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苏州(水巷寻梦)/老城影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老苏州(水巷寻梦)》是一本地域文化类读物,作者陆文夫以一个文化人和一位“老苏州”的身份,用散文随笔的形式,辅以以苏州为背景的老照片,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老苏州在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色,向读者道出了一个活色生香的古城,一个虽然有些泛黄却仍颇具生命力的江南老城。

内容推荐

  陆文夫虽不是苏州生人,却一辈子生活在苏州,姑苏老城的美在他的笔下最为传神。虎丘、寒山寺、狮子山,承载了许多苏州悠久的历史与戏说;小桥流水、青色雨巷,似乎还能看见往日百姓生活的情景;城廓内外或壮丽或精巧的园林,诉说着古城的风雅;而观前街、玄妙观、大马路上的姑苏名吃,又引得多少食客趋之若鹜。  《老苏州(水巷寻梦)》是他对姑苏城的一次次凝望,打捞起一片片记忆与文化想象的碎片,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姑苏城。

目录

生命的留痕(代序)

第一章 先见虎丘塔 晚见苏州城

第二章 人家尽枕河 水巷小桥多

第三章 何似姑苏诗太守

第四章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第五章 小巷深深深几许

第六章 借问酒家何处有

第七章 分合兴衰可把玩

苏州历史名人选

试读章节

我是乘船从山塘河进入苏州的,而后又居住在山塘河边,从船上搭起一张跳板,就可以从后门走进家里。许多人家的后门外都有一个水码头,那水码头也十分奇特,是用长长的条石插进石驳岸,没有栏杆,没有扶手,像悬梯似的下到水面。美丽的苏州姑娘飘飘然在悬梯中上下,洗菜、淘米、捣衣。也有不文明的行为,苏州人洗马桶也在河里,在那些公用的水码头上,有时候是一边洗菜,一边刷马桶,洗菜的和刷马桶的人还不停地聊天,不以为然。当然也有个规矩,那洗菜的人必须是在上游,因为那水是流动的。那时候的河水清澈,确实也是流动的,我坐在屋后水码头上看河中的水草和游鱼,见那长长的水草不是直立着,而是被流水冲得弯曲摇曳。

苏州人家枕河而居,水巷、小桥、流水……这些都不是用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事业的人造景观,是自然形成,天人合一。伍子胥造苏州城的时候就相土尝水,就把水的问题放在了第一位。当年的阖闾大城有八个陆城门,八个水城门,那就说明城中的河道与街道差不多是相等的。到了唐、宋,那城内的街道和水道就十分整齐了,这可以从宋代的碑刻《平江图》上看得出来,城内的河道南北向的有6条,东西向的有14条,街巷与河道平行,一户人家,往往前门是街巷,后门是河道。门前可以乘车,门后可以上船。形成了前街后河,双棋盘的城市格局。河多桥也多,白居易写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唐代苏州城里的桥多为木桥,桥栏漆成红色,称为红栏。如果说苏州城里没有这么多的河,你很难想象苏州人会活得如此滋润,更谈不上什么繁荣和发展了。

世界上除掉特殊的原因之外,所有的城市都是近水而建,因为人都离不开水;不仅是生活离不开水,交通也离不开水,交通不发达要想繁荣富裕是不可能的。北方的城市内不像苏州有这么多的河,因为北方的交通是靠牛马和骆驼,可这苏州是处在太湖边水网地区,交通主要是靠船。南方人使船如使马,苏州人是把小船当作骆驼和马、驴来使唤,是“家家门外泊舟航”。就像北方人家的门前系着一条小毛驴似的。用船比用毛驴的成本低,不必天天喂。我没有见过苏州城里家家门外泊舟航的情景,但也看见过大户人家屋后的水码头上有船棚,也见过苏州农村里许多人家的屋后都有船棚,一条木船停在船棚里,就像现在的人家有私家汽车库似的。别小看了这条木船,农民离不开它,城里的人也离不开它。

半个世纪之前,苏州城里的人不烧煤,都是烧柴,烧草,烧砻糠。这些燃料都是农民用木船运进城来的。那时候,你站在桥上往河里看,常见那种卖柴草的船头尾相连,特别是卖稻草的船,装得满满,像个草堆在河上漂流。只要你站在后门口的石码头上一声喊,那船便靠过来,谈好价钱后还帮着你把柴草堆进灶屋里。最有趣的是那种一个人划着单桨卖菜的小船,船上装着蔬菜或油盐酱醋。那小船慢慢地在河中淌着,从那些水巷里淌过。谁家一声喊,便箭也似的划过去。那些没有水码头的人家便从小楼上用绳系下一个篮筐来,把钱放在篮筐里吊下去,把蔬菜和油盐吊上来。此种买卖的方式中国少见,不知道威尼斯有没有。

所谓的“人家尽枕河”有两种,一种是枕在大河之畔,只能算是沿河,此种沿河的房屋有时候还占用河面,有一半或三分之一是用木椿架在河面上,称之为河房。半个多世纪之前,虎丘山下的沿河边还有一家饭店,一半是在水面上,店堂里有一块地板是活动的,拉开来便看见有一个大鱼篓,鲜活的鱼虾都养在鱼篓里,吃客们可以在鱼篓里随意挑拣,这比现在把鱼虾养在玻璃柜里更有情趣。

