才有资格说自己的生命是运动的。然而若是打着苦痛的牌匾生活,是领略不到生活的意趣的。虽然生活的道路上生长着尖利的荆棘,可正义的情感却是一把开辟生活之路的所向无敌的利刃。
开发并利用一片荒地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开化自己的脑思想并促使它创造新的美丽起点,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总之,开拓幸福疆域的人们——不能为了收获而播种,要为了播种而收获。无穷尽的生活的意趣将促使我们得知:去往成就的目的地有千条万条的道路供我们选择,不过,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实,有可能是一枚苦果。相信生活是一座高山,相信有上坡就有下坡的人,将过有最真实、最美好、最有价值的生活。
2
生活是由陌生到熟悉或说由丑陋到美丽的一种进化。
生活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田野、乡村和城镇,不仅仅是森林和草原、山川与湖泊以及那建设中的楼台,因为在生活的花园里,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去知悉并命名的花朵。但是,为了吻亲带来的幸福将口唇开阔,那只是春梦里的热情。而为了医治盲人的心灵,告诉他这个世界是如何的丑陋,那又是长梦里的忠忱。所以,在这个有光明到处飞翔的星球上,由于人们生活的目的不同,你撇弃的东西,有可能就是别人拼搏了一生都没有得到的瑰宝。
在我的眼里,那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不是为了热恋金钱和追攀权贵——被生活拖得疲惫不堪的人,而是为了合理的舒心惬意去征服并驾驭生活的人。提高自己的思想——育养求知真美的思灵,进而展现美妙的人生艺术,正是人类生存的意义之所在。
然而,人生是残酷的。即便一个以智慧获得了雄厚资产的人,他也不可能长期过着温馨静谧的生活。因为,大自然的包括瘟疫在内的灾厄、诸多生命中的损伤心灵面貌的某种情感和那似乎是天降的直通死神之府的悲哀或伤楚——自今还没有人能够驾驭。因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要与苦痛碰面的,而且还是变化莫测的苦痛。
如果我们臼后不想做那个也许是疾病、伤残、负荷和挫败所化作的苦痛的俘虏,那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利用生活中的风和雨,必须学会如何去认知生活中的阳光和阴影。换言之,我们唯有磨炼了意志——唯有在坚韧的卫护中,才能坦然地去面对那变化莫测的苦痛。 一个人的心灵,若是在肃杀的冬日里,能够感受烂漫春光的气息,那是从困境之中觅寻闪光的智灵的缘故。而那闪光的智灵应该就是思想的犁刀所挖掘的通向幸福源泉的河道。就像黎明即将到来之际,眼睛的光矢发射到了愈来愈清晰的地平线上一样,能够享用这种幸福的暖流,完全是因了生命自身的飞跃的缘故。
没错,美丽之中的丑陋几乎每个人都能发现,但丑陋之中的美丽,却不是常人能够觅到的。现在,就让我们用欣羡、尊佩和追慕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把苦痛之中的丑陋转化为美丽来欣赏的人吧,不要等到生活的皮鞭抽到自己身上时,再拖着伤痕累累的极度悲伤的心身——用无限哀伤的语调去诉说那苦痛原来也是一种生命的温馨。P34-37
《此岸彼岸》曾拟用名《新动力》,本书以诠释生命和表述生活为主。全书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由十余篇哲理散文组成。既可独立成章,也可作为一个体系对待。
可以说,我的散文是受了柏拉图、尼采、卢梭、梭罗和雪莱与泰戈尔等人的影响。既然受了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和散文诗人的影响,既然希望自己这散文体的哲文占据优美文坛的一席之地,所以在某个地方,某一处,我不得不私自调理词汇和词句的色调,不得不公开让苦痛和甜蜜换位思想。有时候,为了思维空间里的灵光一闪,我还故意将形象化的场景抽象化。但是,有时候,为了生命之流中的浪花朵朵,我也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
总之,为了帮人们解析生命的要义,为了助人们驾驭变化的生活,我虽然没有把一套现成的开拓人生之路的工具奉献出来。但是,我的确用自己情感的画笔——把那开拓人生之路的工具的形貌绘作出来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作为读者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到,我们那知识之园的大门上的丝网——为我们的某个思灵设置,尤其是那些到书本里扩智的新客们的思灵,它们设置的丝网更加细密。
现在,我的作品就像一阵风一样——要穿过那道丝网——把凉爽奉送。不过,为了创新立异,我特意在这阵风里掺拌了一些舞姿轻盈的叶片。我是说,由于有叶片的缘故,我的风,不会与某些作家的清风一样,非常容易地从丝网里一穿而过,因而敬请读者用心审查。
为了避免有人说我的思想之乡里没有旅游景点,所以,我第一要说:风对大海的深情表露都写在大海的额头上了。其次,才是这些叶片——它们除了可以让读者们一眼就能看到风儿的容貌之外,那飞行着的叶片还有美化大自然的作用。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读者朋友不把那丝网的网眼开大的话,那飞舞的叶片所造就的任何一个图景,都不会帮您把自己的知识之园转化为情感的园圃。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需要情理的维护。书是储存情理的库房——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必须给予关心和爱护。如果您是一位乐观向上的读者,我的书中有演练智力的课堂——有引导人们踏上道德之路的篇章;如果因为失败,身在痛苦沮丧当中,可以借助我文字中的情理化作动力: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位心神衰弱的读者,尽管放心大胆地去欣赏我文中的攀登者的人生风采,当然,也可以体验他们的生活艺术。至于那些颇有成就感的读者,完全可以享用我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人性的光辉,以便与自己的奉献作一番比较。
我的每一个篇目都是本着真善美出发,虽然有一些段落篇章表露了美善的灵魂已卑屈了可怖的丑陋,但是,正是因了这个,你才能从可怖的丑陋中找到迷失的美善的灵魂。也许我现在还没有资格说语言的作用愈来愈全面,但我能说人们的生活范围愈来愈广泛。愿读者读过我的书后,能够勇敢地探索真理,热爱生命。
赵全胤
2012年12月24日
我从城市移居到乡下老家那年,心境的惨淡是难以言传的。这缘于涉世未深的我,在生意和婚情中遭遇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劫难。因此,我常带着萎靡不振和郁悒不宁外出游逛。虽然父亲生前教我在获取成就时,要耐得起寂寞,勿急功近利——让思索和勤奋先行;勿浅尝辄止——让我在喧嚷的噪音中聆听那优美的琴笛。但是,那时我感到自己冷寂的身心仍处于幽暗深邃的渊薮里。
我怀着凄惶忿忧和疑惑的心情,也曾在夜半深更之时,在父亲的极其幽寂且又十分凄清的坟茔前踯躅、徘徊过多次,企图捕捉父亲所发现的隐秘的明光。然而,无疑没有听到那甜美动人的曲歌,甚至都没能消除心中那深广的忧伤和深邃的孤寂。