还有一种枕河人家是真的枕河了,那河道比较狭小,两岸的小楼临水而筑,形成了一种水巷。水巷的上空还可以架一顶廊桥,称之为飞虹,把两边的房屋连在一起,说明这两边的房屋是归一户人家所有。水巷、小桥、飞虹都可以入画,吟诗。其实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是被那“古宫闲地少”逼出来的。唐代已经闲地少了,到了明清两代土地就更加金贵,一般的人家就只能被挤到了河边。那水巷两边的人家都不是大富大贵,前面是巷,后面是河,其间的距离也只有四五十米,能造什么厅堂楼宇呢?一般地讲,苏州水巷两边的人家都是苏州的中下层,许多房子都是简易的商业楼,楼上住家,楼下开店铺、做作坊,做点儿小生意。深宅大院都不在水巷边,而是在那深深的小巷里。

P50-63

序言

生命的留痕(代序)

一座半圮的石桥,一幢临河的危搂,一所破败的古宅,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街,一架伸入河中的石级……这些史无记载的陈迹,这些古老岁月漫不经,心的洒落,如今都成了摄影家们的猎物,成了旅游者的追逐之地。那些旧时代的老照片,也成了书店里的卖点。人们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为什么又回过头来重温那逝去的岁月?

曾几何时,我们向往过西方的大桥,汽车的洪流,摩天高楼,乡间的别墅和那如茵的草地;我们把石桥、危楼、古宅、石级视为贫穷与落后。如今,在国内的某些大城市和开发区,与西方的距离正在缩短,一样的高楼林立,汽车奔流,一望无际;那些新建的公寓楼、小别墅,明亮宽敞,设备齐全,冷热任意调节,真有点儿不知今夕是何夕?

提前进入或超过了小康的人呀,尽情地享用吧,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又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得到的同时却又感觉到失去了什么,而且越来越怀念那已经失去的、难以捉摸的一切。他们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对那些水泥的森林再也不感到有什么新奇,甚至把大街上汽车的洪流视为洪水。旅游业兴起来了,人们花了钱去重温旧梦,去寻找石桥、古宅、危楼与石级,寻找那些“贫穷与落后”。人啊人,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人们什么都想要,最想要而又最不可得的是韶华永驻、生命长存。现代化的高效、高速、高产,使人们感到生命也在高速地旋转,像轻烟,似云团,被社会流行的风尚弄得动荡不定,四处飘浮,好像什么地方都去过了,却也好像什么地方都不曾停留。

你走过的桥太多了,汽车驶上了水网地区的高速公路,风驰电掣,无数的桥在车轮下滚过,你感觉到了吗?你记住了吗?有哪一座桥能在你的记忆中停留?是的,你知道那些现代化的桥,铁路桥、公路桥、斜拉桥、立交桥,所有的桥都似乎离你很近,也离你很远。

可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座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落,涨水时要先涉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蝴蝶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干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座石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危楼,你看见那危楼的长窗了吗?那不是窗户,是岁月的屏幕,你也许曾经看见过一部人生的悲喜剧在那里上演过,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不胜唏嘘。你也许什么也没有看见过,可你读过那首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在你的想象里那昔日的翠楼就是眼下的危楼了。你也许会在窗下徘徊,想领略一下那游子归来的情趣。

一座破败的古宅,那里面阴暗潮湿,和别墅不能此,连富起来的农民也不愿居住。那些参观的人也不想住在这里,他们是想了解前人所留下的故事,想象那前人生活的画图。也许那大门前的铁环上曾经系过高头大马,那门厅里曾经停过八抬花轿,那廊屋里也许曾经有过自缢的妇女……

那铺着碎石的小街,也许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走过;那深入河中的石级,曾是妇女们的捣衣之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你可以在月光下顺着石级往上走,去倾听那历史的回声,去看那逝去的碧波……

石桥、危楼、古宅、小街、石级,那些历史随意的洒落,却是生命的永驻,历史的残留;是往事的画图,似乎把自己也画了进去。

你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驱车而过,看见那摩天高楼上有无数的窗户,谁知道那里面是些什么,受了电视剧的影响,好像那里面有色情、暴力和阴谋;那一幢幢编着号码的住宅区,今天搬进一个住户,明天搬出一个住户,进进出出的都差不多;那四车道、六车道的柏油路,谁能讲得出有什么名人走过,好像谁都走过,留下了一溜烟,旱就被风吹走。现代化意味着高速、方便、舒适,到处留下的是时代的标志,及科技力量的显示。人在巨大物质力量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生命变成了群体。几千人造出一个软件,几亿人在一个软件中疾走。人的寿命在延长,可在感觉上却是那么匆忙,好像未曾在某个地方停留过。于是,有那么为数不多的人,突然想起了过去,过去虽然艰苦,却在那悠悠的苦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留下了他和我,于是便在历史的残留中去寻找生命的遗痕,在汹涌的潮流中去寻找那失去的自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苏州(水巷寻梦)/老城影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陆文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87319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2014280799
中图分类号 K295.33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3:49