一天的清晨,又是一夜未眠的我,在隐没星辰的回光的伴同下,忧思重重地出外漫步。并且像往常一样缩着前胸,忖思着有益于人心的甜美,为什么全都对我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我的每一个前进的灵思都是那么的易逝。然而,当我看到下面的一幅凄美的画卷时,它却使我的心灵深深地在惊憾之中羞惭,它却使我的心灵旋即明悟——那太阳的熠耀的光辉何时在我的眼前绕道而行过,它却使我的心灵在地母心胸里的浩瀚之洋里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
就是这幅蔼然仁厚的图景,它是在邻村一个用篱笆围拢的非常无奇的小院落里展开的。当时,我看到那位断腿的先生用双手撑着自己的身躯,从一间极其粗陋的家屋里一步一顿地爬了出来。他在一位既蓬头垢面又形容木呆的女人的目光下——将自己艰难地挪移到鸡舍旁侧的一盆百合的近旁,而后,又将并非有着特色鲜明的面颊凑上去,在与洁白的娇花作了一个深长的吻之后,他回过身来,且整理着自己的那件仿佛就是刚刚从一种黯黑之中濡染了一遍的蓝衬衫,且向着他对面的倚门而立的女人。他转身指了指那盆丰盈的香花,接着,叉回身指着自己怡和的面颊,随后一脸矜重地凝视着她,极像是等待一个绵柔的亲吻。
果不其然,那风韵曲弯的姑娘突地跑上前去,在闻了一阵他面前的空气之后,便把她的嘴唇分别烙印在了无腿先生的脸颊、眉梢和额头上了。
六月的清风迈着巧步,让自己捕获的芳馨浸漫了他们富有活力的心灵,也浸漫了我激动的周身遍体——让最最平庸的人,享受诗人才能享受的意境,除了忠忱于人类的爱神,还有谁有这样的高贵。我连着问了几遍自己的心灵,在得知自己的思想进入了真理的道轨之后,我蹑步转到有益于自己双眼的一面,同时竭力克制着自己,唯恐弄出有渎这桩巧妙秘事的声响。
在一片异常的静寂之中,我感到那种久违的力量已悄悄地俘获了我的灵魂,因为,我心海里仿佛就是有人客投下了爱的基石似的发出了咚咚的响声。于是,为了日后便于说给一个人听,我似乎只有怀着感激而热烈的心情,凝望那被一套破旧的衣裙围裹着的姑娘——她就像天际里的获得了一个席位的云朵似的静定了下来。而她对面的男人也似乎只有被他四围的无声的乐趣淹没了。
然而那只是暂时的静默,因为,她的同伴就像一个爱吃甜的孩子在嘴里的香甜还没有退隐之际又剥开了一块糖一样,再次操作起自己的情感:他晃动着自己的脑袋,并且还在同一时间里做了许多我看不懂的手势。为此,惹得那姑娘不但把一道强似一道的“亮笑”从她的唇际抛了出来,而且还摇头晃脑地舞动起了腰肢。
如果那先生不是在一种冷清的气氛中,如果他手里攥着的指挥棒不是一截树枝的话,我会以为自己有幸目睹了一位音乐大师的表演,就凭那几个优美的令人沉醉忘忧的动作。
“可是,会不会是快乐的旋律只能在快乐者的琴弦上逗留呢?会不会是捉到了一条小金鱼就宣称自己是个称职的渔夫呢?”在我们人类共同乘坐的时光的动车上,我甚至预感到了他们立刻就会品尝一个滑冰者在泥土路上不会感到脚下滑动时的苦涩或悲哀。因为,促使人们与辛苦会面的雄鸡的啼呜——在那时分已响过了他们的浪漫之声。
然而我确实闻到了旧观念的腐朽的气味,因为这时节,那有神情在飘动的“女猎手”,已把带着一个工具箱的特制的残疾车推到了应该是她丈夫的近前。于是,有温柔和甜蜜同时爬到脸上的无腿先生——便动作娴熟地爬到了自己的坐骑上。他旋动着强健的手臂,摇动起了车把手——使那别样的三轮车子缓缓地移动起来。
我知道,我的思索空间里就要有一个迈着小巧步履的遗憾伴随着的慰藉了。但是,动人心弦的自制的超级影像并没有休止。我仿佛置身在了甜蜜之夜里,又难以自持地攥紧了连着抖颤的臂膀的双手,就在残疾先生的爱妻又猫着腰跑上前去,把一个盛满浓茶的塑料桶递给他的那个再次让我诧异的时刻。
他于是停住吃了力才发动起来的车子,用他轻柔似梦的手指梳理着小妇人的纠结蓬乱的黑发。而动作粗俗的、矮小的但在我心中却骤升高大健美的妇人,则缩着脖颈,歪着头颅,欢愉地享用着那令人慨叹不置的温情……
翩然起舞的爱神,为何是这样的美丽啊!我没有欣赏过,我怎么就没有欣赏过呢?然而,其中的缘由与现实中的景观,却容不得我细思量,细描绘,那人拍了一下额顶的车手,就晃动着灵敏的手臂,急忙忙地将他的车子驶出了院门。不过,在拐弯时他却回过头来向翕动着嘴唇的妻侣笑道:“嗳,等我回来喽咱们煮花生吃。”
他性灵迷醉的妻子飞仙似的跑到了门外,虽是缄默(后来得知他的傻妻只会像原始人一样发出咿咿呀呀的声响,根本吐不出一个字汇),但却显出一副生死离别的神情——就像有人要她脱掉躯壳去见上帝一样。这让我的心思忍不住在他们圆满的幸福中有了一个晦暗的片段。
但是苦痛的花朵在这里竟是如此的短寿——至少那位野朴或说古雅的女同胞只是让我用了几个分秒就辞别了那份忧郁的心情。因为,当我揉了揉发僵的眼帘,继续怀着颤惊的心望着她的时候,她已经把双手插进轻飘飘的口袋里,收回绵绵的情丝,背对着远去的丈夫,歪着脖子,直直地瞪着一棵向蓝空延伸的青树。
稍顿,她慢吞吞地转身关上了那道仅够遮拦婴童视线的栅栏门。在她个人的小剧院里——在那蕴蓄着优美的情韵的家园里,她盯着一群舞动着薄翼向她围拢过去的跌倒又起来的鸡仔,呈现出一副观舞的慈心柔肠的女文豪的文静神态。
确实,那晨曦早已揭开了天地间的黑幕,一缕又一缕的华艳光辉一再一再地透过相互之间又拥又吻的翠叶间的空隙,体恤着我的心身,使我的心魂一下子踏在了人生的赛道上,但强烈的好奇心仍让我像个红颜少年似的欢心愉快地疾步跟上了那位残疾先生。
我跟他走过了横穿绿田的阡陌,跟他渡过了细浪欠身而拍下他身影的川流,跟他跨过了坚实的隐藏着巨大力量的石桥。终于,我的耳廓传入了令我为之心颤的他那洪亮而甜美的声音,“补壶底喽,补锅底……”在他仰脖饮了几口那闪烁着爱之光的塑料桶里的水之后,在他端正了一下汗湿的就像从浪涛里穿过来的身体之后,在他踏上光荣的阶梯之后,他严峻的、粗犷的、浓缩了美丽场景的面孔——向着前方的长路不休地叫喊着。
我灵魂的颈根上就像是被割了一刀似的——迅捷而又惶凄地掉过头来,审视自己所走过的人生历程。在这漫漫人生路上,唯有他们沉着坚定的神情和夫妇之间那深挚的情爱,让我这个思绪正常四肢健全的人,久久地沉思,久久地不安。——像我这样有着壮硕的体貌的人,却不能体味时光的妙趣和生活中的愉快,感受不到这世间的璀璨及跋涉中的美妙,坚持着缔造这短促的生命中的空乏,并给双亲给展开的人生的画卷上涂抹困扰美丽的赘疣,对先逝的人们所敲响的警钟不屑不顾,将自己囿于惶恐、惊诧和悲哀的囹圉里,直至生命终结的时刻,才呼天抢地地悔悟——那岂不晚矣?
赵全胤
2012年6月12日
《此岸彼岸》曾拟用名《新动力》,本书以诠释生命和表述生活为主。全书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由十余篇哲理散文组成。既可独立成章,也可作为一个体系对待。
书是储存情理的库房——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就必须给予关心和爱护。如果您是一位乐观向上的读者,《此岸彼岸》中有演练智力的课堂——有引导人们踏上道德之路的篇章;如果因为失败,身在痛苦沮丧当中,可以借助文字中的情理化作动力: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位心神衰弱的读者,尽管放心大胆地去欣赏文中的攀登者的人生风采,当然,也可以体验他们的生活艺术。至于那些颇有成就感的读者,完全可以享用从不同角度所讲述的人性的光辉,以便与自己的奉献作一番比较。本书由赵全胤著。
《此岸彼岸》曾拟用名《新动力》,本书以诠释生命和表述生活为主。全书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由十余篇哲理散文组成。既可独立成章,也可作为一个体系对待。每一个篇目都是本着真善美出发,虽然有一些段落篇章表露了美善的灵魂已卑屈了可怖的丑陋,但是,正是因了这个,你才能从可怖的丑陋中找到迷失的美善的灵魂。本书由赵全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